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違反招投標法訂立背離合同實質性內容的施工合同是否有效
合同目的不能實現,可以向法院申請解除合同;
《合同法》第九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⑵ 5日線與60日線背離20日與30日線背離,且當日收中陽,次日是收什麼線
這個K線圖上的均線背離是沒用的。你可以其它指標的背離
⑶ 離婚協議是什麼,附條件附期限的離婚協議是否有效
離婚協議是雙方當事人自願離婚的意思表示以及對子女撫養、財產及債務處理等事項協商一致而達成的協議或者意見。跟一般的協議不同,離婚協議不得附條件附期限!
1、離婚協議是什麼?
離婚協議,是指婚姻雙方均表示同意離婚,以及離婚後財產債務如何處理、子女歸誰撫養等相關問題達成的共同意思表示協議書。所以,離婚協議的內容一般包括離婚、子女撫養和財產處理等三項內容,其中關於離婚和子女撫養的內容屬於夫妻人身關系的性質,而財產處理則屬於夫妻財產關系的性質,因此,離婚協議的性質應是一種混合合同。這與離婚訴訟是一種復合之訴的道理是一樣的。
2、附條件的離婚協議條款有效嗎?
離婚時一種民事法律行為,依其性質屬於必須即時地發生確定的效力的法律行為。離婚不容許處於一種效力及其不確定的狀態。如果所附條件發生,婚姻關系終止,如果所附條件發不發生,則原已存在的婚姻關系繼續有效,這不僅違背了離婚的法律性質,而且使得配偶雙方當事人的地位無法安定。
3、附期限的離婚協議有效嗎?
離婚行為屬身份行為,如果在離婚協議中附加一定的期限,將婚姻終止的效力取決於該期限的到來,這樣勢必使得本應確定的身份關系變得無法確定,背離了離婚的性質,身份上的法律行為既不允許附條件,也不允許附期限。
⑷ 如何理解 背離合同實質性內容
我不認為招標寫5000,實際數量10000是背離合同實質性內容。。首先招標文件要求的只是個大慨范圍,簽框架的都有,因設計變更,自然條件,現場比配都有可能和招標文件中數量不一樣,因為中標人才懂得技術層面的東西。那麼在同樣單價同樣產品情況,下,只要雙方都認可,是可以增減變更的。完全沒有影響雙方利益和責任義務。補上追加或變更的清單就行
⑸ 法律規定的工程款支付時限為多少天
竣工驗收合格後,一般是:在28天內,施工單位要提交工程結算書給甲方審核,甲方在收到結算書後,應在28天內審核完畢。結算書經雙方確認簽字後,才可以支付尾款。具體要求可參看:GB50500-2008《建設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
根據規范的第三章 工程價款結算
第十一條 工程價款結算應按合同約定辦理,合同未作約定或約定不明的,發、承包雙方應依照下列規定與文件協商處理:
(一)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
(二)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省、自治區、直轄市或有關部門發布的工程造價計價標准、計價辦法等有關規定;
(三)建設項目的合同、補充協議、變更簽證和現場簽證,以及經發、承包人認可的其他有效文件;
(四)其他可依據的材料。
(5)期限背離擴展閱讀:
應付工程款是建設單位應付給承包單位的工程 款項。實行全部工程竣工後一次結算辦法的建設項 目,建設單位應在工程全部竣工時,根據經審查的 承包單位提出的工程價款結算單證,結算應付的工程款。
實行單項工程竣工後結算辦法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在單項工程竣工時,根據經審查的承包單位提出的工程價款單證,結算應付的工程款。實行按工程形象進度分段結算辦法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按進度分段結算應付的工程款。
但分段結算的工程款總額,按規定不應超過該單項工程合同預算價的90%,其餘部分待單項工程竣工後結算。實行分次結算辦法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根據承包單位分次提出的工程價款結算單證,結算應付的工程款。
應付工程款核算是指建設單位按照基本建設工程價款結算辦法和工程合同的有關規定,與工程承包單位辦理工程價款結算,應付給承包單位的工程款。
本科目應按承包單位戶名進行明細核算。
按規定結算工程款時,記本科目貸方;支付工程款或用預付工程款、預付備料款抵充應付工程款,記本科目借方;期末余額反映應付給施工單位的工程賬款;本科目應按施工企業名稱設置明細賬。
從應付的工程款中扣回預付的備料款和工程款,借記本科目,貸記「預付備料款」、「預付工程款」科目。支付工程款,借記本科目,貸記「基建投資借款」、「銀行存款」、「零餘額賬戶用款額度」科目。
對於隨同工程款一並承付的臨時設施包干費,借記「待攤投資」科目,貸記本科目。
建設單位不按合同規定而拖延結算期的罰款支出,按規定由自有資金支付,不在本科目結算。
⑹ 對背離行政法規官員能行政訴訟嗎
不能,行政訴訟只能針對具體的行政行為提起。
行政訴訟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行政主體以及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⑺ 請問利率期限結構(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和收益率曲線(yield curve)有區別嗎
利率期限結構是指即期利率與到期期限的關系及變化規律。收益率曲線是顯示金融工具收益率的圖表。大多數情況下收益率等於利率,但也會發生收益率與利率的背離。
利率期限結構(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 是指在在某一時點上,不同期限資金的收益率(Yield)與到期期限(Maturity)之間的關系。利率的期限結構反映了不同期限的資金供求關系,揭示了市場利率的總體水平和變化方向,為投資者從事債券投資和政府有關部門加強債券管理提供可參考的依據。
利率期限結構是指某個時點不同期限的即期利率與到期期限的關系及變化規律。 由於零息債券的到期收益率等於相同期限的市場即期利率,從對應關繫上來說,任何時刻的利率期限結構是利率水平和期限相聯系的函數。因此利率的期限結構即零息債券的到期收益率與期限的關系可以用一條曲線來表示,如水平線、向上傾斜和向下傾斜的曲線。甚至還可能出現更復雜的收益率曲線,即債券收益率曲線是上述部分或全部收益率曲線的組合。收益率曲線的變化本質上體現了債券的到期收益率與期限之間的關系,即債券的短期利率和長期利率表現的差異性。
收益率曲線(Yield Curve)是顯示一組貨幣和信貸風險均相同,但期限不同的債券或其他金融工具收益率的圖表。縱軸代表收益率,橫軸則是距離到期的時間。 收益率是指個別項目的投資收益率,利率是所有投資收益的一般水平,在大多數情況下,收益率等於利率,但也往往會發生收益率與利率的背離,這就導致資本流入或流出某個領域或某個時間,從而使收益率向利率靠攏。債券收益率在時期中的走勢未必均勻,這就有可能形成向上傾斜、水平以及向下傾斜的三種收益曲線。
收益率曲線是分析利率走勢和進行市場定價的基本工具,也是進行投資的重要依據。國債在市場上自由交易時,不同期限及其對應的不同收益率,形成了債券市場的「基準利率曲線」。市場因此而有了合理定價的基礎,其他債券和各種金融資產均在這個曲線基礎上,考慮風險溢價後確定適宜的價格。
⑻ 刑法基本原則含義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則是罪行法定原則、罪責行相適應原則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1.行法定原則: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2.責行相適應原則: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的輕重相適應。
3.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基本含義是: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對於一切人的合法權益都要平等地加以保護,不允許有任何歧視。
⑼ 投標有效期期限是多久
《招標投標法》及其配套性文件都沒有規定具體時限。
投標有效期起始點為投標截止日。
七部委27號令《工程建設項目貨物招標投標辦法》和七部委30號令《工程建設項目施工招標投標辦法》規定,評標委員會提出書面評標報告後,招標人一般應當在十五日內確定中標人,但最遲應當在投標有效期結束日三十個工作日前確定。招標人和中標人應當自中標通知書發出之日起三十日內,按照招標文件和中標人的投標文件訂立書面合同,簽訂合同後五個工作日內,應當向未中標的投標人退還投標保證金。依法必須進行施工(貨物)招標的項目,招標人應當自發出中標通知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有關行政監督部門提交招標投標情況的書面報告。
由此可見,在投標有效期內,要完成開標、評標、定標、發出中標通知書、備案、簽訂合同協議書、退還投標保證金等工作。
由於在提出書面評標報告後,招標人最遲應當在投標有效期結束日三十個工作日前確定中標人,三十個工作日不同於三十天,每周有五個工作日,三十個工作日相當於六周,即42天。在投標截止後,首先要完成開標、評標,這需要一定的時間,假設這可以在2-3天內完成,完成後然後是定標(確定中標人),最遲需要42天,那麼投標有效期應該保證在45天以上。為了穩妥起見,一般設定為60天或90天。
在中標通知書發出後在30天內,完成備案、簽訂合同協議書,簽完合同後五個工作日內,也即投標保證金有效期內,退回所有投標人的投標保證金。
⑽ 如何理解取保候審期限的規定
取保候審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保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礙偵查、起訴和審判,並隨傳隨到的一種強制方法。 取保候審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保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礙偵查、起訴和審判,並隨傳隨到的一種強制方法。我國《刑事訴訟法》第58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在此期限內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從該條規定可以看出,我國取保候審的權力主體廣泛,公、檢、法三機關都有決定取保候審的權利。正因為如此,在對取保候審十二個月的期限的理解上,不僅理論界存在爭議,司法實踐中也出現了不同的做法。 第一種觀點是期限共用說。認為公、檢、法三機關在整個刑事訴訟過程中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取保候審的期限合計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理由是:第一,切合實際。一般而言,花費一年的時間辦理一個案件綽綽有餘。第二,如果允許每一個機關均有權決定一次長達十二個月的取保候審期限,那麼取保候審的期限總量將達到三十六個月。如果案件有退回補充偵查的情況出現,則取保候審的期限將會更長,這顯然與及時打擊刑事犯罪的辦案方針相背離。第三,法律規定審查起訴的期限最長為一個半月,審判期限最長也為一個半月,如將取保候審期限解釋得過長,不僅是多餘的,也是不相稱的。第四,就刑訴法第58條的規定,如果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角度去理解,一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適用取保候審的期限不得超過十二個月,就不難理解公、檢、法三機關共用這一期限的正確性。 第二種觀點是期限共享說。即公、檢、法三機關分別有權採取取保候審措施,且各自不得超過十二個月。換句話說,取保候審的期限不是三機關累計的,而是每一機關決定取保候審的期限。理由是:第一,取保候審只是限制行動自由,對日常生活並無實質影響。第二,刑事訴訟非常復雜,十二個月的期限較短,不足以保證充分的辦案時間。第三,如果期限共用,則無法解決前、後二機關分別適用取保候審的期限銜接與分配問題,如果前一機關用盡十二個月的期限,則後一機關便無法適用取保候審。相當於剝奪了後一機關適用取保候審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