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物流倉儲屬於什麼性質的用地
你好!
物流園算做是商業用地的!
知識很多地方地塊已經化為工業用地了,但是在這兒建了一個物流倉儲庫房,所以只能算作是工業用地!
② 物流倉儲項目屬於工業用地還是商業用地
你好!..物流園算做是商業用地的!..知識很多地方地塊已經化為工業用地了,但是在這兒建了一個物流倉儲庫房,所以只能算作是工業用地!
根據【國務院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十二條的規定,土地使用回權出答讓最高年限是;
1居住用地七十年
2工業用地五十年
3教育 科技 文化 衛生 體育用地五十年
4商業 旅遊 娛樂用地四十年
5綜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作為房屋建築物載體的土地 存在明確的最高年限 因此房屋建築物的折舊攤銷年限不應該超過土地的使用年限
④ 物流公司是屬於工業用地還是倉儲
物流倉儲用地指國家、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地方的儲備、中轉、外貿、供應等各種倉庫版、油庫、材料堆場及權其附屬設備等用地。在城市規劃中,倉儲用地是城市用地組成部分之一,它與城市其他功能部分,如工業、對外交通、城市道路、生活居住等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是保障城市良性運轉的物質條件之一。由於其儲藏的物資種類多,數量大,出入頻繁,對城市交通與環境有很大影響,由於它在城市中的布置牽涉面廣,影響因素復雜,在進行城市用地布局時必須注意。
工業用地:指獨立設置的工廠、車間、手工業作坊、建築安裝的生產場地、排渣(灰)場地等用地。那麼物流倉儲用地性質是什麼呢?倉儲用地使用年限是多久呢?倉儲用地屬於工業用地嗎?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工業用地包括倉儲用地。工業用地的范圍大於倉儲用地。
倉儲用地一般應設在城市郊區、遠郊、水陸交通條件方便的地方,有專用的獨立地段。 工業用地則因其工業性質不同來選擇區位。
⑤ 工業用地與物流用地區別
1、先解釋一下概念:
工業用地:工業用地是國家統一規劃,用於工業生產的土地。
物流用地:物流用地是國家統一規劃,用於物流倉儲配套的土地。
2、區別:兩者的區別在於用地性質不同,符合規劃是土地合法使用的前提,也就是說標准意義上,物流用地不能做工業生產,或辦理工業生產營業執照;同理,工業用地也不能用作物流項目的立項,或倉庫生產。
3、四川地區兩種土地的關系:
A:物流用地:以成都為例,為了打造田園城市,政府統一規劃了四個物流中心(青白江、龍泉驛、新都、雙流),並要求物流企業統一進入上述園區,原老的物流中心(如東站物流區)正在逐步拆遷。而上述物流園區的土地征地過程已經基本完成。如果是物流項目希望再拿到物流用地的話難度相對較大。這是因為,a:不符合土地規劃;b:相對於工業生產型企業,物流佔地太大,畝平稅收不高。當地政府相當於是做的賠本買賣。
B:工業用地:以成都為例,目前成都出台了一系列產業整理的嚴格要求,比較典型的是工業企業必須進園區和一園區一產業。很大的限制了中小企業的發展。不過因為工業是一個地方實現長期稅收的重要因素,所以,只要符合要求,產業和產出比較好的企業,地方政府還是會大力支持。土地價格相對優惠,稅收政策可以和政府溝通。
總結,不管是物流項目還是工業項目,土地都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在合適的地方拿到合適的土地是關鍵因素。但是這兩類土地,從徵收成本來看,政府短期內都做的是賠本買賣。政府還是比較謹慎,所以需要根據企業的產業形態、投資規模、和稅收貢獻等綜合包裝,再向政府要求合適的土地和條件。
我機構認為,還是需要根據企業的情況和需求出發,綜合分析才能得出比較合適的操作方法,如果有什麼具體問題,歡迎撥打我機構電話(028-85252813)我們再溝通。
⑥ 工業用地糧食倉儲用地和商業用地的區別和使用年限怎樣規定的
以下回答的土地用途使用年限專指國有土地的使用權年限:
1、居住用地70年 ,2、工業內用地50年,3、 教育、容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50年,4、商業、旅遊、娛樂用地40年,5、綜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⑦ 土地用途和使用年限 庫房:50年;住宅:70年; 請問這句話怎麼解讀
庫房用地只能作倉庫使用,土地使用期為50年,如果要建設商業、辦公配套的,要補交地價將其變為商業用地,土地使用期為40年,如果補交地價後變為住宅用地的,土地使用期限為70年!
⑧ 物流用地是的用地性質什麼
生產性物復流用地一般包括生制產企業直接用於物資儲備、中轉、配送、分銷作業、運輸裝卸以及相應的附屬設施用地,其性質可以認定為工業倉儲用地;但對具有物資批發、零售等市場交易功能的物流項目用地,其性質應當認定為商業用地。
⑨ 物流屬於什麼用地
你是不是問,是干什麼用的?狹義的將就是貨運
廣義:倉儲、包裝、裝卸、貨物配載、回單管理等。
物流也分為專線物流比如專走北京到哈爾濱的貨運公司。代理運輸—第三方物流:走全國各地但不作實體干線運輸,把從廠家接到全國各地的貨物分發到各個專線公司,然後整合信息反饋廠家並為廠家提供貨物風險轉嫁。(貨物丟失現行賠付)
物流是生產廠家節省產品成本的最後一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