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合同約定了履行期限,但過了6年在起訴有效嗎
1、超過訴訟時效的,也可以到法院起訴。但對方當事人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法院不再予以支持。
2、合同履行的訴訟時效是兩年,自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過了六年,已經超過訴訟時效,法院不予強制保護,但並不影響當事人向法院提起訴訟。
3、法院受理訴訟後,對方當事人對向法院申明債務超過訴訟時效的,法院經查明後,會駁回訴訟請求,法律不再保護。
B. 合同約定了履行期限為某日之前,能否要求對方在履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08條規定: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C. 如何界定合同的履行期限
條件成熟後是這樣的,前提是甲方付款。
D. 合同未約定履行期限應何時履行
履行期限不明確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另行協議補充,如果協議補充不成的,應當根據合同的有關條款和交易習慣來確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六十二條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
(四)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
第六十一條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合同履行的地點的確定
履行地點是債務人履行債務、債權人受領給付的地點,履行地點直接關繫到履行的費用和時間。在國際經濟交往中,履行地點往往是糾紛發生以後用來確定適用的法律的根據。如果合同中明確約定了履行地點的,債務人就應當在該地點向債權人履行債務,債權人應當在該履行地點接受債務人的履行行為。
如果合同約定不明確的,依據《合同法》的規定,雙方當事人可以協議補充,如果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則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如果履行地點仍然無法確定的,則根據標的的不同情況確定不同的履行地點。
如果合同約定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如果交付不動產的,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
合同的履行期限是合同中比較重要的內容,但並不是說每個合同都必須對履行期限進行約定。
E. 合同約定了履行期限,可以提前要求履行嗎
針對你前一個問題,你要和他協商,請求他提前履行,但是協商不成的話就不好弄了。
第二種情況你可以和他解除合同,並要求他退款,還可以讓他賠償一定的損失
F. 合同法對繼續履行的時間規定
您好。
繼續履行必須滿足以下條件:1、合同還能繼續履行;2、對方有繼續履行合同的能力;3、合同約定履行的期限未過期,或債權人同意債務人繼續履行。
因此,《合同法》對於繼續履行的時間規定,以合同約定履行的期限為准,若合同履行期限的時間已過,但債權人同意並要求債務人繼續履行的,則債務人在能夠履行合同的情況下,應當繼續履行。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G. 合同的履行期限約定明確的法律意義是什麼
合同履行期限是指債務人履行合同義務和債權人接受履行行為的時間。作為合同的主要條款,合同的履行期限一般應當在合同中予以約定,當事人應當在該履行期限內履行債務。如果當事人不在該履行期限內履行,則可能構成遲延履行而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履行期限不明確的,根據《合同法》第61條的規定,雙方當事人可以另行協議補充,如果協議補充不成的,應當根據合同的有關條款和交易習慣來確定。如果還無法確定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這也是合同履行原則中誠實信用原則的體現。
不按履行期限履行,有兩種情形:遲延履行和提前履行。在履行期限屆滿後履行合同為遲延履行,當事人應當承擔遲延履行責任,此為違約責任的一種形態;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所為之履行為提前履行,提前履行不一定構成不適當履行。
H. 合同有效期與合同履行期限區別
合同有效期和合同履行期的區別其實非常簡單,有效期間是指合同在哪個時間段有效.回而答合同履行期間則具體指義務人應當合同有效的時間段里什麼時間具體履行義務.
例如,您的朋友11月1日過生日.而今天是10月16日.您在蛋糕店定做一個蛋糕,約定10月31日蛋糕店應當向你交貨.這樣,從10月16日合同成立並生效直到10月31日合同因履行而失效,這個期間為合同有效期間.而10月31日這天為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間,10月31日這天無論是上午履行還是下午履行,都不算違約.
一般合同有效期間與合同履行期間是一致的,只是在那些附期限合同,也就是合同成立生效後不需要義務人立即履行義務,而是過一段時間再履行義務時才會產生有效期間長於履行期間.注意,履行期間不能晚於有效期間.因為如果晚於有效期間則無法約束義務人,義務人可以以合同失效為理由拒絕履行義務.
簡單的說,合同履行期間包含在合同有效期間里.
I. 施工合同中履行期限約定不明如何處理
一、 一般來說,雙方在簽訂合同的時候都會約定一個履行期限,也就是在約定的履行期限內,合同雙方當事人必須按照合同的約定,認真負責需要履行的合同內容。
對於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合同,根據合同法的相關規定,雙方當事人可以另行協議補充,如果協議補充不成的,應當根據合同的有關條款和交易習慣來確定,如果還無法確定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這也是合同履行原則中誠實信用原則的體現。
二、通常而言,不按履行期限履行有兩種情形,一種是遲延履行而另一種則是提前履行,在履行期限屆滿後履行合同為遲延履行,當事人應當承擔遲延履行責任,此為違約責任的一種形態,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所為之履行為提前履行,提前履行不一定構成不適當履行。
三、 履行地點一般是債務人履行債務以及債權人受領給付的地點,履行地點直接關繫到履行的費用和時間,在國際經濟交往中,履行地點往往是糾紛發生以後用來確定適用的法律的根據,如果合同中明確約定了履行地點的,債務人就應當在該地點向債權人履行債務,債權人應當在該履行地點接受債務人的履行行為。
如果是合同約定不明確的,那麼依據合同法的相關規定,雙方當事人可以進行協議補充,如果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則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如果履行地點仍然無法確定的,則根據標的的不同情況確定不同的履行地點。
除此之外,如果在合同中約定了給付貨幣,那麼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如果交付不動產的,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