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期限結構錯配的成因有哪些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期限結構錯配的成因主要如下:
一、商業銀行負債來源主要被動依賴居民和企事業單位存款,不能自主定價,缺少主動負債工具。在我國商業銀行的負債構成中,儲蓄、對公和同業存款占總負債的90%以上,是其負債的主要來源。由於存款利率受人民銀行管制,商業銀行沒有自主定價權,缺少主動負債工具,只能被動接受客戶存款。資產負債管理本來是要對資產和負債進行雙重管理,使資金的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合理地協調,但目前往往只能立足於資產管理,缺乏負債管理的手段和工具,不能根據銀行自身需要,通過對不同客戶。不同期限,不同產品的負債進行差別定價,調節負債結構比例,或根據利率敏感缺口以及利率走勢預期,主動調節銀行的敏感性缺口.因此規避利率風險的能力不足。
二、商業銀行資產結構單一,流動性較低,且缺少轉移和分散風險的手段和工具。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轉變經營模式,調整資產結構,資產類型趨於多元化.債券投資大幅增長,但信貸資產仍佔主導地位。由於信貸資產基本上沒有可供交易、轉讓的二級市場,流動性很低,信用風險無法通過二級市場進行轉移和分散,導致大量風險集中於銀行體系;債券資產以無信用風險的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為主,且可以在銀行間市場交易,但是目前以銀行、保險為主的主力投資機構均以資產配置為目的,採取買入並持有的交易策略,因此二級市場交易並不活躍,同樣難以大量變現。同時.在升息周期固定利率債券面臨著較大的利率風險.而這種風險也難以通過現有的交易方式和金融工具進行有效的規避和釋放。
三、資產負債管理環境欠寬松,對於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的限制過多,制約了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從1998年開始,中國人民銀行取消了對商業銀行信貸規模的限額控制,這使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比例管理邁出了新的一步。但是,受一些宏觀經濟政策的制約(如中央銀行對市場利率的控制).我國商業銀行目前並不能十分有效地開展資產負債管理工作。在金融監管方面,我國規定金融業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原則,中央銀行和銀監會的監管對象應該是以商業銀行為主體的金融機構.而不是直接管理和監督商業銀行的業務決策和經營管理。但中央銀行和銀監會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對金融機構的職能創新、業務創新和重大金融事件,並不是從宏觀上實行監控,而是實行審批制,即商業銀行在新產品的開發與推廣方面必須報經中央銀行和銀監會批准才可實施,否則視同違規。這使得商業銀行在經營上很難佔有先機,對資產負債I管理的環境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
四、商業銀行資本金結構不合理且缺乏補充渠道,隨著資產規模的持續擴張資本充足率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分為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三大部分,在從資產和負債兩個方面分析了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期限結構錯配的成因之後,再來看所有者權益。所有者權益的主要部分為注冊資本(股份制商業銀行為股本),長期以來,我國商業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資本金總量少、規模小,來源渠道單一,缺乏長效補充機制。而與此同時,近幾年來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增長較快,以工商銀行為例,資產總量從1999年末的35398億元增長到2004年末的56949億元,年均增長率達到9.97%。這兩方面因素相互結合導致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嚴重不足且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而為消化巨額不良資產,又必須把每年經營利潤中的絕大部分作為風險撥備進行計提,使得通過將盈餘公積和資本公積轉化為注冊資本的方式提高資本充足率的努力也無法付諸實施。各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導致商業銀行調整自身資產負債結構的能力和動力進一步降低。
2. 存續期缺口是什麼
銀行目標項目(資本項目)的利率風險和該機構資產的平均存續期和存款的平均存續期的差異有關。對於資本而言,存續期缺口(DGAP)的衡量為:DGAP(k)=D(A)-w*D(p)
3. 什麼是「流動性缺口」,如何計算
流動性缺口為90天內到期的表內外資產減去90天內到期的表內外負債的差額。
流動性缺口 = 流動性缺口 ÷ 同期內到期的表內外資產。
流動性缺口為90天內到期的表內外資產減去90天內到期的表內外負債的差額。
本指標計算本外幣口徑數據。
4. 什麼是持續期缺口它的概念是什麼
持續期復也稱為久期,制是由美國經濟學家弗雷得里·麥克萊於1936年提出的。久期最初是用來衡量固定收益的債券實際償還期的概念,可以用來計算市場利率變化時債券價格的變化程度,70年代以後,隨著西方商業銀行面臨的利率風險加大,久期概念被逐漸推廣應用於所有固定收入金融工具市場價格的計算上,也應用於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之中。
持續期是指某項資產或負債的所有預期現金流量的加權平均時間,也就是指某種資產或負債的平均有效期限。
一般來說,當持續期缺口為正,銀行凈值價格隨著利率上升而下降,隨利率下降而上升;當持續期缺口為負,銀行凈值價值隨市場利率升降而反方向變動;當持續期缺口=0時,銀行凈值價值免遭利率波動的影響。
5. 什麼是銀行資產資產與負債的利率敏感性缺口
利率敏感性是指銀行資產的利息收人與負債的利息支出受市場利率變化影響的大小,以及它們對市場利率變化的調整速度。如果利率浮動的資產和負債,其利率隨市場利率的變化而變化,那麼它們就是利率敏感性資產和負債;相反,利率固定的資產與負債就不是利率敏感性的。
利率敏感性分析通過資產與負債的利率、數量和組合的變化來反映利息收支的變化,從而分析它們對銀行利息差和收益率的影響,並在此基礎上採取相應的缺口管理。
利率敏感性缺口等於一個計劃期內商業銀行利率敏感性資產與利率敏感性負債之間的貨幣差額。商業銀行通過對利率的預測,可以採用不同的缺口戰略,從而實現利澗最大化:如果預測利率上升,可採用正缺口戰略;如果預測利率下降,可以採用負缺口戰略;如果預測利率不變,則可以採用零缺口戰略。
6. 什麼是流動性短期正缺口
流動性缺口是指銀行資產與負債之間的差額。當負債大於資產時,說明銀行流動性過剩;當負債小於資產時,說明銀行存在流動性風險,若要維持現有的資產規模,必須從外部去尋求新的資金來源。由於銀行的資產與負債是不斷變化的,故應引入邊際流動性缺口概念。所謂邊際流動性缺口,是指銀行資產變動的代數值與負債變動的代數值之間的差額。當邊際流動性缺口為正數時,表示流動性過剩;當邊際流動性缺口為負數時,表示存在流動性風險。如果流動性缺口產生於目前的資產與負債,稱為靜態流動性缺口;如果流動性缺口產生於新增的資產與負債,稱為動態流動性缺口。
流動性缺口法雖然對銀行流動性的現狀有一個大致的描述,但它仍有諸多缺陷:
(1)在對有些資產負債進行期限劃分時,往往靠主觀判斷。例如,活期存款雖然沒有名義上的到期日,但有時它們在銀行會呆很長時間。又如,資產提前償還現象的發生;再如,股本雖然在理論上期限無窮大,但當銀行根據需要不斷增加股本時,也會影響流動性缺口;
(2)銀行資產負債的期限結構既不能完全反映資產負債質量的差異,也不能把那些以或有負債形式出現的表外業務納入缺口分析;
(3)它不能對銀行的借款能力進行評估。對於有些銀行而言,其流動性主要靠從市場籌集新資金來滿足,而這一能力直接取決於該銀行在市場中的地位,而非其資產負債的期限結構。
7. 資金缺口是什麼意思
資金缺口管理(gap management),也叫差額管理,是在利率變動時期使銀行資產負債利差達到最大化的一項戰略措施。其基本做法是,隨著利率的變動,調整可變利率和固定利率的資產與負債組合結構,通過改變資金缺口大小,達到盈利最大化的目的。
1、資金缺口在數量上等於利率敏感性資產(IRSA)與利率敏感性負債(IRSL)之差,利率敏感性資產是指浮動利率資產,利率敏感負債是指浮動利率負債。
2、資金缺口=IRSA-IRSL, 利率敏感系數=IRSA/IRSL, 凈利息收入=利率變動×資金缺口。
(7)資產負債期限缺口擴展閱讀:
資金缺口其基本做法是:
1、隨著利率的變動,調整可變利率和固定利率的資產負債組合結構,通過改變資金缺口的大小,達到盈利最大化的目的。當利率上升並逐漸轉向高利階段時,銀行應建立一個正的資金缺口。正缺口表明有一部分利率敏感性資產是由固定利率負債籌措資金。
2、隨著利率的提高,較多的短期資產按較高的市場利率波動,相對較少的負債按較高的市場利率波動,凈利息收入隨著市場利率的上升而增加。
3、利息收入對市場利率變化的確切反映程度,由固定利率負債提供資金所購買的浮動利率資產的相對份額決定,通過增加浮動利率資產,減少利率敏感性負債,就可以實現正缺口策略。最大的正資金缺口應在利率周期達到最高點前出現。
4、在預期利率最高點即將來臨時,應搶時間按市場利率擴大貸款爭取將資金改為固定利率長期貸款,投資證券到期後,應立即進行再投資。
如果負債利率較高,應盡量縮短期限,以避免市場利率下降風險。在利率下降並逐漸轉向低利階段時,銀行應採取負缺口戰略。在利率周期到達最高點前和充分的流動性。
8. 資產負債的期限錯配是銀行獲取利潤的方式 對嗎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期限結構錯配的成因主要如下:
一、商業銀行負債來源主要被動依賴居民和企事業單位存款,不能自主定價,缺少主
動負債工具。在我國商業銀行的負債構成中,儲蓄、對公和同業存款占總負債的90%以上,是其負債的主要來源。由於存款利率受人民銀行管制,商業銀行沒有自主定價權,缺少主動負債工具,只能被動接受客戶存款。資產負債管理本來是要對資產和負債進行雙重管理,使資金的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合理地協調,但目前往往只能立足於資產管理,缺乏負債管理的手段和工具,不能根據銀行自身需要,通過對不同客戶。不同期限,不同產品的負債進行差別定價,調節負債結構比例,或根據利率敏感缺口以及利率走勢預期,主動調節銀行的敏感性缺口.因此規避利率風險的能力不足。
二、商業銀行資產結構單一,流動性較低,且缺少轉移和分散風險的手段和工具。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轉變經營模式,調整資產結構,資產類型趨於多元化.債券投資大幅增長,但信貸資產仍佔主導地位。
由於信貸資產基本上沒有可供交易、轉讓的二級市場,流動性很低,信用風險無法通過二級市場進行轉移和分散,導致大量風險集中於銀行體系;債券資產以無信用風險的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為主,且可以在銀行間市場交易,但是目前以銀行、保險為主的主力投資機構均以資產配置為目的,採取買入並持有的交易策略,因此二級市場交易並不活躍,同樣難以大量變現。同時.在升息周期固定利率債券面臨著較大的利率風險.而這種風險也難以通過現有的交易方式和金融工具進行有效的規避和釋放。
三、資產負債管理環境欠寬松,對於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的限制過多,制約了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從1998年開始,中國人民銀行取消了對商業銀行信貸規模的限額控制,這使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比例管理邁出了新的一步。但是,受一些宏觀經濟政策的制約(如中央銀行對市場利率的控制).我國商業銀行目前並不能十分有效地開展資產負債管理工作。在金融監管方面,我國規定金融業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原則,中央銀行和銀監會的監管對象應該是以商業銀行為主體的金融機構.而不是直接管理和監督商業銀行的業務決策和經營管理。但中央銀行和銀監會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對金融機構的職能創新、業務創新和重大金融事件,並不是從宏觀上實行監控,而是實行審批制,即商業銀行在新產品的開發與推廣方面必須報經中央銀行和銀監會批准才可實施,否則視同違規。這使得商業銀行在經營上很難佔有先機,對資產負債I管理的環境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
四、商業銀行資本金結構不合理且缺乏補充渠道,隨著資產規模的持續擴張資本充足率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分為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三大部分,在從資產和負債兩個方面分析了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期限結構錯配的成因之後,再來看所有者權益。所有者權益的主要部分為注冊資本(股份制商業銀行為股本),長期以來,我國商業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資本金總量少、規模小,來源渠道單一,缺乏長效補充機制。而與此同時,近幾年來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增長較快,以工商銀行為例,資產總量從1999年末的35398億元增長到2004年末的56949億元,年均增長率達到9.97%。這兩方面因素相互結合導致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嚴重不足且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而為消化巨額不良資產,又必須把每年經營利潤中的絕大部分作為風險撥備進行計提,使得通過將盈餘公積和資本公積轉化為注冊資本的方式提高資本充足率的努力也無法付諸實施。各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導致商業銀行調整自身資產負債結構的能力和動力進一步降低。
9. 什麼是持續期缺口管理
持續期也稱為久期,是由美國經濟學家弗雷得里·麥克萊於1936年提出的。久期最初是用來衡量專固定收益屬的債券實際償還期的概念,可以用來計算市場利率變化時債券價格的變化程度,70年代以後,隨著西方商業銀行面臨的利率風險加大,久期概念被逐漸推廣應用於所有固定收入金融工具市場價格的計算上,也應用於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之中。
持續期是指某項資產或負債的所有預期現金流量的加權平均時間,也就是指某種資產或負債的平均有效期限。
一般來說,當持續期缺口為正,銀行凈值價格隨著利率上升而下降,隨利率下降而上升;當持續期缺口為負,銀行凈值價值隨市場利率升降而反方向變動;當持續期缺口=0時,銀行凈值價值免遭利率波動的影響。
10. 久期缺口怎麼理解
久期缺口是用來測量銀行資產負債的利率風險的工具,即資產加權平均久期和負債加權專平均久期與資產負債率乘屬積的差額:
①當久期缺口為正值時,市場利率下降,銀行的市場價值將增加;市場利率上升,銀行的市場價值將減少。
②當久期缺口為負值時,市場利率上升,銀行凈值將增加;市場利率下降,銀行凈值將減少。久期缺口的絕對值越大,銀行對利率的變化越敏感,銀行的利率風險暴露量越大。
(10)資產負債期限缺口擴展閱讀:
在利率波動的環境下,利率風險不僅來自於浮動利率資產與浮動利率負債的配置狀況,久期缺口也來自於固定利率資產與固定利率負債的配置狀況。久期缺口管理就是通過相機調整資產和負債結構,久期缺口使金融機構控制或者實現一個正的權益凈值以及降低再投資或融資的利率風險。
久期缺口實際上假設了利率對任何一種資產和負債的影響都是相同的.久期缺口而事實上並非如此,利率的波動對不同的資產和負債的影響強度差別是非常大的。另外,利率相關的隱含期權問壓,久期缺口如可提前贖回債券、保單退保等,久期缺口由於其執行時間很難確定,因此在缺口選擇上存在很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