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隋朝年限

隋朝年限

發布時間:2021-08-14 09:00:57

① 隋朝滅亡的時間

隋朝(581年-618年,一說619年或630年,根據不同的標志而界定,可參後)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王朝,因唐朝與隋朝的文化、制度、社會特點一脈相承,故史學家常將兩朝合稱為隋唐。

走向覆亡

隋廷在此局勢下迅速的土崩瓦解。早在616年,隋煬帝命越王侗留守東都,自己率眾前往江都。他下令築丹陽宮,准備遷都丹陽(今南京)。跟隨他的大臣衛士大多是關中人,不願意長居江南,加上江都糧盡,人人北逃關中。618年4月11日,宇文化及、司馬德戡與裴虔通等人發動兵變,弒隋煬帝,擁立隋煬帝侄子楊浩為帝。

不久宇文化及又弒秦王浩自封許帝,建國許。

隔年被唐將李神通與夏王竇建德聯合剿滅。617年5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晉陽起兵,十一月佔領長安,擁立隋煬帝第三個孫子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李淵自任大丞相,進封唐王。

618年6月12日,李淵逼迫隋恭帝禪位,618年6月18日,李淵正式稱帝,建立唐朝,為唐高祖。中原地區得知煬帝死訊後,618年6月22日,洛陽留守「七貴」擁立隋煬帝次孫越王侗為帝,改元皇泰,即隋哀帝,又稱皇泰主;619年5月23日,王世充廢隋哀帝,兩個月後弒之,隋朝亡。

620年,東突厥的處羅可汗派人迎接蕭後及隋煬帝的孫子楊政道來東突厥,立政道為隋王,把留在東突厥境內的中原人交給楊政道管治,建立「大隋」,史稱後隋,「有眾萬人,置百官,皆依隋制,居於定襄」。630年,唐朝出兵滅亡東突厥,另外分兵攻破定襄,後隋才滅亡。

② 隋朝統治的時間是多少年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國歷史之中,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一個重要的朝代,史學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稱隋唐。隋朝源自581年隋文帝楊堅受禪建立隋朝,至619年隋恭帝楊侗禪讓王世充,隋朝滅亡為止,國祚38年。[1]581年北周靜帝禪讓給楊堅,北周亡,楊堅定國號為「隋」。[2]在政治制度方面,隋朝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制定出完整的科舉制度,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能力。[3]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經濟上,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減輕農民生產壓力,另一方面采清差戶口措施,以增加財政收入。這些政策成就了隋初的開皇之治。為了鞏固隋朝發展,隋文帝與隋煬帝興建舉世聞名的隋唐大運河以及馳道,建立大興城和東都。外交方面,[4]隋朝的盛世也使得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內屬的東突厥等受影響,外交交流以日本的遣隋使最為著名。

③ 隋朝時期的起、止時間

隋朝:(581年—618年)
581 楊堅篡奪北周政權,隋朝建立 北朝結束
589 隋統一南北方 南朝結束
611 隋末農民戰爭開始 山東長白山農民首先起義

④ 隋朝滅亡的時間

隋朝從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建立,到煬帝大業十四年(618)滅亡,共三十七年的歷 史。

⑤ 隋朝統一全國的時間是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統一時間:開皇九年(589年)正月,

歷史記載:、
。。。。。。。賀若弼、韓擒虎先後渡江。當時,建康尚有陳軍十餘萬人,但由於陳叔寶怯懦無能,也不懂軍事,唯日夜啼哭,把一切大權交給嫉賢妒能的施文慶,有才能的文官武將不能發揮作用,致使隋軍很快攻下建康。
。。。。。。。。陳叔寶與其愛妃張麗華、孔貴嬪三人跳入枯井,後被隋軍所俘。長江上游的陳軍知大勢已去,也都解甲投降。至此,陳朝滅亡,全國又告統一了。

望採納~~~~~~~~~~~~

⑥ 隋朝存在的時間 時間

隋朝(公元581年-619年),始於文帝楊堅,終於煬帝楊廣,共2帝.楊廣後雖還有恭帝(617.11-618.5)在位,秦王浩(618.3-618.9)在位,皇泰帝(618.5-619.4)在位,但他們都是傀儡皇帝,且在位時間極短,故在此不被列入.隋朝結束了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分裂局面,使中國又形成大一統的王朝.

⑦ 隋朝到現在的時間有多久

隋朝(581年-618年,一說619年或630年),是中國歷史上,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重要的朝代,史學家常把其與唐朝合稱隋唐。581年楊堅滅北周靜帝,定國號為「隋」,北周覆亡。隋朝距今1434年

⑧ 隋朝統治時間到底是38年還是37年

這要看你是哪一種說法,如下
隋朝(581年-618年,一說619年或630年),是中國歷史上,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重要的朝代,史學家常把其與唐朝合稱隋唐。581年楊堅滅北周靜帝,定國號為「隋」,北周覆亡。618年隋恭帝楊侑讓位李淵,隋滅亡。國祚38年。
為了鞏固隋朝的發展,在政治、經濟、文化及外交等領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政治上,確立了影響後世深遠的三省六部制,以鞏固中央集權制度;正式制定出完整的科舉制度,以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能力。另外還建立政事堂議事制度、監察制度、考績制度,這些都強化了政府機制,深刻影響後世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1-2]
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經濟上,一方面實行均田制並改定賦役,減輕農民生產壓力,另一方面採取「大索貌閱」和「輸籍定樣」等清差戶口措施,以增加財政收入。這些政策成就了隋初的開皇之治。[1]
外交方面,隋朝的盛世也使得當時周邊國家和境內的少數民族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臣服的東突厥 [3] 等國皆深受隋朝文化與典章制度的影響,外交交流以日本的遣隋使最為著名。[1-2]
隋朝根據南北朝的經驗而改革政制,興建大運河以及馳道改善水陸交通線,同時興建雙都:洛陽、長安

⑨ 隋朝的滅亡時間

公元611年,山東農民首先發動起義,全國各地農民紛紛響應,發展成大規模的農民戰爭。翟讓、李密領導的瓦崗軍勢力最大。瓦崗軍攻佔興洛倉後,開倉散糧,賑濟飢民,百姓歸附,迅速發展到幾十萬人。隋朝在瓦崗軍和各地起義軍的打擊下,土崩瓦解。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⑩ 隋朝士兵的服役年限

隋初府兵制,沿襲北周制度,從強壯的農民中挑選士兵,免除他本身的徭役,平時從事生產,農閑時則從事軍事訓練。無論平時戰時,都由各級軍官督率,而且單立軍籍。隋初規定,18歲以上為丁,60歲以上為老。服役從成丁開始,至老始免。役齡內的府兵,輪番服現役。未服現役的府兵,由管理軍戶的軍場場主或鄉團團主管理,平時定期集中訓練,有事則應召從軍出征。開皇三年服役的年齡又改為21歲,推遲三年。
楊堅取代北周之初,為維持穩定,一切制度都未作變動,但為了更好地控制軍隊,也採取了一些措施。其一,恢復舊姓。將西魏宇文泰為相時賜給軍官和兵士的鮮卑姓全部恢復為本姓,楊堅自己也廢用普六茹氏,恢復楊姓。這一措施的本質在於清除私兵和部族兵的痕跡,提高漢族地位。其二,利用宗族。楊堅代周前後,楊氏宗族組成宗室兵3000人,由楊希尚率領,扼守潼關,抵禦北周將領尉遲迥。楊堅將這支隊伍命名為「宗團驃騎」。其三,整頓鄉兵。隋滅陳之前,在原北齊統治區和與陳接壤地域出現過不少鄉兵組織,楊堅曾對其進行整頓和利用。如寄居廣陵(今揚州)的來護兒領有鄉兵,楊堅授以大都督銜,使之參與滅陳之戰,並立有戰功。陳滅後,江南大地主起兵作亂,楊堅利用廬江陳棱,准其開府,領鄉兵,會同其父陳峴〔xian現〕為隋平叛,後官至驃騎將軍。
(2)府兵編入民戶的重大改革
開皇十一年(公元590年),全國統一剛剛完成,為適應新的形勢需要,隋文帝楊堅發布詔令:「魏末喪亂,軍人權置坊府,南征北伐,居處無定,家無完堵,地罕包桑,朕甚愍〔min敏〕之。可悉屬州縣墾田,籍帳一與民同。軍府統領,宜依舊式。罷山東、河南及北方緣邊之地新置軍府。」對兵役制度進行了重大改革。
這一改革的核心內容是把軍戶編入民戶。在此之前的府兵,家屬隨營居住,頻繁的戰爭使府兵家庭難以安定下來,生產不能正常進行,生活非常困難。軍戶編入民戶後,改屬州縣管理,可依均田令受田,家屬也得到解放,即使士兵上番,家屬也可和一般民戶一樣從事生產。軍戶不再存在,但軍人軍籍依舊,與軍府的關系也沒有改變。無論在役、在軍或在家,凡屬軍役范圍內的事,都歸軍府管理。這次改革的實質是變兵民分離為兵民合一。從此,魏晉以來形成的世兵制開始為普遍征發(在兵府內)所代替。
隋朝這種兵民合一的制度,與它的均田制和租庸調制是聯系在一起的。隋朝規定,一夫受田百畝,20畝為永業田,歸受田者所有;80畝為露田,死後交給國家。婦女和奴婢受露田40畝,丁牛一頭受田60畝。一夫一婦(一床)年交租粟三石,絹三丈。丁男每年服兵役一個月,服役時的衣糧裝備由個人負責。丁男服役期間,租調全免。由此可見,隋府兵制的基礎是它的均田制。
(3)府兵的指揮系統
隋朝的軍權集中在中央,軍隊由皇帝親自統帥。尚書省內的兵部是皇帝在軍事方面的辦事機構。兵部設尚書一人,下設兵部侍郎、職方侍郎、駕部侍郎、庫部侍郎等,分管軍隊事務。
全國設12衛府,分統全國軍隊,其中既包括禁衛軍,也包括分布在各地的軍府。各衛府的最高長官為大將軍,直接聽命於皇帝。各衛府大將軍以下,設將軍二人,長史、司馬、錄事、功、倉、兵、騎等曹參軍各一人。這12衛府是:左右衛府、左右武衛府、左右武侯府、左右領軍府、左右領左右府、左右監門府。左右衛是皇帝的內衛,負責宮廷禁衛。左右武衛主要負責宮廷外禁衛。左右武侯主要負責皇帝護從,擔任前衛、後衛、晝夜巡查等。左右領軍府負責12軍的籍帳、差科、辭訟等事。左右領左右府負責侍衛皇帝左右、供御兵仗。左右監門府負責宮殿門禁、警衛。各府下轄若干軍府(驃騎府和車騎府,長官為驃騎將軍和車騎將軍)。軍府的軍士稱侍官。除12衛府外,還有東宮十率。
府兵的這種編組,把12衛府兵力統一在禁衛軍系統內,使皇帝能更集中地控制兵權。另外,禁衛軍中又有內衛和外衛之分。服內衛的稱內軍,服外衛的稱外軍。左右衛所屬親衛、勛衛、翊衛三衛所屬各驃騎府、車騎府,都是內軍;12衛府所屬的其他驃騎府、車騎府為外軍。皇帝利用內、外軍,互相牽制。
驃騎府受大將軍(正三品)直接指揮。驃騎將軍(正四品)下轄車騎將軍(正五品)、大都督(正六品)、帥都督(從六品)、都督(正七品)。和北周相比,主帥的品級降低了(北周大將軍為正九命,相當於隋正一品),而人數卻從北周的八個柱國大將軍增加到12個衛府大將軍,軍權有所分散,而皇帝卻更便於集中軍權。
府兵不服役時,歸軍府所在地保、閭、族、里、黨等各級組織管轄。
在加強中央軍的同時,隋文帝對地方部隊也作了整頓。隋在邊境及內地重要的州設總管,負責該地區的軍事。隋文帝時期,設總管的共52個,計為:延、慶、原、夏、靈、雲、豐、秦、蘭、廓、涼、金、疊、岷、宕、扶、利、會、遂、信、益、瀘、洛、西防、晉、隰〔xi習〕、代、朔、並、幽、玄、營、青、徐、揚、壽、薊、吳、杭、洪、廣、循、桂、崖、荊、襄、安、黃、江、潭、永。此後時有變更。
隋初將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兩級制,以便於控制和推行府兵制。隋煬帝楊廣改為郡縣兩級制,在郡設都尉、副都尉,掌一郡兵馬。
(4)隋煬帝對府兵制的再次改革
隋煬帝即位後,為了加強軍事力量,對12衛府進行改革。左右衛改為左右翊衛,左右領軍改為左右屯衛,左右武侯改為左右侯衛,左右領左右府改為左右備身府,左右武衛、左右監門衛名稱依舊,另外增置左右驍衛和左右御衛,共16衛府(其中左右備身、左右監門不領府兵)。各府原轄的驃騎府、車騎府改為鷹揚府,並在府前冠以該府所在地名。改驃騎將軍為鷹揚郎將,車騎將軍為鷹揚副郎將,大都督為校尉,帥都督為旅帥,都督為隊正等。改左右衛三衛(親衛、勛衛、翊衛)為三侍。為了使農民樂於服役,又給12衛府軍士冠以榮譽稱號。左右翊衛軍士為「驍騎」,左右驍衛軍士為「豹騎」,左右武衛軍士為「熊渠」,左右屯衛軍士名「羽林」,左右御衛軍士名「射聲」,左右侯衛軍士名「佽〔ci次〕飛」,並改府兵的侍官稱號,總稱為衛士。
東宮十率也有調整。左右衛率改為左右侍率,左右宗衛率改為左右武侍率,左右虞侯開府改為左右虞侯率,左右監門率改為宮門將,左右內率依舊。
大業九年(公元613年),置左右雄武府,隸屬於左右備身府,招募百姓為「驍果」。這個府不領府兵,但仍屬皇帝禁衛,而且在所有皇帝禁衛軍中佔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就是利用驍果發動兵變,殺死隋煬帝楊廣的。
由於隋煬帝好大喜功,不斷擴充軍隊,增置軍府,使社會生產遭到極大破壞,正常的兵役制度也無法實行,當時的情況據史書記載是掃地為兵,丁男不夠役使,又轉而役使婦人。所以在隋煬帝統治的最後幾年,府兵制實際上遭到了破壞。
(5)隋軍戰時編制體制
隋軍在大的軍事行動中,由皇帝指派的行軍元帥為最高指揮官,負責一個地區的指揮官為總管。滅陳之戰中,曾以楊廣、楊素並為行軍元帥,並以楊廣為淮南道行台尚書令的名義統一指揮全盤軍事。史書記載隋滅陳大軍「合總管九十,兵五十一萬八千,皆受晉王(楊廣)節度,東接滄海,西拒巴蜀,旌旗舟楫,橫亘數千里」的盛況,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軍隊的編組情況。
大業八年(公元612年)隋進攻高麗,楊廣率百萬大軍親征。當時的編制情況是:全軍分左右各12軍,凡113萬,「每軍大將、亞將各一人,騎兵四十隊,隊百人,十隊為團;步卒八十隊,分為四團,團各有偏將一人;其鎧胄、纓拂、旗幡每團異色;受降使者一人,承詔慰撫,不受大將節制;其輜重散兵等亦為四團,使步卒挾之而行;進止立營,皆有次序儀法。」(《資治通鑒》卷一八一,大業八年)從上述記載可知,步兵和騎兵編制不完全一樣。騎兵是10隊為一團,步兵是20隊為一團。

閱讀全文

與隋朝年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