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理解新民訴法司法解釋反訴期限所舉證期限
您好,根據民訴意見第156條,反訴和增加訴訟請求的提出時間是:案件受理後,法庭辯論結束前。根據證據規定第34條第3款,反訴和增加訴訟請求的提出時間是:舉證期限屆滿前。從理論上說,民訴意見與證據規則屬於同位法,對於同位法,當然是新法優先與舊法,當然適用證據規則。
從法條上講,《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82條規定 「本院過去的司法解釋,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准。」從現實上說,現在法院一般都事先通知舉證期限,且舉證期限通常在開庭之前,此時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反訴請求。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三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送達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同時向當事人送達舉證通知書。舉證通知書應當載明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與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情況指定的舉證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後果。
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認可。
由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自當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計算。
第三十四條 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對於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材料,人民法院審理時不組織質證。但對方當事人同意質證的除外。
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第三十五條 訴訟過程中,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的性質或者民事行為的效力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事實作出的認定不一致的,不受本規定第三十四條規定的限制,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可以變更訴訟請求。
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第三十六條 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確有困難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適當延長舉證期限。當事人在延長的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仍有困難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請,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⑵ 民事訴訟的反訴在什麼階段提出
民事訴訟中反訴的時間應當在證明期限屆滿之前。
一,有關法律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六條的規定,反訴的時間和訴訟請求的增加是:案件受理後,法院辯論結束。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十四條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第三款,反訴的時間和請求權的增加是:在證明書期滿前。
從理論上講,民事訴訟證據規則和證據規則屬於同一法律,對於同一法律,當然,新的法律優先原則和舊的法律,當然適用證據規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第八十二條規定:「法院過去的司法解釋與本規定的規定不一致,以本規定為准。」
二,司法實踐:
事實上,法院通常事先被告知證據的期限,證明的期限通常是在法院之前,而在訴訟期滿前提出反請求的請求。有時在法庭上作出反訴,法官也被承認。
(2)法院如何掌握民事反訴超過舉證期限提出擴展閱讀:
反訴特徵
(1)當事人特定性及雙重性
由於反訴是本訴的被告向本訴的原告提出的獨立的反請求,因此反訴的原告即是本訴的被告,反訴的被告即是本訴的原告,即反訴的當事人是特定的,而且反訴的當事人在訴訟中的地位具有雙重性。
(2)請求具有獨立性
反訴具備訴成立的要件,是一種獨立的訴。反訴雖然是在本訴的訴訟程序中被告向原告提出的反請求,但是它並不因此必然地依賴本訴而存在。被告提出的反訴本身具備著起訴的要件,因此即使本訴撤回,反訴也能夠獨立存在,也能夠作為獨立的案件由法院審理裁判。
(3)目的具有對抗性
反訴的起訴能使本訴失去意義 ,吞並或抵消原告的訴訟請求。
(4)反訴的時間具有限定性
提起反訴有嚴格的時間限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問題的若干規定第三十四條第三款之規定,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對於反訴,我國學者較有代表性的表述有「在已經開始的本訴的民事訴訟程序中,本訴的被告以其原告為被告,向受訴法院提出與本訴有牽連的獨立的反請求」。
「民事訴訟中的反訴,就是在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程序中,被告通過法院向原告提出的相反的民事權利請求」。「本訴是原告提起的訴訟,反訴是在本訴的基礎上產生的訴訟。
反訴與本訴有牽連,但與本訴不同,在已經提出的訴訟中,本訴被告以原訴(或稱本訴)原告為被告,向法院提起與原訴有直接聯系的獨立的訴訟請求,以達到抵消、動搖或吞並原訴的目的,這種反守為攻的訴訟稱之為反訴」。
⑶ 《民事訴訟法》的舉證期限如何確定
在舉證期限屆滿後進行舉證 的 《證據規定》第三十四條第三款規定:「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出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但對於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屆滿後的開庭審理中增加、變更訴訟請求,人民法院是否一律不予審理卻未作規定。對此,筆者認為,不能作「一刀切」的不予審理,而應分別情況予以處理:1、一方當事人增加或者變更訴訟請求,對方當事人同意繼續審理或者合並審理的,人民法院可以繼續審理或者合並審理。涉及對方當事人須提供新的證據的,可以由雙方當事人協商舉證期限並經人民法院認可或者由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期限。2、一方當事人減少原有的訴訟請求而未損害另一方當事人民事權利的,人民法院可以繼續審理。3、一方當事人對於給付違約金、賠償金、利息等提供了新的計算依據,從而使訴訟請求增加的,應認為此類的訴訟請求依附於原有的訴訟請求,人民法院可以繼續審理。4、對於一方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以外的新的獨立訴訟請求,人民法院不予審理,同時可以告知當事人另行起訴。對於被告在舉證期限後提出的反訴請求,人民法院不予審理,同時可以告知當事人另行處理。舉證時限與證據失權 《證據規定》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三條和第三十四條對舉證時限作了相關規定。對普通程序不少於三十日的舉證時限。由於受傳統訴訟觀念的影響,在《證據規定》開始實施時可能會出現較多的逾期舉證現象,為此法院應加強庭前證據交換工作,確定證據交換之日為舉證時限屆滿,如一方當事人對對方提供的證據有異議,要求提供新證據,應在交換之時由審判人員確定合理的舉證期限。當事人對舉證時限有一定程度的處分權。在當事人同意放棄或縮短舉證時限的情況下,合議庭(或獨任審判員)可對案件提前審理。 在審判實踐中,既要強調原告在法定期限內的舉證責任,也要重視被告在法定期間內的答辯義務,杜絕被告搞證據突襲,否則應允許原告依法對其所提供的證據採取補證措施,以防止裁判的明顯不公正。但是在民事訴訟中,由於未實行強制答辯制度,對被告在答辯期內未答辯並未規定相應的法律後果。當事人不答辯,庭前不能固定爭議焦點,原告只能單方面地憑自己對案件本身及運用法律的理解進行舉證,難免有舉證不夠全面的地方。在出現新的爭議焦點情況下,原告向法庭申請另行補充相應證據,法官應當指定原告在休庭後若干天完成舉證。由於被告的答辯可以在庭前隨時提出甚至在開庭時才答辯,為了平衡雙方的訴訟權利,應當允許原告在被告答辯後針對新爭議焦點有補證的權利。
⑷ 新的民事訴訟法關於反訴狀提交的期限有沒有規定多長時間內提交
在民事訴訟過程中,如果被告提出反訴,期限是必須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也就是說在法庭辯論當時就要提出反訴。請參考以下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第二百三十二條
在案件受理後,法庭辯論結束前,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合並審理。
第二百三十九條
人民法院准許本訴原告撤訴的,應當對反訴繼續審理;被告申請撤回反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准許。
(4)法院如何掌握民事反訴超過舉證期限提出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同時指出關於反訴的若干問題:
第二百三十三條 反訴的當事人應當限於本訴的當事人的范圍。
反訴與本訴的訴訟請求基於相同法律關系、訴訟請求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或者反訴與本訴的訴訟請求基於相同事實的,人民法院應當合並審理。
反訴應由其他人民法院專屬管轄,或者與本訴的訴訟標的及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理由無關聯的,裁定不予受理,告知另行起訴。
第二百五十二條 再審裁定撤銷原判決、裁定發回重審的案件,當事人申請變更、增加訴訟請求或者提出反訴,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准許:
(一)原審未合法傳喚缺席判決,影響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的;
(二)追加新的訴訟當事人的;
(三)訴訟標的物滅失或者發生變化致使原訴訟請求無法實現的;
(四)當事人申請變更、增加的訴訟請求或者提出的反訴,無法通過另訴解決的。
⑸ 被告超過舉證期限反訴,法院應當如何處理
被告反訴,如果原告不出庭,法院會缺席判決。法院判離的前提是引起訴訟的一方是否提供了能證明夫妻感情破裂的證據。與另一方的「堅決不離」無關。
⑹ 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起反訴怎麼理解
2001年最高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34條規定:「……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 解析 ]:此舉有利於法院正確認定案件事實,公正、及時審理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依法有序行使訴訟權利。
如果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屆滿後提出反訴,法院既要重新組織反訴方面證據的舉證,又得重新另行排期開庭。法院的審判過程將會變的冗長、繁瑣。因此,在程序方面上應當保持最大的合理性,效率性。
對反訴權利行使時間的限制,實質上是為了避免妨害正常訴訟的行為的發生,也是為了確保法院能夠從程序和實體上做到及時裁判和公正裁判。
⑺ 根據新法規定,如果超過舉證期限提出的證據 有什麼法律後果
雖然超出了來法律規定的期自限,但是你可以在開庭的時候最好是之前交給審判長,你也可以提出延長舉證期限的。民事訴訟講究的是證據,你有證據,法官是會考慮的。如果對方以這個為理由拒絕質證反而對他不利,因為法官會想你是有理的為什麼不敢對質?民事訴訟法官具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的,所以,有時候你看起來會贏的官司,不到最後判決,還不知道結果是什麼。何況,判決你不服的話會以這個為理由提起上訴的,所以法官會考慮你超出期限提供的證據的。
⑻ 超過舉證期限反訴,法院如何處理
應該是不予受理。可以要求他另案起訴。
⑼ 反訴為什麼要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呢
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56條規定:「在案件受理後,法庭辯論結束前,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合並審理。」此解釋出台後,凡是在法庭辯論結束前提起的反訴,只要符合條件,法院都應合並本訴進行審理。
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34條規定:「……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由此,該司法解釋出台後,當事人提起反訴只能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法院開庭應該是在舉證期限屆滿後進行。
此舉有利於法院正確認定案件事實,公正、及時審理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依法有序行使訴訟權利。
試想,如果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屆滿後法院開庭時提出反訴,法院既要重新組織反訴方面證據的質證,又得另行排期開庭。程序方面的權利應保證其最大的合理效率性,否則法院的審判過程只會變的冗長、繁瑣。
對反訴權利行使時間的限制,實質上是為了避免妨害正常訴訟的行為的發生,也是為了確保法院能夠從程序和實體上做到及時裁判和公正裁判。
⑽ 民事訴訟反訴應該在什麼時候提出
民事訴訟中反訴的時間應當在證明期限屆滿之前。
一,有關法律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六條的規定,反訴的時間和訴訟請求的增加是:案件受理後,法院辯論結束。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十四條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第三款,反訴的時間和請求權的增加是:在證明書期滿前。
從理論上講,民事訴訟證據規則和證據規則屬於同一法律,對於同一法律,當然,新的法律優先原則和舊的法律,當然適用證據規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第八十二條規定:「法院過去的司法解釋與本規定的規定不一致,以本規定為准。」
二,司法實踐:
事實上,法院通常事先被告知證據的期限,證明的期限通常是在法院之前,而在訴訟期滿前提出反請求的請求。有時在法庭上作出反訴,法官也被承認。
(10)法院如何掌握民事反訴超過舉證期限提出擴展閱讀:
反訴特徵
(1)當事人特定性及雙重性
由於反訴是本訴的被告向本訴的原告提出的獨立的反請求,因此反訴的原告即是本訴的被告,反訴的被告即是本訴的原告,即反訴的當事人是特定的,而且反訴的當事人在訴訟中的地位具有雙重性。
(2)請求具有獨立性
反訴具備訴成立的要件,是一種獨立的訴。反訴雖然是在本訴的訴訟程序中被告向原告提出的反請求,但是它並不因此必然地依賴本訴而存在。被告提出的反訴本身具備著起訴的要件,因此即使本訴撤回,反訴也能夠獨立存在,也能夠作為獨立的案件由法院審理裁判。
(3)目的具有對抗性
反訴的起訴能使本訴失去意義 ,吞並或抵消原告的訴訟請求。
(4)反訴的時間具有限定性
提起反訴有嚴格的時間限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問題的若干規定第三十四條第三款之規定,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對於反訴,我國學者較有代表性的表述有「在已經開始的本訴的民事訴訟程序中,本訴的被告以其原告為被告,向受訴法院提出與本訴有牽連的獨立的反請求」。
「民事訴訟中的反訴,就是在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程序中,被告通過法院向原告提出的相反的民事權利請求」。「本訴是原告提起的訴訟,反訴是在本訴的基礎上產生的訴訟。
反訴與本訴有牽連,但與本訴不同,在已經提出的訴訟中,本訴被告以原訴(或稱本訴)原告為被告,向法院提起與原訴有直接聯系的獨立的訴訟請求,以達到抵消、動搖或吞並原訴的目的,這種反守為攻的訴訟稱之為反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