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不是同一支筆能鑒定筆跡形成的時間差嗎一年間
可以,但是書寫時間鑒定對檢材的要求較嚴格。而且需要有相應的筆所書寫的字跡樣本,這些條件都對對鑒定機構的
Ⅱ 筆跡時間形成鑒定,筆跡時間可以鑒定出來嗎
兩個簽字的先後順序除非相差很久,從紙張、墨跡的區別可以大致判斷先後順序。但筆跡形成時間的鑒定目前從技術上無法精確,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鑒定:
1、通過對不同筆跡墨水成分的鑒定,可以判斷其是否為同一支筆書寫,如不是同一支筆,可作為偽造的依據。
2、如果筆跡和印章有交叉、重疊的地方,從顯微鏡就可以看出是先蓋章還是先寫字,如果同一張紙上的字在蓋章前有,蓋章後又出現了,就值得懷疑。
拓展資料
關於筆跡鑒定
1、概述:筆跡鑒定,是指對人通過書寫活動形成的字跡進行的鑒認、識別活動。人的書寫習慣具有特定性和穩定性,並在筆跡中得到反映。通過對筆跡的檢驗,可判明文件中的筆跡由幾個人所寫,是否由某人所寫,利用筆跡進行人身同一認定,證實文件的真偽。鑒定時要了解案件有關情況,明確鑒定要求,査驗筆跡物證和筆跡樣本;分析判斷筆跡是否正常,有無偽裝或由於其他原因引起的變化;選擇能反映書寫人書寫習慣的穩定的和帶有特殊意義的特徵;對檢材和樣本中找出的特徵進行比較,找出符合點和差異點;對符合點和差異點的形成原因綜合評斷;做出鑒定結論並製做鑒定書。
2、綜合鑒定:筆跡鑒定是同一認定鑒定,整個過程可以分為分別檢驗、比較檢驗、綜合判斷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相應但不同方法。
3、根據檢材筆跡的特點和案情,准確地判斷筆跡特徵的變化或偽裝以及變化或偽裝的原因與程度。如檢材筆跡熟練程度一致,書寫水平與語文水平相適應、運筆自然,筆畫間搭配比例協調,書寫動作規律性強,既可認定其為正常筆跡。如檢材筆跡的大小與斜度程度不均勻,書寫速度不一致,運筆不自然,筆畫轉折生硬但書寫動作有一定體系,相同的單字、筆畫特徵基本一致,說明它是由於客觀原因或出偽裝以外的其他主觀因素影響形成的變化筆跡。
Ⅲ 簽字筆筆跡形成時間,懷疑對方偽造文本,同一張紙上簽字間隔2個月不到,請問可以鑒定出來嗎
可以鑒定出來的。
我國《刑法》第280條第1款規定:「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謂情節嚴重,是指妨礙國家重要機關如領導機關、軍警機關、司法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多次或大量偽造、變造、買賣、盜竊、搶奪、毀滅公文、證件、印章的,因妨礙公文、證件、印章的犯罪行為而嚴重損害國家機關、單位、團體的名譽或者給其造成重大損失等情形。
(3)不同年限筆跡相同擴展閱讀:
偽造罪的犯罪構成,包括四個方面:
一、該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即凡是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均可構成該罪。
二、該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機關的正常管理活動和信譽;國家機關製作的公文,使用的印章和證件,是其在社會的一定領域、一定的方面實行管理的重要憑證和手段。任何偽造、變造國家公文、證件、印章的行為,都會影響其正常管理活動,損害其名譽。
三、該罪在主觀方面只能出於直接故意,間接故意或過失不構成該罪。
四、該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具有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行為。
以上四個構成要件,缺一不可,否則就不構成該罪。
Ⅳ 關於筆跡時間鑒定的問題
07-09年離現在不超過10年,通過常規的鑒別方法(肉眼觀察等)是不太可能鑒別出來的。
不過如果是法律文件,通過對紙張、墨水的生產年代等的化驗分析。肯定會露出破綻。
所以這個取決於你的文件有多重要。
另外,如何才能把筆跡弄得看起來舊一點鑒定不出來呢?
簡單的方法有:
1、選擇陳舊紙張和墨水。
2、將紙張放入潮濕的地方,然後烘乾。如此反復直至滿意(一般需要3-5次)。
3、將紙張在強光下(最好紫外光下)暴曬。
3、在紙張上適當噴灰,並塗抹。
4、其他更專業的做舊方法。
希望對你有用。
Ⅳ 筆跡形成時間鑒定!
筆跡形成時間的鑒定精確程度,在咱國家現有技術下無法特別精確。
另外,影響因素主要存在以下方面:
1.存在時間。筆記形成的時間長短影響鑒定的精確度:形成存在的時間越長,鑒定精確度可能更弱,產生的誤差會更大;
2.鑒定方法。鑒定方法的不同,也會對鑒定精度產生影響。不同的書寫筆記會採用不同的鑒定方法,因而也會有不同的精確度。
3.定材料的損壞程度。鑒定材料損壞的越嚴重,會產生越差的精確度。
Ⅵ 同一個人不同的時間寫的字,筆跡能鑒定的出來嗎求大神幫助
只要是同一個人字體什麼時間都能鑒定出來,筆跡鑒定國家有規范。可以看看參照了解。
《筆跡鑒定規范 》SF/Z JD0201002-2010 ,說的很詳細,
3.2.1 書寫活動:書寫活動是人類言語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是運用語言,通過手寫文字記錄信息與表達思想的一種書面言語行為。 3.2.2 書寫符號系統:指書寫活動中用於記錄信息與表達思想的一切文字、符號、圖形、繪畫等書寫形象系統的總稱。 3.2.3 書寫工具:指書寫活動中形成筆跡的造型體的總稱。常見的書寫工具有鋼筆、圓珠筆、墨水筆、毛筆等。 3.2.4 書寫承載物:指書寫活動中通過書寫工具在其上形成有色或無色書寫符號系統的各種物體的總稱。常見的書寫承載物有書寫紙、列印紙等各種紙張。 3.2.5 書寫規范:指國家規定的書寫符號系統的書寫和使用標准、規范、規則等。如1986年新版的《簡化字總表》和《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規定的漢字的正寫法;《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范》;GB/T 15834-1995 《標點符號用法》;附錄A 漢字筆順規則等。 3.2.6 書寫技能:指個人掌握與運用書寫符號系統進行書寫、表達思想的技巧和能力。
3.2.7 書寫水平:指從筆跡中反映出的書寫人書寫能力和技巧及審美品位的高低和優劣程度。書寫水平根據高低和優劣程度可分為極高、較高、偏高、中等、偏差、較差、極差等級別。 3.2.8 書寫速度:指書寫活動中書寫人通過書寫運動器官控制書寫工具進行書寫運動的速度。書寫速度根據快慢程度可分為潦草、較快、偏快、中等、偏慢、較慢、緩慢等級別。 3.2.9 書寫力度:指書寫活動中書寫人通過書寫運動器官控制書寫工具進行書寫運動的運筆壓力與加速度。書寫力度根據筆壓力的大小程度可分為極重、較重、偏重、中等、偏輕、較輕、極輕等級別。 3.2.10 書寫控制能力:指書寫活動中書寫人通過書寫運動器官控制書寫工具進行書寫運動的能力。書寫控制能力與書寫人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密切相關,根據程度可分為極高、較高、中等、較低、極低等級別。 3.2.11 書寫習慣:指書寫人在書寫實踐的過程中形成的自身獨有的書寫動力定型體系。
3.2.13 筆跡:又稱手跡或手寫字跡。指書寫人利用書寫工具、按照一定的書寫規范通過書寫活動外化成的文字、符號、繪畫等書寫符號系統,它能客觀反映出書寫人的書寫技能和書寫習慣特點,是筆跡鑒定的對象。
4.8 筆痕特徵 指書寫過程中書寫工具在字跡筆畫中形成的綜合反映書寫工具結構特點和書寫人書寫動作特點的 SF/Z JD0201002-2010 5 痕跡特徵,如用圓珠筆書寫形成的油墨露白、堆積、間斷、分裂等,其出現的部位、形態、分布特點。筆跡鑒定實踐中,要特別注意區分書寫工具形成的「筆痕特徵」與因書寫條件或偽裝、摹仿形成的非正常筆跡的變化特徵。
Ⅶ 相差5個月的筆跡形成時間能鑒定出來嗎
由於你要鑒定的筆跡距現在有一定的時間,所以不可能精確到天,精確到兩個月的誤差已經是很理想的。另外還要看是什麼筆書寫的,不同的書寫筆鑒定方法也不同,精確度也有差別。南京師范大學司法鑒定中心可以進行各種書寫筆的筆跡形成時間鑒定,主要的好處是不損壞鑒定的材料。南京日報(2008-10-30)上可以查到。
Ⅷ 請問筆跡鑒定中的「視為同期書寫」是指同時與其他文字書寫的嗎還是指同一個時間段內,這個時間段是多久
筆跡形成時間通常是用已知的筆跡時間樣本作為參照物,視為同期書寫,是指與參照物為同一時期書寫,至於這個時間段是一個相對時間值,短的可能是3-5天,長的可能是3-5年,關鍵看文件形成時間與當前鑒定 時間有多長的距離,如果時間越長則同時期幅度越大,時間越近,同時期幅度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