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復議申請以受理,我還要繳納罰款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二十一條規定, 行政復議期間具體行政行為不停止執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執行:
(一)被申請人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二)行政復議機關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三)申請人申請停止執行,行政復議機關認為其要求合理,決定停止執行的;
(四)法律規定停止執行的。
因此,復議申請受理後,除上述可以停止執行的情形外,你應當按處罰決定限定的期限繳納罰款,逾期不繳納罰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五十一條規定,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採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繳納罰款的,每日按罰款數額的百分之三加處罰款;
(二)根據法律規定,將查封、扣押的財物拍賣或者將凍結的存款劃撥抵繳罰款;
(三)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貳』 法院罰款決定書復議期的期限有多久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四條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版織可以先向權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四十五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叄』 行政復議能否申請延期繳納行政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當事人確有經濟困版難,需要延期權或者分期繳納罰款的,經當事人申請和行政機關批准,可以暫緩或者分期繳納。
在當事人暫緩或者分期繳納罰款的期限屆滿仍未全部繳納罰款時,除可以將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查封、扣押的財物依法拍賣抵繳罰款外,由於沒有行政強制執行權,行政機關必須在法定期限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在《行政強製法》正式施行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行政機關必須在被執行人(註:通常指當事人)法定起訴期限屆滿之日起180日內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逾期申請的,除有正當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肆』 交通罰款申請行政復議還需要在規定時間內交罰款嗎
你需要按時繳納罰款!因為復議期間,原具體行
政行為除特定情況外不停止執行,這是行政復議的重要規則。
『伍』 開罰單提起行政復議了這個期間罰款用繳納嗎
(1)對交警支隊做出的處罰決定有異議的,被處罰人可在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60日內向市公安局法制科申請復議,或在3個月內向東營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對於交警支隊做出的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對個人處以2000元以上、對單位處以1萬元以上的罰款)等行政處罰,被處罰人應在行政機關告知其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後3日內向市公安局法制科提出。
(2)對交警支隊直屬大隊做出的現場處罰決定有異議的,被處罰人可在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60日內向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法制信訪科申請復議,或在3個月內向東營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對於交警支隊直屬大隊做出的較大數額罰款(對個人處以2000元以上、對單位處以1萬元以上的罰款)等行政處罰,被處罰人應在行政機關告知其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後3日內向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法制信訪科提出。
(3)對其他縣區公安局交警大隊做出的處罰存在異議的,被處罰人可參照上述規定,及時向縣區公安局法制科、或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對於做出較大數額罰款的,被處罰人應在行政機關告知其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後3日內向縣區公安局法制科提出。經調查,來電人對交警支隊直屬大隊做出的現場處罰存在異議,且數額較小,按照有關規定可在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60日內向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法制信訪科申請復議,或在3個月內向東營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對交警劃分事故責任不服的,可以採用以下方式申訴:
一、申請復核。
1、當事人對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有異議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送達之日起三日內,向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出書面復核申請。
2、復核申請應當載明復核請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證據。
3、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自受理復核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對下列內容進行審查,並作出復核結論:
(一)道路交通事故事實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實充分,適用法律是否正確;
(二)道路交通事故責任劃分是否公正;
(三)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及認定程序是否合法。
二、訴訟解決
交警下達的事故認定書在訴訟中是作為證據使用的,法院可以採信也可以不採信。如果對交警的認定或者復核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法院訴訟階段提出重新認定事故責任申請,以法院終審判決為最終結果,具有法律效力。
『陸』 處罰決定超過復議和行政訴訟時限怎麼辦
如果申請行政復議和提起行政訴訟都已超過了時效,那通過這二種方式解決問題是不可能的了,不過你可以信訪,這也是一種有效的救濟途徑。另外,表面上超過了時效,中間也可能存在時效中斷或中止的情形,你可以咨詢一下當地的律師。
一、相關法律規定:
申請行政復議的期限是自知道或應該知道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60日內提出,如果申請行政復議的期限已過,但沒超過三個月(自知道或應該知道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可以向法院起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41條、42條規定:「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二、《行政訴訟法》第六章關於起訴和受理的規定:
第四十四條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四十五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四十八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屬於其自身的原因耽誤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限內。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況耽誤起訴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十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第五十一條 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訴狀時對符合本法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
對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接收起訴狀,出具註明收到日期的書面憑證,並在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訴條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書應當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起訴狀內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錯誤的,應當給予指導和釋明,並一次性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不得未經指導和釋明即以起訴不符合條件為由不接收起訴狀。
對於不接收起訴狀、接收起訴狀後不出具書面憑證,以及不一次性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起訴狀內容的,當事人可以向上級人民法院投訴,上級人民法院應當責令改正,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五十二條 人民法院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的,當事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起訴。上一級人民法院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立案、審理,也可以指定其他下級人民法院立案、審理。
『柒』 稅局處罰通知書後多少天繳款
都寫明的有繳納期限,應按照繳納期繳納。
不過,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單位有復議的權利和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如果繳納期限在行政訴訟期限內,稅務機關一般不會強制執行,行政訴訟期限超過行政訴訟期限的,稅務機關一般會強制執行。
同時超過繳納期限未繳的,還會按日3%進行加處罰。
『捌』 對於已經過復議時間和訴訟時效的處罰決定,被處罰人還有什麼救濟途徑
如果是有確鑿證據可以證明行政處罰是錯誤的,可以向原處罰機關或其上級機關申請復核
『玖』 對交警罰款不服,提出復議,不知道最快幾天能給答復,最慢多長時間呢
5天至90天
受理行政復議申請的審查期限是五個工作日。 審查的內容包括:行政復議是否在法定期專限內屬提出,其內容是否符合行政復議法的要求;是否有其他救濟手段排除了行政復議,即對於法律不要求必須經行政復議後即可起訴的事項,應當審查行政相對人是否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以及人民法院是否已經受理;是否是重復提起行政復議申請;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經審查,符合法定條件的,決定予以受理;不符合條件的,依據法律不予受理,並告知不予受理的理由。
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但是法律規定的行政復議期限少於六十日的除外。情況復雜,不能在規定期限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經行政復議機關的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並告知申請人和被申請人;但是延長期限最多不超過三十日。
『拾』 行政處罰不服可是過了有效復議期限該怎麼辦
行政處罰時已經明確告知你了你有三個月的復議期限和半年的行政訴訟期限,如果超過這兩個期限,上級部門、政府和法院都不會再受理你提出的相關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