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附條件和附期限的民事行為
附條件的法律行來為,指在自其中設定一定的條件,並將條件的成就作為決定效力發生或消滅的依據的民事法律行為。例如出租人甲與承租人乙簽訂租賃合同,並以出租人甲的女兒考上大學作為租賃合同生效的條件,那麼如果出租人甲的女兒未考上大學,租賃合同就不發生效力。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指當事人為民事法律行為設定一定的期限,並把期限的到來作為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發生或者消滅的前提。在法律行為中附加一定的期限,可以控製法律行為生效、失效時間,使其適應當事人特殊的主觀意願。該項期限應為當事人所約定,如果不是當事人約定的,而是法律直接規定或是民事法律行為性質上當然應有的限制,則不構成此處的期限。
『貳』 附條件附期限民事法律行為的規定
這個問復題,你看看《民法總則》制的下列條款:
第一百五十八條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條件,但是按照其性質不得附條件的除外。附生效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自條件成就時失效。
第一百五十九條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
第一百六十條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期限,但是按照其性質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叄』 附期限的法律行為的釋義
效力的發生或消滅取決於期限到來的法律行為。有些學者認為期限是附屬 的意回思表示,與構成法律行為的意思答表示是兩個意思表示;也有些學者主張期限是構成法律行為的意思表示的一部分,並不是獨立的意思表示。期限是未來確定發生的事實,它是一定時間的過程,它和條件的區別在於:條件的發生或不發生,當事人不能肯定,而期限的到來則是可以確定的。期限指明某特定之日的稱期日,指定某時間的經過的,稱期間。
『肆』 民法-附條件,附期限
1、條件不一會成就。例如:如果你考上了北大,我就贈與你1XXXX萬。條件就專是:你考上了北大。屬但是你未必能考上北大。
2、附期限,期限肯定會來臨的。例如:等XX的父親去世後,我就把我的房子賣給你。XX的父親肯定會去世的,只不過是早晚的問題
『伍』 要約中確定了承諾期限後,為什麼不能撤銷要約
因為合同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誠實信用原則;在經濟交往中,法律也會注重保護交易的順利發展,而不會阻礙交易的形成;如果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卻又撤銷了要約,這是對誠實信用原則的踐踏,也不利益經濟交往的進行;出於這些考慮,法律有此規定。
所以,確定了承諾期限,就等於要約人承諾在承諾期限內不撤銷,規定承諾期限是要約人放棄撤銷權的表示。
比如,有的要約中這樣規定:「 6 月7 日後價格及其他條件將失效」。要約中的「6月7 日 」就是承諾期限的最後一天。
這種要約是不可撤銷的。「請按要求在 3 天內將水泥送至工地」、「請在 15 日內答復」、「 3 個月內款到即發貨」等都屬於規定了承諾期限。規定了承諾期限就相當於以明示的方式放棄了撤銷權。
(5)附期限的要約擴展閱讀:
不可撤銷情形
第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不得撤銷:
(一)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約不可撤銷。
(二)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並已經為履行合同作了准備工作。
還有一種就是要約人明示不可撤銷的要約也不得撤銷。
要約的撤回是使一個未發生法律效力的要約不發生法律效力,要約的撤銷是使一個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要約失去法律效力;要約撤回的通知只要在要約到達之前或與要約同時到達就發生效力,而要約撤銷的通知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不一定發生效力。
在法律規定的特別情形下,要約是不得撤銷的。 在要約撤銷的問題上,英美法與大陸法的理論迥異。按照英美合同法「對價」的理論,要約作為諾言在被承諾以前是無對價的,對發出要約的人沒有拘束力,因而在要約被承諾以前是可以撤銷的,即使是附承諾期限的要約也是如此。
大陸法國家則一般認為,要約一旦生效就不得撤銷。如德國民法典第145條規定,向他方要約訂立契約者,因要約而受拘束,但預先聲明不受拘束者不在此限。德國民法典規定了要約的撤回,但沒有規定要約人有權撤銷要約。
我國台灣的規定與德國一致。日本規定了有限制的撤銷:有承諾期限的要約不得撤銷,沒有承諾期限的向隔地人發出的要約,在合理的期限內不得撤銷。
『陸』 附期限的商業廣告屬於要約還是要約邀請
無論是否附有期限,普通商業廣告都是要約邀請。但實踐中要區分一些形為廣告,實為要約的情況,例如要約中雖然有很多宣傳用語,但規定了詳細的價格、期限、履行方式等等
『柒』 附承諾期限要約 被要約人收到,但無回應。
根據合同法第二十條(三)規定,承諾期限屆滿,受要約人未作出承諾,要約失效。
第二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失效:
(一)拒絕要約的通知到達要約人;
(二)要約人依法撤銷要約;
(三)承諾期限屆滿,受要約人未作出承諾;
(四)受要約人對要約的內容作出實質性變更。
『捌』 附條件與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的區別
附條件與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的區別具體如下:
1、條件是不確定的偶然性事實,期限是確定的必然性事實。
附期限時期確定,到來不確定,為條件。例如「60大壽送電視一台」,60歲雖確定,但人之壽命不可測,是否能活到60歲不可知,具有偶發性。
附條件時期不確定,到來也不確定,為條件。如「司法考試通過之日」,能否考得上,已屬不確定,至於哪一年考得上,則更加不確定,故顯然屬於條件。
2、條件之事實成就與否是不確定的,期限是肯定會到來的。
附期限時期確定,事實的發生也確定,如「今年9月9日」,是期限。
附條件時期不確定,到來確定,為期限。例如「臨終時將物送給你」,何時死雖難預料,但人必有一死,死期終會到來。
3、附條件和附期限都屬於法律行為的附款,是當事人對於法律行為效果的發生或消滅所加的限制。
附條件的法律行為,具體是指在法律行為中指定一定的條件,把該條件的成就(或發生)或不成就(或不發生)作為法律行為效力的發生或終止的根據。
附期限的法律行為,具體是指在法律行為中指明一定的期限,把期限的到來作為法律行為生效或終止的依據。
(8)附期限的要約擴展閱讀:
《民法總則》第四節民事法律行為的附條件和附期限
第一百五十八條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條件,但是按照其性質不得附條件的除外。附生效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自條件成就時失效。
第一百五十九條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
第一百六十條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期限,但是按照其性質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自期限屆滿時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