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韓國上訴期限

韓國上訴期限

發布時間:2021-08-23 11:58:56

Ⅰ 韓國審判制度簡介

韓國與中國的司法制度在體繫上雖沒有太大差別,但其構成和內容上卻存在著相當多的不同點。

司法制度

一般來說,狹義的司法制度是指有關對法律秩序違反行為具有判斷能力的法院的構成、職能及運用的制度。廣義的司法制度包括狹義的司法制度以及與其有密切聯系的檢察制度和辯護士制度。

韓國的司法制度分為法院、檢察庭、辯護士三個職責領域,這方面與中國是一樣的。但是,韓國除了最高法院——大法院,還設有被賦予違憲審查權等一定審判權的憲法裁判所;另外,與裁判管轄相聯系來認定土地管轄以外的事物管轄等的體系與運用方面,與中國有很大的差異。

憲法裁判

法律的違憲審查權應屬於大法院,或應屬於另設的第三機構的問題,各國法律的規定都不盡相同。法律的違憲審查權應屬於大法院的理由是:大法院作為最高法院,是最高法律核心,因此下位法對上位法的違反與否的解釋也應屬於大法院的許可權,從而完善法律解釋的統一性;法律的違憲審查權應屬於另設的第三機構的理由是:大法院是對具體案件擁有最高法律適用解釋權的機構,對與具體案件少有直接牽連、政治傾向濃厚的違憲與否的問題,應由另設的第三機構來專門處理,這有利於堅持司法權的中立性。

韓國施行由另設的第三機構——憲法裁判所對法律的違憲與否的問題進行審判的制度。

憲法裁判所由具有法官資格的9名裁判官組成,裁判官由總統任命。憲法裁判所所長作為憲法裁判所的負責人,由總統經國會的同意在9名裁判官中選任。憲法裁判所所長代表憲法裁判所,統一管理憲法裁判所的事務,指揮並監督所屬公務員。若憲法裁判所所長缺位或因其他原因無法履行其職責時,根據憲法裁判所規則所規定的順序,由其他裁判官代為執行。

總統任命憲法裁判所裁判官時,其中3人由國會選出,3人由大法院院長指定,總統可自己任命剩餘3人。由於憲法裁判所具有高層次政治判斷的機構性質,這種做法具有保障政治中立的意義。

憲法裁判所的裁判官從下列任意一項的職位上任職15年以上的、40歲以上的人員中選任。但,任職於下列任意兩項以上職務的人員的在職期限,則累計計算。1.法官、檢察官、辯護士;2.具有辯護士的資格,並在國家機關、國/公營企業、政府投資機關以及其他法人從事法律事務的人員;3.具有辯護士資格,並在公認的大學中擔任助教授以上職務的人員。具有上述資格的人員,若有下列各項事由時,不得被任命為憲法裁判所的裁判官。1.根據其他法律無法被任命為公務員者;2.被處於禁錮以上刑罰者;3.被彈劾罷免後未過5年期限者。

憲法裁判官的任期為6年,可連任。若不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憲法裁判官不得違反其本人意志而被解任。1.彈劾已經決定的;2.被處於禁錮以上的刑罰的。

憲法裁判所掌管下列事項:1.關於法院提出的、法律違憲與否的審判;2.有關彈劾的審判;3.政黨解散的審判;4.國家機關之間、國家機關與地方自治團體之間、地方自治團體之間對許可權爭議的審判;5.有關憲法訴請的審判。

若沒有特殊情況,案件由憲法裁判所裁判官全員組成的裁判部審判。憲法裁判所所長為裁判長。裁判部須有7人以上裁判官出席,方可審理案件;對案件的最終決定,須經參與案件最終審理的裁判官半數以上通過。但,若存在下列情形之一,須經6人以上裁判官的同意。1.作出法律的違憲決定、彈劾決定、政黨解散決定,或者對憲法訴請作出引用決定的情形;2.變更憲法裁判所已判決並公布的、有關憲法或法律的適用解釋的意見的情形。

憲法裁判所必須公開審判的辯論與決定的宣告,自接受案件之日起180日內,必須宣告最終決定。但由於裁判官的缺位,7人以上的裁判官無法出席時,其缺位期間不得算入審判期間。

憲法裁判所的決定是最終決定,對此不得有異議。

審判制度

韓國採用三級三審制。即地方法院為一審法院、高等法院為二審法院(抗訴審法院)、大法院為三審法院,在各審級法院敗訴的當事人可以上訴於上級法院。在一審法院敗訴的當事人可以抗訴於上級法院——高等法院,在二審法院敗訴的當事人可以上訴於最高法院——大法院,從而完成分為三個階段的司法審判。

韓國這樣的三級三審的審判制度與中國的四級二審制是有區別的。

韓國一方面為了上述三級三審制度的有效實行,另一方面為了訴訟當事人的訴訟活動的便利,在全國設置了1個大法院、5個高等法院、13個地方法院、3個特殊地方法院、45個地方法院的支院,並用法律規定了管轄區域。其法律依據有《有關各級法院的設置與管轄區域的法律》。

大法院制

大法院為韓國最高裁判所,位於漢城特別市瑞草區瑞草洞。大法院的構成、職能及審判權如下:

(A)大法院的構成

大法院由14名大法官組成,其中包括大法院院長。大法院院長由總統經國會的同意任命,任期為6年,不得重任。大法官由總統根據大法院院長的提請,並經國會的同意任命,任期為6年,依據有關法律規定可連任。

大法院為了審判的便利可設立「部」。根據此規定設立的3個部,由14名大法官(除不負責審判業務的大法院院長和法院行政處處長的12名裁判官)組成,並處理審判業務。

(B)大法院的審判權

大法院作為韓國的最高法院,對以下案件具有最終審判權:

1.對高等法院或抗訴法院、特許法院作出的判決的上訴案件;2.對抗告法院、高等法院或者抗訴法院、特許法院的決定、命令的再抗告案件;3.根據其他法律,屬於大法院許可權的案件。

大法院的判決或決定為最終判決,當事人不得對大法院的判決不服而要求重審,必須服從此判決。

就大法院的判決,若有大法官提出與其不同的意見,必須將該不同意見載明於判決書中,使全體大法官的意見得到明確表述。

(C)裁判研究官

大法院為了協助大法官的審判業務,從地方法院法官中選任裁判研究官。各大法官下分別設有數名裁判研究官。裁判研究官由大法院院長任命,在大法院主要負責與案件的審理及審判有關的研究、調查業務。一般,主審法官受理案件後,裁判研究官根據主審大法官的指示,就案件的爭議點與有關判例的變遷過程、與爭議點有關的外國法制度及業界的慣例等事項進行調查研究,並向主審大法官報告。主審大法官參照裁判研究官的研究報告來辦理審判業務。

(D)大法官會議

大法院為了有效處理除審判業務以外的、應由大法院處理的行政義務和法律或規則的修訂業務,設立大法官會議這一決議機構。

大法官會議是由大法官組成的決議機構,大法院院長擔任大法官會議的主席。大法官會議對事項的決議,須全體大法官三分之二以上出席,並經出席法官過半數以上通過方可產生。

(E)法院行政處

大法院為了處理審判業務以外的其他司法行政事務,設立法院行政處。法院行政處處長由大法院院長從大法官中選任。被任命為法院行政處處長的大法官,由於其業務比起審判業務更趨向於作為法院行政處處長的職務履行,因此不負責審判業務。

法院行政處負責處理有關法院的人事、預算、會計、設施、統計、訴訟業務、登記、戶籍、提存、執行官、法務士、法令調查及司法制度的事務。

(F)司法研修院

大法院為了法官、預備法官的研修和司法考試合格者的研修,設立司法研修學院。在韓國,司法考試合格者必須入學司法研修學院,完成為期2年的進修過程,並根據研修過程中的成績被任命為法官或檢察官。

目前,韓國每年產生700至800名的司法考試合格者,其中能被任命為法官或檢察官的人數不超過300至400人。

(G)法院公務員教育院

大法院一方面設有司法研修學院作為法官或預備法官及司法考試合格者的研修設施,另一方面為法院的職員(除法官以外的職員)設立法院公務員教育院。大法院每年面向全國各法院的一般職員安排進修教育過程,定期進行教育,致力於提高他們的素質。

(H)法官人事委員會

為確保對全國法官的人事公正性,大法院設立法官人事委員會,處理關於大法院院長的法官人事的咨詢業務。法官人事委員會由大法院院長任命若干名法官為委員來組成。為保障法官人事的公正性,法官人事委員會制定全國法官業務評價制度和人事評價標准,實行大法院院長的人事咨詢業務。

(I)大法院院長秘書室

大法院為了輔佐大法院院長的業務處理,設立大法院院長秘書室。大法院院長秘書室設有室長。室長在法官中選任或者大法院院長選擇任命非法官為室長。

大法院秘書室室長遵照大法院院長的命令,管理秘書室的事務,指揮和監督秘書室所屬公務員。大法院院長秘書室除室長外,另設有大法官秘書官。

(J)司法政策咨詢委員會

大法院院長認為必要的時候,可設立司法政策咨詢委員會為其咨詢機構。司法政策咨詢委員會為非常設機構,可由大法院院長來決定設立與否。

司法政策咨詢委員會由大法院院長委託的、對司法政策有極高學識並德高望重的7人以內的委員組成,其組織與運營事項以大法院規則規范。

高等法院

高等法院是審理對地方法院或其支院的一審判決不服而提出的抗訴案件的二審法院。韓國現於漢城等5個城市各設一個高等法院。

高等法院院長為高等法院的負責人,由大法院院長從法官中選任。高等法院院長管理其管轄法院的司法行政事務,指揮並監督所屬公務員。高等法院院長缺位或因故無法履行其職責時,以首席部長法官、選任部長法官的順序代為履行其職責。

高等法院為了有效辦理審判業務,設立「部」,各部設有部長法官。部長法官為該部的審判長,按照大法院院長的指示對該部的一般事務進行管理。

Ⅱ 韓國取消訴訟時效了嗎

2015年7月24日,韓國國會以199票贊成、0票反對、4票棄權通過了一項刑事訴訟法修正案。根據該修正案,韓國現行的25年殺人犯罪公訴時效將被廢除,今後殺人犯罪案件將被永久追訴直到破案為止,換言之,公訴時效將不再是殺人犯罪分子的最後一道護身符。

Ⅲ 韓國為什麼有訴訟時期呢三大懸案的罪犯被抓了也不能懲罰他們,那死者的家屬朋友該多麼傷心,不要說罪犯

對犯罪的追訴時效是指按照刑法的規定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責任的有效期限。
犯罪分子的犯罪行為已經超過刑法規定的追訴時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其刑事責任;如果已經被追究了刑事責任,該案件應當予以撤銷。追溯時效是刑法規定的。
基本每個國家都會有這方面的規定,我們國家也是如此

Ⅳ 韓國三大未破案

青蛙少年失蹤案,華城連環殺人案,李炯浩被誘拐事件被稱為是三大未破要案
青蛙少年失蹤案:
青蛙少年是指1991年5名小學生去抓青蛙時失蹤, 過了11年6個月的2002年9月才發現他們的遺體的事件
1991年3月26日 因為地方議會的議員選舉30年來第一次舉行 全市放假一天 最後一個目擊證人說在卧龍山附近見過孩子們, 但到處都找不到他們
當時孩子的父母為了找孩子走遍全國, 也有不少以青蛙少年為主題的電影和歌曲, 小學生們也展開了」尋找大邱青蛙少年」的活動
當時的警方根據盧泰宇總統的特別指示, 搜查范圍擴大到全國各地, 動員的警力據說31萬8千之眾, 創單一事件動員警力最多之記錄
社會團體發了7百多萬張的傳單, 企業界也在商品包裝上印刷了失蹤少年的照片, 懸賞達4200萬元
曾經甚至還有人說外星人綁架以及北朝鮮間諜誘拐還有用於疑難雜證實驗品等等等等
但2002年失蹤少年的遺骨卻在卧龍山被發現, 死亡原因確定是他殺, 但目前為止並未抓到犯人
韓國殺人案的訴訟時效為15年, 也就是說2006年3月25日就到期, 即使抓到犯人也無法懲處

青蛙少年案的疑點
一 文化日報稱25日下午6時左右, 有一位40多歲男人打電話過來說大邱卧龍山埋有青蛙少年, 警察以打電話來的這一天正巧發現遺體, 而且地點准備等關鍵點為由正在追查這個男人
二 警察發表死因為「迷路後凍死」, 而少年的家人講遺體發現處離村子只有不到500米的距離, 發現遺體的吳鵡根先生也說遺體上壓著大石頭, 屍體是互相壓著的, 能看出分明是他殺
三 發現遺體現場的附近發現了多種子彈, 警察認為有可能是當時附近軍隊的射擊場上的子彈誤傷孩子, 但軍部極力反駁
四 幾個孩子的衣服以獨特的形態被系住 專家們都說這種系法是見所未見的一種
五 其中有四具屍體的頭部有類似槍傷的洞 附近也發現彈頭及彈皮 更加重他殺的可能性 但也有法醫不認同此觀點
六 現場並沒有頭發令人疑惑 很多人猜測發現處並非死亡現場
七 牙齒也少了很多 更加證實了遺體是被搬到此處的可能性

華城連環殺人案:
華城連環殺人案是從1986年9月15日到1991年4月3日在京畿華城市泰安一帶發生的婦女強奸殺人案。在4年零7月內罪犯作案10次。截止到2日,第十起事件的上訴時效(15年)宣告終結。即使今後抓到罪犯,也不能判刑。警方只抓到了與連環殺人案無關的第八起事件(1988年9月)的罪犯。
第十起事件的受害者是權某(69歲,女)。1991年4月3日下午9時左右,在東灘面盤松里荒山上發現了遭到暴行的權某的屍體。當時,權某的脖子上纏著長統襪。此後,殺人案再也沒有發生,罪犯仍是個謎。連環殺人案的受害者都被勒死,行凶工具是長統襪、襪子等受害者的衣物。而且從受害女性的陰部發現了各種異物,令國民為之震驚。
根據前五起案件中收集到的兇手的精液、血液、毛發等,確定兇手的血型為B型。據距離第四起事件發生半個月前遭到性暴力後,勉強逃出來的受害者提供的口供,兇手的年齡大約在20多歲,身高165~170厘米,身材偏胖。對兇手的全部資料只有這些。國立科學調查研究所保留了當時在現場採收集的兇手的遺傳因子。如果今後抓到嫌疑犯,就可以進行確認。警方說:「從殘忍、紊亂的手法看,可能是犯罪時沒有罪責感,反而享受殺人的『精神病患者(psychopath)』所為。」

李炯浩被誘拐事件:
1991年1月29日,在首爾鴨歐亭被綁架的9歲小孩李炯浩,44天後在漢江邊上他的屍體被發現。這起案件中罪犯用周密的計劃擺脫了警察的搜捕,並用威脅電話沉痛的打擊了李炯浩的父母。當時這起案件同「青蛙少年失蹤案」和「華城連環殺人案」被稱為是三大未破要案。所以當時警方投入了大量的警力和運用了高科技手段來進行搜捕,在過去的15年時間里共累計投入了15萬人力和10多萬警力,但連罪犯的樣子都沒能查出,並在1月份很遺憾的訴訟期限也到了期。

Ⅳ 韓國娛樂公司公司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那得看是哪個公司

Ⅵ 民事訴訟的期限

確實是你們違約在先,但他們的做法有點過激,因為債權的行使他們只能通過法院的訴訟程序處理。情況緊急時才可以採取自助行為。建議先找警方協商處理。使店面回復經營應該是最重要的吧?
能不能退房租還得看你們的合同約定。
你從2樓搬走那裡我沒看太明白,但是只要你是韓國人的委託代理人,你就有權處理2樓和3樓的物品。
最好還是能夠在當地尋求律師的幫助。

Ⅶ 為什麼中國只要立案就不計算追訴期,而韓國《殺人回憶》原主案件應該也立案了,為什麼過訴訟時效

世界大多數國家《刑法》均有時效規定。而關於規定追訴時效的理論根據,則有幾點根據,一是改善推測說,即既然犯罪人犯罪後長時間沒有再犯罪,可預想犯罪人已經得到改善,沒有對其處刑的必要;二是證據湮滅說,即犯罪證據因時間過久而湮滅,難以追究和處理;三是准受刑說,即犯罪人雖然沒有受到刑事追究,但長時間的逃避與痛苦,幾與實際執行刑罰無異,可視為此期間已經執行了刑罰。
我國也有追訴時效規定,但相對來說是較完善的。《刑法》第八十八條的規定,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換言之,我國的追訴時效制度,是僅適用於尚未被司法機關發現的犯罪行為的,一旦案件被立案偵查,行為人又逃避偵查、審判的,就將永久追訴。
此外,即使是尚未被司法機關發現的犯罪行為,雖然過了20年追訴時效,如司法機關認為必須追訴,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後也可對其追訴。
2007年之前,韓國《刑事訴訟法》規定殺人犯罪的訴訟有效期限為15年,超過有效期限,罪犯便免受處罰。2007年,韓國將殺人犯罪的訴訟有效期限改到了25年。2015年7月24日,韓國國會也因為金泰完遇襲案,通過了一項刑事訴訟法修正案。根據該修正案,韓國現行的25年殺人犯罪公訴時效將被廢除,今後殺人犯罪案件將被永久追訴直到破案為止。因此,在2015年韓國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規定,從2000年以後的殺人案件都將永久被追訴。但根據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則,華城連環殺人案發生於1986年9月15日到1991年4月3日期間,所以華城連環殺人案仍然沿用當年的訴訟法,也就是說仍然過了追訴時效。

Ⅷ 韓國的建國時間

大韓民國 (Republic of Korea),簡稱「韓國」
韓國歷史比較短暫,韓國於1948年8月15日在朝鮮半島南部正式建國。韓國歷史源於1919年在中國上海成立的一個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韓語:대한민국임(림)시정부/大韓民國臨時政府)。
國慶日:8月15日(1945年)
國 旗:太極旗,是1882年8月由派往日本的使臣朴泳孝和金玉均在船上第一次繪制的,1883年被高宗皇帝正式採納為李氏朝鮮王朝的國旗。1949年3月25日,韓國文教部審議委員會在確定它為大韓民國國旗時作了明確解釋:太極旗的橫豎比例為3:2,白地代表土地,中間為太極兩儀,四角有黑色四卦。太極的圓代表人民,圓內上下彎魚形兩儀,上紅下藍,分別代表陽和陰,象徵宇宙。四卦中,左上角的乾即三條陽爻代表天、春、東、仁;右下角的坤即六條陰爻代表地、夏、西、義;右上角的坎即四條陰爻夾一條陽爻代表水、秋、南、禮;左下角的離即兩條陽爻夾兩條陰爻代表火、冬、北、智。整體圖案意味 著一切都在一個無限的范圍內永恆運動、均衡和協調,象徵東方思想、哲理和神秘。
國 徽:為圓形。圓面為五瓣的木槿花,中間為陰陽圖案。綬帶上寫著「大韓民國」。
國 歌:《愛國歌》
國名釋義: 取自民族名稱。歷史上,朝鮮半島中南部曾是原韓族定居之地,李朝末期,改王稱帝,換國號為大韓帝國

Ⅸ 韓國四大未解奇案

是三個吧

青蛙少年失蹤案,華城連環殺人案,李炯浩被誘拐事件被稱為是三大未破要案
青蛙少年失蹤案:
青蛙少年是指1991年5名小學生去抓青蛙時失蹤, 過了11年6個月的2002年9月才發現他們的遺體的事件
1991年3月26日 因為地方議會的議員選舉30年來第一次舉行 全市放假一天 最後一個目擊證人說在卧龍山附近見過孩子們, 但到處都找不到他們
當時孩子的父母為了找孩子走遍全國, 也有不少以青蛙少年為主題的電影和歌曲, 小學生們也展開了」尋找大邱青蛙少年」的活動
當時的警方根據盧泰宇總統的特別指示, 搜查范圍擴大到全國各地, 動員的警力據說31萬8千之眾, 創單一事件動員警力最多之記錄
社會團體發了7百多萬張的傳單, 企業界也在商品包裝上印刷了失蹤少年的照片, 懸賞達4200萬元
曾經甚至還有人說外星人綁架以及北朝鮮間諜誘拐還有用於疑難雜證實驗品等等等等
但2002年失蹤少年的遺骨卻在卧龍山被發現, 死亡原因確定是他殺, 但目前為止並未抓到犯人
韓國殺人案的訴訟時效為15年, 也就是說2006年3月25日就到期, 即使抓到犯人也無法懲處

青蛙少年案的疑點
一 文化日報稱25日下午6時左右, 有一位40多歲男人打電話過來說大邱卧龍山埋有青蛙少年, 警察以打電話來的這一天正巧發現遺體, 而且地點准備等關鍵點為由正在追查這個男人
二 警察發表死因為「迷路後凍死」, 而少年的家人講遺體發現處離村子只有不到500米的距離, 發現遺體的吳鵡根先生也說遺體上壓著大石頭, 屍體是互相壓著的, 能看出分明是他殺
三 發現遺體現場的附近發現了多種子彈, 警察認為有可能是當時附近軍隊的射擊場上的子彈誤傷孩子, 但軍部極力反駁
四 幾個孩子的衣服以獨特的形態被系住 專家們都說這種系法是見所未見的一種
五 其中有四具屍體的頭部有類似槍傷的洞 附近也發現彈頭及彈皮 更加重他殺的可能性 但也有法醫不認同此觀點
六 現場並沒有頭發令人疑惑 很多人猜測發現處並非死亡現場
七 牙齒也少了很多 更加證實了遺體是被搬到此處的可能性

華城連環殺人案:
華城連環殺人案是從1986年9月15日到1991年4月3日在京畿華城市泰安一帶發生的婦女強奸殺人案。在4年零7月內罪犯作案10次。截止到2日,第十起事件的上訴時效(15年)宣告終結。即使今後抓到罪犯,也不能判刑。警方只抓到了與連環殺人案無關的第八起事件(1988年9月)的罪犯。
第十起事件的受害者是權某(69歲,女)。1991年4月3日下午9時左右,在東灘面盤松里荒山上發現了遭到暴行的權某的屍體。當時,權某的脖子上纏著長統襪。此後,殺人案再也沒有發生,罪犯仍是個謎。連環殺人案的受害者都被勒死,行凶工具是長統襪、襪子等受害者的衣物。而且從受害女性的陰部發現了各種異物,令國民為之震驚。
根據前五起案件中收集到的兇手的精液、血液、毛發等,確定兇手的血型為B型。據距離第四起事件發生半個月前遭到性暴力後,勉強逃出來的受害者提供的口供,兇手的年齡大約在20多歲,身高165~170厘米,身材偏胖。對兇手的全部資料只有這些。國立科學調查研究所保留了當時在現場採收集的兇手的遺傳因子。如果今後抓到嫌疑犯,就可以進行確認。警方說:「從殘忍、紊亂的手法看,可能是犯罪時沒有罪責感,反而享受殺人的『精神病患者(psychopath)』所為。」

李炯浩被誘拐事件:
1991年1月29日,在首爾鴨歐亭被綁架的9歲小孩李炯浩,44天後在漢江邊上他的屍體被發現。這起案件中罪犯用周密的計劃擺脫了警察的搜捕,並用威脅電話沉痛的打擊了李炯浩的父母。當時這起案件同「青蛙少年失蹤案」和「華城連環殺人案」被稱為是三大未破要案。所以當時警方投入了大量的警力和運用了高科技手段來進行搜捕,在過去的15年時間里共累計投入了15萬人力和10多萬警力,但連罪犯的樣子都沒能查出,並在1月份很遺憾的訴訟期限也到了期。

如果要說第四的話

應該是有個人,每當下雨天,就在首爾附近的一個小城市裡,殺死一個穿紅衣服的女人,連著殺了好幾個,最後卻未能抓獲,這個有根據該案件改拍的電影,不知道中文叫什麼,你可以再打聽下

閱讀全文

與韓國上訴期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