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行政處罰中的責令限期更改和警告有什麼區別
很好理解呀!
舉個例子,例如你開一個門店,在店門口亂搭亂建,那麼城管部門就會給你下達一個限期更改通知書,限你在幾天之內自行拆除違章建築,如果超出了時間限制你仍然沒有拆除,那麼城管部門會對你進行強制拆除!!!這就叫做限期責令更改!!也可以理解成為限期更改自己所犯的法律法規!
然而警告!!同樣你開一個門店,賣假貨讓工商部門查處,因為是第一次,工商部門會給你下發一個行政警告,警告你如果在讓人舉報買假貨,就會對你進行查封或者現金處罰!這叫做警告!!
兩者的區別在於一個是限期整改自己所犯的錯誤,一個是下次如果再犯,會對你加重處罰!!
㈡ 勞動監察責令改正期限應為多少天
1、首先責令限期改正在法律中沒有明確的時間規定,該期限由行政執法機關根據具體情況來自行決定。就是傳說中的自由裁量權,可參照相關其他規定、結合實際情況確定一個合理日期。
2、當然,有些有規定的:調查取證完畢15個工作日內必須下達行政處理、處罰決定,或者撤銷立案。
勞動保障監察機構依據國務院《勞動保障監察條例》和省市政府發布的勞動保障監察政府規章,對違法行為人作出《責令改正》的行政處理決定。在該通知書中,這個改正的限期時間是根據違法行為人的違法情況,由勞動保障監察機構依據行政權力自由裁量。但應當遵循依法行政的舉報原則。
附《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二十四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不依法訂立勞動合同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
第二十五條 用人單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並可以按照受侵害的勞動者每人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標准計算,處以罰款。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涉及60日的規定:第十七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的調查,應當自立案之日起60個工作日內完成;對情況復雜的,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30個工作日。
(2)行政責令改正期限擴展閱讀:
有下列情形之一且無正當理由超過承諾時限未能辦結的,屬超時辦結:
(一)對舉報投訴人的舉報投訴不予受理;
(二)不按規定給予舉報投訴人答復;
(三)超過承諾辦結時限才提出延期申請。
案件限時立案:對在各專項檢查、巡視檢查、年度審查中發現的違法案件及符合條件的投訴案件,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依法立案查處;對不符合立案條件或投訴事項不屬於本部門職責范圍的,應當在接到投訴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作出不予受理決定,並通知投訴人。
對於投訴的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其辦理時限從行政管理相對人補正材料的次日起計算。
㈢ 責令限期改正是否行政處罰
[審理情況] 在該案的行政復議審理過程中,行政復議人員首先審查了實施行政處罰的主體。依據《×市公有房屋保護管理規定》第四條的規定,認定區房管局作為房屋行政主管部門依法享有行政處罰權。其次,行政復議人員審查了申請人的違法事實。經到現場勘察房屋現狀情況,詢問有關當事人,製作詢問筆錄和房屋現狀平面圖,對申請人提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中房號有誤等問題進行了核實,發現處罰決定書中記載的房間號303室有誤,經核實發現應為 304室。同時,還發現該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的「超高、超重堆放物品」事實不存在,現狀是 2間輕體結構建築,從而認定了原行政處罰決定書中存在房間號認定有誤、違法事實認定不清等問題。 在審查實施行政處罰的法律依據的問題上,行政復議人員發現行政處罰決定書中將責令限期改正作為行政處罰的一個種類,這是不正確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八條的規定,責令限期改正是行政處罰的程序,而不是行政處罰的種類,原行政處罰決定實際上並沒有對違法事實實施行政處罰。 綜上,行政復議機關認為原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的違法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二十八條第三款的規定,撤銷區房管局的行政處罰決定,責令其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評析] 本案是在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上都存在錯誤的行政案件。 在本案中,區房管局作出責令郁某限期清除陽台上的堆放物品的行政處罰決定,這一行政行為的內容是為行政相對人設定義務。區房管局通過這一行政行為使郁某承擔了法律上的作為義務,即要求郁某在一定期限內清除陽台上的堆放物品。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責令公民負擔某種義務必須要有確鑿的事實根據和明確的法律依據,主要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適用依據錯誤的行政行為應予以撤銷。 結合本案情況,行政處罰作為設定義務的行政行為應當體現下面兩點要求:首先,必須對相關的法律事實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弄清擬處理事項的真實情況並且為確實、充分的證據所證實。本案中,行政處罰決定書中記載的房間號錯誤、認定「超高、超重堆放物品」的違法事實不存在,這是在事實認定方面存在的錯誤。其次,正確選擇擬適用的行政法律規范。應選擇國家機關發布的法律、法規或者規章,選用的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內容應與擬處理事項的特徵相一致,其中包括法律的目的、原則以及具體規定一致;在自由裁量的情況下,所做的處罰決定還必須公平、公正、合理。本案區房管局依據不是法律、法規、規章的《×市公有房屋保護管理規定》,在行政處罰決定中對郁某作出「責令其限期清除陽台上的堆放物品」的行政處罰沒有法律依據。本案中,「責令其限期清除陽台上的堆放物品」不是一種行政處罰而是一種行政措施,區房管局以「行政處罰決定書」的形式對郁某進行「處罰」屬文書使用錯誤。
㈣ 責令限期改正,指的是多少日內
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的時間在30日內,其他行政機關一般也是相同期限。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發布<稅務行政處罰裁量權行使規則>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78號)第十二條:
稅務機關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的,除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外,責令限期改正的期限一般不超過三十日。
(4)行政責令改正期限擴展閱讀
由於理解上的不同,個別行政機關在具體實施中往往存在著以下一些問題:
第一、個別行政機關往往輕視責令改正。《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三條規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時,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
但在一些行政機關製作和下達的文書中缺少責令改正環節,存在重處罰、輕整改傾向。有的即使下達了責令整改意見,對是否整改,整改的成效,也沒有跟蹤和有關反饋的記載。
第二、個別行政機關把責令改正與行政處罰相混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八條規定了行政處罰的種類共有七種,但不包含「責令改正」。
一些行政機關把「責令改正」列在下達給當事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的處罰種類中,同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產品、沒收違法所得和處以罰款等處罰手段並列,顯然是不恰當的。
第三、個別行政機關責令改正的內容不明確。要求當事人責令改正的違法行為應該明確、具體,有針對性。有的行政機關對當事人提出的整改要求就是「責令改正」,缺少改什麼、怎麼改的內容。由於過於簡單化,往往改正的效果不佳,甚至流於形式,起不到責令改正的應有作用。
㈤ 什麼是責令改正或責令限期改正
http://www.jcrb.com/zyw/n31/ca458633.htm
我國現行法律、法規有關行政處罰的規定,大多設有"責令改正或內限容期改正"的規定。
所謂責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是指行政主體責令違法行為人停止和糾正違法行為,以恢復原狀,維持法定的秩序或者狀態,具有事後救濟性。
責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既可以單獨適用,亦可以和行政處罰合並適用。
《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三條規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時,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
這一規定實際上是為行政處罰機關設置了一種作為義務,即針對違法行為,不能僅實施行政處罰了事,而應當責令改正違法行為。
㈥ 責令限期改正是否屬於行政處罰
不是的。不在行政處罰種類中,責令限期改正是一種行政措施,行政處罰是一種懲戒,是對違法行為人的人身自由、財產權利的一種限制或剝奪,從而引起警戒。責令改正或限期改正不是制裁,而是對違法行為的後果及其違法行為本身的糾偏,要麼是停止違法行為,要麼是消除違法行為引發的不良後果,表現為多種形式。
因為處罰需要走程序,需要一段時間,但行政部門不能等到在行政處罰程序結束後才告知當事人需要改正,這樣就造成了行政糾錯不及時,因此,在發現違法行為的同時,應當及時責令當事人改正,這是防止違法行為後果進一步加大的重要手段。
可參考http://www.xjds.gov.cn/n7380/n162797/n163203/n164750/652631.html
㈦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時,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是否正確
這句話是正確的。
法律原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三條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時,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
(7)行政責令改正期限擴展閱讀:
案例:深圳市5家社會組織被給予警告的行政處罰,並被要求限期整改
2015年6月,深圳市社管局對社會組織開展抽檢工作,共抽查10家,發現有5家在內部治理、規章制度、信息公開、財務收支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違法違規問題。5家存在問題的社會組織中,1家被責令限期改正,4家被給予警告的行政處罰,並被要求限期整改。
根據市社管局的通報,目前抽查的10家社會組織中,深圳市房地產經紀行業協會在2015年1月28日年換屆選舉中,未按照規定選舉產生會長、副會長,根據《深圳經濟特區行業協會條例》,被責令限期整改。
深圳市影視製作行業協會注冊地址與開展活動地址不符,且未提供完整財務資料接受檢查;深圳市投資商會的理事罷免未經會員大會通過,財務制度不健全等;深圳市信用協會現場未見相關財務人員,只提供了2013年審計報告,無2014年財務資料;深圳市任達愛心護理院存在規章制度不健全,內部治理不完善,信息公開不充分,財務制度不健全等問題。上述4家社會組織被分別給予警告的行政處罰,並責令其根據市社管局開出的處罰措施進行整改。
㈧ 責令限期改正和責令限期整改的區別
責令限期改正和責令限期整改的區別
1.性質不同。行政處罰是對違法行為人進行的一種制裁和懲戒,而責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僅僅是要求違法行為人停止違法行為、消除不良後果、恢復原狀,其本身不具有懲罰的性質;
2.目的不同。行政處罰的目的大致有三個方面:
一是要讓違法行為人為其違法行為及造成的不良後果付出代價,這個代價有的時候雖然與其通過違法行為所得的收益相當(如沒收違法所得),但通常是高出違法收益的(如在沒收違法所得的同時給予罰款);
二是要通過這種高出違法收益的代價,讓違法行為人由此得到教訓,促使其以後不再從事類似的違法行為;
三是要以行政處罰本身具有的警示、威懾作用,告誡其他公眾不得進行違法活動而責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的目的,基本上限於使違法行為人即時停止違法狀態;
3.形式不同。責令改正或限期改正可以表現為停止違法行為、責令退還、責令改正、限期拆除、限期治理等形式。
(8)行政責令改正期限擴展閱讀:
實踐中,應該說「責令改正」在行政執法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法律上有規定,客觀上有需要,因此應該重視責令改正的具體操作。
首先應該重視責令改正的使用。為了區別於行政處罰,有必要在對違法當事人進行行政處罰的同時,單獨製作下達責令改正文書。
其次下達的整改意見應該明確整改的具體問題,有必要的話,還要提出整改措施建議。
責令改正體現的是行政執法中「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為使違法當事人很好地改正違法行為,行政機關也有責任幫助一些自我整改有困難的行政相對人,為他們提供支持和服務,使之盡快完成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