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佔有物返還請求權為什麼要設一年訴訟時效
就是從侵佔發生之日起開始計算。如果一年之後才發現被侵佔,可以主張返還原物內請求權 不當得利容返還請求權 如果惡意佔有或善意他住佔有可以主張損害賠償等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因為佔有隻是一個事實,不是權利,保護佔有主要是為了保護物的歸屬秩序,如果其他合法佔有都已經滿一年,很有可能形成了新的物的歸屬的秩序,法律應當保護這種新形成的秩序
『貳』 什麼是返還不當得利請求權訴訟時效期間
是指訴訟時效的相關規定時間,返還不當得利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應自當事人一方知道或應當知道不當得利事實及對方當事人之日起計算。通常為二年。
『叄』 所有權人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是不是不受除斥期間限制
基於物權的請求權是沒有時間限制的,只有對債權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除斥期間是指法律規定某種民事實體權利存在的期間。權利人在此期間內不行使相應的民事權利,則在該法定期間屆滿時導致該民事權利的消滅。
所謂返還原物請求權,通俗地說就是,我享有物權的物被你無權佔有著,我有權請你返還給我。返還原物請求權的構成要件有二:請求人為物權人(所有權人、用益物權人或質權人);被請求權人為(相對於請求人的)現時的無權佔有人。
返還原物請求權和佔用返還請求權的區別:
請求權人不同。前者(返還原物請求權)的請求權人須為物權人。後者(佔有回復請求權)的請求權人須為佔有人(是否物權人在所不問)。
構成要件不同。前者僅要求相對人為無權佔有人(其無權佔有的原因在所不問)。後者要求佔有人的佔有被「侵奪」,無侵奪,則無佔有回復請求權。
例如,甲的手機丟失,被乙拾得,甲對乙享有返還原物請求權,但甲對乙無佔有回復請求權。再例如,甲將房屋出租給乙,租賃兩年,期滿甲不願出租,乙拒不返還。甲對乙享有返還原物請求權,但甲對乙無佔有回復請求權。
被請求的對象不同。前者被請求的對象為現時的無權佔有人。後者被請求的對象為佔有的侵奪人及其繼受人(有時,即使對有權佔有人,亦可行使佔有回復請求權)。
例如,甲將房屋出租給乙,租賃期間,甲請人把乙趕走,自己住進該房屋。甲是房屋的所有權人,甲對房屋系有權佔有,但甲侵奪了乙的佔有,乙可對甲行使佔有回復請求權。
權利行使期限不同。前者不適用訴訟時效,也不適用除斥期間。後者適用1年的除斥期間,應自侵佔之日起1年內行使。
功能與效力不同。返還原物請求權的功能在於保護物權人對物的圓滿支配狀態,具有保護的終局性。佔有回復請求權的功能在於維護財產秩序,保護社會和平,限制以法律禁止的私力剝奪他人佔有。
但是,佔有回復請求權對無權佔有的保護不具有終局性,無權佔有人行使佔有回復請求權後,並不能終局保有佔有利益,在權利人請求時,無權佔有人應當依照《物權法》第243條的規定向權利人返還佔有物及其孳息。
(3)返還請求權期限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法權》第三條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國家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保障一切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
第四條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五條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
第六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
第七條物權的取得和行使,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第八條其他相關法律對物權另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三十二條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
第三十三條因物權的歸屬、內容發生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確認權利。
第三十四條無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
第三十五條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
第三十六條造成不動產或者動產毀損的,權利人可以請求修理、重作、更換或者恢復原狀。
第三十七條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損害賠償,也可以請求承擔其他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本章規定的物權保護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根據權利被侵害的情形合並適用。
侵害物權,除承擔民事責任外,違反行政管理規定的,依法承擔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條所有權人有權在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上設立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用益物權人、擔保物權人行使權利,不得損害所有權人的權益。
第四十一條法律規定專屬於國家所有的不動產和動產,任何單位和個人不能取得所有權。
第四十二條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可以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單位、個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
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法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等費用,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生活,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
徵收單位、個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應當依法給予拆遷補償,維護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徵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徵收人的居住條件。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徵收補償費等費用。
第四十三條國家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控制建設用地總量。不得違反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
第四十四條因搶險、救災等緊急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可以徵用單位、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徵用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使用後,應當返還被徵用人。單位、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徵用或者徵用後毀損、滅失的,應當給予補償。
『肆』 佔有人返還請求權的除斥期間到底是1年還是2年
佔有人返還請求權的除斥期間是1年,1年以後權利自動消滅。法律依據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二百四十五條 佔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侵佔的,佔有人有權請求返還原物;對妨害佔有的行為,佔有人有權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因侵佔或者妨害造成損害的,佔有人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佔有人返還原物的請求權,自侵佔發生之日起一年內未行使的,該請求權消滅。
(4)返還請求權期限擴展閱讀
法定的五種返還請求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物權確認請求權
第三十三條 因物權的歸屬、內容發生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確認權利。
返還原物權請求權
第三十四條 無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
排除妨害、清除危險請求權
第三十五條 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
修理、重作、更換或者恢復原狀請求權
第三十六條 造成不動產或者動產毀損的,權利人可以請求修理、重作、更換或者恢復原狀。
損害賠償和其他民事責任請求權
第三十七條 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損害賠償,也可以請求承擔其他民事責任。
『伍』 返還原物請求權沒有訴訟時效為什麼物權法107條還規定了兩年的時間限制
除斥期間與訴訟時效的區別:
1、適用對象不同。訴訟時效僅適用於請求權;除斥期間主要適用於形成權,也可適用於請求權,如中國產品質量法第45條第2款規定之10年期間。
2、構成要件不同。訴訟時效須兩個要件,即法定期間經過和權利繼續不行使之事實狀態;除斥期間只需一個要件,即法定期間經過。
3、法律效力不同。訴訟時效並不使不行使權利本身消滅,而只是消滅附著於其上的勝訴權;而除斥期間則使權利本身消滅。
4、期間起算點不同。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即權利人能行使權利之日起開始計算;而除斥期間自權利成立之時起算。另外需要說明的是,中國《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的20年期間,既非訴訟時效期間,又非除斥期間,而是權利的最長保護期限,自權利被侵害之日起開始計算。
5、期間是否可變不同。訴訟時效期間是可變期間,可以中止、中斷、延長;而除斥期間為不變期間,不能中止、中斷、延長。
6、法院是否可依職權主動適用不同。訴訟時效之經過必須經享有時效利益之人為主張之後法院才可適用之;除斥期間之是否經過,法院應依職權主動調查而適用之。
(5)返還請求權期限擴展閱讀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該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該法第一百八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3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這表明,我國民事訴訟的一般訴訟時效從2017年10月1日起為3年。
特別訴訟時效
特殊時效優於普通時效,也就是說,凡有特殊時效規定的,適用特殊時效,我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一、短期時效。短期時效指訴訟時效不滿兩年的時效。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規定:「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被損壞的。」
二、長期訴訟時效。長期訴訟時效是指訴訟時效在兩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訴訟時效。
《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五條「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受到損害時起計算。」
《環境保護法》第六十六條 「提起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受到損害時起計算。」
《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五條「有關船舶發生油污損害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三年,自損害發生之日起計算;但是,在任何情況下時效期間不得超過從造成損害的事故發生之日起六年。」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九條「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為四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因其他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
三、最長訴訟時效。最長訴訟時效為二十年。
我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根據這一規定,最長的訴訟時效的期間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權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時效最長也是二十年,超過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陸』 法律咨詢.拾得遺失物返還請求期限幾個
遺失物的請抄求權有以下三襲項: 1.權利人要求拾得人返還,此權利為物權請求權,無時效限制 2.拾得人無權處分,原所有人向拾得人要求侵權損害賠償,此權利為債權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 3.拾得人無權處分,原所有人向受讓人要求返還原物,此權利為物權請求權, 但是要注意,此物權請求權受知道或應當知道2年內限制,此處2年不是訴訟時效,而是除斥期間,不行使的話權利消滅
求採納
『柒』 票據利益返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為多久
票據利益返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 也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五十三條規定。時效為兩年,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捌』 物權法上返還原物請求權的行使有時間限制嗎如果有,那是多長
你是指遺失物的返還請求權吧,《物權法》第107條 「所有權人或者其他權利人有權追回遺內失物。該遺失物通過轉讓容被他人佔有的,權利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或者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起二年內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原物,但受讓人通過拍賣或者向具有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購得該遺失物的,權利人請求返還原物時應當支付受讓人所付的費用。權利人向受讓人支付費用後,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追償。」
『玖』 佔有返還請求權的1年期限限制,是屬於除斥期間嗎
你好,是的。這是比較特殊的情況,原則上來說,形成權適用除斥期間,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但是凡事都有例外,佔有返還請求權雖然是請求權,但是適用除斥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