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各個朝代的時間分別是什麼
1、商朝:約公元前1675-1029年
2、周朝
西周:約公元前1029-771年
東周:公元前770-221年(春秋:公元前770-476年;戰國:公元前475-221年)
3、秦朝:公元前221-207年
4、漢朝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8年
新朝(王莽既無廟號也無謚號,雖然自稱新朝皇帝):公元9-23年
玄漢:公元23年2月~25年9月
東漢:公元25-220年
5、三國
曹魏:公元220-265年
蜀漢:公元221-263年
孫吳:公元222-280年
6、晉朝
西晉:公元265-316
東晉:公元317-420
7、十六國:公元304-439
前趙(漢趙):公元304-329
成漢:公元306-347
前涼:公元314-363
後趙:公元319-351
前燕:公元337-370
前秦:公元351-394
後秦:公元384-417
後燕:公元384-407
西秦:公元385-431
後涼:公元386-403
南涼:公元397-414
南燕:公元398-410
西涼:公元407-421
胡夏:公元407-431
北燕:公元407-436
北涼:公元397-439
冉魏:公元350-352
西燕:公元384-394
西蜀(後蜀):公元405-413
8、南北朝:公元420-589
(1)南朝
劉宋:公元420-479
蕭齊:公元479-502
蕭梁:公元502-557
南陳:公元557-589
(2)北朝
北魏:公元386-534
東魏:公元534-550
西魏:公元535-556
北齊:公元550-577
北周:公元557-581
9、隋朝:公元581-618
10、唐朝:公元618-907
11、五代十國
後梁:公元907-923
後唐:公元923-936
後晉:公元936-947
後漢:公元947-950
後周:公元951-960
前蜀:公元891-925
後蜀:公元925-965
楊吳:公元892-937
南唐:公元937-975
吳越:公元893-978
閩國:公元893-945
馬楚:公元896-951
南漢:公元905-971
南平:公元907-963
北漢:公元951-979
12、宋朝
北宋:公元960-1127
南宋:公元1127-1279
13、遼朝(遼國):公元916-1125
西夏:公元1032-1227
金朝(金國):公元1115-1234
14、元朝:公元1206-1368
15、明朝:公元1368-1644
16、清朝:公元1636-1911
B. 中國各朝代的時間年限化分
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2)我國各個朝代的年限擴展閱讀:
中國各朝國土面積(單位:平方公里)
1、夏(210萬,包括長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東,河北,山西,京津和江蘇,陝西的一部分)
2、商(320萬,除上述土地外,還包括陝西江蘇的剩餘土地,遼寧,甘肅,湖南,浙江,重慶和四川的一部分)
3、周(340萬,基本與商差不多,在遼寧和重慶四川的范圍更大)
4、秦(360萬,還包括整個寧夏並包括重慶全部和更大的幾乎整個四川的土地,東晉各諸侯國的國土總合與西周基本相同)
5、漢(在兩漢最頂盛的時代,由西漢武帝和後人西漢宣帝、東漢光武帝、東漢明帝打下了驚人的國土。現在朝鮮的幾乎全部,越南的北方。大半的新疆,包括中亞相當大的土地都在漢的西域都護府范圍中,還有全部的四川和雲貴的大片土地,遼寧的全部土地也在漢治下,和吉林的一片土地,內蒙也有相當大的土地在漢的治內,估約國土為1040萬平方公里。東漢後期出現嚴重縮水,失去了雲貴和內蒙的土地,新疆北部的土地也喪失殆盡,國土應為890萬平方公里。
6、三國
(魏:530萬平方公里,所有的長江以北的漢人地區和在新疆甚至中亞的土地,也包括朝鮮的少量土地和內蒙的土地)
(吳:240萬平方公里,浙江,江西,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和越南北方。)
(蜀:170萬平方公里,湖南,四川,重慶,貴州,雲南,和青海的一小部分,緬甸的極北方。)
7、晉(西晉的國土大小為920萬平方公里。在雲貴兩地上略少於蜀的控制,在越南和朝鮮的土地縮小了。但略增加了內蒙的土地)
8、南北朝(國土總合約為935萬平方公里,增加了幾乎所有剩餘的內蒙和部分外蒙的土地)
9、隋、(國土為840萬平方公里,突厥佔領了甘肅和寧夏相當大的土地,雲南和貴州也正走向獨立,喪失了所有在越南和朝鮮的國土)
10、唐、(強盛時的唐國土大的非常驚人,比現在中國少黑龍江和西藏與雲南,多了中亞的大片土地,大半個蒙古國和俄貝加爾湖,共1240萬平方公里,在數十年後竟縮為1030萬平方公里,安史之亂後更是縮為800萬平方公里,可謂史上巨大的縮水。)
11、宋、(國土為460萬平方公里,與現在中國比沒有新疆,甘肅,寧夏,內蒙,整個東北三省,青海和西藏,雲貴和台灣。)
12、元、(1680萬平方公里,馬克思列寧毛澤東都視其是中國的朝代,忽必烈也自稱是中國之主。國土包括整個中國和蒙古,和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大片土地,當是中國古代史上的第一)
13、明(國土最大時,比現在少一小半西藏和大半新疆,內蒙古全部和東三省小半土地,俄羅斯極少土地。共710萬平方公里。後來大為縮水,喪失西藏新疆和東北台灣,到滅亡時只剩下350萬平方公里。)
14、清、國土1310萬平方公里,整個中國和外蒙和俄羅斯及中亞的一些土地,,論大小算是中國各朝代第二。
C. 我國各個朝代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時間
答:夏朝:少康復國
商朝:盤庚遷都
西周:國人暴動(前841年)
春秋:平王東遷(前770年)
戰國:長平之戰(前262年)
秦:陳勝吳廣起義(前207年)
西漢:七王之亂(前154年)、王莽篡位(公元8年)
東漢:黃巾軍起義(184年)、赤壁之戰(208年)
三國:諸葛亮逝世(234年)、三分歸晉(280年)
西晉:八王之亂(291年~306年)、五胡亂華
東晉:淝水之戰(383年)
D. 中國歷史各個朝代的時間段
1、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2、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3、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共計:16年
5、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共計:5年
6、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共計:210年
7、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共計:16年
8、玄漢:公元23-25年,共計:3年
9、東漢:公元25-220年,共計:196年
10、三國:公元220-280年,共計:61年
11、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共計:38年
14、唐朝:公元618-907年,共計:290年
15、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16、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17、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18、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共計:98年
19、明朝:公元1368-1644年,共計:277年
20、清朝:公元1644-1912年,共計:268年
中國歷史:
中國歷史自商朝算起約有3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4000年,自黃帝時代算起則約有4700年(中國人常說的5000年歷史是存疑的)。
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商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封建社會制度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政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民主共和思想推翻帝製成立中華民國。
一部厚重的中國史,就是一部中國各民族誕生、發展、戰爭,融合並共同締造統一國家的歷史,華夏各族人民開疆擴土,共同締造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共同發展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
E. 整個中國朝代的時間表
中國歷史朝代,自公元前221年秦王趙政稱皇帝始,到1916年「洪憲皇帝」袁世凱不得不取消帝制止,在2137年中,中國共有皇帝495人(其中包括死後被追封為皇帝的73人)。共經歷了352名皇帝,其中統一朝代的皇帝有146名,分裂時期的皇帝有206名。中國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包括397個「帝」和162個「王」。
(5)我國各個朝代的年限擴展閱讀:
1、中國歷史上周朝存在的時間最長,由先周首領周武王滅商之後創建。周王朝存在的時間從約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共計存在為790年。 歷史上,把周王朝劃分西周和東周兩個時期: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中國歷史朝代中大漢王朝(公元前202—公元220年)是第一個長期統治中國的大一統王朝,奠定了中國文化多方面的特性。它的國號「漢」成為中國主體民族的稱號,從東西南北各個方向拓展了中國版圖,打敗了兇悍的游牧民族匈奴,開辟了通往西亞的絲綢之路東段。確立了儒學在中國思想文化的至尊地位,制定了「三綱五常」等儒家規范。
F. 中國歷史,各個朝代各多少年
從有記載的夏朝開始,我國歷史上經歷了夏、商、周、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
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共計: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共計:5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共計:210年
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共計:16年
玄漢:公元23-25年,共計:3年
東漢:公元25-220年,共計:196年
三國:公元220-280年,共計:61年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共計: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共計: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共計:89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共計:277年
清朝:公元1616-1912年,共計:267年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
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
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G. 中國各朝代的年份
朝代 時間 都城(今.....)
夏 前2070-1600年 安邑 山西夏縣 470年
商① 約前1600-1046年 亳 河南商丘 554年
周:西周 前1046-771年② 鎬京 陝西西安 ? 275年
東周 前770-256年 洛邑 河南洛陽 ? 514年
秦 前221-207年 咸陽 陝西咸陽
漢:西漢③ 前202—公元25 長安 陝西西安
東漢 25—220 洛陽 河南洛陽
三國:魏 220-265 洛陽 河南洛陽
蜀 221-263 成都 四川成都
吳 222-280 建業 江蘇南京
西晉 265-317 洛陽 河南洛陽
東晉 317-420 建康 江蘇南京
十六國④ 304-439 — —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東晉之後建立於南方的四個朝代的總稱。
宋 420-479 建康 江蘇南京
齊 479-502 建康 江蘇南京
梁 502-557 建康 江蘇南京
陳 557-589 建康 江蘇南京
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是我國歷史上與南朝同時代的北方王朝的總稱。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東魏 534-550 鄴 河北臨漳
北齊 550-577 鄴 河北臨漳
西魏 535-557 長安 陝西西安
北周 557-581 長安 陝西西安
隋 581-618 大興 陝西西安
唐 618-907 長安 陝西西安 289年
後梁 907-923 汴 河南開封
後唐 923-936 洛陽 河南洛陽
後晉 936-946 汴 河南開封
後漢 947-950 汴 河南開封
後周 951-960 汴 河南開封
十國⑤ 902-979 — —
北宋 960-1127 開封 河南開封
南宋 1127-1276 臨安 浙江杭州
遼 907-1125 皇都 (上京) 遼寧巴林右旗
西夏 1038-1227 興慶府 寧夏銀川
金 1115-1234 會寧 阿城(黑龍江) 中都 北京
元 1206-1368 大都 北京
明 1368-1644 北京 北京 276年 ?
清 1644-1911 北京 北京 267年
中華民國 1912-1949 南京 江蘇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附註:
① 約公元前14世紀盤庚遷都於殷,此後商也成為殷。
② 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為中國歷史確切紀年的開始。
③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時期,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建立了農民政權。公元23年,新王莽政權滅亡。公元25年,東漢王朝建立。
④ 這時期,在我國北方,先後存在過一些封建政權,其中有:漢(前趙)、成(成漢)、前涼、後趙(魏)、前燕、前秦、後燕、後秦、西秦、後涼、南涼、北涼、南燕、西涼、北燕、夏等國,歷史上叫做「十六國」。
⑤ 這時期,除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外,還先後存在過一些封建政權,其中有:吳、前蜀、吳越、楚、閩、南漢、荊南(南平)、後蜀、南唐、北漢等國,歷史上叫做「十國」。
H. 我國歷史朝代眾多,各個朝代的建立者及時間是什麼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中國古代史上各個朝代的名稱建立者建立時間,如下圖:
(8)我國各個朝代的年限擴展閱讀
為了表達自己的傳承,當然絕大部分就是刻意追祖認宗彰顯血統高貴,例來說比如:匈奴人劉淵自認是劉禪的後人,嗯,就是那個樂不思蜀的扶不起的阿斗,建立的政權也叫「漢」。
後世的一些朝代依照地望起名,勢必跟前朝同名,因此中國好多朝代名稱並不是只有一次使用,所以現在的史學家往往在前面加一些詞以示區別。
比如五胡十六國時代的政權幾乎都加了前綴以示區分:成漢、前趙、後趙、前涼、前燕、前秦、後燕、後秦、西秦、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南燕、北燕等。五代的時候,梁唐漢晉周前都加了一個「後」字,同樣的還有努爾哈赤建立的金,歷史上亦稱為後金,區別於女真族與宋朝同一時代的金朝。
有時又以統治的中心來區別,比如兩漢,為了有所區別,因為劉邦建立的漢定都是在長安,而劉秀重建的漢定都在洛陽,由於洛陽在西安以東,於是就把劉邦的漢稱為西漢,劉秀的漢為東漢,同樣的情況還有西晉和東晉,北宋和南宋的劃分。
當然這些全部都是現代人或者後世人對以前的稱呼,當時不會這么叫的,只會自稱大漢,大宋,大周之類的。但有一個例外,就是西夏,因為當時夏國在北宋西面,當時就已經有宋人稱夏國為「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