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的彌補期限如何規定
企業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彌補期限如何規定的?
企業發生虧損,可以用次年度的稅前利潤彌補,次年度利潤不足彌補的,可以在5年內延續彌補。
『貳』 虧損彌補年限
可以 稅法規定 虧損彌補期限為5年 即從06年往前的第5年之內的虧損都可以彌補 剛好到01年 但是 07年就不能再彌補01年未彌補完的虧損了
『叄』 企業所得稅虧損彌補最長期限不得超過5年,請大家舉例說明
1、例題:假設某企業2018年虧損100萬,2019年盈利10萬,2020年盈利11萬,2021年盈利12萬,2022年盈利13萬,2023年盈利14萬,2024年盈利15萬;
2、答案:
(1)、2019年繳納應納稅所得額=-100+10=-90,不繳納,虧損後第一年
(2)、2020年繳納應納稅所得額=-100+10+11=-79,不繳納,虧損後第二年
(3)、2021年繳納應納稅所得額=-100+10+11+12=-67,不繳納,虧損後第三年
(4)、2022年繳納應納稅所得額=-100+10+11+12+13=-54,不繳納,虧損後第四年
(5)、2023年繳納應納稅所得額=-100+10+11+12+13+14=-41,不繳納,虧損後第五年
(6)、2024年繳納應納稅所得額=15,繳納所得稅,雖然2023年仍存在41萬未彌補的虧損,但是是第5年,最長不超過5年,2024年是2018年虧損的第6年,不能再用於彌補,所以2024年的盈利需要繳納所得稅
(3)稅前利潤彌補虧損年限擴展閱讀:
一、企業所得稅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於2007年3月16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2007年3月16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3、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將第51條第1款中的「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機構、場所的,經稅務機關審核批准」修改為「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機構、場所,符合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規定條件的」。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企業所得
『肆』 用稅前利潤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和用稅後利潤彌補以前年度虧損有什麼區別在彌補年限上有什麼不同謝謝
都是用稅前利潤彌補吧。我還真沒聽說過稅後利潤彌補。稅後利潤彌補的話肯定要交所得稅了。如果是稅前的話,那本年度的所得稅就要少交嘍。
『伍』 所得稅彌補虧損年限問題(高手請進)
直接彌復補2001虧損的100萬。
材料:凡制納稅人1992年度前發生的虧損尚未彌補完的,虧損彌補期最長時間不得超過三年,並連續計算已發生虧損的彌補年限。凡1993年度以後發生的虧損,可用下一納稅年度的所得彌補,下一納稅年度的所得不足彌補的,可以逐年延續彌補,但是延續彌補期最長不得超過5年。
『陸』 企業發生的年度虧損,在連續幾年內可稅前利潤彌補
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十八條規定:「企業納稅年度發生的虧損,准予向以後年度結轉,用以後年度的所得彌補,但結轉年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
這里需要明確的是:「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和「結轉年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允許彌補在時間上不得超過五年。舉例說明:假設某企業2008年虧損50萬元,以後五年彌補虧損前分別有所得額2009年5萬元、2010年7萬元、2011年9萬元、2012年12萬元、2013年15萬元、每年用當年所得彌補虧損後所得額均為零。因此,從2008年到2013年均無需繳納企業所得稅,五年共彌補虧損額48萬元,還剩2萬元虧損。到第六年即2014年彌補前所得18萬元。2014年還能彌補2萬元虧損嗎?回答是否定的。因為稅法規定只能在虧損年度之後的五年內彌補,到了第六年,五年前的虧損如果尚未彌補完,就不能在稅前予以彌補,只能用稅後利潤去彌補了。
『柒』 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可以用5年的利潤來彌補是什麼意思
它的意思是如果企業發生虧損,可以用次年度的稅前利潤彌補,次年度利潤不足彌補的,可以在5年內延續彌補。如果頭一年虧損,可以用以後5年的稅前利潤來彌補。如果企業連虧5年,5年內的稅前利潤不足或虧損彌補時,用6-10年稅後利潤彌補。這種方式不確認遞延所得稅。稅前和稅後利潤補虧最大的區別,就是彌補當年上繳的所得稅不一樣。
舉例說明,如果前5年虧損100萬,如果第六年實現的利潤總額為200萬。
稅前利潤彌補,就是先補虧,再交所得稅:
所得稅=(200-100)*25%=25
凈利潤=200-25=175 未分配利潤=-100+175=75
如果是稅後利潤彌補:
所得稅=200*25%=50
凈利潤=200-50=150 未分配利潤=-100+150=50
通過這個舉例,可以看出稅前和稅後利潤彌補虧損所產生的差異了。
(7)稅前利潤彌補虧損年限擴展閱讀:
彌補以前年度虧損,是會計詞彙,出自《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是指在會計處理上,如果上年的凈利潤為負(或以前各年的凈利潤總和為負),本年的稅後凈利潤要首先彌補掉這部分虧損,才能作為可供分配的凈利潤,來計提公積金、公益金或者分紅。
彌補以前年度虧損_網路
『捌』 稅前利潤彌補虧損
所謂彌補以前年度虧損,是指在會計處理上,如果上年的凈利潤為負(或以前各年的凈利潤總和為負),本年的稅後凈利潤要首先彌補掉這部分虧損,才能作為可供分配的凈利潤,來計提公積金、公益金或者分紅。
一、虧損的界定如果當年按會計准則計算的本年利潤為負數,即為會計上講的「虧損」 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五條所稱虧損,是指企業依照企業所得稅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將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和各項扣除後小於零的數額。
二、虧損彌補的新舊稅法處理新稅法
《企業所得稅法》第五條規定: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第十八條規定:企業納稅年度發生的虧損,准予向以後年度結轉,用以後年度的所得彌補,但結轉年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
新法對投資收益的免稅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六條第二項第三項免稅規定: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免稅。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取得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企業所得稅法》第八十三條規定,是指居民企業直接投資於其他居民企業取得的投資收益。不包括連續持有居民企業公開發行並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個月取得的投資收益。
舊稅法:《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一條規定:納稅人發生年度虧損的,可以用下一納稅年度的所得彌補;下一納稅年度的所得不足彌補的,可以逐年延續彌補,但是延續彌補期最長不得超過五年。
國稅總局下發的《納稅申報表的通知》(國稅發[2006]56號)文件則規定,新申報表在納稅調整時先不將投資收益還原,待納稅調整彌補虧損後,再加上應補稅投資收益已繳所得稅額[投資收益÷(1-被投資企業適用稅率)×被投資企業適用稅率],計算應納所得稅額。
『玖』 所得稅怎麼彌補以前年度虧損
就是稅前利潤可以用來彌補以前年度的虧損,彌補完後在進行應納稅計算,但只能彌補五年內回。
依據《企業所得答稅法》:
第五條 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第十八條 企業納稅年度發生的虧損,准予向以後年度結轉,用以後年度的所得彌補,但結轉年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
(9)稅前利潤彌補虧損年限擴展閱讀:
企業彌補虧損的方式主要有三種:
1.企業發生虧損,可以用次年度的稅前利潤彌補,次年度利潤不足彌補的,可以在5年內延續彌補。本文將重點對這種方式下的所得稅會計處理進行探討。
2.企業發生的虧損,5年內的稅前利潤不足或虧損彌補時,用稅後利潤彌補。這種方式不確認遞延所得稅。稅法上在計算應稅所得時不能扣除虧損余額。
3.企業發生的虧損,可以用盈餘公積彌補。借記「盈餘公積」 科目,貸記「利潤分配——盈餘公積補虧」 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