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jedis怎麼獲取key的失效時間
KEYS pattern
查找所有符合給定模式 pattern 的 key 。
KEYS * 匹配資料庫中所有 key 。
KEYS h?llo 匹配 hello , hallo 和 hxllo 等。
KEYS h*llo 匹配 hllo 和 heeeeello 等。
KEYS h[ae]llo 匹配 hello 和 hallo ,但不匹配 hillo 。
特殊符號用 \ 隔開
KEYS 的速度非常快,但在一個大的資料庫中使用它仍然可能造成性能問題,如果你需要從一個數據集中查找特定的 key ,你最好還是用 Redis 的集合結構(set)來代替。
⑵ 往redis存數據的時候不設置過期時間 是不是這條數據就永久
不會過期。 但是這樣說有點絕對。一般情況是這樣,當你配置中開啟了超專出最大內存限屬制就寫磁碟的話,那麼這些沒有設置過期時間的key可能會被寫到磁碟上。 假如沒設置。那麼REDIS將使用LRU機制,將內存中的老數據刪除,並寫入新數據。
可以用sorted set,把要過期的member和key的信息放在sorted set的member里,把過期時間放在score中。跑個任務用zrangebyscore遍歷就行了。用sorted set好處是只需要遍歷過期的member,不用掃描整個過期member集合。
⑶ java怎麼模擬redis緩存超時
從expires中查找key的過期時間,如果不存在說明對應key沒有設置過期時間,直接返回。
如果是slave機器,則直接返回,因為Redis為了保證數據一致性且實現簡單,將緩存失效的主動權交給Master機器,slave機器沒有許可權將key失效。
如果當前是Master機器,且key過期,則master會做兩件重要的事情:1)將刪除命令寫入AOF文件。2)通知Slave當前key失效,可以刪除了。
master從本地的字典中將key對於的值刪除。
主動失效機制
主動失效機制也叫積極失效機制,即服務端定時的去檢查失效的緩存,如果失效則進行相應的操作。
我們都知道Redis是單線程的,基於事件驅動的,Redis中有個EventLoop,EventLoop負責對兩類事件進行處理:
一類是IO事件,這類事件是從底層的多路復用器分離出來的。
一類是定時事件,這類事件主要用來事件對某個任務的定時執行。
⑷ redis怎麼用java設定一定緩存時間作為該數據的存活時間
大方向兩種方案:
1.腳本同步:
自己寫腳本將資料庫數據寫入到redis/memcached。
這就涉及到實時數據變更的問題(mysql
row
binlog的實時分析),binlog增量訂閱Alibaba
的canal
,以及緩存層數據
丟失/失效
後的數據同步恢復問題。
⑸ jedis里怎麼設置數據的有效期
1、下載redis安裝包,解壓後進入redis目錄,執行命令redis-server.exe redis.windows.conf,redis解壓後目錄如圖。回
⑹ java redistemplate怎樣獲取redis改動時間
我遇到的原因是spring.xml配置有問題,應該為:
錯誤配置:
⑺ 怎麼查看redis數據的過期時間
通過EXPIRE 命令或者PEXPIRE 命令,客戶端可以以秒或者毫秒精度為資料庫中的某個鍵設置生存時間( Time To Live , TTL) ,在經過指定的秒數或者毫秒數之後,伺服器就會自動刪除生存時間為0的鍵:
redis> SET key value
OK
redis> EXP 工RE key 5
(integer) 1
redis> GET key // 5 秒之內
"value"
redis> GET key // 5 秒之後
(nil)
⑻ java編程代碼 redisTemplate過期時間問題
我以前項目中的做法是在保存的對象上,增加一個過期時間屬性,get之後,判斷系統時間是否超過過期時間,超過的話就刪掉這個key,或者是從DB重新載入。
⑼ redis中hset(key,field,value)存儲的數據怎麼設置過期時間,針對field設置
過期時間刪除的方法有三種:
1、刪除這個key,使用del command
2、用set or getset 命令會將key的expiration清空,事實上set和getset命令是回替換了key對應的value,所以答key的過期時間也就不復存在。所以,需要注意的是:incr,LPUSH,HSET命令是不會改變key的過期時間的。原來是多久,這三條命令執行完之後還是多久。
3、使用persist命令清楚key的過期時間。
rename命令是將keyA變為keyB,無論keyB是否已經存在,keyA的過期時間都會被keyB繼承過去。
⑽ java設置 redis 失效時間多久
EXPIRE命令返回1表示成功,返回0表示鍵值不存在或設置失敗。
同時這里還有一個比較常用的命令是ttl,用於查看一個鍵還有多久時間會被刪除。返回的是剩餘時間(秒數)。
這里就不貼代碼了,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ttl命令在鍵不存在或被刪除之後,會返回-2,在沒有為鍵設置生存時間(即永久存在,建一個鍵之後的默認情況)時返回的是-1。大家可以親自操作一把。
如果想要把一個設置過過期時間的鍵取消過期時間設置,則需要使用persist命令。
redis > SET session:27e7a id1234
OK
redis > EXPIRE session:27e7a 1200
(integer) 1
redis > TTL session:27e7a
(integer) 1092
redis > PERSIST session:27e7a
(integer) 1
redis > TTL session:27e7a
(integer) -1
這里需要說明一點的是,除了使用persist命令外,使用set、getset命令為鍵賦值,也會同時消除鍵的生存時間,如果需要可以重新使用expire命令為鍵設置生存時間。而其他對鍵的操作命令(如incr、lpush、hset、zrem)都不會影響鍵的生存時間。
expire命令的單位是秒,而且這個參數必須為整數,如果需要更精準的時間的話,需要使用pexpire命令設置,其單位為毫秒,同理也需要用pttl命令來看鍵的剩餘毫秒數。當然使用expire命令設置的過期時間也是可以用pttl看鍵的剩餘毫秒數的。
訪問限制
有時候我們會有一個需求是需要限制一個用戶對一個資源的訪問頻率,我們假定一個用戶(用IP作為判斷)每分鍾對一個資源訪問次數不能超過10次。
我們可以使用一個鍵,每次用戶訪問則把值加1,當值加到10的時候,我們設定鍵的過期時間為60秒,並且禁止訪問。這時候下次訪問發現值為10,則不讓訪問了,然後60秒後鍵被刪除,這時候再次創建鍵。這樣就可以解決,但是其實這樣時間並不精準,問題還是挺大的。
我們還有一個方案:使用隊列。前面的章節也說到了,使用列表類型可以用作隊列。
我們設定一個隊列rate.limiting.192.168.1.1(假定是這個IP),我們把每次的訪問時間都添加到隊列中,當隊列長度達到10以後,判斷當前時間與隊列第一個值的時間差是否小於60,如果小於60則說明60秒內訪問次數超過10次,不允許訪問;否則說明可以訪問,則把隊列頭的值刪除,隊列尾增加當前訪問時間。
這種方法可以比較精準的實現訪問限制,但是當限制的次數比較大時,這種方法佔用的存儲空間也會比較大。
緩存
有時候會把一些對CPU或IO資源消耗比較大的操作結果緩存起來,並設置一定時間的自動過期。比如我們設定一個微博外鏈的最熱站點緩存放於新浪微博的首頁,這樣我們不可能每次訪問都重新計算最熱的外鏈站點,所以我們可以設定兩小時更新一次。每次訪問是判斷這個鍵有沒有,如果存在則直接返回,如果沒有則通過計算把內容存入鍵中,並設定兩小時的過期時間。
然而在很多場合這種方法會很恐怖,當伺服器內存有限的時候,大量使用緩存切設置生存時間過長就會導致redis佔用太多內存,而redis有時候會把系統內存都吃掉,導致系統崩潰。但是設置時間過短又會導致緩存的命中太低。
所以我們最好的辦法是設定緩存的淘汰規則。這種方式比較適用於將redis用作緩存系統的時候比較好。
具體就是:修改配置文件中的maxmemory參數,限制redis的最大內存,當超出後會按照maxmemory-policy參數指定的策略刪除不需要的鍵,直到redis佔用的內存小於設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