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申請證人出庭,需要在什麼時間以何種形式提出
周某一日收到法院的送達通知書,原因是他前幾天與人發生口角,罵了對方,使對方暈倒,現對方起訴周某,周某現在只收到法院的起訴書副本,法院再無其他證據給周某看。那麼,如果對方起訴又提交了證據,周某是否只會收到起訴書副本,對於證據如何才能看到,請律師可以看到嗎?若申請證人出庭,需要在什麼時間以何種形式提出?
依法分析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在接受原告的起訴後,應當在立案之日起5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這里發送給被告的只是起訴狀副本,不包括案件的證據性材料,如果周某希望看到對方提交給法院的證據,他或者他委託的訴訟代理人(當然可以是律師)可以到法院,依據《民事訴訟法》第50、61條的規定,進行查閱或復制證據性材料的工作。
周某如果想申請證人出庭作證,他可以根據《證據規定》第54條的規定,在舉證期限屆滿10日前提出申請,在人民法院許可後,證人就可以在開庭審理時出庭作證了。
本案所依據的法律規定如下,《民事訴訟法》第113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被告提出答辯狀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第50條:「當事人有權委託代理人,提出迴避申請,收集、提供證據,進行辯論,請求調解,提起上訴,申請執行。當事人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並可以復制本案有關材料和法律文書。查閱、復制本案有關材料的范圍和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規定。當事人必須依法行使訴訟權利,遵守訴訟秩序,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
第61條:「代理訴訟的律師和其他訴訟代理人有權調查收集證據,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查閱本案有關材料的范圍和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規定。」
《證據規定》第54條,「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十日前提出,並經人民法院許可。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申請予以准許的,應當在開庭審理前通知證人出庭作證,並告知其應當如實作證及作偽證的法律後果。」
技巧提示
證人出庭費用由誰承擔?
根據《證據規定》第54條的規定:「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10日前提出,並經法院許可。法院對當事人的申請予以准許的,應當在開庭審理前通知證人出庭作證,並告知其應當如實作證及作偽證的法律後果。證人因出庭作證而支出的合理費用由提供證人的一方當事人先行支付,由敗訴一方當事「承擔。」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法律高手》
⑵ 申請證人出庭卻過了法定期限怎麼辦
普通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要在舉證期屆滿十日前提出。
最高院《民訴證據規定》第54條規定:「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十日前提出,並經人民法院許可。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申請予以准許的,應當在開庭審理前通知證人出庭作證,並告知其應當如何作證及作偽證的法律後果。」
可見,申請證人出庭作證不僅要由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屆滿十日前提出,而且應由人民法院通知證人出庭作證,這樣證人出庭作證才能規范化。
但是上述規定是指普通程序,而對於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也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最高院《簡易程序若干規定》第22條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和申請證人出庭作證,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但其提出申請的期限不受最高法院《民訴證據規定》第19條第1款、第54條第1款的限制。」最高院《民訴證據規定》中的舉證期限只適用於普通程序,簡易程序的舉證期限不受該規定中30日的限制。
《證據規則》第五十六條 《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規定的「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是指有下列情形:
(一)年邁體弱或者行動不便無法出庭的;
(二)特殊崗位確實無法離開的;
(三)路途特別遙遠交通不便難以出庭的;
(四)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無法出庭的;
(五)其他無法出庭的特殊情況。
你可以從上述相關規定找找新的理由,向法院經辦法官重新申請,是否准許應由法官同意。
⑶ 申請證人出庭作證的時間到底是什麼時候
庭審的雙方當事人如果有一方想要請證人作證的話應該在規定的時間內申請,那證人出庭作證申請時間又什麼規定呢?當事人向法庭申請證人出庭作證的時間要求不再適用《民訴證據規則》規定的「舉證期限屆滿前十日」,而變為「舉證期限屆滿前」。已經去掉了「前十日」三個字。並且,法院經審查決定批准證人出庭作證的,會事先通知;未經法院通知,證人不得擅自到庭,當事人也不得擅自將證人帶到法院等候出庭作證。2012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引入了誠實信用原則,為制裁民事訴訟偽證行為提供了法律依據。但是,該原則在證人出庭作證制度中的具體適用還缺乏可操作性。為促進訴訟誠信,最高人民法院於2015年2月4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將原則轉化為制度,對證人簽署如實作證保證書的程序和後果等問題作出細化規定。
⑷ 證人出庭作證的規定
根據《民訴法解釋》
第一百一十七條 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符合本解釋第九十六條第一款規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依職權通知證人出庭作證。
未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不得出庭作證,但雙方當事人同意並經人民法院准許的除外。
第一百一十九條 人民法院在證人出庭作證前應當告知其如實作證的義務以及作偽證的法律後果,並責令其簽署保證書,但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除外。
證人簽署保證書適用本解釋關於當事人簽署保證書的規定。
第一百二十條 證人拒絕簽署保證書的,不得作證,並自行承擔相關費用。
(4)證人出庭期限擴展閱讀
根據《民訴法解釋》
第一百一十八條 民事訴訟法第七十四條規定的證人因履行出庭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費用,按照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差旅費用和補貼標准計算;誤工損失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標准計算。
人民法院准許證人出庭作證申請的,應當通知申請人預繳證人出庭作證費用。
⑸ 申請證人出庭,要在舉證期限內提出申請嗎
是的
《民訴法解釋》第一百一十七條規定,「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的,應內當在舉證容期限屆滿前提出。符合本解釋第九十六條第一款規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依職權通知證人出庭作證。未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不得出庭作證,但雙方當事人同意並經人民法院准許的除外。」按照該規定,證人出庭作證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當事人為說明和印證己方主張,向法庭提出申請要求證人出庭作證。這種情況下,當事人應在舉證期限屆滿前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請書和證人名單,由人民法院審查後作出是否批准證人出庭的決定。二是當人民法院認為因審理案件需要查明證據的,依職權通知證人出庭作證。
⑹ 舉證期限的證人出庭
證人出庭的時限規定
1、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並經人民法院許可。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申請予以准許的,應當在開庭審理前通知證人出庭作證,並告知其應當如實作證及作偽證的法律後果。
2、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接受當事人的質詢。證人在人民法院組織雙方當事人交換證據時出席陳述證言的,可視為出庭作證。
3、開庭時,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由一至二名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出庭就案件的專門性問題進行說明。
⑺ 申請證人出庭作證的時間到底是什麼時候
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十日前提出,並經人民法院許可。
根據《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五十四條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十日前提出,並經人民法院許可。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申請予以准許的,應當在開庭審理前通知證人出庭作證,並告知其應當如實作證及作偽證的法律後果。證人因出庭作證而支出的合理費用由提供證人的一方當事人先行支付,由敗訴一方當事人承擔。
(7)證人出庭期限擴展閱讀:
《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五十六條《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規定的「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是指有下列情形:
(一)年邁體弱或者行動不便無法出庭的;
(二)特殊崗位確實無法離開的;
(三)路途特別遙遠交通不便難以出庭的;
(四)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無法出庭的;
(五)其他無法出庭的特殊情況。
前款情形,經人民法院許可,證人可以提交書面證言或者視聽資料或者通過雙向視聽傳輸技術手段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