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所有的補繳稅款都需要繳納滯納金嗎
加收滯納金的起止時間,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稅款繳納期限屆滿次日起至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實際繳納或者解繳稅款之日止。(假日包括在內)滯納金的計算方法是:應納滯納金=滯納稅款×滯納天數×0.5‰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條的規定,納稅人未按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扣繳義務人未按規定期限解繳稅款的,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㈡ 地方稅務局批准,可以延期繳納稅款,但不能超過幾個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三十一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期限,繳納或者解繳稅款。
納稅人因有特殊困難,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批准,可以延期繳納稅款,但是最長不得超過三個月。
延期繳納稅款流程和資料要求
1、延期繳納應具備的條件:
(1)因不可抗力,導致納稅人發生較大損失,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受到較大影響的;
(2)當期貨幣資金在扣除應付職工工資、社會保險費後,不足以繳納稅款的。
2、報送資料:
(1)申請延期繳納稅款報告;
(2)當期貨幣資金余額情況及所有銀行存款賬戶的對賬單;
(3)資產負債表;
(4)應付職工工資和社會保險費等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支出預算。
(2)補繳稅款的期限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三十二條 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解繳稅款的,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第三十三條 納稅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減稅、免稅。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各級人民政府主管部門、單位和個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擅自作出的減稅、免稅決定無效,稅務機關不得執行,並向上級稅務機關報告。
第三十四條 稅務機關徵收稅款時,必須給納稅人開具完稅憑證。扣繳義務人代扣、代收稅款時,納稅人要求扣繳義務人開具代扣、代收稅款憑證的,扣繳義務人應當開具。
第三十五條 納稅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稅務機關有權核定其應納稅額:
(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可以不設置帳簿的;
(二)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應當設置帳簿但未設置的;
(三)擅自銷毀帳簿或者拒不提供納稅資料的;
(四)雖設置帳簿,但帳目混亂或者成本資料、收入憑證、費用憑證殘缺不全,難以查帳的;
(五)發生納稅義務,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申報,逾期仍不申報的;
(六)納稅人申報的計稅依據明顯偏低,又無正當理由的。
稅務機關核定應納稅額的具體程序和方法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規定。
㈢ 所有的補繳稅款都需要繳納滯納金嗎
不是所有的補繳稅款都需要繳納滯納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解繳稅款的,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第七十五條規定:稅收征管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的加收滯納金的起止時間,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稅款繳納期限屆滿次日起至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實際或者解繳稅款之日止。
㈣ 追征稅款的追征稅款的時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五十二條的規定:「因稅務機關的責任,致使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要求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補繳稅款,但是不得加收滯納金。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計算錯誤等失誤,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追征稅款、滯納金;有特殊情況的,追征期可以延長到五年。對偷稅、抗稅、騙稅的,稅務機關追征其未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或者所騙取的稅款,不受前款規定期限的限制。」
1、因稅務機關的責任,致使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3年內應要求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補繳稅款。
2、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計算錯誤等失誤,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3年內應追征稅款、滯納金;有特殊情況的,追征期可以延長到5年。「特殊情況」是指納稅人或者扣繳義務人因計算錯誤等失誤,未繳或者少繳、未扣或者少扣、未收或者少收稅款,累計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
3、對偷稅、抗稅、騙稅的,稅務機關可以無限期追征其未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或者所騙取的稅款。
㈤ 增值稅納稅期限是怎樣規定的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538號)第二十三條規定:「增值稅的納稅期限分別為1日、3日、5日、10日、15日、1個月或者1個季度。納稅人的具體納稅期限,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應納稅額的大小分別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納稅的,可以按次納稅。
納稅人以1個月或者1個季度為1個納稅期的,自期滿之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以1日、3日、5日、10日或者15日為1個納稅期的,自期滿之日起5日內預繳稅款,於次月1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並結清上月應納稅款。
扣繳義務人解繳稅款的期限,依照前兩款規定執行。」
第二十四條規定:「納稅人進口貨物,應當自海關填發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之日起15日內繳納稅款。」
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第50號令)第三十九條規定:「條例第二十三條以1個季度為納稅期限的規定僅適用於小規模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人的具體納稅期限,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其應納稅額的大小分別核定。」
三、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附件1:<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的規定:「第四十七條 增值稅的納稅期限分別為1日、3日、5日、10日、15日、1個月或者1個季度。納稅人的具體納稅期限,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應納稅額的大小分別核定。以1個季度為納稅期限的規定適用於小規模納稅人、銀行、財務公司、信託投資公司、信用社,以及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納稅人。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納稅的,可以按次納稅。
納稅人以1個月或者1個季度為1個納稅期的,自期滿之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以1日、3日、5日、10日或者15日為1個納稅期的,自期滿之日起5日內預繳稅款,於次月1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並結清上月應納稅款。
扣繳義務人解繳稅款的期限,按照前兩款規定執行。」
四、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合理簡並納稅人申報繳稅次數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6號)規定:「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繳納增值稅、消費稅、文化事業建設費,以及隨增值稅、消費稅附征的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等稅費,原則上實行按季申報。
納稅人要求不實行按季申報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其應納稅額大小核定納稅期限。
......
本公告自2016年4月1日起施行。......」
五、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營改增試點若干征管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 2016年第53號):「七、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及相關文件規定,以1個季度為納稅期限的增值稅納稅人,其取得的全部增值稅應稅收入、消費稅應稅收入,均可以1個季度為納稅期限。
......
十、本公告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㈥ 申報稅款,怎樣確認追征期限
目前稅務機關的追征期有:三年、五年、十年、無限期等,主要法律規定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徵收管理法》第五十二條之規定:
1、因稅務機關的責任,致使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要求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補繳稅款,但是不得加收滯納金。
上述所謂「因稅務機關的責任」具體是指稅務機關適用稅收法律、行政法規不當或者執法行為違法。
2、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計算錯誤等失誤,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追征稅款、滯納金;有特殊情況的,追征期可以延長到五年。
上述所稱「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計算錯誤等失誤」,是指非主觀故意的計算公式運用錯誤以及明顯的筆誤;上述「有特殊情況的」是指納稅人或者扣繳義務人因計算錯誤等失誤,未繳或者少繳、未扣或者少扣、未收或者少收稅款,累計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
3、對偷稅、抗稅、騙稅的,稅務機關追征其未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或者所騙取的稅款,不受前款規定期限的限制,可以無限期追征。
上述「偷稅」是指: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或者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抗稅」是指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對「騙稅」暫未查閱到稅法有專門的定義。
4、納稅人與其關聯企業未按照獨立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支付價款、費用的,稅務機關自該業務往來發生的納稅年度起3年內進行調整;有特殊情況的,可以自該業務往來發生的納稅年度起10年內進行調整。
5.稅收征管法第八十六條規定,違反稅收法律、行政法規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在五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
㈦ 什麼情況下可以延期繳納稅款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版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修正權)第三十一條規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期限,繳納或者解繳稅款。
納稅人因有特殊困難,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批准,可以延期繳納稅款,但是最長不得超過三個月。」
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國務院令〔2002〕362號)第四十一條規定:「納稅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稅收征管法第三十一條所稱特殊困難:
(一)因不可抗力,導致納稅人發生較大損失,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受到較大影響的;
(二)當期貨幣資金在扣除應付職工工資、社會保險費後,不足以繳納稅款的。
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可以參照稅收征管法第三十一條第二款的批准許可權,審批納稅人延期繳納稅款。」
㈧ 稅務機關追繳稅款期限問題
一、你公司以收據入賬涉嫌違反《發票管理辦法》(無論新法舊法),是否屬回於偷稅應以你答公司取得該宗土地後是否及時足額申報繳納契稅為准,按時足額申報繳納就沒有關系,否則屬偷稅,至於抗稅,從你的描述上看,你公司應與抗稅不發生關系。
二、從你的描述上看不到稅務機關知曉該宗交易的事實證據,因此不能推定為「因稅務機關的責任,致使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你公司也明顯不屬於「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計算錯誤等失誤,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
三、從你追問上看,你想知道該宗土地是否可以進成本,若是進成本,應是房地產開發企業才可以將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列入開發成本,其他企業應按年攤銷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稅務機關應以實際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屬判斷是否可以列支或攤銷。
㈨ (企業)補繳稅款 什麼意思。是對的還是錯的
補繳稅款,中華稅網解答:
納稅人依照稅法規定,將其應繳未繳的稅款補繳入庫。
納稅人發生需要補稅的主要情況有:
(1)納稅人因對稅法不熟悉而錯用稅目、稅率或計算錯誤造成的少繳稅款;
(2)納稅人因偷稅、抗稅等違法行為造成的未繳或少繳稅款;
(3)稅法修訂而造成的應當補繳的稅款;
(4)稅務工作人員工作疏忽而造成的少征稅款,等等。
補稅按性質不同可分為納稅人自覺補稅和稅務機關責令補稅兩種。前者是一納稅人通過自查後,發現差錯而主動向稅務機關補繳應繳未繳的稅款;後者是稅務機關通過檢查後,責令納稅人限期補繳應繳未繳的稅款。對納稅人自覺補繳的稅款,可以依法從輕處罰或免除處罰;對未按稅務機關決定補繳稅款的,應當依法採取強制執行措施追繳入庫。
稅務機關發現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有未繳應納稅款的情況時,應該向其發出補稅通知。補稅通知應向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說明欠繳稅種、稅額及補繳期限,並說明如超過補稅期限將對其採取的強制或處罰措施。補繳稅款的期限,補稅期限與納稅期限不同,在納稅期限內繳納稅款是符合稅收法規的行為,在補稅期限內,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應主動到稅務機關辦理補稅手續;超過補稅期限仍未補繳其欠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就要採取強制執行措施,強制追繳其未繳稅就並根據其違法程度給予處罰。但因過失導致未繳少繳應納稅款或違法情節較輕並積極補繳稅款,可予從輕或免除處罰。
是對的還是錯的
納稅人依照稅法規定,將其應繳未繳的稅款補繳入庫,當然稅務是對。
納稅人發生需要補稅的主要情況有4點問題,當然企業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