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採伐生態公益林手續如何辦理
(一)審批內容:
採伐生態公益林的面積、樹種、蓄積、出材量、採伐方式、更新方式等。
(二)審批條件:
(1)國家重點建設項目需採伐生態公益林。
(2)達到更新採伐年限需採伐生態公益林。
(3)因衛生間伐、自然災害確需採伐生態公益林。
五、數量
有數量限制,在規劃范圍內。
六、程序
(1)縣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的林政和生態公益林管理機構派出專業人員到現場進行實地查驗,提出書面報告(說明林木狀況及採伐原因),制定採伐作業和更新造林作業設計,報地級市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簽署意見後上報省林業局。
(2)申請材料送達受理窗口,開具受理、不予受理或補正材料通知書交申請人備查。
(3)省森林資源管理總站對採伐申報材料進行初審(如採伐的生態公益林面積較大、生態區位較重要,省林業局組織調查組赴現場調查核實),提出承辦意見會營林處。
(4)營林處簽署意見後交由林政處按《廣東省森林採伐管理辦法》規定程序辦理。
(5)報局負責人審批。同意採伐的發給《採伐許可證》;不同意的書面批復,告知理由。
七、期限
20日內。經批准可延長10日。
② 公益林多少年可以採伐森林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和規范國家級公益林保護管理,提高國家級公益林經營質量和生態服務功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和國家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的國家級公益林,是指按照《國家級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林資發〔2009〕214號)區劃界定的重點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
第三條 國家級公益林管理遵循「生態優先、嚴格保護、分級管理、科學經營、合理利用」的原則。
第四條 國家級公益林保護和建設應當納入國家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林地保護利用規劃,並落實到現地,做到四至清楚、權屬清晰、數據准確。
第五條 國家林業局負責全國國家級公益林管理的指導、協調和監督;地方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負責轄區內國家級公益林的保護、建設和管理。
第六條 國家級公益林根據生態區位和主導功能、效益,劃分保護等級並實行分級管理。保護等級執行《國家級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劃分為三級。
第七條 中央財政安排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用於對國家級公益林的保護和管理。[1]
第二章 保護管理
第八條 國家級公益林不得隨意調整。確需調整的,必須按照《國家級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規定程序執行。
第九條 國家級公益林林權權利人應當與林業主管部門簽訂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約定管護責任。各級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切實履行管護協議約定的義務,加強對國家級公益林林權權利人和管護人員的指導、服務和檢查,並不斷完善國家級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的辦法。
第十條 縣級以上地方林業主管部門應當設立國家級公益林標牌,標明國家級公益林的地點、四至范圍、面積、林權權利人、管護責任人,保護管理責任和要求、監管單位、監督舉報電話等內容。
第十一條 禁止在國家級公益林地開墾、採石、采沙、取土,嚴格控制勘查、開采礦藏和工程建設徵收、徵用、佔用國家級公益林地。除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省級人民政府批準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外,不得徵收、徵用、佔用一級國家級公益林地。
經批准徵收、徵用、佔用的國家級公益林地,由國家林業局進行審核匯總並相應核減國家級公益林總量,財政部根據國家林業局審核結果相應核減下一年度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森林防火條例》(國務院令第541號)規定,負責本轄區內國家級公益林森林防火的監督和管理工作。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內國家級公益林的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預警預報,制定防控預案,實現減災防災。[1]
第三章 經營管理
第十四條 由地方人民政府編制的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和由地方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編制的森林經營規劃,應當將國家級公益林保護、管理和經營作為重要內容。省、縣級林業主管部門要通過推進森林經營方案的編制和實施,將國家級公益林經營方向、經營模式、經營措施以及相關政策,落實到山頭地塊和經營主體。
第十五條 對於國家級公益林地中的宜林地、疏林地,經營者應當結合實際,嚴格保護並積極採取封山育林、人工促進天然更新或者人工造林等措施增加森林植被,提升生態功能。嚴禁採用煉山、全面整地等作業方式。
第十六條 一級國家級公益林原則上不得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嚴禁林木採伐行為。因教學科研等確需採伐林木,或者發生較為嚴重森林火災和病蟲害等特殊情況確需對受害林木進行清理,以及人工林、母樹林、種子園經營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依法審批前,應當組織森林經理學、生態學等領域林業專家進行評審。
第十七條 在不破壞森林生態系統功能的前提下,可以合理利用二級國家級公益林的林地資源,適度開展林下種植養殖和森林遊憩等非木質資源開發與利用,科學發展林下經濟。
第十八條 二級國家級公益林可以進行撫育和更新性質的採伐。其撫育和更新性質的採伐應當執行《生態公益林建設技術規程》(GB/T 18337.3-2001)、《森林採伐作業規程》(LY/T 1646-2005)、《低效林改造技術規程》(LY/T 1690-2007)和《森林撫育規程》(GB/T 15781-2009)相關標准,採取有利於生物多樣性保護,有利於形成異齡、復層、混交森林群落的作業方式。
(一)撫育間伐的,伐前林分郁閉度不得低於0.8,一次採伐蓄積強度不得大於15%,伐後郁閉度不得低於0.6。
(二)更新採伐的,只允許採用擇伐方式,採伐間隔期不得小於一個齡級期。
坡度25度以上的,採伐強度不得超過伐前林木蓄積的15%,伐後郁閉度不得低於0.6;坡度25度以下的,採伐強度不得超過伐前林木蓄積的25%,伐後郁閉度不得低於0.5。
(三)低效林改造的,以綜合改造和補植改造方式為主,一次改造的蓄積強度不得大於20%。嚴禁對原生型低效林進行改造;禁止將國家級公益林改造為商品林。
(四)竹林可以進行擇伐和疏伐,採伐量不得超過當年新竹量。
(五)因森林火災、有害生物危害和其他自然災害受損嚴重的國家級公益林,經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依法批准,受補償主體可以清理死亡、受損林木,並於當年或者次年完成補植、補造。
第十九條 三級國家級公益林應當以增加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質量為目標,加強森林資源培育,科學經營、合理利用。
第二十條 東北、內蒙古重點國有林區的二、三級國家級公益林經國家林業局批准可進行撫育和更新性質的採伐。[1]
第四章 監測與檢查
第二十一條 省級林業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做好國家級公益林的落界成圖工作。應當按照《林地保護利用規劃林地落界技術規程》(LY/T 1955-2011),在全國林地「一張圖」建設和更新中,將國家級公益林落實到小班地塊,做到落界准確規范、成果齊全。
第二十二條 省級林業主管部門按照《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技術規程》(GB/T 26424-2010),負責組織開展國家級公益林本底資源調查,調查間隔期為5年。
第二十三條 縣級林業主管部門和國有林業局(場)、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森林經營單位,應當組織開展國家級公益林年度變化情況調查。以年度經營管理活動情況為基礎,結合實地調查,掌握國家級公益林地類、面積和森林質量變化情況。
第二十四條 省級林業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開展國家級公益林檢查。檢查內容包括國家級公益林保護和管理工作開展情況、森林經營方案執行情況,以及區劃調整、動態變化、管護效果等情況。
省級林業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具有乙級以上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資質的單位開展國家級公益林定期定點生態狀況監測。
第二十五條 國家林業局組織開展國家級公益林監測和定期核查。監測和核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國家級公益林保護與管理情況,核實認定國家級公益林的動態調整情況,監測、調查和評估國家級公益林的管護效果和森林資源及生態狀況的變化。
第二十六條 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對國家級公益林范圍及變化、國家級公益林保護管理及其質量效益等情況,及時向社會公開。[1]
第五章 資源檔案
第二十七條 縣級林業主管部門和國有林業局(場)、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森林經營單位,應當以國家級公益林本底資源調查成果為基礎,結合全國林地「一張圖」建設,建立國家級公益林資源檔案,落實檔案管理人員,健全檔案管理制度。
國家級公益林資源檔案包括:小班卡片(分戶登記卡)、資源現狀及動態變化統計表和圖面資料、林權台帳、管護協議(或管護合同)等。
第二十八條 省級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按照統一的規范,組織建立轄區內國家級公益林基礎信息資料庫、遙感影像資料庫和管理信息系統。
第二十九條 縣級林業主管部門和國有林業局(場)、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森林經營單位,應當根據年度變化情況調查結果,及時更新國家級公益林落界成圖成果、資源檔案和基礎信息資料庫,並將更新後的基礎信息資料庫上報省級林業主管部門。
省級林業主管部門按年度更新國家級公益林基礎信息資料庫。
第三十條 省級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於每年3月31日前將上年度國家級公益林管理情況、資源變化統計表、更新後的國家級公益林基礎信息資料庫,一並上報國家林業局。[1]
第六章 責任追究
第三十一條 國家級公益林經營者或者其他單位、個人違反本辦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造成國家級公益林破壞的,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二條 從事國家級公益林資源保護、監督管理工作的林業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和其他有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未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罰。[1]
第七章 附 則
第三十三條 經國家林業局會同財政部認定的國家級公益林,其保護、經營和管理活動適用本辦法。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十四條 本辦法由國家林業局會同財政部解釋。
第三十五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7年4月30日。
③ 公益林能砍伐嗎
公益林砍伐標準是根據公益林的重要程度,一級國家公益林是不能砍伐,二級可以適當砍伐。
1、《國家級公益林管理辦法》第十二條 一級國家級公益林原則上不得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嚴禁打枝、采脂、割漆、剝樹皮、掘根等行為。
國有一級國家級公益林,不得開展任何形式的生產經營活動。因教學科研等確需採伐林木,或者發生較為嚴重森林火災、病蟲害及其他自然災害等特殊情況確需對受害林木進行清理的,應當組織森林經理學、森林保護學、生態學等領域林業專家進行生態影響評價,經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依法審批後實施。
2、《國家級公益林管理辦法》第十三條 二級國家級公益林在不影響整體森林生態系統功能發揮的前提下,可以按照第十二條第三款相關技術規程的規定開展撫育和更新性質的採伐。在不破壞森林植被的前提下,可以合理利用其林地資源,適度開展林下種植養殖和森林遊憩等非木質資源開發與利用,科學發展林下經濟。
(3)公益林採伐年限擴展閱讀:
一、按管理許可權劃分:
1、國家級公益林。由地方人民政府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劃定,並經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核查認定的公益林;
2、地方公益林。由各級地方政府根據國家和地方的有關規定劃定,並經同級林業主管部門核查認定的公益林。包括省級、市級和縣級公益林。
二、按林種用途分:
1、防護林。包括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田牧場防護林、護岸林、護路林、其它防護林;
2、特種用途林。包括國防林、實驗林、母樹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林、自然保護區林。
三、按生態重要性和脆弱性劃分:
1、特殊保護等級:生態重要性等級或生態脆弱性等級為1的區域;
2、重點保護等級:生態重要性等級或生態脆弱性等級為2的區域;
3、一般保護等級:生態重要性等級或生態脆弱性等級為3、4的區域。
④ 砍伐公益林多少就會犯法
最高法《關於審理破壞森林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
(1)「數量較大」,以二至五立方米或者幼樹一百至二百株為起點;
(2)「數量巨大」,以二十至五十立方米或者幼樹一千至二千株為起點;
(3)「數量特別巨大」,以一百至二百立方米或者幼樹五千至一萬株為起點。
《森林法》第三十九條:盜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尚不需刑罰處罰的)依法賠償損失;由林業主管部門責令補種盜伐株數十倍的樹木,沒收盜伐的林木或者變賣所得,並處盜伐林木價值三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盜伐、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國家級公益林管理辦法》第十二條 一級國家級公益林原則上不得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嚴禁打枝、采脂、割漆、剝樹皮、掘根等行為。
國有一級國家級公益林,不得開展任何形式的生產經營活動。因教學科研等確需採伐林木,或者發生較為嚴重森林火災、病蟲害及其他自然災害等特殊情況確需對受害林木進行清理的,應當組織森林經理學、森林保護學、生態學等領域林業專家進行生態影響評價,經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依法審批後實施。
2、《國家級公益林管理辦法》第十三條 二級國家級公益林在不影響整體森林生態系統功能發揮的前提下,可以按照第十二條第三款相關技術規程的規定開展撫育和更新性質的採伐。在不破壞森林植被的前提下,可以合理利用其林地資源,適度開展林下種植養殖和森林遊憩等非木質資源開發與利用,科學發展林下經濟。
⑤ 生態公益林怎樣才能砍伐
一般來說是不允許砍伐的
咨詢當地有關部門
祝您一生平安,財源滾滾
⑥ 剛達到人工商品林成熟齡的公益林太密,可以用更新採伐限額,嗎,說明理由
剛達到人工商品名稱,首領的公益林太密可以用更新採伐限額嗎?是可以用更新才發現額的,因為當你的商品您成熟之後成為公益林的話,他如果太密的話肯定想采訪一點點了,如果不採完的話,他過敏過敏的話容易。
⑦ 砍伐公益林93立方米要判刑幾年
違反森林法的規定,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數量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量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1)「數量較大」,以二至五立方米或者幼樹一百至二百株為起點;
(2)「數量巨大」,以二十至五十立方米或者幼樹一千至二千株為起點;
(3)「數量特別巨大」,以一百至二百立方米或者幼樹五千至一萬株為起點。
盜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尚不需刑罰處罰的)依法賠償損失;由林業主管部門責令補種盜伐株數十倍的樹木,沒收盜伐的林木或者變賣所得,並處盜伐林木價值三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
盜伐、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⑧ 承包生態公益林允許採伐嗎
絕對不可以想採伐就採伐。國家對承包的公益林的採伐有嚴格的規定,一是不允許進行主伐,就是不許象在成熟林中開展以生產木材為目的的採伐;二是只允許撫育或者更新性質的採伐,就是以促進林分生長或者對已經過熟,即將失去生態效能的防護林帶和農田林網進行以更新為目的的採伐;三是進行公益林撫育採伐或者更新採伐必須向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取得採伐許可證後方可依照撫育或者更新採伐的有關規定進行採伐;四是採伐必須接受林業部門的監督。
⑨ 國家公益林地方公益林幾年才能砍伐
有人問:公益林能砍嗎?砍伐公益林違法嗎?下面通過介紹公益林的概念和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來為大家詳細解析這個問題。 公益林的概念:通常所稱的公益林是指為維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滿足人類社會的生態、社會需求和可持續發展為主體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會性產品或服務的森林、林木、林地。其建設、保護和管理由各級人民政府投入為主。按事權等級劃分為國家生態公益林和地方生態公益林。 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砍伐生態公益林,禁止在生態公益林伐木、放牧、狩獵、打樹枝等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嚴格控制對公益林的採伐更新,嚴格禁止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目的的採伐、撫育和改造活動。 「濫伐林木罪,是指違反森林法的規定,未經有關部門批准並核發採伐許可證,或者雖持有採伐許可證,但違背採伐證所規定的地點、數量、樹種、方式而任意採伐本單位所有或管理的,以及本人自留山上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數量較大的行為。這是破壞國家林業資源的一種犯罪行為,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及自然生態平衡,具有嚴重的危害性。」法官介紹,根據相關法規規定,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立案起點為一0立方米至二0立方米或者幼樹500株至一000株;濫伐林木50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樹二500株以上,為重大案件;濫伐林木一00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樹5000株以上,為特別重大案件。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生態林的義務,對破壞生態公益林的行為,應當檢舉和制止。對積極保護生態公益林的單位或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⑩ 無證採伐公益林多少年能追究責任
根據《刑法》《(2002年)刑法修正案四》七、將刑法第345條修改為:盜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數量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