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會計表中的長期借款怎麼算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該方程式亦為建立資產負債表的理論依據。
題中資產總額375000已知,資產項下其他項目已知,所以可以求出長期投資A=375000-1000-27000-35000-52000-200000=60000。
負債及所有者權益C,C=375000。
因為資產=375000,所以負債合計=112000,長期借款B=112000-10000-32000-9000=61000。
(1)會計法長期借款有規定還款期限嗎擴展閱讀
中國大陸劃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六大要素。
一、優點
1、會計要素與會計對象在理論上協調一致。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研究,中國會計界對企業會計對象的認識逐步達成共識:企業的資金運動有靜態和動態兩種類型。會計要素作為會計對象的基本分類,屬於會計對象的第二個層次。
2、會計要素與會計方程式、財務報表理論協調一致。如前所述,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三要素之間的數量關系,概括為第一會計方程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該方程式亦為建立資產負債表的理論依據。
收入、費用、利潤三要素之間的數量關系概括為第二會計方程式:收入-費用=利潤,該方程式亦為建立損益表的理論依據。
台灣會計四大要素的劃分,突出了靜態要素,沒有將收入、費用、利潤作為各自獨立的會計要素,而是以「利潤計算」涵蓋收入、費用和利潤。
二、缺點
1、將利得、損失不單獨作為會計要素是可行的,但是,將其內容歸並在「利潤」要素中,由於「利潤」的界定含混不清,易引起多重矛盾。
2、第44條將「收入」定義為: 「收入是企業在銷售商品或者提供勞務等經營業務中實現的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僅是企業收入的主要部分,並非等同於收入,此處關於「收入」界定的條文,犯了大概念小內容匹配的毛病。
② 約定中長期借款法律效力是多久
約定中長期借款,訴訟時效不能超過20年。
訴訟時效是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當時效期間屆滿時,債務人獲得訴訟時效抗辯權。在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內,權利人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就強制義務人履行所承擔的義務。而在法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之後,權利人行使請求權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護。
一、短期時效。短期時效指訴訟時效不滿兩年的時效。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規定:「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被損壞的。」
二、長期訴訟時效。長期訴訟時效是指訴訟時效在兩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訴訟時效。
《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五條「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受到損害時起計算。」
《環境保護法》第六十六條 「提起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受到損害時起計算。」
《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五條「有關船舶發生油污損害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三年,自損害發生之日起計算;但是,在任何情況下時效期間不得超過從造成損害的事故發生之日起六年。」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九條「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為四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因其他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
三、最長訴訟時效。最長訴訟時效為二十年。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根據這一規定,最長的訴訟時效的期間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權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時效最長也是二十年,超過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時效具有強制性,任何時效都由法律、法規強制規定,任何單位或個人對時效的延長、縮短、放棄等約定都是無效的。
③ 長期借款的期限最長為多長時間最短為幾個月
長期借款(long-term loans)是指企業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以上的的各項借款。
所以長期借款的最短時間是12月,至於最長時間,由企業和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進行協商。
長期借款的利息率通常高於短期借款,但信譽好或抵押品流動性強的借款企業,仍然可以爭取到較低的長期借款利率。長期借款利率有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兩種。浮動利率通常有最高、最低限,並在借款合同中明確。對於借款企業來講,若預測市場利率將上升,應與銀行簽訂固定利率合同;反之,則應簽訂浮動利率合同。
除了利息之外,銀行還會向借款企業收取其他費用,如實行周轉信貸協定所收取的承諾費、要求借款企業在本銀行中保持補償余額所形成的間接費用。這些費用會增大長期借款的成本。
更多相關知識參考:http://ke..com/link?url=IKW-S5mdEtJqg6vQs-7c-nrL0uGeXioHFbQCnPOT_
④ 新會計制度,長期借款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如何計提利息
1、借款時,
借:銀行存款
貸:短期借款
長期借款
本金
2、計提利息時
借:財務費用
在建工程
貸:應付利息
3、支付本息時
借:
短期借款
長期借款
本金
應付利息
貸:銀行存款
⑤ 短期借款與長期借款區別
區別:
一年內的為短期借款,一年以上的為長期借款。
短期借款只核算本金,而長期借款科目既核算借款的本金,也核算利息費用的調整。
長期借款是項目投資中的主要資金來源之一。一個投資項目需要大量的資金,光靠自有資金往往不夠,需要向外舉債。
短期借款是指企業根據生產經營的需要,從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借入的償還期在一年以內的各種借款,包括生產周轉借款、臨時借款等。
拓展資料:
為了反映企業的各種長期借款,應設置「長期借款」賬戶,用來核算各種長期借款的借入、應計利息、歸還和結欠情況。該賬戶屬於負債類,其貸方登記借入的款項及預計的應付利息;借方登記還本付息的數額;期末余額在貸方,表示尚未償還的長期借款本息數額。該賬戶應按貸款單位設置明細賬,並按貸款種類進行明細核算。需要說明的是,預計的長期借款利息應通過「長期借款」賬戶進行核算,而不是記入「預提費用」賬戶。長期借款費用應根據長期借款的用途和期間分別記入 「長期待攤費用」、「在建工程」、「固定資產」、「財務費用」等賬戶。
企業借入長期借款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將借款存入銀行,由銀行監督隨時提取;二是由銀行核定一個借款限額 ,在限額內隨用隨借,在這種方式下,企業在限額內借入的款項按其用途直接記入「在建工程」、「固定資產」等賬戶。企業長期借款的償還也有不同的方式:可以是分期付息到期還本;也可以是到期一次還本付息;還可以是分期還本付息。
⑥ 長期借款的定義哪有規定
在《企業會計准則——應用指南》附錄-會計科目和主要賬務處理中有規定,你可以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