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訴訟中變更訴訟請求對舉證期限的影響
您好!舉證期限作為與訴訟請求緊密關聯和對應的程序事項,應隨著訴訟請求的變更相應調整,以保障相對方的訴訟防禦權並便於法院審理。但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稱證據規定)中,變更訴訟請求時應重新指定舉證期限,僅在第三十五條第二款中有明確規定,即人民法院依本條第一款規定告知當事人可以變更訴訟請求後,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除此之外則並不明確。最高法院《關於適用民訴證據若干規定舉證時限規定》第七條對增加、變更訴訟請求以及提出反訴時的舉證期限問題進一步規定:「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內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出反訴,或者人民法院依照證據規定第三十五條的規定告知當事人可以變更訴訟請求後,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重新指定舉證期限。」這一補漏是否意味著所有的變更訴請都要重新指定舉證期限?結合舉證時限制度的立法目的、上述第三十五條第二款,特別是上述第七條來看,鑒於訴請變更形態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應具體分析其對答辯與舉證負擔的影響:如果該變更增加了利害相對方的答辯與舉證負擔,法院就應重新指定舉證期限;否則無需再定舉證期。
如證據規定第三十五條中的變更訴請,就需要被告相應調整反駁、抗辯或反訴主張並重新舉證,故應當另定舉證期。而客觀事實變化下訴訟請求事項的減少,如名譽侵權案件中被告庭前道歉後原告撤銷相關訴請的變更,就不會增加相對方的答辯與舉證負擔,無需另定舉證期。這也正是上述第七條明確授權法院「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對重新指定舉證期限問題予以自由裁量的原因所在。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則可給出更為周詳的法律意見。
㈡ 管轄權異議上訴駁回後應不應重新確定舉證期限
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下稱《意見》)第164條中對審限作了專門規定,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的審限,審理當事人提出管轄權異議以及處理人民法院之間管轄權爭議期間不應計算在內。所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立法原則,在人民法院審理管轄權異議期間出現審限中斷後,如果對當事人的舉證期限不準中斷,是不符合民事訴訟法的立法本意的。此外,人民法院審理當事人的管轄權異議期間,確實需要耗用一定的時間,且當事人在人民法院審理管轄權異議期間,只是提交程序上能夠證明管轄權異議是否成立的證據,而不是實體上對自己主張的事實加以證明的證據。
且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適用<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有關舉證時限規定的通知》第三條規定:當事人在一審答辯期內提出管轄權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在駁回當事人管轄權異議的裁定生效後,依照《證據規定》第三十三條第三款的規定,重新指定不少於三十日的舉證期限。但在徵得當事人同意後,人民法院可以指定少於三十日的舉證期限。從該規定可以看出,在駁回管轄權異議的裁定生效後,法院應當重新指定不少於三十日的舉證期限,這已成為當事人的法定權利,任何法院都無權剝奪。
㈢ 民訴中,二審、再審中舉證期限有何規定
在民事訴訟中,證據是很重要的。有人說打官司就是打證據。證據准備充分就需要充足的時間。那麼民訴舉證期限是多久呢?下面法律快車小編為你介紹民訴舉證期限的內容,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一、如何確定舉證期限
1、可以由當事人協商確定,並經人民法院認可。
2、當事人沒有協商的,法院可以直接指定舉證期限。該指定的期限不得少於30日。
二、舉證期限可以少於30日的情況
1、一審普通程序,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的,只要雙方當事人同意,可以少於30日。
2、上述舉證期限屆滿後,法院酌情指定當事人提供證據或者反證的期限的,該期限可以少於30日。
3、一審簡易程序,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可以少於30日。
如簡易程序轉為普通程序的,法院應當補足30日的舉證期限。但當事人同意不補足,可以不再補足。
4、二審程序中,當事人提出新證據,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的,可以少於30日。
5、因證據或者事實原因發回重新審理的案件,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不受30日的限制。
6、當事人雙方就舉證期限達成協商,經法院認可的,也可以少於30日。
三、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的情況
1、當事人提出管轄權異議的。法院應在駁回異議後,另行指定不少於30天的舉證期限。經當事人同意的,可以少於30日。
2、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內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出反訴的,法院應當根據案件情況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3、在訴訟程序中,需要追加當事人或者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的,法院應當為新參加訴訟的人重新指定舉證期限。此期限內,也適用於其他當事人。
舉證期限從當事人收到受理通知書、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開始計算。
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㈣ 簡易程序轉為普通程序後如何確定舉證期限
原告:黃某。
被告:鄭某、黃大、黃二、黃三。
原告黃某訴稱,其受雇於被告鄭某當採石工,在裝車時受傷,特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被告鄭某賠償其經濟損失。審理中,市人民法院認為原告主張的法律關系的性質與法院根據案件事實作出的認定不一致,經法院行使釋明權後,原告變更了訴訟請求,並要求追加黃大、黃二、黃三作為本案的共同被告。據此,法院決定將本案由原來的簡易程序轉變為普通程序進行審理,並依法組成合議庭,通知黃大、黃二、黃三作為本案共同被告參加訴訟。由於《證據規定》中明確規定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或法院追加當事人的,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鑒於程序已轉換及原告黃某和被告鄭某在簡易程序中享有15日的舉證期限的事實,法院遂決定再給予原告黃某和被告鄭某15日的舉證期限,給予被告黃大、黃二、黃三30日的舉證期限。
依法分析
舉證期限是指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應當在法律規定或法院指定的期限內證明其主張的相應證據,如逾期不舉證,則承擔證據失效的法律後果的制度。之所以在訴訟上存在著舉證期限制度的必要性,是因為現實生活中對糾紛解決的迫切性所決定的。採用訴諸司法審判的方式意味著當事人將其爭端寄託於司法公力救濟。如果不能及時得確定的裁判,那麼不但將影響當事人正常的經濟活動或生活秩序,而且將影響訴訟價值本身以及社會公眾對司法程序的信賴和期望。本案主要涉及簡易程序轉為普通程序審理後應如何指定舉證期限的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不能不涉及簡易程序中法院應如何指定舉證期限和簡易程序與普通程序的關系這兩個方面。
《證據規定》第81條規定,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不受本解釋中第32條(在答辯期內提出書面答辯)、第33條第3款(指定舉證期限不少於30日)和第79條(裁判文書中對證據的採納要說明理由)規定的限制。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文書樣式(試行)》(以下簡稱《文書樣式》)中關於「舉證通知書」的格式明確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證據保全和申請證人出庭作證的,不受舉證期限屆滿前7日、10日的限制,但必須在舉證期限內提出。由於《證據規定》對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指定舉證期限沒有上限和下限的明確規定,因此,在實踐中如何確定簡易程序的舉證期限,各地法院的做法不一。從指定三至五日到十幾日不等,但一般不會超過15日,有的則一律根據答辯期指定15日。2003年7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關於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簡易程序規定》)第22條規定:「……當事人當庭舉證有困難的,舉證期限由當事人協商決定,但最長不得超過15日;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決定。」因此,在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時,當事人協商確定的舉證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5日,如超過15日,則意味著當事人協商決定的舉證期限將得不到人民法院的認可。但上述規定只是對當事人協商決定的舉證期限作出限制,對於當事人協商不成時,人民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是否也不得超過15日上述規定並沒有給予明確。結合《證據規定》關於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可以不受「被告應當在答辯期屆滿前提出書面答辯……」的限制,以及《簡易程序規定》第7條「……被告要求書面答辯的,人民法院應當將提交答辯狀的期限和開庭的具體日期告知各方當事人,並向當事人說明逾期舉證以及拒不到庭的法律後果……」的規定,我們認為,在簡易程序中,被告的答辯期受到一定的限制,不一定是法定的期限15日。至於答辯期限和舉證期限的長短,應由人民法院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而決定。參照《簡易程序規定》第22條中對當事人協商決定的舉證期限的限制,由法院指定的答辯期和舉證期限最長也不要超過15日,這是由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所要達到的目的——節約司法資源和訴訟成本,提高訴訟效率所決定的,否則,將有違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本旨。
《證據規定》中對簡易程序轉為普通程序是否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沒有規定,實踐中主要有以下幾種做法:一是在簡易程序已指定的舉證期限的基礎上補至30日。理由是《證據規定》中規定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的舉證期限不得少於30日,案件由簡易程序轉為普通程序審理時,只要給足30日的舉證期限即可。二是重新指定30日。因為簡易程序與普通程序是審理案件的兩種不同程序,由於兩者在審理程序和審判組織形式上的差異,在簡易程序轉換違普通程序後,已經進行的簡易程序並不全部有效,故法院在適用新的審理程序後,應按照《證據規定》第33條第3款的規定重新指定舉證期限,若認為當事人已經完成舉證,則程序的轉換與舉證期限並沒有必然的關系,就沒必要再次主動為當事人重新指定舉證期限;若當事人提供的證據還不充分或當事人以有新證據提供提出申請,則再指定一定的舉證期限。
《證據規定》根據《民事訴訟法》第75條關於「期間包括法定期間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間」的規定,在第33條中規定了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案件情況指定舉證期限。舉證期限屬於民事訴訟期間制度,依據其確定方式可以分為法定期間和指定期間。所謂「法定舉證期間」是指在刑事、民事、行政訴訟中法律規定的相對明確的舉證有限期限。這種法定期間的確定通常是以特定訴訟階段的終結為界限,以在該階段中產生特定的訴訟效果為標志,其法律特徵表明在法定的審限內具有相對的時間范疇,而無具體確切的日期。「指定舉證期間」是基於「法定舉證期限」而產生的,故在時間范疇上應從屬於法定舉證期間,它是人民法院或法官根據個案實際而自由裁量決定的,是根據案件審理的客觀需要,或當事人一方因法律准許的特殊原因而需補證或提出新的證據而從事的一種職務、職權或職能行為。由於《證據規定》允許法院認可當事人協商確定的舉證期限,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舉證期限又具有任意期間的性質。法院在確定舉證期限時,既要注重訴訟經常的緊湊和快速,又絕不能損害當事人的程序權利,應在兼顧公正和效率原則的前提下進行確定。《證據規定》第33條第3款對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規定:「由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於30日,自當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計算。」這是為了充分保障當事人的證據權利,對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的情形作出的強制性規定。因此,當案件由簡易程序轉為普通程序審理時,在當事人未就舉證期限協商一致且經人民法院認可的情況下,法院必須為當事人重新指定舉證期限,在這個問題上法官沒有自由裁量的權力,至於應當如何指定舉證期限,則應當區別不同情況分別處理:(1)轉為普通程序時,原指定的舉證期限已經屆滿。由於案件在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時所經過的程序均為有效,當事人在簡易程序中所享有的舉證期限不得少於30日,因此,法院在重新指定舉證期限時應當將當事人在簡易程序中已經享有的舉證期限一同考慮進去,重新指定的舉證期限連同在簡易程序中指定的舉證期限累加不得少於30日,而不必一律重新指定不少於30日的舉證期限。如果當事人在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內難以收集和提供證據,那麼當事人還可以行使舉證期限延長的申請權,這樣既維護了當事人的程序權利,又提高了訴訟效率。本案就是基於上述考慮來確定程序轉換後當事人的舉證期限的。(2)轉為普通程序時,原指定的舉證期限尚未屆滿。由於是在原指定的舉證期限內轉換程序,故只要在已經經過的舉證期限上直接將舉證期限延長至不少於30日即可。如原來指定的舉證期限是7月1日至7月10日,如果在7月8日決定轉換程序,則在「程序轉換通知書」中直接將舉證期限屆滿時間確定為8月1日即可。
本案在簡易程序轉為普通程序時,又同時涉及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法院追加當事人參加訴訟兩個問題,應當如何重新指定舉證期限?《證據規定》第35條第2款以及《文書樣式》規定的「程序轉換通知書」和「因追加當事人或第三人參加訴訟變更舉證期限通知書」格式中均明確規定以上三種情況出現時,均應重新指定舉證期限,但對舉證期限的上限和下限均無明確規定,特別是這三種情況同時出現時,應如何確定舉證期限則無涉及。筆者認為,應把握以下幾點:第一,必須分別重新指定舉證期限,並通知各方當事人,在這個問題上法官沒有自由裁量的權力。第二,根據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是否涉及事實基礎的變化及案件的具體情況進行確定。對於被追加的當事人應當給予不少於30日的舉證期限,對於原當事人則重新指定的舉證期限累加不得少於30日,但應注意給予各方當事人的舉證期限應當一致,不能有的給予30日,有的給予35日,否則,容易讓當事人產生不公正的感覺,這同樣也有違背程序公正的要求。
技巧提示
證據文書樣式之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人民法院
通知書
(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字第××號
×××:
你方與××××(對方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及案由)糾紛一案,×××(提出變更訴訟請求或反訴的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已在舉證期限屆滿前……(可根據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出反訴的具體情況填寫。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五條情形的,應當表述為「×××經本院告知已變更訴訟請求」)。
你方應當於××××年××月××日前向本院提交證據。逾期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年××月××日
(院印)
說明:
①本通知書適用於《證據規定》第三十四條第三款和第三十五條的情形。
②本通知書送達雙方當事人。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法律高手》
㈤ 民事訴訟中:無獨三的加入是否要重新確定舉證期限
民事訴訟中的舉證期限是如何確定的?( ) 我國民事訴訟法並未規定舉證(《民事訴訟法》第125條、第179條) 原告或第三人應當在開庭審理前或
㈥ 案由變更後是否需要重新指定答辯期限和舉證期限
最高人民法院來《關於源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規定:「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但是,在開庭前變更案由是否需要重新指定答辯期和舉證期限,我國《民事訴訟法》以及相關的司法解釋對此並沒有明確的規定。
不過,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五條明確規定:訴訟過程中,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的性質或者民事行為的效力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事實作出的認定不一致的,不受本規定第三十四條規定的限制,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可以變更訴訟請求。
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㈦ 還有救嗎原告當庭變更了訴訟請求,法院本應重新指定舉證期限,卻對被告說:"舉證期限已過"。原告律師與主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條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內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容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三十四條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對於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材料,人民法院審理時不組織質證。但對方當事人同意質證的除外。
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第三十五條訴訟過程中,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的性質或者民事行為的效力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事實作出的認定不一致的,不受本規定第三十四條規定的限制,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可以變更訴訟請求。
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㈧ 減少訴訟請求需要重新給舉證期限嗎
僅僅是減少請求,一般不需要重新給予舉證期限,但是減少請求是基於變更了訴求的性質,則屬於變更訴訟請求,應重新確定舉證期限。是否給予新的舉證期限由另一方提出,並經法院酌情決定是否批准。
㈨ 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舉證期限是多久
民事訴訟中有關「舉證時限」的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被告應當在答辯期屆滿前提出書面答辯,闡明其對原告訴訟請求及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的意見。
2、人民法院應當在送達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同時向當事人送達舉證通知書。舉證通知書應當載明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與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情況指定的舉證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後果。
3、舉證期限:根據最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65條的規定,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
4、人民法院確定舉證期限,第一審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於十五日,當事人提供新的證據的第二審案件不得少於十日
5、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6、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7、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8、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確有困難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適當延長舉證期限。當事人在延長的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仍有困難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請,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23條規定,當事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74條的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的,不得遲於舉證期限屆滿前7日,當事人申請保全證據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其提供相應的擔保。
(9)重新指定舉證期限擴展閱讀:
民訴法新解釋關於舉證期限
《解釋》第九十九條人民法院應當在審理前的准備階段確定當事人的舉證期限。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並經人民法院准許。
人民法院確定舉證期限,第一審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於十五日,當事人提供新的證據的第二審案件不得少於十日。
舉證期限屆滿後,當事人對已經提供的證據,申請提供反駁證據或者對證據來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進行補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確定舉證期限,該期限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
《解釋》規定人民法院確定一審普通案件的舉證期限不得少於十五日,第二審案件提供新證據的舉證期限不得少於十日,修改了此前人民法院確定一審普通案件的舉證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二審案件沒有舉證期限,若提供新證據,除不開庭應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提出以外,其他應在開庭前或開庭審理時提出的舊規定。
同時《解釋》規定在縮短庭審前准備階段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的同時,又給當事人提供了在之後提供反駁證據或補正證據的機會;改變了以往「一刀切」的方式——簡單規定法院指定舉證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更符合民事訴訟實踐要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