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少數民族「苗族」過苗年的時間是多少
苗年
盛行於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的苗族聚居區。過苗年的日期,各地不盡相同,但都是在收穀子進倉以後,即分別為農歷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龍)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舉行。過苗年的頭幾天,家家戶戶都要把房子打掃干凈,積極准備年貨,如:打糯米粑、釀米酒、打豆腐、發豆芽,一般還要殺豬或買豬肉等等。富裕的人家,還要做香腸和血豆腐,為家人縫做新衣服等等。在苗年三十的晚上,全家都要在家吃年飯,守歲到午夜才打開大門放鞭炮,表示迎接龍進家。在天剛拂曉時,每家都由長輩在家主持祭祖。早餐後,中青年男子便上鄰居家拜年,苗語稱為「對仰」(donfniangx),表示祝賀新年快樂。在新年的頭兩天,家裡有若干禁忌,如:不出外挑水,不上山砍柴、割草;不掃地;婦女不做針線活;有的地區,婦女不做飯,由男人代替;男人不外出拾糞等等。苗鄉的男婚女嫁,一般都選在過苗年的時間。從第四天開始。一些老年男女也紛紛挑著酒、肉、糯米粑等等走親訪友,或者在家忙於接待來賓;一些年輕男女或在各自的村子裡吹笙跳舞,或跳銅鼓舞、鬥牛;或者小夥子去別的村子遊方場「遊方」,男女丁互對歌,傾吐愛慕之情。前後活動,歷時9天左右才能結束。這是苗族民間最隆重的節日。
B. 苗木移栽如何確定移栽時間
(一)培育年限:
移植苗的培育年限,取決於經營目的和要求,以及苗木的生長速度,圃地的土壤條件和苗木撫育管理措施等。一般為2、3年到5、6年,有的需要8、9年甚至10年以上。而且隨著年限的增加,有的還需要多次移植,不斷地擴大其營養面積。
為此,在表示移植苗的年齡時,常用兩個以上數字來表示。如1—1—2,則表示播種後生長1年,第一次移植後生長1年,第二次移植後生長2年(如果有第三次移植,則可在後邊繼續排列),各個數字相加,則上列移植苗的總年齡為4年生,也可寫作4—2,其中前一個數字表示苗木的年齡,後一個數字表示移植次數。1—0表示不移植的一年生苗,2—0表示不經過移植的2年生苗,2/3—1表示2年干3年根移植一次的截干移植苗。
(二)移植時期:
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樹種特性而定。
一般樹種多在春季移植。春季移植,應在早春土壤解凍後,苗木萌動前進行。此時土壤水分條件較好,移植後苗木根系即開始恢復活動,當苗木地上部分開始發芽時,根系便可吸收水分供給苗木生長需要,有利於苗木體內保持水分平衡,苗木容易成活。春季時間短促,勞力緊張,可根據各樹種發芽的早晚,確定移植的先後次序。一般情況下,針葉樹種苗木先於闊葉樹種。北方地區的一些主要樹種的移植順序是落葉松—油松—樟子松—榆樹—楊樹—柳樹—板栗—櫟樹—刺槐—柿樹—紫薇等。
秋季溫暖、濕潤的地區,也可在秋季進行移植。秋季移植應在苗木地上部分停止生長後立即進行,這時苗木剛停止生長,根系尚未停止活動,移植後根系可以恢復生長,且易於成活。秋季移植不宜過遲。
一些常綠闊葉樹和針葉樹苗木可以在雨季進行移植。北方地區應在雨季來臨時進行。苗木移植的具體時間,最好選擇陰天和晴天無風的清晨或傍晚。但切忌在雨天或土壤過濕時移植。此時土壤泥濘,苗木根系不易舒展,又會破壞圃地的土壤結構,影響移植苗的成活和生長。
C. 楠竹苗的栽種時間每年
。根據楠竹的生態學特性要求,在楠竹分布區域,一般應選擇海拔800米以下的山窩。山麓和山腰緩坡地段作為造林地。乾燥多風的山脊、山坡和易積水的平窪地,均不宜發展楠竹。竹區群眾有「松戴帽,杉樹腰,楠竹窩」之說。對土壤要求:(1)地層深厚,達50厘米左右,肥沃、濕潤。(2)排水和透氣性能良好。(3)呈酸性,ph值4.5-7.0為宜。適宜土壤有,壤土、沙壤土(俗稱烏沙土),輕粘土。鹼性土和鹽鹼土不宜栽楠竹。
2、造林整地。整地是楠竹造林的重要環節,整地好壞直接影響造林成活率和成林快慢。
(1)整地方式:有全面整地、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三種。視具體地形,人力、財力而選擇。一般在平緩地段(坡度20°以下)造林應力爭全面整地。
(2)造林密度:楠竹造林密度一般為20-35株/畝。株行距可選擇6米×6米,6米×5米和4米×5米。也可視地形隨機布點。
(3)栽植穴規格:長1.5米——1.7米,寬0.8——1米,深0.5米左右。挖成長方形或隨圓形。
3、造林季節:整地宜在夏季六、七月份進行。栽桿則宜於冬季和早春(即十二月至二月),且宜早不宜遲。
4、造林方式:楠竹主要有兩種造林方式:
(1)移竹造林。就是在竹林中選擇分枝低,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直徑3——6厘米,2——3年生的竹株作為母竹,連同竹鞭挖掘移栽。
(2)實生苗造林。挖取2——3年生的實生苗,每3——5株一叢,帶有竹鞭,多帶土,剪去頂梢及枝葉三分之一左右,進行栽植。
D. 玫瑰多少年苗是什麼意思
多少年苗是指從扦插枝條生根活了,每多活一年就是當年生苗[一年生苗],兩年就是[二年生苗]以此推算
E. 苗期從什麼時候開始算起,包過發芽時間么時間過長或過短移栽,對作物有什麼影響
沒有去,從什麼時候開始算?應該從出苗開始就算,也也可以說從出土,露天的時候在發芽的時候不算苗期,他算發芽體,這個你在太大了也不好,太小了也不好這這個作物生長是有一定影響的,不管什麼都應該有個度
F. 人參苗什麼時間種
人參苗4月種。
人參苗多生長在具有1月平均溫度-23-5℃,7月平均溫度20-26℃的氣候條件下,耐寒性強,可耐-40℃低溫,生長適宜溫度為15-25℃。一般生長在氣候條件為年積溫2000-3000℃,無霜期125-150天,積雪20-44厘米,年降水500-1000毫米的地方,人參喜冷涼濕潤氣候。喜斜射及漫射光,忌強光和高溫。土壤要求為排水良好、疏鬆、肥沃、腐殖質層深厚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土的pH值5.5-6.2為宜。
種子播種是生產上採用的主要方法,育苗移栽或直播均可。保護地栽培全年都可播種。北京地區利用日光溫室栽培,可於初秋收獲種子後即行播種,播後約10天左右出苗。露地栽培以春栽較適宜,早春於3-4月間在溫室育苗,經霜後移植露地,或於4月下旬至5月露地直播。土人參的種子很小,以育苗移栽較好,同時播種的地畦必須精耕細耙,畦土要細碎,畦面要平整。
嫩枝扦插、露地扦插宜於春季進行,在溫室中以氣溫在20-30℃時進行較為適宜。扦插材料要選擇健壯的枝稍,長約6-8厘米,帶2對葉片,於葉節下約0.5厘米處剪下,保濕備插。苗床土要用素沙土,或珍珠岩,不加肥料,按行距5-10厘米,株距5厘米,先用竹枝插小孔後再把插穗插入,入土深約為插穗的1/3,或斜向入土2/3。扦插完後澆水,適當覆蓋遮光,保溫保濕,但水分也不宜過多。清水扦插。插穗長以7厘米左右最合適,插穗截取後,放在陰涼處1-2天,使切口癒合,然後插於清水中,浸水深度2-3厘米,在28℃左右的溫度下,2天即長出長1厘米左右的白根10條以上,即把長根的插穗移植在素砂土中,生長繁殖較直接扦插於土中快,成活率高。
出苗前,應搭前檐高100-133厘米、後檐高66-100厘米棚遮蔭。隨起,隨栽,一般按行株距(15-30)×(6-12)厘米,平栽或斜栽,覆土5-9厘米。搭棚分全蔭棚、又透棚、單透棚或雙透大棚等蔭棚種類,可根據氣候、土質及地勢條件選擇。
出苗後,鬆土除草消除雜草病株,培土追肥,疏花摘蕾向葉面上噴施葯材根大靈使根莖快速膨大,葯用含量大大提高。加強對病蟲害的綜合防治並噴施新高脂膜增強防治效果。生長期間有斑點病、疫病和炭疽病為害,可用波爾多液噴射防治。
G. 榕樹苗一厘米粗的苗要幾年時間
榕樹苗一厘米粗的苗,需要幾年時間,是需要根據生育期的栽培技術判斷的。
榕樹是常綠的,融陰的冬天,也可以存活,自古以來,人們不僅種植在田野,院子也廣泛種植。
榕樹有小葉榕樹,白榕,紅榕、竹榕樹,等等,使盆景與小葉子,莖,根懸露,味道奇怪的樹狀態後,通常採用變速桿「飛寬松」,榕樹的種植,花盆景部採用人工播種的方法培育樹苗,然後將其移植到小盆里進行栽培。榕樹盆景可分為「雙干」、「斜干」、「水型」、「懸崖型」、「水平干」等。景觀盆景的選擇與風格的培養不同,如對四個方形盆地的「斜乾式」栽培,「崖型」的栽培需要有大葉榕樹。
榕樹易生根,尤其在苗期播種可以產生,為了使根系的裸露表現出古樸的痕跡,土壤對腐葉土、黃土、河沙、垃圾每四分之一混合。日常必須控制水分,應乾燥不濕;肥料是主要的肥料,如磷酸二氫鉀、草灰等。它也可以被噴到使矮化。頭兩年的種植一般只控制枝葉;進入第三年可以改變盆地土壤,並開始建模結合;之後,根系和土壤被除去。
榕樹形成一定的風格,獨特的方式是在三月將舊葉移走,而不同類型的枝條則在不同的板材上形成不同的規則,由分塊和密度構成,相互重疊、對稱的避免。為了保護樹皮,一層亞麻和塑料薄膜可以先外包。線和軀干角為45℃。彎曲、彎曲、彎曲不易開裂,經過2-3年的彎曲穩定性後,再移至鐵絲。結扎、主幹、主幹應修剪、小枝心、重疊剪斷、平行、對角、枝條適度生長,使枝條的每一根合理分布,然後根據形狀,每根小枝3-5天留長,進行尾截斷。通過反復採摘,剪短。
榕樹是一棵積極的樹,應該暴露在陽光下,使樹的潛力保持旺盛。然而,考慮到盆景的營養面積有限,根系發育是有限的,因此有必要在7月和9月的仲夏適當遮蔭。榕樹葉子蒸發旺盛的需求大,一般要澆水一天兩次,盛夏季節澆水在早上9點之前,下午4時,切忌水中午,盆地數量取決於它的大小,大中型一般3 - 4年的時間,在一個小2年,北緯26度北也注意到寒冷的冬天。
H. 科學合理的間苗定苗時間和方法是什麼呢
合理的間苗時間是在小苗生長出3—4片葉,定苗時間是在小苗生長出5—6片葉時。
具體方法是當玉米苗長到3—4片葉時按照不同規格種植方式的株行距適當進行間苗;當玉米苗長到5—6葉時進行最後定苗,即把小苗、病苗、殘苗徹底拔除,留足苗、留壯苗。在間苗定苗過程中如果發現雜草和病蟲也要一並採取有效措施,以保證小苗能夠健壯的生長。間、定苗宜在晴天下午進行為宜,間苗定苗時爭取連根拔除。
不過,現在都採取的是精播。就不用考慮這些了
I. 間苗適宜時期、原則和方法
間苗時期:間苗的時間宜早不宜晚,一般在大豆兩個對生單葉展開至第一片復葉展開前,為人工間苗的適宜時期。
間苗原則:間去弱苗、病苗、雜苗,留大苗、壯苗、純苗,按計劃密度一次定苗。
間苗方法:人工間苗應按計劃密度留苗,盡量拔掉弱苗和可以分辨出的雜株。對幼苗過於集中處更要注意間開「死簇子」。發現大的斷空時,應採取借苗辦法,即在斷空兩端多留幾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