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濾膜有效期

濾膜有效期

發布時間:2021-08-26 23:55:40

1. 高效液相色譜儀器使用方法

一、脫氣
流動相脫氣對於避免HPLC系統出問題,順利得到一個理想的數據是一個很有效的措施。HPLC系統內是不希望有氣泡存在的。HPLC泵在輸送液體時要產生很大的力量,由於氣體的壓縮比與液體相比大的多,因而當氣泡存在時,你將觀察到瞬間的流速降低和系統壓力下降。如果這個氣泡足夠大,液相泵將不能輸送任何溶劑,而且如果壓力低於預先設定的壓力低限,泵將停止工作。有些泵設計可以很好地排除氣泡,而也有一些泵設計當氣泡存在時將停止運轉。
當一個氣泡通過輸液泵時,由於系統壓力大,氣泡通常會溶解在流動相溶液中,隨流動相通過柱子。但是到達檢測器流通池時系統壓力又恢復到了大氣壓,因而氣泡可能在檢測器流通池中又顯現,在色譜圖上會出現不規律的毛刺。為解決這個問題,有些儀器公司設計一個反壓控制器,這樣可以在檢測器出口提供足夠的壓力保持氣泡始終溶解在流動相中直到它們流出檢測器。當然,這個壓力不能超過流通池所能承受的壓力極限,否則可能損壞檢測器。
紫外/可見光(UV/VIS)檢測器的液相色譜圖中的噪音毛刺通常是氣泡進入並通過流通池的徵兆。有些檢測器對空氣的存在也非常敏感,但表現出的徵兆與UV/VIS不同,例如有報導說,當使用熒光(FL)檢測器時,流動相中溶解氧的存在可能會使一些化合物失去熒光性。此外,對於利用待測物質在電極表面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引起電流變化而進行檢測的電化學(EC)檢測器,對流動相中的溶解氧的存在也非常靈敏。此外,氣泡的存在有時還會導致保留時間不重現。
所以,必須注意消除流動相中的空氣,並且還應避免空氣由管路(如PTFE管)滲透進流動相中。
如果適當地關注在使用之前脫去流動相中溶解進的空氣,上述這些問題均能避免,或把影響降至最低。常用的脫氣方法有如下幾種:
1、吹氦脫氣法:利用氦氣在液體中溶解度比空氣低的特性,在0.1MPa壓力下,以約60 mL/min流速通入流動相儲液容器中10~15min,可以很有效地從流動相中排除溶解的空氣,能排除接近80%的氧氣。採用一個高效分布式噴射流裝置,一體積的氦氣可從流動相中將等體積的幾乎全部氣體排除。這意味著1L氦氣通過1L流動相就可完成排氣這個工作。這種脫氣方法雖然好,但我們國內氦氣價格較高,很少有實驗室採用此方法。
2、 加熱迴流法:此法的脫氣效果較好。在操作時要注意冷凝塔的冷卻效率,否則溶劑會丟失,混合流動相的比例會有變化。
3、 抽真空脫氣法:此法可使用真空泵,降壓至0.05~0.07MPa即可除去溶解的氣體。但是由於真空脫氣會使混合溶劑組成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到實驗的重現性,因此多用於單溶劑體系的簡單分析。
4、超聲波脫氣法:將欲脫氣的流動相置於超聲波清洗器中,用超聲波震盪10~20min。此法的脫氣效果zui差。
5、 在線脫氣法:現在商品的HPLC儀器,均可配在線脫氣機。在線脫氣使用簡單,低故障,有效。建議購買儀器時一定要購買,有的公司是作為選購件,所以與儀器公司談配置時應與公司確認。

二、過濾
任何顆粒物進入HPLC系統後都會在柱子入口端被篩板擋住,zui後的結果是將柱子堵塞,表現出的特徵是系統壓力增加並使色譜峰變形。因此,要採取各種預防措施,包括操作步驟和商品儀器自身的各種過濾設計,努力防止或減少顆粒物進入HPLC系統中,從而延長儀器和色譜柱的使用壽命,並提高數據的可靠性。在HPLC系統中,顆粒物的主要來源有三個途徑:流動相、被測樣品和儀器系統部件的磨損物。
1、流動相如果流動相均由高效液相色譜級溶劑組成,流動相沒有必要過濾。這是因為高效液相色譜級的有機溶劑,例如乙腈、甲醇等,在製造的工藝過程中都已經過了0.2 µm微孔濾膜過濾。同樣的,無論你是買的HPLC級的水還是在實驗室使用超純水凈化系統制備的水,最後一步也是通過0.2 µm微孔濾膜。
然而,如果有任何一種緩沖液中加入了固體物,例如磷酸鹽,流動相過濾將是必要的一個步驟。雖然緩沖鹽可能是可溶解的、高純的,但它還是可能含有顆粒物質,例如在蓋試劑瓶的塑料內蓋時,塑料瓶蓋子與瓶口邊緣擠壓就會產生塑料顆粒。在這種情況下,添加的一種固體物可能完全溶解了,但是少量雜質顆粒存在於流動相中成為殘渣。
流動相通過0.45 µm微孔濾膜過濾對於從流動相中除去所有顆粒物是一個有效方法。0.2 µm微孔濾膜也可以用,但是它們就這個應用而言並不比0.45µm微孔濾膜更有效,而且它的過濾速度會更慢,特別是當實驗室使用的試劑和水的質量不太好時。建議實驗室在編寫制定他們流動相制備標准操作程序(SOPs)時規定,可以借鑒國際上同類實驗室的規定,即:
流動相制備僅採用HPLC級液體時不需要過濾,反之所有流動相組成在使用前必須過濾。
在連接儲液瓶和泵的輸液管的末端入口採用下沉式過濾器(常見材質有熔融玻璃砂芯濾板和微孔金屬的兩種)也是很重要的。這個過濾器的規格為≥10 µm的微孔物質,所以它不能取代流動相過濾步驟,但是它能除去系統中的塵土並保證儲液瓶、輸液管使用的可靠性。
2、被測樣品液相系統中的第二個顆粒物來源是被測樣品。一些實驗室在將他們的樣品放置在自動進樣器盤(或手動進樣)以前,所有樣品都先通過一個0.45 µm針筒式過濾器過濾。這是一個有效除去被測樣品中顆粒物的方法。
但是這個過程也有一點需要關註:你使用了針筒式過濾器就不可能100%得到通過過濾器的被測樣品,總會有或多或少的丟失。丟失來自這樣幾方面:過濾器濾膜的吸附、過濾器濾出的顆粒物上的吸附、針筒式濾膜過濾器與針筒連接處的滲漏等。如果有丟失,過濾後液體中被測物的含量或濃度與原基本樣液的含量或濃度還相同嗎?
這個問題一般需要通過實驗確認。確認這步是要增加工作量和費用的。過濾器的使用是一種消耗,每個過濾器的價格從幾元到十幾元。但在做食品中殘留物分析時,由於基質大多比較復雜,所以過濾這步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一步。在實際分析工作中,一般檢測每一組樣品會帶一個外標、一個添加回收或是質控樣品,所以,只要zui終檢測時得到的信噪比能滿足檢出限要求,可將這步視為系統誤差而忽略。
3、儀器系統部件的磨損物最後,在HPLC系統中顆粒物的另一個主要來源是輸液泵密封墊和進樣閥旋轉軸的磨損。關於輸液泵密封墊的磨損更換有兩種不同建議。
一種建議認為,在一般實驗室中輸液泵密封墊通常使用壽命為六個月到一年,因此建議半年或一年更換這些密封墊,實驗室應基於上述觀點制定定期預防性維護計劃。該觀點認為:與輸液泵密封墊顆粒堵塞柱子而更換新柱子的費用相比,更換密封墊的費用低些。一些輸液泵有玻璃砂芯或篩網,可在流路中濾掉從泵密封墊磨損下來的顆粒物,防止這些顆粒物隨流動相流至柱頭。若有這種裝置應查閱輸液泵操作手冊,查看推薦的這種過濾器清洗或更換的間隔。
另一種建議則認為,原裝密封墊的密封效果最好,更換以後容易引起流動相滲漏。所以,只要不漏液就不要輕易更換密封墊。
兩種說法都有其道理,具體如何操作,建議與儀器公司工程師溝通,各公司的儀器還是有些不同的。
自動進樣器旋轉軸的密封隨著使用時間也會磨損,但是在我的經驗中,即便是高負荷的運轉旋轉軸密封墊也可以使用幾年。如果你的自動進樣器系統有計數進樣閥轉動次數的功能,你可以設定一個警鈴當預設閥轉動次數已達到時提醒你。
曾有一種說法,進樣器最多轉動20,000次,這僅僅是進樣10000個;但這似乎不是實驗室涉及的常規樣品分析使用壽命,它們的實際使用壽命會更長。旋轉軸密封磨損後會滲液,比較明顯的特徵是同一樣品多次進樣後,峰面積值差別比較大(RSD>5%)。當然,輸液泵的密封墊和旋轉軸的密封墊磨損將增加更多研磨物在流動相中,加速對這些部件的損傷。
此外,如果你日常運行的流動相有緩沖鹽,如磷酸緩沖鹽,密封墊的磨損會更快。無論顆粒物源於何物,實驗時都要將其除去。推薦在HPLC系統中採用一個0.45或0.5 µm的在線多孔過濾器,接在自動進樣器和柱子之間,即使已使用了保護柱。這個在線過濾器將成為擋板代替柱頭的濾板,而且如採用一個玻璃砂芯濾板,既便宜,更換又方便(幾分鍾就可更換)。若採用在線過濾,HPLC系統檢測每批樣品開始前記錄下壓力值,當壓力上升一定值,例如25%或增加500psi,應該更換玻璃砂芯濾板了,更換以後沖洗幾分鍾系統將恢復到原來的壓力值。

三、沖洗
使HPLC系統良好運行的第三個要點是保持系統的清潔。你需要關注流動相流經該系統的所有地方,對於這些地方經常性的沖洗,將使你的系統保持在「Ready」狀態。
1、流動相儲液瓶首先要經常清洗流動相儲液瓶,或者每做一批新樣品更換一次流動相。一個臟的儲液瓶將會污染注入的流動相。建議儲液瓶中緩沖液使用時間不要超過一周,而有機溶劑使用時間不要超過一個月。
也有人建議儲液瓶中保持用溶劑充滿,直到更換分析方法儲液瓶需更換新溶劑(流動相組成發生變化)時,將舊溶劑倒掉更換新溶劑,這樣勝於將溶劑用完。但這對於分析樣品量少的實驗室而言似乎有些浪費。儀器公司的工程師建議儲水瓶的水要天天換,每周瓶子還應該用異丙醇清洗一次。有的實驗室則在水裡加入0.1~1 mM的甲酸抑制微生物的生長。這些做法看起來有些繁瑣,但卻能起到「磨刀不誤砍柴工」作用。
2、泵接下來要沖洗的是泵。千萬不要一分析完沖幾分鍾後就停泵,特別是當流動相中含有難揮發的緩沖液(如磷酸鹽)時。如果儀器不是連續使用,當流動相蒸發時,難揮發物就會粘在活塞密封墊的表面,難揮發物將形成固形物沉澱。這是泵密封墊磨損和單向閥滲漏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無論使用長短,在停泵以前一定要用非緩沖液流動相沖洗泵在半個小時以上,要是流動相中有難揮發緩沖鹽則建議沖洗的時間應該更長些。
3、自動進樣器自動進樣器也要按規定清洗。現在的儀器多配有自動進樣器的沖洗液瓶,通常只要注意及時更換、補充沖洗液即可。自動進樣器用的洗滌液也要採用與流動相相同的方式處理,並根據溶劑的有效期和規定,清洗儲液瓶或更換洗滌液。現在的自動進樣器設置、操作都很簡單,如果時間允許(特別是利用夜間運行),每次分析完後設置進1、2針純溶劑(如甲醇、乙腈),也是一個好做法。
4、色譜柱對柱子的污染是隨使用時間而增加。通常表現是:運行走基線時在記錄的色譜圖中基線噪音增加,泵壓也增加。解決這個問題的zui有效方法就是在每一批樣品分析結束後或准備卸下柱子時用大量的流動相沖洗柱子(例如,甲醇、乙腈和水)。用梯度沖洗效果更好,具體的比例要根據柱子的說明書和性質而定。
5、檢測器如果是正常使用,檢測器將依據其性質並按照說明書規定進行洗。例如UV/VIS檢測器或FL檢測器,在對柱子和系統進行沖洗時也就一同對檢測器流通池中污染物進行了清洗。但是蒸發光檢測器或質譜儀則需要按照說明書進行定期清洗。這些檢測器在使用時會有難揮發污染物沉積,如質譜儀離子源的噴針、毛細管、錐孔板、預四極等部件,因而需要定期清洗。而且對聯有這些檢測器的系統沖洗時,最好與這些檢測器斷開,以減少對檢測器的污染。
總之,實驗室日常使用的液相色譜儀要是能認真做好這三項工作——脫氣、過濾和沖洗,你的儀器可以得到良好的預防性維護,使用時就會感到比較順手。當然,在實際操作時遇到的問題並沒有這么簡單,但這三個良好習慣將是正確操作、使用HPLC系統的基礎。答案來自

2. 求關於陶瓷膜方面的資料

陶瓷膜:一種前景廣闊的新材料

陶瓷膜也稱CT膜,是固態膜的一種,最早由日本的大日本印刷公司和東洋油墨公司在1996年開發引入市場。陶瓷膜主要是A12O3,Zr02,Ti02和Si02等無機材料制備的多孔膜,其孔徑為2-50mm。具有化學穩定性好,能耐酸、耐鹼、耐有機溶劑:機械強度大,可反向沖洗:抗微生物能力強:耐高溫:孔徑分布窄,分離效率高等特點,在食品工業、生物工程、環境工程、化學工業、石油化工、治金工業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市場銷售額以35%的年增長率發展著。陶瓷膜與同類的塑料製品相比,造價昂貴,但又具有許多優點,它堅硬、承受力強、耐用、不易阻寨,對具有化學侵害性液體和高溫清潔液有更強的抵抗能力,其主要缺點就是價格昂貴目_製造過程復雜。

2004年7月,北美陶瓷技術公司順利完成了其價值超過500萬美元的新型雙磨盤研磨機的組裝,該設備在制備超薄陶瓷膜的生產技術上首屈一指,這同時也使得公司在制備超平、超完整陶瓷膜上的技術大大提升。我國南京工業大學完成了低溫燒結多通道多孔陶瓷膜,該項目的研究對於提高我國陶瓷膜的質量、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義。多孔陶瓷膜由於具有優異的耐高溫、耐溶劑、耐酸鹼性能和機械強度高、容易再生等優點:在食品、生物、化工、能源和環保領域應用廣泛。但目前在其應用中存在兩大難題:一是多孔陶瓷膜的高成本,尤其是支撐體材料的成本高:二是有限的陶瓷品種與紛繁復雜的現狀存在著矛後。目前商品化的陶瓷膜只有有限的幾種規格,這就對特定孔結構的陶瓷膜制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該課題組主要對以氧化鋁和特種燒結促進劑為起始原料,在1400℃的燒成溫度下制備出的支撐體進行了系統和深入的研究,得到滲透性能、機械性能及耐腐性能統一的支撐體。他們還以原料性質預測支撐體的孔結構為目標,以支撐體的制備過程和微觀結構為基礎,建立了原料性質與支撐體孔隙率、孔徑分布之間的計算方法,為特定孔結構支撐體的定量制備提供了理論依據。

目前,己商品化的多孔陶瓷膜的構形主要有平板、管式和多通道3種。平板膜主要用於小規模的工業生產和實驗室研究。管式膜組合起米形成類似於列管換熱器的形式,可增大膜裝填而積,但由於其強度問題,己逐步退出工業應用。規模應用的陶瓷膜,通常採用多通道構形,即在一圓截面上分布著多個通道,一般通道數為7,19和37。無機陶瓷膜的主要制備技術有:採用固態粒子燒結法制備載體及微濾膜,採用溶膠-凝膠法制各超濾膜:採用分相法制備玻璃膜:採用專門技術(如化學氣相沉積、無電鍍等)制備微孔膜或緻密膜。其基本理論涉及材料學科的膠體與表面化學、材料化學、固態離子學、材料加工等。

從發展趨勢米看,陶瓷膜制備技術的發展主要在以下2方面:一是在多孔膜研究方而,進一步完善己商品化的無機超濾和微濾膜,發展具有分子篩分功能的納濾膜、氣體分離膜和滲透汽化膜:二是在緻密膜研究中,超薄金屬及其合金膜及具有離子混合傳導能力的固體電解質膜是研究的熱點。已經商品化的多孔膜主要是超濾和微濾膜,其制備方法以粒子燒結法和溶膠-凝膠法為主。前者主要用於制各微孔濾膜,應用廣泛的商品化A1203膜即是由粒子燒結法制備的。

陶瓷膜的廣泛應用

提純用陶瓷過濾膜

2004年8月,由北京邁勝普技術有限公司與山東魯抗醫葯有限公司研製的陶瓷膜過濾系統用於某種抗生素的分離提純獲得成功,這不僅優化了此種抗生素的生產工藝,而目使抗生素收率提高15%,這是我國首次將陶瓷膜技術運用於抗生素生產。抗生素的分離提純,必須經過對發酵液的過濾和對濾出的葯液進行樹脂交換。目前,許多抗生素生產企業對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發酵液的分離提純均採用真空轉鼓過濾器,這種工藝需先將發酵液酸化調至一定的pH值,然後用敷設助濾劑層的真空轉鼓過濾器進行預過濾,再用板框進行復濾及樹脂交換。採用這種工藝不僅過程繁瑣,而目有效成分收率低,僅過濾和樹脂交換過程的收率損失達30%。而運用「邁勝普」與「魯抗」共同研製的陶瓷膜過濾系統分離提純某種抗生素,卻能使有效成分在過濾過程的收失損提高近5%,在樹脂交換過程中的收率提高10%以上。

當前,西方發達國家在食品工業、石化工業、環境保護、生化制葯等許多領域對膜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而用無機材料製成的過濾膜(陶瓷膜就是一種無機過濾膜)的發展前景有可能比有機過濾膜更好。對於面臨抗生素政策性降價和抗菌葯限售雙重壓力的國內眾多抗生素生產企業而言,通過創新工藝提高產品收率和質量不失為降低成本的明智選擇,而以陶瓷膜技術改進現行抗生素分離提純工藝有可能成為降成本、提高效益的突破口。

鍍陶瓷包裝膜

在食品包裝領域,近年越來越引人注目的是具有高功能性和良好環保適應性的透明鍍陶瓷膜。這種膜盡管目前價格較高,物理性能還有待進一步改進,但可預期在不遠的將來它將在食品包裝材料中占據重要的地位。陶瓷膜的加工鍍膜方法與通常的鍍金屬方法相似,基本上按我們己知的加工法進行。鍍陶瓷膜由PET(12μm)陶瓷(Si0x)組成。氧化硅能分成4類,即Si0,Si304,Si203,Si02。然而,在自然界它們通常以Si02形式存在,因此根據鍍金屬條件,它們的變化很大。對這種膜的主要要求是具有良好的透明度、極佳的阻隔性、優良的耐蒸煮性、較好的可透過微波性與良好的環境保護性以及良好的機械性能。

鍍陶瓷膜基本上可以用製作鍍鋁膜一樣的條件製取,在製取過程中,仔細處理表面層,不使鍍層受到損傷是極其重要的。由於這種膜是由氧化硅處理的,表面具有極好的潤濕性,因此,它在油墨或粘合劑的選擇范圍上比較廣,幾乎與任何油墨或粘合劑都能親和。聚氨酯類粘合劑是最可取的粘合劑,而油墨可以按用途任意選擇,不用進行表面處理。然而,鍍陶瓷膜你像鍍鋁膜那樣容易向聚乙烯復合,因為PET膜作為基材料,當其氧化硅表而直接熔融聚乙烯高溫塗布或復合時,易趨向於伸長,從而破壞氧化硅表面層,導致阻隔性下降。同時,在目前條件下,由於技術工藝上的問題,PET膜在鍍陶瓷過程中有時會發生捲曲,從而影響膜的質量。當然,這類問題正得到解決。

鍍陶瓷膜首先用作細條實心面的調味品包裝材料。其優良的包裝性能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由於這種膜保味性極佳,因此,尤其適合於包裝易升華產品,如茶(樟腦)之類的易揮發材質。由於其極好的阻隔性,除了作為高阻隔性包裝材料和作食品包裝材料用外、預計還可用在微波容器上作為蓋材,在調味品、精密機械零配件、電子零件、葯物和醫葯儀器等方而作為包裝材料。隨著加工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如果這種膜在成本上大幅下降,那麼它將得到迅速推廣和應用。

燃料電池陶瓷膜

我國" 863」計劃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項目經過對新型中溫固體氧化物陶瓷膜燃料電池的長期研製,把陶瓷膜制備技術開拓應用於SOFC的製作,把通常SOFC的高溫(1000-900℃ )拓延到中溫階段(700-500℃ )。目前中國科技大學無機膜研究所已經研製成功的新型中溫陶瓷膜燃料電池,是一種以陶瓷膜作為電解質的燃料電池。電池部件薄膜化以後,降低了電池的內阻,提高了有用功率的輸出,不需要高溫的條件下實現了中溫化,操作溫度降到700-500℃。這種新型燃料電池繼承了高溫SOFC的優點,同時降低了成本。此類陶瓷膜燃料電池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琥珀陶瓷隔熱膜

2004年8月,基於金屬膜對無線電信號的干擾和容易氧化等缺點,我國韶華科技公司攜手德國某著名工業研究機構共同開發融入納米蜂窩陶瓷技術,並將韶華科技獨有的真空濺射技術用於陶瓷隔熱膜的生產上,創造了獨一無二的琥珀陶瓷隔熱膜,解決了金屬膜無法逾越的技術問題:對無線電信號無任何干擾,特別是衛星的短波信號,絕不氧化,因為陶瓷超乎尋常的穩定性,從而保證隔熱性能始終如一:永不褪色,陶瓷隔熱膜採用陶瓷固有的顏色,不添加任何顏料,囚此,陶瓷隔熱膜絕不會像染色金屬會發生褪色現象:超級耐用,陶瓷隔熱膜保質期為10年,金屬膜一般為5年:經典美感,象琉泊一樣的晶瑩剔透的美感,色澤柔和,擁有最舒適的視覺效果。琥珀納米陶瓷隔熱膜最先應用於美國的太空梭和國際空間站,而後廣泛應用於汽車、建築、海事等各個領域。由於技術敏感,直到2003年該產品才在中國銷售。

陶瓷膜產業發展概況

陶瓷膜的研究始於20世紀40年代,其發展可分為3個階段:用於鈾的同位素分離的核工業時期,於20世紀80年代建成了膜面積達400萬平方米的陶瓷膜的富集256UF6工廠,以無機微濾膜和超濾膜為主的液體分離時期和以膜催化反應為核心的全面發展的時期。

通過這3個階段的發展,無機陶瓷膜分離技術己初步產業化。20世紀80年代初期成功地在法國的奶業和飲料(葡萄酒、啤酒、蘋果酒)業推廣應用後,其技術和產業地位逐步確立,應用也己拓展至食品工業、生物工程、環境工程、化學工程、石油化工、冶金工業等領域,成為苛刻條件下精密過濾分離的重要新技術。1998年國外網上公布的膜和膜設備生產廠家及經營公司達452家,其中金屬膜廠50家,陶瓷膜生產廠94家。

無機分離膜領域所佔的市場份額還比較小,1997年美國無機膜市場銷售額為1億美元,其中陶瓷膜佔80%左右,僅占膜市場的9% 。另據估計,2004年世界陶瓷膜的市場銷售額約超過100億美元,無機膜的市場佔有率佔12%。由於陶瓷膜在精密過濾分離中的成功應用,其市場銷售額以35%的年增長率發展。

3. UF超濾膜如何存放

避免陽光照射,保持濾膜濕潤,最好添加碧化濾膜葯劑,預防膜污染,如果沒用還沒有開箱,會有存放時間的,如果打開了,那就看你的保護措施好不好了。

4. 路基工程通病治理

1、 填方路堤工後沉降迅速或不均勻沉陷,路面縱橫坡變碎、行車顛簸。
2、 路面出現縱向裂縫,嚴重時裂縫變寬,裂縫向土路肩邊緣伸展,裂縫處呈現錯台,形成滑裂面。
3、 路面出現橫向通裂,裂縫處出現錯台。
二、 形成原因
1、設計方面
1.1 地質勘測資料不全,特別是一些需要進行地基處理的原溝塘地段沒有堪查清楚,對橫向地層分布情況也鑽孔較少或靜力觸探布點不足,設計依據不充分。
1.2 設計擬採取的軟基處理方法不當,設計處理深度不夠,處理效果不明顯。
1.3 軟土地基處理設計不設漸變段造成處理路段與非處理路段交界處形成沉降突變。
1.4 等載或超載預壓路段預壓期預計不足。
1.5 軟土地基路段高填土路基未按規范規定設置反壓護道或反壓護道寬度不足,造成填築過程及運營過程中產生較大的地面側向變形,強度降低甚至導致滑動破壞。
1.6 高填土路段,特別是嚴重缺土路段,對填料的調查選擇欠周到,設計取土坑沿深度方向土質變化未能列明,造成施工中不同土類的填料混填或分段填築,且因不同土類的可壓縮性和抗水性能的變異,形成不均勻沉降。
1.7 高填土路堤設置的暗埋式通道設計長度不足,不能滿足超寬碾壓要求。
1.8 路基排水設計不完善。
2、 施工方面:
2.1 軟基處理未達到設計深度,原材料進場未按產品質量要求嚴格檢驗,導致處理效果達不到設計要求。
2.2 軟土地基路段路堤填土速度過快。
2.3 使用不適宜的填料又未採取相應的改良措施或措施不到位。
2.4 不同土類的填料混填或分段填築形成抗水性、壓縮性的變異。
2.5 填挖交界或非全寬填築或分段填築時交接面未作妥善處置形成的沉降差。
2.6 施工中不注意路基排水,遇雨浸泡路基,後續施工中又未能及時復壓。
2.7 路堤填料含水量控制不嚴,填土壓實度達不到要求。
2.8 分層填土輾壓時壓實層厚度偏厚,壓實質量差。
2.9 分層填土未經初步找平,壓實不均勻。
2.10 施工檢測取樣未按規程操作,實測壓實度存在虛假現象。
2.11 巨粒土或粗粒土中所含漂石粒徑過大難以壓實均勻。
2.12 高塑性粘性土填築路堤工序不連續,造成工後壓實度下降。
2.13 特殊地區的路基施工未按規范操作。
三、 防治措施
1、 設計方面:
1.1 對路線經過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質條件應進行詳細探查,尤其必須對特殊路基的設計提供更為詳實的資料。
1.2 軟土地基處理設計
必須根據不同的路堤高度(折算成附加荷載),不同的軟土埋深、層厚和土性,分段計算分析在天然地基狀態下的穩定與沉降情況。進行計算分析經過多方案比選確定滿足穩定和工後沉降標准要求的方案。
軟土地基處理設計必需設置漸變段以避免路基沉降突變,漸變段的設計應按特殊設計要求進行,並需對側向變形作出考慮。
1.3 基底設計
為利於實行填前壓實,若遇地表濕軟,設計可考慮換土或摻石灰、水泥或鋪設土工布等措施;地下水位高或常年積水路段,除需完善降、排水設施外還宜設置隔水層(如用砂礫、碎石等滲水材料)。
1.4 路基填料的採用應對擬定取土坑或借土料場沿深度方向的土層分布、土性、含水量進行調查,並列表說明,避免不同土性填料的混填或分段填築。
避免使用不宜於填築路堤的填料,確有困難時必須提出改性措施及技術質量指標,但不能用於易產生穩定問題和下沉等敏感的部位。
1.5 高填土路堤設計應考慮採用土肩及邊坡防護或用急流槽將水引離路堤,保證高填土路堤邊坡穩定,護坡道的寬度應依照有無軟土地基、填料的性質、取用的邊坡坡率進行綜合設計。
1.6 為減少粘性土路堤結構的壓縮變形,在採用摻灰處理的基礎上可再摻加少量水泥(摻灰劑量宜適當調整),設計工藝上採用先摻灰(提倡採用生石灰粉)改良土性再摻水泥進一步改良土性以提高路堤結構剛度。
2、 施工方面:
2.1 施工單位必須根據交通部有關施工規范、規程、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及建設單位招標文件要求、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提出自檢要求,對施工全過程實施有效的質量控制和管理,在交工驗收時,施工單位應提交完整真實的施工原始記錄、試驗檢測數據、分項工程自檢數據等質量保證資料。
2.2 對於地下水的埋置深度和地面水對填方路基的穩定性及施工影響,施工前應根據設計進行補充調查,並採取相應的隔水,疏水措施。
2.3 地基處理要點
1)施工順序:無論何種處理方法,都應按設計要求先開溝排水,再清表整平原地面,做好填前壓實,並整出一定的橫坡度。
設計豎向排水體處理的地基,應在鋪設下半層砂或砂礫墊層後,方可打設排水體。排水體頂端,應按設計預留一定的長度(30cm左右),最後再鋪設上半層砂或砂礫層。
設計採用復合地基處理的地基,應在原地面整平後,採用輕型碾壓機械適當碾壓,使之符合規范和設計要求後,再作地基處理。
溝塘必須在清淤換填分層碾壓至相鄰地面高程後,方可進行地基處理。
2)所有用於地基處理的材料,都必須按規范和設計要求的質量指標采購、堆放和使用。
3)保證施工質量的措施要求
軟基採用塑料排水板處理時,其機械設備性能應符合接地壓力與處理地基的承載力相適應;打設塑料排水板嚴禁出現扭結、斷裂和撕破濾膜等現象。剪斷板體時,要預留足夠的外露長度。施工中,應按設計要求嚴格控制板體的打設標高。土工織物鋪設時,要求做到綳拉無皺折。
水泥攪拌樁處理時,其施工機械應按水泥噴入的形態(即粉噴法或濕噴法),採用不同的施工機械組合。採用粉噴法,其粉體發送器必須配有粉料計量裝置,並准確記錄水泥的瞬時噴入量和累計噴入量,施工前應先以實際使用的水泥,進行室內配方試驗,符合設計要求後應進行不少於5根的成樁工藝試驗,取得滿足設計噴入量的鑽進速度、提升速度、攪拌速度、噴氣壓力、單位時間噴灰量等技術參數;確定攪拌的均勻性;掌握下鑽樁提升的阻力情況,選擇合理的技術措施;根據地層、地質情況確定復噴范圍。復攪深度必須保證大於6m,粉噴樁的檢測可採用靜力觸探或鑽芯取樣試驗法。
擠密碎石樁處理時,需採用DE40-60系列管式振動沉樁機,內置平底活頁式樁尖,樁管直徑一般為377mm或426mm,並設有二次投料口,最大沉樁深度能達20m。施工順序從四周邊開始向中心進行,相鄰兩根樁必須跳躍間打。施工過程中,應及時挖除樁管帶出的泥土,孔口泥土不得掉入孔口。施工中應記錄沉樁深度、制樁時間,每次碎石灌入量,反插次數等,並按規定作質量自檢記錄,施工中如發現土層有較大變化,投料量或沉樁速度異常應立即停工,並報告監理。
2.4 路堤填築要點
1)路堤填築與速率控制:地基處理完成後,應適時進行路堤填築。對於豎向排水體處理地基完成後,即可填築;對於水泥攪拌樁處理的地基,應在一個月後填築。其填築速率要動態控制,當日變形量沉降不大於10mm/d,水平位移不大於3mm/d時,一般可以正常填築;若日變形(沉降和位移)陡增,就必須增加測次,分析原因,並及時採取必要的措施(如停止載入或減緩填土速率或卸載等)。
2)填築寬度,應按設計施工坡率超寬碾壓要求控制。攤鋪厚度,要拉線控制,並經常檢查。
3)堆載預壓與沉降補方:堆載預壓時間越長,工後沉降就越小。因此,對有預壓要求的路段,在施工中應盡可能早地安排堆載。堆載頂面要平整密實有橫坡。沉降後應及時補方,一次補方厚度不應超過一層填築的厚度,並適當壓實。施工單位每月均應測定沉降量,並向監理報告一次。嚴禁在預壓期不補填,而在預壓後期,或在路面施工時一次補填的做法,以免引起過大的沉降發生。
4)位移觀測:對於路堤施工的安全穩定,位移的觀測比沉降觀測更重要。施工時必須按規定埋設位移觀測樁,並堅持正常觀測記錄。
2.5 細粒土(含粉土、粘性土等)易受降雨及氣溫等的綜合影響,在施工組織設計中應合理安排工期,組織連續施工,雨後必須復壓,過冬要注意覆蓋,後續施工前必須復驗。
2.6 應針對粉性土在填築過程中的穩定性(如雨水沖刷等)進行分析並採取臨時排水措施。
2.7 路基施工過程應針對不同性質的填料及輾壓工具性能選用不同的壓實厚度,如輕型鋼輪壓路機適用於各種填料的預壓整平,重型鋼輪壓路機適用於細粒土、砂類土和礫石土,重型輪胎壓路機適用於各類土,尤其是細粒土,羊足碾則需與鋼輪壓路機配合使用,對細粒土的壓實效果較佳,振動壓路機則宜於用作砂類土、礫(碎)石土和巨粒土,若用於細粒土的碾壓則效果相對較差。
2.8 填料的含水量對壓實效果影響極大,施工前應根據標准擊實試驗取得的數據,按照施工氣候條件及試壓結果作出適量調整。
2.9 過濕粘性土的處理推薦使用生石灰粉替代塊灰改良土性,另摻2%~3%的水泥(需由試驗確定,石灰摻量可適當調整)以增加壓實層的早期強度和剛度,減少壓縮沉降。
2.10 對採用粗粒或巨粒土填築路基時應根據壓實機械的性能合理確定分層壓實厚度,並需對最大粒徑加以控制,一般路床下層最大粒徑以不大於壓實層厚的2/3為宜,超過限定粒徑的巨粒料應在出料場前先加以剔除,路床最上層應控制粒徑小於10cm,以利於路床頂面平整度的控制。

5. 第一次獻血,血液合格!第二次HIV呈假陽性。為什麼額·· 還有 影響不影響以後獻血額··

假陽性有很多原因,如:在檢測過程中操作不當,試劑失效,造成陽性結果都叫假陽性,一般復查後呈陰性.如果你不放心建議你去當地疾控中心檢測.

抗-HIV假陽性常見於風濕性疾病等,但發生於胸椎結核者少見。患者無任何HIV感染的症狀及體征,僅在術前檢查或輸血前檢查篩選時檢出。筆者在工作中遇見1例,現報告如下。

1 病歷摘要

患者,男,14歲,因反復背部疼痛、體重下降1+年,脊柱後突畸形1+個月就診。患者既往體健,無冶遊史、手術史及輸血史。胸椎CR片提示:胸椎於第八胸椎處成角,T8椎體明顯變扁,該處軟組織可見腫脹,余胸T8椎體改變考慮為T8結核?椎體嗜酸性肉芽腫?血沉35mm/1 h。TB-Ab陽性。彩超提示:左頸部皮下低回聲團。抗結核治療4周後擬行「前路T8椎體病灶清除+椎間植骨融合+鋼板固定術」,術前我院篩檢發現HIV陽性,送縣醫院復檢陽性。囑患者回家休養,等待結果。1個月後省疾控中心復檢結果發現HIV陰性。再次通知患者行病灶清除+椎間植骨融合+鋼板固定術。術後患者恢復良好,症狀明顯改善。

手術所見:T8胸椎旁見「豆腐渣樣」壞死物,椎體壓縮呈楔形,T7下緣、T8椎體、T9上緣骨質疏鬆,椎間盤變性。

2 討論

1982年9月,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正式提出了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概念,隨後的調查研究證明這是一種新的傳染病。1983年,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Montagnier等首先從1例淋巴瘤患者的淋巴結中分離出一種病毒,被稱為淋巴結病相關病毒(lymphadenopathy associated virus,LAV),1984年初,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立癌症研究所的Gallo等從艾滋病患者的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中分離到稱為人嗜T淋巴細胞病毒Ⅲ型(human T-cell lymphotropic virus type Ⅲ,HTLV-Ⅲ)的病毒。同年,美國加州大學的Levy等也從艾滋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細胞中分離出一種病毒,稱艾滋病相關病毒(AIDS related virus,ARV)。1986年,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ICTV)將LAV/HTLV-Ⅲ/ARV統一命名為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又稱艾滋病毒。

由HIV感染而引起的疾病稱為艾滋病,全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該病患者的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喪失,CD4+細胞數目減少,繼而發生機會性感染、腫瘤等,臨床表現多種多樣。該病傳播速度快、病死率高,且目前無法治癒。

HIV在病毒分類學上屬逆轉錄病毒科(retroviridae)慢病毒屬(lentivirus),目前已發現兩種HIV,分別為HIV-1和HIV-2。兩者具有相似的病毒結構和傳播途徑。HIV-2主要分布於非洲西部,在歐洲和美洲的一些感染者中也被檢測到。其毒力和傳播力都低於HIV-1,引起的艾滋病病程較慢且較緩和。HIV-1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是引起全世界AIDS流行的病原,目前HIV的研究也是以HIV-1為主進行的。

HIV的流行呈世界性分布,非洲為HIV的發源地和重災區,歐洲和美洲也為主要流行區,近年HIV在亞洲的流行呈高速增長的趨勢。我國自1985年首次發現HIV感染者,至今已有60~80萬人發生了感染,專家估計,如果不迅速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按目前的年平均30%的增長速度,到2010年,我國的HIV感染者將超過1 000萬。在非洲的有些國家,HIV的感染率達總人口30%以上。因此,預防和治療艾滋病,已不僅僅是挽救個人生命的問題,而是關繫到民族存亡的大事〔1~6〕。

2.1 HIV檢測的特殊性 HIV檢測不同於其他病原微生物檢測,要求十分嚴格,任何錯誤的診斷,包括假陽性或假陰性,都會對被檢者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HIV檢測必須嚴格按照國家制定的《艾滋病檢測工作管理辦法》和《艾滋病檢測技術規范》(以下簡稱《規范》)進行,檢測的實驗室須經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審批合格,從事艾滋病檢測工作的技術人員須接受專門的技術培訓,並獲合格證書,診斷試劑應選擇高敏感和高特異的,篩查呈陽性反應的需用特異性更強的方法(如:免疫印跡試驗)進行確認,整個實驗過程應有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

2.2 HIV抗體檢測 目前國外用於HIV抗體篩查的方法很多,根據檢測原理不同分為酶聯免疫吸附法、凝集法和層析法,可對血液、唾液和尿液標本進行常規或快速檢測。在實際工作中常用的有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明膠凝集試驗和各種快速診斷試劑。自1985年第一代ELISA試劑問世以來,隨著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包被抗原已從一代的全病毒裂解物發展為目前以基因重組和多肽抗原包被和標記、有著良好敏感性和特異性的三代雙抗原夾心試劑,檢測亞型包括HIV-1、HIV-2和HIV-1型的0亞型,窗口期由10周縮短至3~4周。為避免窗口期傳染,荷蘭、法國等國已研製出第四代以重組的多肽抗原和抗P24抗體包被的雙抗原夾心法試劑盒,可同時檢測抗原抗體,使窗口期縮短了2~3周,但其臨床價值有待評估。按《規范》要求,我國采供血機構進行血液篩查和各醫療衛生機構常規篩查檢測宜採用ELISA法,自采自供血的單位必須進行HIV抗體檢測,在尚未建立艾滋病篩查實驗室的偏遠地區或大醫院急診手術前,可由經過培訓的技術人員在規定的場所用快速試劑進行血液篩選。對用ELISA試劑或快速診斷試劑進行的篩查實驗如呈陰性反應,即報告HIV抗體陰性;對呈陽性反應的標本,篩查實驗室應用原有試劑和另外一種不同原理或不同廠家的試劑進行重復檢測,如兩種試劑復測均呈陰性反應,則報告HIV抗體陰性;如均呈陽性反應,或一陰一陽,需送艾滋病確認實驗室進行確認。篩查試劑必須是HIV-1/2混合型、經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SDA)注冊批准、批檢合格、臨床評估質量優良、在有效期內的試劑。

HIV抗體篩查呈陽性反應的標本由於存在假陽性的可能,必須做確認試驗。國際上有3種確認試驗方法,包括免疫印跡試驗、條帶免疫試驗及免疫熒光試驗,目前以免疫印跡試驗最為常用。確認試劑必須經SDA注冊批准。免疫印跡試劑有HIV-1/2混合型和單一型,按《規范》要求,一般先用HIV-1/2混合型試劑進行檢測,根據《規范》中判定免疫印跡試驗結果的基本原則並參照所用試劑說明書綜合判定,無HIV抗體特異帶出現的報告HIV抗體陰性;出現HIV抗體特異帶,符合HIV-1抗體陽性判定標准,則報告HIV-1抗體陽性。如出現HIV-2型的特異性條帶,需用HIV-2型免疫印跡試劑再做單一的HIV-2型抗體確認試驗,呈陰性反應,報告HIV-2抗體陰性;呈陽性反應的則報告HIV-2抗體血清學陽性,如需鑒別應進行核酸序列分析。如果出現HIV抗體特異帶,但帶型不足以判定為陽性,則判為HIV抗體不確定。對HIV抗體不確定者應按《規范》要求進行隨訪,必要時可做HIV-1P24抗原或核酸測定,但檢測結果只能作為輔助診斷依據,確認報告要依據血清學隨訪結果。

由於目前唾液檢測試劑的敏感性和尿液檢測試劑的特異性明顯低於血液檢測試劑,故我國SDA已注冊批準的HIV抗體篩查和確認試劑只能用於血液標本檢測〔7,8〕。

2.3 HIV抗體檢測的質量控制 在所有實驗中必須包含有內部對照質控血清和外部對照質控血清。

內部對照質控血清指示劑盒內提供的陽性和陰性對照血清。內部對照是質量控制的基礎,每次檢測必須使用內部對照,而且只能在同批號的試劑盒中使用。

外部對照質控血清是由實驗室設置的弱陽性對照,一般以該試劑盒臨界值(Cutoff)的2~3倍為宜。該血清可到專門單位購買,也可由實驗室自己制備。制備方法是:收集HIV抗體陽性和陰性血清,56 ℃ 30 min滅活,3000轉/min離心15 min,弱陽性對照可以用HIV抗體陰性的健康人血清梯度稀釋HIV抗體強陽性血清,或用試劑盒內提供的陽性和陰性對照血清混合並標定後得到,一般按1年使用量配製,用0.2 μm濾膜過濾除菌,按一周實驗用量分裝、分類、標記並封口,-20 ℃凍存。該血清不可反復凍融,融化後應存放2 ℃~8 ℃,1周內使用。原則上每次實驗必須使用外部對照質控血清,以便監控本次實驗的重復性和穩定性,同時了解各批試劑盒的批間差異,繪制質量控制圖〔9-12〕。

6. 濾膜和化學試劑怎麼匹配

下午好,除了極少數比如PTFE和PVDF這樣只能溶於不常見的含氟溶劑和NMP之外,對應原則是酸鹼不要相對比如尼龍PA-6是鹼性聚醯胺不要過濾濃硝酸、濃鹽酸或者甲酸等強酸,PLA和PET等聚羧酸和聚酯不要過濾像是乙二胺或者DMF等鹼性溶劑,PVC雖然耐受大多數有機溶劑但由於溶解度參數相近也請不要過濾二氯甲烷、環己酮和THF比較好,PPS和PES這兩種聚苯碸醚不要過濾芳香烴和鹵代烴比如二甲苯和二氯甲烷。我個人建議平時用PE和PP最好因為常溫條件下幾乎沒有這兩種聚烯烴分子的良溶劑堪稱萬能不用提心吊膽壓力過大突然爆破濺一臉(除非你遇到百年一遇的四氫萘或者十氫萘,也說明實驗室不差錢不在乎幾張濾膜了)。

7. 凈水器里的超濾膜濾芯有什麼用需多長時間更換一次

超濾膜凈水器是常用的一種設備,它的功能還是比較強大的,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濾芯過濾,把水中的泥沙、細菌、重金屬等物質去除掉,從而得到干凈健康的水質。目前家庭用水的主要污染來源都是部分工廠廢水的排放,從而污染當地水源,形成化工性污染。而凈水器的超濾膜,能夠有效的排除這類物質,把重金屬、抗生素、細菌等分離出來。所有對於任何家庭來說,安裝一台凈水器是非常之有用的。


在凈水器的長期使用過程中,為保證水質凈化質量,我們需要對凈水器的濾芯,定期清洗及更換,凈水器濾芯一般多久更換一次?

細菌以及比細菌體積大得多的膠體、鐵銹、懸浮物、泥沙、大分子有機物等都能被超濾膜截留,一般用於凈水機的第三級。過濾精度達0.01μm。超濾膜濾芯更換周期:一般在三年或三年以上。


出現以下現象,就說明濾芯需要更換了:

一般來說濾芯都是有更換周期的,但具體濾芯更換時間,仍需要依據用戶的水源水質及使用的凈水量而變化,但遇到下面四種情況濾芯基本就該換了。

1、出水流量明顯變小。說明濾芯堵塞,應清洗濾芯以便恢復正常流量,經清洗後流量仍然很小,就需要給凈水器更換新的濾芯;更換排查方法,從初級PP棉濾芯依次向後逐級,直到出水量正常為止;

2、出水口感下降,口感與自來水接近,不能去除自來水的余氯味道,說明活性炭濾芯已經吸附飽和,活性炭濾芯該換了。

3、RO膜反滲透凈水器造水太快。凈水器出現出水明顯加快的現象,這種情況一般都是因為RO膜損壞導致的,這時我們必須要更換新的RO膜,否則反滲透凈水器將失去最核心的重金屬離子過濾功能。

4、凈水器濾芯按時間推算已到使用壽命的80%。濾芯的使用壽命是理想情況下的使用期限,針對水質污染嚴重的小區,濾芯根本沒辦法用這么長時間,一般在濾芯使用時間達到其理想壽命的80%左右的時候,就可以更換了。

8. 超濾膜是什麼東西

超濾是指在一定壓力作用下,當含有高低分子量物質的混合溶質的溶液流過被支撐的膜表面時,溶劑和低分子量溶質將透過薄膜作為透過物被搜集起來;高分子量溶質則被膜截留而作為濃縮液被回收。通常情況下,凡是能截留分子量大約在500以上的高分子膜分離過程即被稱為超濾。大體上來說,對於中等程度分子量的有機物、高分子聚合物(蛋白質、核酸及多糖類等)、有機和無機膠體粒子等的分離就能稱為超濾。

常見的超濾膜外觀

9. 超濾膜的簡介

超濾膜是一種孔徑規格一致,額定孔徑范圍為0.001-0.02微米的一種微孔過濾膜。超濾膜採用壓力差為推動力的膜過濾方法為超濾膜過濾。以膜的額定孔徑范圍作為區分標准時壓力差為推動力的膜過濾可區分為:微孔膜(MF)的額定孔徑范圍為0.02~10μm;超濾膜(UF)為0.001~0.02μm;逆滲透膜(RO)為0.0001~0.001μm。超濾膜的孔徑只有幾納米到幾十納米,也就是說在膜的一側施以適當壓力,就能篩出大於孔徑的溶質分子,以分離分子量大於500道爾頓、粒徑大於2~20納米的顆粒。

閱讀全文

與濾膜有效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