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破產重整員工訴訟時效期多長時間
工傷認定時效是1年,申請仲裁的時效也是1年。以下是工傷認定程序:
1、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原勞動局)申請工傷認定,公司需要在事故發生的一個月內申報,如果公司不申請,則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在一年內提出認定申請。需提交材料:工傷認定申請表(勞動局的網站一般有下載)、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醫療診斷證明等;
2、如果經過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後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申請勞動能力鑒定,向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申請(一般設立在同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3、根據不同的傷殘等級,獲得的補償是不一樣的。主要的補償是:醫療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就業補助金、一次性醫療補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資、伙食補助費、護理費等。
4、如果你沒有勞動合同及其他證明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據,無法申請工傷認定,可以先申請勞動仲裁確認你與用人單位之間存在勞動關系。經過勞動仲裁確認存在勞動關系後,再申請工傷認定。
5、相關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工傷認定辦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及你所在省的工傷保險條例
2. 破產重整後有時間規定多久清償債權
1,在規定的日期直接向清算組申報債權。
2,按照實際的時間計算。
3,不可以以「未到期限為由拒不還款或者是要少還款」
4,破產公告發出後,破產清算完成前,所有破產財產不可以單獨清償。否則,清算組可以行使追回權。
3. 破產法的重整計劃草案的提交期限的「法定主義」最早出自哪裡
根據《企業破產法》的規定,未通過重整計劃草案的表決組拒絕再次表決或者再次表決仍未通過重整計劃
根據《企業破產法》的規定,未通過重整計劃草案的表決組拒絕再次表決或者再次表決仍未通過重整計劃草案,但重整計劃草案符合哪些條件的,債務人或者管理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批准重整計劃草案?
A.按照重整計劃草案,本法第82條第1款第1項所列債權就該特定財產將獲得全額清償,其因延期清償所受的損失將得到公平補償,並且其擔保權未受到實質性損害,或者該表決組已經通過重整計劃草案和按照重整計劃草案,本法第82條第1款第2項、第3項所列債權將獲得全額清償,或者相應表決組已經通過重整計劃草案
B.按照重整計劃草案,普通債權所獲得的清償比例,不低於其在重整計劃草案被提請批准時依照破產清算程序所能獲得的清償比例,或者該表決組已經通過重整計劃草案
C.重整計劃草案對出資人權益的調整公平、公正,或者出資人組已經通過重整計劃草案和重整計劃草案公平對待同一表決組的成員,並且所規定的債權清償順序不違反本法第113條的規定
D.債務人的經營方案具有可行性。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重整計劃草案符合前款規定的,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裁定批准,終止重整程序,並予以公告
4. 重整計劃啟動 6個月內完成重整,具體日期什麼時間算起
債權人或債務人直接向法院提出《重整申請》,啟動重整程序得到批准時,就是開始時間。
按照破產法的規定,重整計劃的執行由債務人負責。但這不排除重整計劃允許以委託等方式將執行事務交給第三者承擔。在重整計劃規定的監督期內,其執行應接受管理人的監督。
重整計劃應當對它的執行期限和執行的監督期限作出規定。執行期限通常以債權清償方案的完成時間為准,而監督期限通常是以營業振興方案和債權清償方案的主要部分的完成時間為准。所以,重整計劃的監督期限可以小於執行期限。
5. 企業破產清算是否有期限限制
對於破產清算的具體期限並沒有強制性的規定,只是對於申請破產的一些程序需要的時間進行了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第十條
債權人提出破產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五日內通知債務人。債務人對申請有異議的,應當自收到人民法院的通知之日起七日內向人民法院提出。
人民法院應當自異議期滿之日起十日內裁定是否受理。 除前款規定的情形外,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破產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裁定是否受理。 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前兩款規定的裁定受理期限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長十五日。
第十一條
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的,應當自裁定作出之日起五日內送達申請人。 債權人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自裁定作出之日起五日內送達債務人。
債務人應當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財產狀況說明、債務清冊、債權清冊、有關財務會計報告以及職工工資的支付和社會保險費用的繳納情況。
第十四條
人民法院應當自裁定受理破產申請之日起二十五日內通知已知債權人,並予以公告。 通知和公告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申請人、被申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
(二)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的時間;
(三)申報債權的期限、地點和注意事項;
(四)管理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及其處理事務的地址;
(五)債務人的債務人或者財產持有人應當向管理人清償債務或者交付財產的要求;
(六)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召開的時間和地點;
(七)人民法院認為應當通知和公告的其他事項。
第四十五條
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應當確定債權人申報債權的期限。債權申報期限自人民法院發布受理破產申請公告之日起計算,最短不得少於三十日,最長不得超過三個月。
第一百零七條
人民法院依照本法規定宣告債務人破產的,應當自裁定作出之日起五日內送達債務人和管理人,自裁定作出之日起十日內通知已知債權人,並予以公告。 債務人被宣告破產後,債務人稱為破產人,債務人財產稱為破產財產,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時對債務人享有的債權稱為破產債權。
(5)破產重整的法定期限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第十五條
自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的裁定送達債務人之日起至破產程序終結之日,債務人的有關人員承擔下列義務:
(一)妥善保管其佔有和管理的財產、印章和賬簿、文書等資料;
(二)根據人民法院、管理人的要求進行工作,並如實回答詢問;
(三)列席債權人會議並如實回答債權人的詢問;
(四)未經人民法院許可,不得離開住所地;
(五)不得新任其他企業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前款所稱有關人員,是指企業的法定代表人;經人民法院決定,可以包括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和其他經營管理人員。
第十六條
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債務人對個別債權人的債務清償無效。
第十七條
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債務人的債務人或者財產持有人應當向管理人清償債務或者交付財產。 債務人的債務人或者財產持有人故意違反前款規定向債務人清償債務或者交付財產,使債權人受到損失的,不免除其清償債務或者交付財產的義務。
第十八條
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管理人對破產申請受理前成立而債務人和對方當事人均未履行完畢的合同有權決定解除或者繼續履行,並通知對方當事人。
管理人自破產申請受理之日起二個月內未通知對方當事人,或者自收到對方當事人催告之日起三十日內未答復的,視為解除合同。
管理人決定繼續履行合同的,對方當事人應當履行;但是,對方當事人有權要求管理人提供擔保。管理人不提供擔保的,視為解除合同。
第十九條
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有關債務人財產的保全措施應當解除,執行程序應當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