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公證復查期限

公證復查期限

發布時間:2021-08-19 22:03:59

1. 假的公證書,但是己超過二十年,公證處不予復查,我該怎麼辦

應該是過了時效期限了,只能這樣了。

2. 公證書開了證明之後不想辦了能退回來嗎

公證書已經出具,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撤銷的,它有著一套嚴格的程序。

根據《公證程序規則》規定:
當事人認為公證書有錯誤的,可以在收到公證書之日起一年內,向出具該公證書的公證機構提出復查。
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認為公證書有錯誤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項公證之日起一年內向出具該公證書的公證機構提出復查,但能證明自己不知道的除外。提出復查的期限自公證書出具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二十年。
復查申請應當以書面形式提出,載明申請人認為公證書存在的錯誤及其理由,提出撤銷或者更正公證書的具體要求,並提供相關證明材料。
第六十二條
公證機構收到復查申請後,應當指派原承辦公證員之外的公證員進行復查。復查結論及處理意見,應當報公證機構的負責人審批。
第六十三條
公證機構進行復查,應當對申請人提出的公證書的錯誤及其理由進行審查、核實,區別不同情況,按照以下規定予以處理:
(一)公證書的內容合法、正確、辦理程序無誤的,作出維持公證書的處理決定;
(二)公證書的內容合法、正確,僅證詞表述或者格式不當的,應當收回公證書,更正後重新發給當事人;不能收回的,另行出具補正公證書;
(三)公證書的基本內容違法或者與事實不符的,應當作出撤銷公證書的處理決定;
(四)公證書的部分內容違法或者與事實不符的,可以出具補正公證書,撤銷對違法或者與事實不符部分的證明內容;也可以收回公證書,對違法或者與事實不符的部分進行刪除、更正後,重新發給當事人;
(五)公證書的內容合法、正確,但在辦理過程中有違反程序規定、缺乏必要手續的情形,應當補辦缺漏的程序和手續;無法補辦或者嚴重違反公證程序的,應當撤銷公證書。
被撤銷的公證書應當收回,並予以公告,該公證書自始無效。
公證機構撤銷公證書的,應當報地方公證協會備案。
第六十四條
公證機構應當自收到復查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完成復查,作出復查處理決定,發給申請人。需要對公證書作撤銷或者更正、補正處理的,應當在作出復查處理決定後十日內完成。復查處理決定及處理後的公證書,應當存入原公證案卷。
公證機構辦理復查,因不可抗力、補充證明材料或者需要核實有關情況的,所需時間不計算在前款規定的期限內,但補充證明材料或者需要核實有關情況的,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第六十五條
公證機構發現出具的公證書的內容及辦理程序有本規則第六十三條第二項至第五項規定情形的,應當通知當事人,按照本規則第六十三條的規定予以處理。
第六十六條
公證書被撤銷的,所收的公證費按以下規定處理:
(一)因公證機構的過錯撤銷公證書的,收取的公證費應當全部退還當事人;
(二)因當事人的過錯撤銷公證書的,收取的公證費不予退還;
(三)因公證機構和當事人雙方的過錯撤銷公證書的,收取的公證費酌情退還。
第六十七條
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對公證機構作出的撤銷或者不予撤銷公證書的決定有異議的,可以向地方公證協會投訴
投訴的處理辦法,由中國公證協會制定。
第六十八條
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對公證書涉及當事人之間或者當事人與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之間實體權利義務的內容有爭議的,公證機構應當告知其可以就該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第六十九條
公證機構及其公證員因過錯給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由公證機構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公證機構賠償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公證員追償。
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與公證機構因過錯責任和賠償數額發生爭議,協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也可以申請地方公證協會調解。
-----------------------
以上均是當事人或相關利害關系人對公證書有爭議或有錯誤的情況下申請復查、撤銷,若是公證書沒有任何問題,只是當事人想改變主意呢?這種情況下公證書要怎麼撤銷?
一般來說,可以通過再次通過公證來讓之前的公證書失去效力,如遺囑公證以最後的一份遺囑公證書為准,委託公證可以通過另外一份聲明書公證來讓其失效。

3. 公證程序規則的規則解讀

《公證程序規則》解讀
時間:2010-04-24 20:44 10:30 來源: 作者: 責任編輯:admin

null2006年5月18日,司法部發布了《公證程序規則》(以下簡稱《規則》)。《規則》依據《公證法》,在對2002年《公證程序規則》修改的基礎上,引入了新的制度機制,完善了新的公證原則,對於進一步健全公證法律制度,規范公證執業行為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規則》的修訂具有現實必要性
(一)修訂《規則》,有利於進一步完善公證法律制度。2006年3月1日起,《公證法》正式施行,該法從完善公證制度出發,以公證實踐經驗為依託,以充分保障和發揮公證職能作用為目標,重新構建了公證程序制度的基本框架。根據「上位法優於下位法」原則,為了貫徹落實《公證法》,維護公證法制體系的統一與協調,使公證程序規則在制度、原則上更趨科學、合理,修訂舊有《規則》有著迫切的現實要求。
(二)修訂《規則》,有利於進一步完善公證程序制度。鑒於《公證法》對公證程序制度僅有原則性規定,將其原則規定具體化,增強其可操作性有著現實的必要性。因此,需要充分吸收、提煉公證業務實踐積累的成熟經驗和制度措施,並緊密結合公證工作實踐對舊有《規則》進行補充完善。此外,公證制度恢復20多年以來,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公證事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舊有《規則》必須進行相應調整以適應現實需要。
(三)修訂《規則》,有利於進一步提高公證質量和公證公信力。公證質量和公信力是公證工作的生命線,是公證職能作用發揮的基礎和保障,公證程序制度則是保障公證質量和公信力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因此,不斷吸收公證實踐中的成功經驗,不斷充實和完善公證程序規范,發揮其對公證活動規范、監控功能,對不斷提高公證質量和公信力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從新修訂《規則》的內容看,無論是公證執業區域的劃分、規則的完善,還是爭議處理方式、責任追究,都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服務為民」的理念,為人民群眾選擇、運用公證制度,及時獲得公證法律服務,提供了有效手段。
二、《規則》修訂充分體現了法制、科學、合理的原則
此次修訂是一次全面、系統的修訂,主要遵循了四個原則。
(一)嚴格遵循和體現了《公證法》的規定和要求。《規則》作為公證執業活動的基本程序規范,無論在總體制度設計、具體操作規范,還是在文字表述上,都與《公證法》保持了高度一致,忠實體現《公證法》的立法意圖和制度安排,嚴格貫徹落實了《公證法》制度設計和程序要求。
(二)妥善處理了新舊程序制度的銜接問題。在對《公證法》認可的原公證程序制度予以保留的基礎上,通過調整體例結構、細化程序制度、補正辦證規則,充分體現了《公證法》的相關原則。
(三)注重吸收提煉公證業務實踐中的成熟經驗。此次修訂,以增強其可操作性為目的,總結、提煉和吸收了近年來公證業務實踐在規范完善程序制度方面的成熟經驗,進一步細化、完善了《公證法》有關公證程序制度的原則性規定。
(四)堅持合法性和可行性的統一。《規則》既嚴格遵循體現《公證法》的要求,又兼顧公證制度尚不完善的現實,從公證業務發展現狀和實際需求出發,對目前能夠准確把握的內容盡可能依法予以細化,對難以把握處理的內容或尚需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的問題,僅做原則性規定或暫不涉及,待條件成熟後再予完善。
三、《規則》在制度設計上體現出八大變化
(一)規范公證執業主體,原「公證人員」稱謂有所改變。依據《公證法》,公證機構和公證員是公證執業活動的主體,享有相應的法定權利,承擔相應的法定義務。原《規則》大量使用了「公證人員」的稱謂,意即公證員與各類輔助人員的統稱。這一稱謂,既不符合《公證法》的規范用語,也難以界定在辦證過程中公證員與輔助工作人員各自的職能、許可權及責任。因此,修訂後的《規則》不再使用「公證人員」的稱謂,而是明確公證機構及公證員是公證執業主體,明確規定了公證機構及承辦公證員在辦證過程中的權利、義務及應遵守的辦證規則,同時要求在辦理公證過程中須公證員親自辦理的事務,不得指派公證機構的其他工作人員辦理。辦證過程中不具實體程序意義的事務性、手續性、文秘性的事務,可由公證機構及承辦公證員根據需要安排、指導公證機構的其他工作人員辦理。
(二)依據《公證法》設立了公證執業區域制度。該制度取代了原《規則》的公證管轄制度。根據規定,公證機構的公證執業區域由省級司法行政機關依法核定,公證機構只能在核定的區域內受理公證業務,以避免公證機構跨區域受理公證業務,進而產生不正當競爭問題。
(三)增加了法定公證事項的受理要求。法定公證事項即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公證的事項,未經公證的不發生相應的法律效力。《規則》規定,公證機構對於符合受理條件的法定公證事項負有必須受理的法定義務。
(四)明確劃分了在公證活動中當事人與公證機構之間對公證事項真實性各自應承擔的責任,依法充實、細化了審查、核實的內容。《規則》規定,在公證活動中,當事人就需要證明的公證事項提供真實、合法、充分的證明材料,並就公證機構提出的疑問進行必要的說明或補充;對涉及專業問題需要鑒定、檢驗檢測、翻譯的,委託公證機構向相關專業機構提出鑒定、檢驗檢測、翻譯申請;對於申請公證的文書內容不完備、表達不準確的,應當在公證機構指導下補正、修改。如果當事人拒絕履行相應義務或者虛構、隱瞞事實,或者提供虛假證明材料,或者提供的證明材料不充分又無法補充的,將不予辦理公證。公證機構依法審查相關事項,對於需要核實或者有疑義的,應當進行核實、收集證據或者委託異地公證機構代為核實。
(五)設立不予辦理公證制度。不予辦理公證,是根據《公證法》的相關規定設立的公證程序的終結制度之一,是對拒絕公證制度的完善和豐富。《規則》列舉了不予辦理公證的九種情形。同時,《規則》還對不予辦理公證的決定程序、處理方式作了具體的規定。此外,《規則》還對終止公證制度適用的情形及程序作了補充和細化,從而使公證程序的終結制度更趨完善。
(六)對公證程序特別規定內容的調整。該部分內容是對公證特別程序制度的改造。鑒於公證事項種類繁多,辦證適用的法律及規則也不盡相同,而《公證法》只規定了辦理公證的一般程序。因此,《規則》是對公證法的進一步細化、充實。根據公證業務實際需要以及對已有部分辦證規則的提煉,目前《規則》設定了辦理現場監督類公證、遺囑公證和保全證據公證的特別程序要求。此外,還規定了公證機構可以辦理的由公證業務派生出的部分法律事務的程序性規定,包括出具執行證書、調解公證事項履行爭議。
(七)重新設定了公證爭議處理制度。《規則》規定的公證爭議處理制度是對原《規則》申訴與復議制度的替代。該制度設定了公證機構復查、行業協會處理投訴、人民法院民事訴訟三種爭議解決途徑。首先,在公證機構復查部分,規定了當事人、公證事項利害關系人申請復查和公證機構發現問題主動復查兩種復查程序。特別是在當事人提出復查程序中,依據法律延長了當事人和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提出復查的期限,《規則》規定,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認為公證書有錯誤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項公證之日起一年內向出具該公證書的公證機構提出復查,但能證明自己不知道的除外。提出復查的期限自公證書出具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二十年。其次,由於撤銷公證書或者不予撤銷公證書往往涉及相關權利人的重大民事權益,因此《規則》規定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對公證機構經復查作出的撤銷或者不予撤銷公證書決定有異議的,可以向地方公證協會投訴,並授權中國公證協會制定投訴的處理辦法。此外,該部分還規定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與公證機構因過錯賠償發生爭議的,可以申請地方公證協會調解。與原《規則》相比,司法行政機關不再介入公證爭議的處理,改由公證協會處理爭議投訴和調解賠償糾紛。再次,《規則》要求公證機構履行告知義務,引導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對公證書涉及他們之間實體權利義務的內容有爭議的,應當尋求司法救濟途徑解決,改變以前通過向公證機構和司法行政機關申訴尋求救濟的做法。
(八)規定了公證機構和公證員違法違規的查處制度。《規則》在第七十二條明確規定:「公證機構及其公證員在辦理公證過程中,有違反《公證法》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以及本規則規定行為的,由司法行政機關依法給予相應的處罰;有違反公證行業規范行為的,由公證協會給予相應的行業處分」。今後,監督、查處公證機構和公證員違法違規行為不僅是司法行政機關的職責,而且也成為行業自律的重要手段。同時,公證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發現公證機構和公證員在辦理過程中有違法違規行為的,也有權向司法行政機關或公證協會投訴。
總體來看,新的《規則》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公證程序制度,對於規范公證機構及公證員的執業活動,引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恰當地運用公證手段,保護合法權益,保障民商事交易安全,都具有積極的作用。
為了方便和引導社會各界加深對《規則》的理解,司法部編寫了《<公證程序規則>釋義》,將在中國普法網、中國公證網以及法制日報等相關網站、刊物刊載。

4. 《公證程序規則》第六十一條 中的 「提出復查的期限自公證書出具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二十年。」如何解釋

這兩者是沒有矛盾的。後者的期限起計時間是確定的,即自公證書出具之日起;版而前者的期限起計時間權實際上是不明確的,即利害關系人可能是在公證書出具之日起超過二十年才知道或應當知道該項公證,這是雖然利害關系人是才知道或應當知道該項公證,沒有超過一年的期限,但依照後者的規定,仍不得申請復審。
這有點類似於訴訟時效問題。可網路一下「訴訟時效」加深理解。

5. 公證書有效期是多久

不同類型的公證書,有效期也是不同的。
例如委託類的公證書,委託合同寫明了委託期限,那麼公證書的有效期等同委託合同的有效期;
有些公證書的有效期則取決於公證書使用部門的規定,這類公證書的有效期一般在6個月左右;

最後,還有些公證的有效期是不定的,例如合同類的公證,兩家企業簽訂了合同並就合同做了公證,但之後這兩家企業又協商解除了合同,那麼公證書自然也就失效了。

6. 公證書不滿一年可以推翻嗎

《公證程序規則》:
第六十一條
當事人認為公證書有錯誤的,可以在收到公證書之日起一年內,向出具該公證書的公證機構提出復查。
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認為公證書有錯誤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項公證之日起一年內向出具該公證書的公證機構提出復查,但能證明自己不知道的除外。提出復查的期限自公證書出具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二十年。
復查申請應當以書面形式提出,載明申請人認為公證書存在的錯誤及其理由,提出撤銷或者更正公證書的具體要求,並提供相關證明材料。
第六十二條
公證機構收到復查申請後,應當指派原承辦公證員之外的公證員進行復查。復查結論及處理意見,應當報公證機構的負責人審批。
第六十三條
公證機構進行復查,應當對申請人提出的公證書的錯誤及其理由進行審查、核實,區別不同情況,按照以下規定予以處理:
(一)公證書的內容合法、正確、辦理程序無誤的,作出維持公證書的處理決定;
(二)公證書的內容合法、正確,僅證詞表述或者格式不當的,應當收回公證書,更正後重新發給當事人;不能收回的,另行出具補正公證書;
(三)公證書的基本內容違法或者與事實不符的,應當作出撤銷公證書的處理決定;
(四)公證書的部分內容違法或者與事實不符的,可以出具補正公證書,撤銷對違法或者與事實不符部分的證明內容;也可以收回公證書,對違法或者與事實不符的部分進行刪除、更正後,重新發給當事人;
(五)公證書的內容合法、正確,但在辦理過程中有違反程序規定、缺乏必要手續的情形,應當補辦缺漏的程序和手續;無法補辦或者嚴重違反公證程序的,應當撤銷公證書。
被撤銷的公證書應當收回,並予以公告,該公證書自始無效。
公證機構撤銷公證書的,應當報地方公證協會備案。
第六十四條
公證機構應當自收到復查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完成復查,作出復查處理決定,發給申請人。需要對公證書作撤銷或者更正、補正處理的,應當在作出復查處理決定後十日內完成。復查處理決定及處理後的公證書,應當存入原公證案卷。
公證機構辦理復查,因不可抗力、補充證明材料或者需要核實有關情況的,所需時間不計算在前款規定的期限內,但補充證明材料或者需要核實有關情況的,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第六十五條
公證機構發現出具的公證書的內容及辦理程序有本規則第六十三條第二項至第五項規定情形的,應當通知當事人,按照本規則第六十三條的規定予以處理。
第六十六條
公證書被撤銷的,所收的公證費按以下規定處理:
(一)因公證機構的過錯撤銷公證書的,收取的公證費應當全部退還當事人;
(二)因當事人的過錯撤銷公證書的,收取的公證費不予退還;
(三)因公證機構和當事人雙方的過錯撤銷公證書的,收取的公證費酌情退還。
第六十七條
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對公證機構作出的撤銷或者不予撤銷公證書的決定有異議的,可以向地方公證協會投訴。
投訴的處理辦法,由中國公證協會制定。
第六十八條
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對公證書涉及當事人之間或者當事人與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之間實體權利義務的內容有爭議的,公證機構應當告知其可以就該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第六十九條
公證機構及其公證員因過錯給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由公證機構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公證機構賠償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公證員追償。
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與公證機構因過錯責任和賠償數額發生爭議,協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也可以申請地方公證協會調解。

7. 我父親要求拆銷先已公證房產公證、請問需要多少工作日

公證處出具的公證書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當事人因為種種原因而想撤銷公證書。然而,公證書已經出具,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撤銷的,它有著一套嚴格的程序。那麼,公證書可以撤銷嗎,怎麼撤銷?

根據《公證程序規則》規定:

當事人認為公證書有錯誤的,可以在收到公證書之日起一年內,向出具該公證書的公證機構提出復查。

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認為公證書有錯誤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項公證之日起一年內向出具該公證書的公證機構提出復查,但能證明自己不知道的除外。提出復查的期限自公證書出具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二十年。

復查申請應當以書面形式提出,載明申請人認為公證書存在的錯誤及其理由,提出撤銷或者更正公證書的具體要求,並提供相關證明材料。

第六十二條

公證機構收到復查申請後,應當指派原承辦公證員之外的公證員進行復查。復查結論及處理意見,應當報公證機構的負責人審批。

第六十三條

公證機構進行復查,應當對申請人提出的公證書的錯誤及其理由進行審查、核實,區別不同情況,按照以下規定予以處理:

(一)公證書的內容合法、正確、辦理程序無誤的,作出維持公證書的處理決定;

(二)公證書的內容合法、正確,僅證詞表述或者格式不當的,應當收回公證書,更正後重新發給當事人;不能收回的,另行出具補正公證書;

(三)公證書的基本內容違法或者與事實不符的,應當作出撤銷公證書的處理決定;

(四)公證書的部分內容違法或者與事實不符的,可以出具補正公證書,撤銷對違法或者與事實不符部分的證明內容;也可以收回公證書,對違法或者與事實不符的部分進行刪除、更正後,重新發給當事人;

(五)公證書的內容合法、正確,但在辦理過程中有違反程序規定、缺乏必要手續的情形,應當補辦缺漏的程序和手續;無法補辦或者嚴重違反公證程序的,應當撤銷公證書。

被撤銷的公證書應當收回,並予以公告,該公證書自始無效。

公證機構撤銷公證書的,應當報地方公證協會備案。

第六十四條

公證機構應當自收到復查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完成復查,作出復查處理決定,發給申請人。需要對公證書作撤銷或者更正、補正處理的,應當在作出復查處理決定後十日內完成。復查處理決定及處理後的公證書,應當存入原公證案卷。

公證機構辦理復查,因不可抗力、補充證明材料或者需要核實有關情況的,所需時間不計算在前款規定的期限內,但補充證明材料或者需要核實有關情況的,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第六十五條

公證機構發現出具的公證書的內容及辦理程序有本規則第六十三條第二項至第五項規定情形的,應當通知當事人,按照本規則第六十三條的規定予以處理。

第六十六條

公證書被撤銷的,所收的公證費按以下規定處理:

(一)因公證機構的過錯撤銷公證書的,收取的公證費應當全部退還當事人;

(二)因當事人的過錯撤銷公證書的,收取的公證費不予退還;

(三)因公證機構和當事人雙方的過錯撤銷公證書的,收取的公證費酌情退還。

第六十七條

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對公證機構作出的撤銷或者不予撤銷公證書的決定有異議的,可以向地方公證協會投訴。

投訴的處理辦法,由中國公證協會制定。

第六十八條

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對公證書涉及當事人之間或者當事人與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之間實體權利義務的內容有爭議的,公證機構應當告知其可以就該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第六十九條

公證機構及其公證員因過錯給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由公證機構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公證機構賠償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公證員追償。

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與公證機構因過錯責任和賠償數額發生爭議,協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也可以申請地方公證協會調解。

以上均是當事人或相關利害關系人對公證書有爭議或有錯誤的情況下申請復查、撤銷,若是公證書沒有任何問題,只是當事人想改變主意呢?這種情況下公證書要怎麼撤銷?

一般來說,可以通過再次通過公證來讓之前的公證書失去效力,如遺囑公證以最後的一份遺囑公證書為准,委託公證可以通過另外一份聲明書公證來讓其失效。

8. 出國公證書的有效期是多久

公證書本身是長期有效的,比如出生公證,但是還要看學校/國家的要求。有些學校/國家就一定要多少時間以內的。

閱讀全文

與公證復查期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