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躉船屬於工程船嗎
躉船屬於工程船,是浮動設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第九十一條對船舶和浮動設施的含義作了具體的說明。
船舶是指各類排水或者非排水的船、艇、筏、水上飛行器、潛水器、移動式平台以及其他水上移動裝置。其構成要件為:
1)必須是移動裝置;
2)必須以移動為主要目的;
3)必須在內河通航水域航行。
浮動設施是指採用纜繩或者錨鏈等非剛性固定方式系固並漂浮或者潛於水中的建築、裝置。其構成要件為:
1)必須是系固的建築、裝置;
2)必須漂浮或者潛於水中;
3)必須是在內河通航水域。
躉船有固定的纜繩或者錨鏈系固,應當屬於浮動設施。
Ⅱ 躉船是什麼意思啊
轉帖
dǔnchuán
〖landingstage;pontoon〗一種無動力裝置的矩形平底船,設在突堤或碼頭的盡頭且固定在岸邊,通常有浮動而錨著的平台,供船舶停泊或旅客和貨物上下船用 。
Ⅲ 躉船和囤船有什麼不同
其實囤船是一種錯誤的寫法,應該是躉船。「躉」和「囤」的字義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所組的詞「躉船」,指的是 一種無動力裝置的矩形平底船,設在突堤或碼頭的盡頭且固定在岸邊,通常有浮動而錨著的平台,供船舶停泊或旅客和貨物上下船用。而「囤」指的是用竹篾墊子或荊條編織物或用席子等圍成的盛糧食的圍欄 。 在普通話里頭,「躉」字讀作 n3,「囤」字讀作 n4 (糧囤)或 tun2(囤積) 。按照普通話和成都方言讀音對照規律,它們在後者中的讀音也應當是 n3,n4 或 tun2。然而,成都方言里頭沒有 n 音節或 tun 音節。實際上,它們分別變成了 den4(注意不是對應讀音 den3), den4 (音同「鄧」)或 ten2(音同「騰」)。正因為「躉」和「囤」都讀作 den4 ,所以造成了誤用。 只有躉船沒有囤船,囤船隻是人們對躉船的錯誤寫法,指的就是躉船。所以兩個名字其實是一種船。
Ⅳ 碼頭躉船怎麼計提折舊 折舊幾年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Ⅳ 囤船和躉船有什麼區別
其實囤船是一種錯誤的寫法,應該是躉船。「躉」和「囤」的字義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所組的詞「躉船」,指的是 一種無動力裝置的矩形平底船,設在突堤或碼頭的盡頭且固定在岸邊,通常有浮動而錨著的平台,供船舶停泊或旅客和貨物上下船用。而「囤」指的是用竹篾墊子或荊條編織物或用席子等圍成的盛糧食的圍欄 。 在普通話里頭,「躉」字讀作 n3,「囤」字讀作 n4 (糧囤)或 tun2(囤積) 。按照普通話和成都方言讀音對照規律,它們在後者中的讀音也應當是 n3,n4 或 tun2。然而,成都方言里頭沒有 n 音節或 tun 音節。實際上,它們分別變成了 den4(注意不是對應讀音 den3), den4 (音同「鄧」)或 ten2(音同「騰」)。正因為「躉」和「囤」都讀作 den4 ,所以造成了誤用。
Ⅵ 內河船舶報廢年限是多少年
舊內河船分為以下類型:
(一)船齡在10年以上的高速客船,為一類老內舊河船;
(二)船齡在10年以上的客滾船、客貨船容、客渡船、客貨渡船(包括旅客列車輪渡)、旅遊船、客船,為二類老舊河船;
(三)船齡在16年以上的油船(包括瀝青船)、散裝化學品船、液化氣船,為三類老舊河船;
(四)船齡在18年以上的散貨船、礦砂船,為四類老舊河船;
(五)船齡在20年以上的貨滾船、散裝水泥船、冷藏船、雜貨船、多用途船、集裝箱船、木材船、拖輪、推輪、駁船(包括油駁)等,為五類老舊河船。
Ⅶ 躉船最早是什麼時候有的
躉船初創於英國,獲名「store ship」(水上倉庫)。鴉片戰爭前,外國不法商人利用躉船走私鴉片。具體作法是:在中國東 南沿海,主要是零丁洋面,停泊許多大型躉船,英美鴉片商人把鴉片運到躉船貯存,每艘可載鴉片1000箱左右,中國商人憑提單到躉船取貨,自雇快蟹船將煙運回廣州大窖口,然後轉售。隨著鴉片走私的日益泛濫,外國鴉片販子改變做法,自己直接從躉船走私,把鴉片運到岸上交給買主。
Ⅷ 躉船管理法律法規
躉船是動力裝置的矩形平底船,通常固定在岸邊,最初僅作為浮碼頭使用,用於裝卸貨物或供行人上下,後隨著時代的發展,也被用作商業、娛樂及水上學校等使用。關於躉船的報廢期限,目前尚無明確的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查詢交通運輸部《老舊運輸船舶管理規定》,只有「報廢船舶改作躉船、水上娛樂設施以及其他非運輸設施,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條文。一種說法是,躉船的使用年度一般是30年左右。2017年,九三學社還有《制訂相關法規加強老舊躉船管理》的建議。
Ⅸ 躉船的發展
鴉片母船
躉船初創於英國,獲名「store ship」(水上倉庫)。
鴉片戰爭前,外國不法商人利用躉船走私鴉片。具體作法是:在中國東南沿海,主要是零丁洋面,停泊許多大型躉船,英美鴉片商人把鴉片運到躉船貯存,每艘可載鴉片1000箱左右,中國商人憑提單到躉船取貨,自雇快蟹船將煙運回廣州大窖口,然後轉售。隨著鴉片走私的日益泛濫,外國鴉片販子改變做法,自己直接從躉船走私,把鴉片運到岸上交給買主。
鴉片戰爭後,上海開阜,躉船雲集在吳淞口外,成為鴉片走私的中轉站。其他4個通商口岸廣州、廈門、寧波、福州也在河口處泊有裝載鴉片的躉船。鴉片輸入急劇增加,以上海為例,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輸入16500箱,1857年增加到31907箱。到了1859年,已近60000箱,躉船遂被國人稱之為大毒船。
水上城市
辛亥革命後,隨著鴉片走私在中國的萎縮,躉船因結構簡單、體型巨大、造價便宜,尤其適合水流平緩的珠江下游流域,而融入了珠江流域的水上都市圈,充當起浮碼頭、浮橋、酒舫、餐廳、游樂場、貨欄、水上旅館、會所、辦公處等等。
民國初年,數以百計的商用躉船遍布珠江流域,江門、佛山、肇慶、九江、梧州、廣西柳州和南寧等地均見其身影。
民國期間,有20多萬人口的西江重鎮梧州,城市發展因受阻兩岸高山,它遂利用形形色色躉船和浮橋,向廣闊江面拓展,開辟出了一片聞名全國的繁華「水上都市」,全城商貿和市民衣食住行的中心都轉移到沿江河堤和水面,被稱為「小香港」。
水上學校
解放初期,在廣州珠江上,政府利用江上的舊躉船,改裝成三四間「水上學校」(另有幾間在陸上)。這些以舊躉船改成的學校,木梯上落,每層二至三間課室,頂層四邊加圍欄,還辟出了圖書館和「船頂操場」,供孩子們活動。教室以鐵皮作頂,薄板作壁。這些水上學校停靠在船民聚居地帶,學童可就近上學。廣州船民子女首次有了自己的學校。
水泥躉船
20世紀五六十年代,依然有眾多古舊躉船被利用。在物資缺乏的70年代,水泥躉船都曾被派上用場。
水上酒樓
20世紀80年代初,珠江水域一些躉船被裝修成「海鮮舫」。其中在廣州大沙頭岸邊, 出現了「龍門海鮮舫」,它雕梁畫棟、古香古色,並且是由港商經營,為改革開放後廣州的一道靚麗風景。
另外,在番禺大石橋畔,還有一艘龍宮般的「珍寶」水上酒樓。
亞運會浮船
進入20世紀90年代,曾經輝煌一時的躉船,陸續在珠江河面消失。
21世紀初,中國范圍內仍有部分商用、運輸用或其他用途的躉船製造和使用,其中2010廣州亞運會開幕式上,在進入主會場的水面就使用了幾十條長28米的浮躉船,這些躉船是作為花船使用的。
Ⅹ 躉船的介紹
躉船(漢語拼音dǔn chuán),為 無動力裝置的矩形平底非自航船,通常固定在岸邊,作為船泊停靠的「浮碼頭」,以供船舶停靠,上下旅客,裝卸貨物。
最初的躉船船長一般在四五十米,甚至上百米,連底艙共計三四層,凸出海面一二十米,堪稱水上「巨無霸」。船內設備俱全,倉儲、貿易和生活三位一體。這些海面上的躉船與島嶼,互成水陸呼應。
躉船多數被用作上下船的接駁平台、貨物轉駁或橫水渡等用途。因為通常沒有動力裝置,移動時需要拖船或其他外力協助。專門用作貨物轉駁的躉船會安裝起重的吊臂,將貨物從不能靠岸的貨船中吊起,並轉駁到碼頭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