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血性腹水有沒有凝固的
不會凝固 因為腹膜有去纖維蛋白原功能
⑵ 如何治療血性腹水疾病
腹水、腹部腫物 病例摘要
患者,男,58歲,因「腹脹、納差4個月,腹圍增大、腹部腫塊1個月」入院。
患者4個月來無誘因出現全腹脹,飯後加重,食慾下降(食量減半),否認腹痛、腹瀉、黑糞、厭油、惡心、嘔吐,無發熱、盜汗、咳嗽等,未診治;2個月來間斷反酸、呃逆,近1個月來自覺腹圍較前增大,自己可觸及腹部包塊,遂來我院門診。發病以來,患者一般情況尚好,體重減輕8kg,大小便正常。既往史、個人史、家族史無特殊,否認闌尾炎病史,6年前家中廚房頂換為石棉瓦,否認疫區接觸史,吸煙32年,20支/日,不飲酒。
入院查體:t37.2℃,全身淺表淋巴結未捫及腫大,心肺未見異常。全腹膨隆(圖1),腹圍112cm,未見胃腸型、蠕動波,肝脾觸診不滿意,全腹可觸及一巨大包塊,邊界欠清,質地硬,表面呈結節樣隆起,無明顯壓痛,活動性差,移動性濁音可疑陽性。直腸指檢:外痔,距肛門7~8cm,直腸前壁處可捫及一外壓性腫物,表面光滑,質硬,無觸痛,活動性差,上界觸不到,指套無染血,前列腺中間溝消失。
分析討論
患者為中年男性,隱匿起病,主要表現為腹腔內包塊,伴有消瘦、納差,診斷考慮:
1.腹腔惡性腫瘤腹部腫塊邊界欠清,質硬,表面有結節感,較固定,直腸指診觸及外壓性質硬腫物,活動性差,所以首先考慮惡性腫瘤。腹腔的惡性腫瘤可分為原發性和轉移性兩類,後者多見。男性常見的原發病灶部位有胃腸道、前列腺、胰腺、肝膽、腹膜後組織,肺和甲狀腺等也可見到。原發性少見,來源於腹膜、網膜、腸系膜等,主要有間皮瘤、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纖維肉瘤、神經纖維瘤、淋巴瘤、(假)黏液瘤等。根據目前的資料,該病人的腫瘤來源和類型難以確定。消化系統和腹膜腫瘤是我們考慮的重點。
2.結核性腹膜炎在我國常見,可隱匿起病,網膜和腸管粘連可形成大腹塊,也稱為「大餅」,亦可以引起消瘦、納差等症狀,該患者有低熱,血沉增快,應該考慮此診斷。
3.包蟲病患者b超提示肝囊腫,腹水,腹塊,應注意排除肝包蟲囊腫破入腹腔,繼而引起腹水、腹腔粘連、腹塊的可能。但患者否認疫區接觸史,無肝區症狀,血嗜酸細胞數不高,肝功能正常,b超未見典型的肝內母子囊的徵象,也不好解釋如此廣泛質硬的包塊,可能性不大。
4.慢性硬化性腹膜炎也可以引起類似的症狀。但本病少見,患者無長期服用β受體阻滯劑等葯物的歷史,無結膜炎、皮疹、胸膜炎等可能伴隨的症狀,無腸梗阻表現,可以排除。
入院後實驗室及輔助檢查:血、尿、便常規+潛血(5次)均正常;肝腎功能正常,血沉(esr)29~44mm/第1h末,c-反應蛋白(crp)2.53mg/dl(正常值0~2.5mg/dl),凝血酶原時間及活動度(pt+a):正常;蛋白電泳:α14.2%(1.4%~4.1%),α214.4%(7.5%~12.6%),余正常;hiv、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丙肝病毒(hcv)抗體、結核菌素純蛋白衍生物皮試(ppd)、抗結核抗體(tb-ab)均陰性;甲胎蛋白(afp)、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正常;肺癌篩選:組織多肽抗原(tpa)、神經烯醇化酶(nse)和細胞角蛋白(cyfra)均正常;血ca系列:cea>75ng/ml(<5ng/ml),ca50>180u/ml(<15u/ml),ca12548u/ml(<35u/ml),ca19-9和ca242正常。
腹水化驗:血性,內混有少量黏稠絲狀絮狀物,細胞總數20000/ml,白細胞數1900/ml,單核85%,多核15%,黎氏試驗(+),比重1.020,總蛋白(tp)5.0g/dl,白蛋白(alb)3.2g/dl,tg20mg/dl,乳酸脫氫酶(ldh)165u/l,白蛋白梯度(saag)0.8g/dl,腹水ldh/血ldh=80%,腺苷脫氨酶(ada)25u/ml(0~25u/ml),細菌培養(-),抗酸染色(-),腹水病理(3次):可見增生的間皮細胞、淋巴細胞、柱狀上皮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未見瘤細胞;腹水ca系列:cea>75ng/ml,ca50>180u/ml,ca125為365u/ml,ca19-9和ca242正常。
x線胸、腹平片正常。b超:大網膜彌漫性增厚,腹水,肝囊腫;前列腺增大伴鈣化;門脈彩超正常。胃鏡:胃竇部外壓性改變,幽門螺桿菌(hp)(++),病理:(胃竇)黏膜顯慢性炎症。結腸鏡:多發腸腔外壓性改變。γ骨顯像:腹腔內攝取增高,余未見明顯異常。腹部ct:大網膜巨塊樣,呈大餅樣改變(圖2),大量腹水,肝表面有壓跡(圖3),肝囊腫,右腎囊腫;腹部ct動脈重建正常。口服小腸造影:鋇劑通過快,回盲部及闌尾顯示好,余未見明顯異常。另外密切觀察患者的腹圍和體重,腹水增長緩慢,一般情況良好。
至此,結核性腹膜炎的可能性基本排除,腹腔惡性腫瘤的可能性進一步得到提示。病灶來源:(1)轉移性腫瘤:通過影像學和腫瘤標志物等的篩查,可以基本排除肝、膽、胰、肺、前列腺等實質臟器來源的可能,胃腸道成為考慮的重點,尤其是ca系列的明顯升高,提示性很強。但不支持點如下:多次大便潛血�-,無貧血;胃鏡、結腸鏡以及小腸造影均正常;盡管腹腔病灶廣泛,但無全身其他部位轉移的徵象,無淋巴結腫大,且患者的一般情況好。(2)原發性腫瘤:間皮瘤的診斷往往很困難,腹水病理陽性率低,可以表現為腹塊、腹水等,病程常常較長,患者的一般情況較好,廣泛轉移相對較少,這些均與本例相符合,因此是我們考慮的重點。但是間皮瘤無法解釋ca系列的明顯異常。另外,腹腔穿刺中的一個細節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患者的腹水中有絲樣黏稠絮狀物,是否可能是很少見的腹膜假黏液瘤?有必要做腫物穿刺活檢做病理。
在b超引導下行腹腔內腫物穿刺活檢術,病理回報:(腹腔)纖維脂肪組織顯慢性炎症,局部少量黏液柱狀上皮及黏液,病變不除外腹膜假黏液瘤,建議查闌尾等;抗酸染色陰性。免疫組化:黏液上皮ae1/ae3陽性。據此患者腹膜假黏液瘤的診斷基本明確。患者於全麻下接受剖腹探查手術,術中見腹腔內有大量草黃色腹水,伴有黏液樣液體,吸出約3000ml,大網膜增厚呈巨塊狀(圖4),表面及深層有串珠狀黏液樣病灶,大腸、小腸及腸系膜廣泛粘連,腹腔及盆腔廣泛黏液樣結節種植,探查闌尾正常,行腫瘤減滅術(未切除闌尾),大量溫蒸餾水沖洗腹腔,關腹。術後病理:腹膜假黏液瘤,部分被覆上皮輕至中度不典型增生。術後患者恢復好,出院隨訪。
腹膜假黏液瘤(pmp)是一種少見的腹膜腫瘤,發病率約為每年百萬分之一。世界范圍內散發。發病年齡為17~79歲,平均53歲。1884年werth首先命名了該病。pmp的核心特點為腹腔內充滿大量黏液樣液體以及腹膜和網膜等處多發黏凍樣腫物,被形象地稱為「果凍腹」。由腹腔內臟器來源的黏液腺瘤引起,目前普遍認為闌尾是pmp最主要的來源,可能的發病機制為:病變處的增生導致闌尾管腔狹窄和閉塞,闌尾腔內壓力增高,逐漸擴張,最終破裂,瀦留其中的黏液和病變脫落細胞流入腹腔內,細胞繼續無限增殖,產生大量的黏液。在女性患者中圍繞著卵巢是否是pmp的另一主要來源仍存在爭論,近期的免疫組化和等位基因的分析似乎更支持闌尾起源假說。另外不斷有少見部位起源的報道,如結直腸、胃、膽系、胰腺等,部分pmp來源不明。pmp包含的疾病譜良惡性差異很大,因此pmp這個診斷術語對患者的診斷、治療和預後均無指導意義。
ronnett等將pmp分為3類:(1)彌漫性腹膜腺黏液病(dpam),特徵為大量細胞外黏液,僅含有少量增生的黏液上皮細胞,細胞無明顯異形性,有或無相關的原發黏液腺瘤病灶,本型多見,佔59.7%。(2)腹膜黏液腺癌病(pmca),特徵為更加豐富的黏液上皮細胞,細胞具有癌的結構特徵和細胞學特點,有或無相關的原發黏液腺癌病灶,佔27.5%。(3)中間型。這種分類方法對於預後有意義,dpam組年齡調整後的5年生存率為84%,pmca-i/d組為37.6%,pmca組僅為6.7%。pmp的細胞成份較少,細胞分化相對良好,很少發生淋巴和遠處轉移,多數患者的一般狀態良好,因此pmp多被認為是交界惡性。
多數pmp患者起病隱匿,進展緩慢,症狀缺乏特異性,因此經常是在擬診為闌尾炎或卵巢腫瘤進行剖腹探查時才意外發現。誤診率和延誤治療率很高。常見的症狀和體征包括:腹痛(常類似於急性闌尾炎)、腹塊(在女性多被懷疑為卵巢腫瘤)、腹脹、腹圍進行性擴大、惡心、嘔吐、乏力、食慾不振、新出現的疝氣(以腹股溝疝多見)、體重下降等,並發症少見。
影像學檢查對該病有重要意義。應用較多的是超聲和ct,可見的徵象包括黏液樣液體為脂肪密度、肝脾表面的扇形壓跡、大量腹水征、小腸被分割集中於腹部中央(但內徑多正常,無明顯壓迫改變)、尤其是網膜餅樣增厚和弧形鈣化更具有提示意義。
在pmp患者中cea、ca19-9、ca125等可有升高,尤其是cea對pmp具有重要的意義,明顯升高往往提示病變趨於晚期、惡性程度較高、不易根除、容易復發、預後差等。治療後隨訪腫瘤標志物,有預測復發的意義。典型的pmp腹水為大量黏液樣液體,流
⑶ 請問血性肝腹水如何治療
膚水為血性多為滲出液,臨床以結核,腫瘤引起者多見,確定是肝膚水也要找出原因,是肝癌或是感染引起的也要搞清楚,一般肝硬化引起的膚水多為漏出液,血性者少見。除對因治療外,一般都用利尿葯做對症治療。
⑷ 肝癌晚期出現血性腹水能活多久急!
能活多久?誰也不能給你一個確定的答案,這是需要綜合考率病人的身體狀況,心態,和後續治療等等,不是簡單帶給你說是幾年,幾個月就可以的,建議是及時去醫院就診,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的,生命還在,希望就還有,(癌路漫漫石...明*羽)帶你走進患者世界,給你更多的勇氣積極面對~!
⑸ 血性腹水見於什麼病
血性腹水病因多樣,以惡性腫瘤居多,尤其為消化道腫瘤及女性婦科腫瘤,確診需靠多種檢測途徑.
其次過敏性紫癜,再障,肝硬化都可以有
⑹ 肝癌腹水還能活多久
肝癌是指發生於肝臟的惡性腫瘤,包括原發性肝癌和轉移性肝癌兩種,人們日常說的肝癌指的多是原發性肝癌。原發性肝癌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原發性肝癌按細胞分型可分為肝細胞型肝癌、膽管細胞型肝癌及混合型肝癌。肝癌是死亡率僅次於胃癌、食道癌的第三大常見惡性腫瘤,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晚期主要表現為肝痛、乏力、消瘦、黃疸、腹水等症狀。臨床上一般採取西醫的手術、放化療與中葯結合療法,但晚期患者因癌細胞擴散而治癒
肝癌轉移腹腔後出現血性腹水,要看治療手段和病人的體質情況,生存期無法具體估計,因人而異。
⑺ 轉氨酶高到腹水多久
發展到一定程度有可能。不是轉氨酶升高到多少,是很復雜的因素造成的。
腹水的形成是腹腔內液體的產生和吸收失去動態平衡的結果,每種疾病腹水的形成機制是幾個因素聯合或單獨作用所致。
1、全身性因素
(1)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血漿膠體滲透壓主要依靠白蛋白來維持血漿白蛋白低於25g/L或同時伴有門靜脈高壓,液體容易從毛細血管漏入組織間隙及腹腔,若水分漏入腹腔則形成腹水。此種情況見於重度肝功能不全、中晚期肝硬化(蛋白合成減少)、營養缺乏(蛋白攝入不足)腎病綜合征與蛋白丟失性胃腸病等情況。 (2)鈉水瀦留:常見於心腎功能不全及中晚期肝硬化伴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症。肝硬化與右心衰竭時,利鈉因子活性降低使腎近曲小管對鈉的重吸收增加。近年認為近曲小管的鈉重吸收機制較醛固酮作用於遠曲小管更為重要;心功能不全及晚期肝硬化引起大量腹水使有效血容量減少,刺激容量感受器及腎小球裝腹水臨床症狀置;交感神經活動增強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抗利尿激素釋放增加,使腎血流量減低,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腎小管回吸收增加促使鈉水瀦留,使腹水持續不退,因此認為腎臟的鈉、水瀦留是腹水的持續因素。 (3)內分泌障礙:肝硬化或肝功能不全時,肝降解功能減退。一方面抗利尿激素與醛固酮等滅活功能降低致鈉、水瀦留;另一方面血液循環中一些擴血管性血管活性物質濃度增高,這些物質引起外周及內臟小動脈阻力減低,心排血量增加,內臟處於高動力循環狀態。由於內臟血管床擴張,內臟淤血,造成有效循環血容量相對不足及低血壓,機體代償性釋放出血管緊張素Ⅱ及去甲腎上腺素,以維持血壓。這樣因反射性地興奮交感神經系統釋放出一些縮血管物質,使腎血流量減低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加之抗利尿激素釋放,引起腎小管鈉、水回吸收增加,導致鈉水瀦留並形成腹水。
2、局部性因素
(1)液體靜水壓增高:因肝硬化及門靜脈外來壓迫或其自身血栓形成導致門靜脈及其毛細血管內壓力增高,進而引起腹水。 (2)淋巴流量增多、迴流受阻:肝硬化時因門靜脈及肝竇壓明顯增高,包膜下淋巴管如枯樹枝狀吸收面積縮小,淋巴液生長增加,超過了淋巴循環重吸收的能力引起淋巴液淤積。由淋巴管漏出經腹膜臟層或肝表面進入腹腔,加重腹水的積聚,在腹膜後腫瘤、縱隔腫瘤、絲蟲病等所引起的胸導管或乳糜池阻塞,以及損傷性破裂、乳糜漏入腹腔形成乳糜性腹水。 (3)腹膜血管通透性增加:腹膜的炎症、癌腫浸潤或臟器穿孔引起膽汁胰液、胃液、血液的刺激均可促使腹膜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腹水。 (4)腹腔內臟破裂:實質性或空腔臟器破裂與穿孔可分別引起胰性腹水膽汁性腹水、血性腹水及血腹。
⑻ 血漿蛋白低至什麼程度會導致血性腹水
腹水出現前常有腹脹,大量水使腹部膨隆、腹壁綳緊發高亮,狀如蛙腹,患者行走困難,有時膈顯著抬高,出現呼吸和臍疝。部分患者伴有胸水,多見於右側,系腹水通過膈淋巴管或經瓣性開口進入胸腔所致。
腹水是肝硬化患者最突出臨床表現之一。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肝硬化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體內白蛋白過低,周圍血管擴張,有效血容量相對不足,加之內分泌失調,交感神經障礙,導致水納瀦留,形成腹水。肝硬化腹水的形成標志體內環境的惡化。
——肝腹水的發病機制
肝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臨床表現;失代償期患者75%以上有腹水。腹水形成的機制為鈉、水的過量瀦留,與下列腹腔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有關:
(一):門靜脈壓力增高:超過300mmH2O時,腹腔內臟血管床靜水壓增高,組織液回吸收減少而漏入腹腔。
(二):低白蛋白血症:白蛋低於31g/L時,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致血液成分外滲。
(三):淋又巴液生成過多:肝靜脈迴流受阻時,血將自肝竇壁滲透至竇旁間隙,致膽淋巴液生成增多(每日約7-11L,正常為1-3L),超過胸導管引流的能力,淋巴液自肝包膜和肝門淋巴管滲出至腹腔。
(四):繼發性醛固酮增多致腎鈉重吸收增加。
(五):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致水的重吸收增加。
(六):有效循環血容量不足:致交感神經活動增加,前列腺素、心房以及激肽釋放酶-激肽活性降低,從而導致腎血流量、排鈉和排尿量減少。
上述多種因素,在腹水形成和持續階段所起的作用有所側重,其中肝功能不全和門靜脈高壓貫穿整個過程。
⑼ 血性腹水能抽嗎
如果病人非常難受,當然可以抽些出來,減輕病人的痛苦呀!
⑽ 腹水是怎麼引起的
腫瘤病人產生腹水分為兩種情況:
1.腹腔出現腫瘤侵犯,如腹腔臟器、腹膜、大網膜等部位有腫瘤轉移病灶,出現血性腹水,化驗腹水可發現有癌細胞;
2.部分晚期病人身體虛弱,蛋白質攝入不足,營養不良,產生淡黃色腹水,化驗腹水沒有癌細胞和紅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