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軍官轉業是隨時可以的嗎還是有時間限定
一般部隊都是在元旦後春節前開始軍官轉業工作,然後被定下轉業的幹部在第二年元旦前一般都會到地方上班了。
2. 轉業跟復原都是什麼意思 他們的各自年限是多長時間 就是當兵幾年可以轉業或是復原
人退出現役稱復原,但是同樣是復原,軍官和士兵復員的叫法以及工回作的分配等都答是不一樣的。
三級以上士官(中級士官以上)、排長(少尉軍銜)以上軍銜的軍官服役期滿,退出現役,則稱為轉業,意思是轉一個職業。
而士兵、初級士官(一級士官、二級士官)復員則稱為退伍,意思是退出現役。
另外轉業軍人和退伍軍人會到地方對工作的分配也是不一樣的。
最後我說一下退役,其實我軍是沒有「退役」這個詞的,這個詞是從台灣傳到大陸的,只是叫法不同而已,所以我認為退役也就是我們說的復員。
3. 急!軍人進!每年部隊都有軍人復員或退伍,具體是在哪月哪日呢離開部隊的時間是全國統一的嗎
你好!
一部隊每年都有軍人復員,
具體時間根據軍兵種不同、地區不同由總參統有關部門一制定方案。
二具體時間,除特殊情況(簡編等),
近幾年是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
三離開部隊時間全國不能在一天,
原因一是戰略需要;
二是交通需要;
三是部隊、地方辦理手續的需要。
四部隊除特殊情況都要,
一般都會舉行歡送儀式。
4. 每年軍官一般都是在什麼時間轉業
軍隊轉業幹部的時間是在10月份開始調查摸底,,1月份根據部隊的幹部擬任免情況上報師(或軍)級政治機關的幹部部門(僅報擬轉業的數字)。
在上級審批後再正式確定具體轉業對象,根據上級下達的轉業指標數把轉業名單上報(一般在11月份),12月份師(或軍)級政治機關最終確定轉業人選,並向部隊團級政治機關下達轉業通知,1月份正式離隊交接工作,等待轉業通知,拿到通知完成手續後便可離開部隊。
(4)軍官轉業復員年限截止日期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軍齡滿10年干齡滿6年但軍齡不滿16年的,採取應金制,前10年每年3.2萬,10年後按每年5.4萬計,並給予解決住房問題,轉業後每月發工資的百分比(根據服役年限和立功情況)、醫療保險金自行交,也可選擇計劃安置。
軍齡滿16年的採取自主擇業(退役金較以前有所增加,每月發全工資的百分比,並解決住房和醫療問題),也可選擇計劃安置(參加公務員考試,立功的加分,考試分低者自主擇業)。
5. 轉業、復員幹部退役當年工資能發到什麼時候
一、軍官自主擇業軍齡滿20年(營以上幹部),指20周年。
如90年9月入伍(營以上幹部),必須等到2010年年底部隊幹部轉業時才能報自擇(到2010年9月才算20周年,但檔案軍齡是21年)。
二、自主擇業幹部軍齡和工作時間計算
國務院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工作領導小組等8個部門《關於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安置管理若干具體問題的意見》(國轉聯〔2006〕1號)規定:
(1)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的軍齡、銜齡、任職年限、邊遠艱苦地區工作年限和配偶隨軍並取得常住戶口計算時間等截止日期,為批准其轉業當年的3月31日。
(2)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直接入伍的軍隊轉業幹部,選擇自主擇業的,比照同期入伍軍隊院校學習的幹部相應確定自主擇業條件。
(3)收歸軍隊建制的人武部幹部,屬於轉業復員軍人的,其收歸前在人武部工作時間連續計算軍齡。
(4)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服現役期間的工作單位以軍隊任職命令確定的單位為准。
(5)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服現役期間,外出學習(進修)或者代職在1年之內的,計算為其原部隊駐地工作時間;在1年以上的,計算為其學習(進修)或者代職部隊駐地工作時間。
(6)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在邊遠艱苦地區或從事飛行、艦艇工作時間,累加計算,不滿12個月的按1年計算。
(7)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服現役期間在飛行、艦艇學院學習的,其從事飛行、艦艇工作時間,從飛行員、艦艇學院學員檔案記載的上飛機、艦艇時間起計算。
(8)跳傘兵服役年限,不視同從事飛行年限。
(9)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軍齡按實際服役年限計算,不進行折算。
6. 每年的幹部轉業時間
根據這些年的做法,軍隊幹部轉業對象的研究上報工作大約在每年的春節前,春節後組織工作交接,接著進行幹部檔案的整理和上報,上級最終批復時間大約在4到6月份,正式離開部隊大約在9-12月不等。
7. 實際轉業時間與批准轉業時間有什麼不同
是部隊軍官吧?1 領導找你談話批准你今年轉業你可以回家了,要等待地方安置後回部隊取各種關系。這期間部隊給你開工資一般到當年年底。【按要求要在部隊繼續工作的】2 實際轉業應以軍官轉業證上的時間為准。
8. 軍轉幹部的軍齡、任現職職務年限和相關時間如何計算
計算軍轉幹部的軍齡、任現職務(含專業技術職務等級)年限和相關時間,均按周年統一截止到批准其轉業當年的3月31日。
9. 軍人自主擇業年限怎麼算
一、軍官自主擇業軍齡滿20年(營以上幹部),指20周年。
如90年9月入伍(營以上幹部),必須等到2010年年底部隊幹部轉業時才能報自擇(到2010年9月才算20周年,但檔案軍齡是21年)。
二、自主擇業幹部軍齡和工作時間計算
國務院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工作領導小組等8個部門《關於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安置管理若干具體問題的意見》(國轉聯〔2006〕1號)規定:
(1)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的軍齡、銜齡、任職年限、邊遠艱苦地區工作年限和配偶隨軍並取得常住戶口計算時間等截止日期,為批准其轉業當年的3月31日。
(2)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直接入伍的軍隊轉業幹部,選擇自主擇業的,比照同期入伍軍隊院校學習的幹部相應確定自主擇業條件。
(3)收歸軍隊建制的人武部幹部,屬於轉業復員軍人的,其收歸前在人武部工作時間連續計算軍齡。
(4)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服現役期間的工作單位以軍隊任職命令確定的單位為准。
(5)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服現役期間,外出學習(進修)或者代職在1年之內的,計算為其原部隊駐地工作時間;在1年以上的,計算為其學習(進修)或者代職部隊駐地工作時間。
(6)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在邊遠艱苦地區或從事飛行、艦艇工作時間,累加計算,不滿12個月的按1年計算。
(7)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服現役期間在飛行、艦艇學院學習的,其從事飛行、艦艇工作時間,從飛行員、艦艇學院學員檔案記載的上飛機、艦艇時間起計算。
(8)跳傘兵服役年限,不視同從事飛行年限。
(9)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軍齡按實際服役年限計算,不進行折算。
10. 軍人最新自主擇業年限
我國現行軍官轉業安置政策存在七大弊端根據現行《現役軍官法》等有關法規,目前我國對於軍隊退役軍官實行的是退休、轉業、自主擇業、復員等多種安置政策。其中退休、自主擇業的選擇要受到服役年限、本人年齡、職務等條件限制,而復員因保障水平低已基本沒有人選擇了。近來年,隨著地方公務員待遇的不斷提高,轉業安置已成為軍隊師以下軍官退役的首選。從實際情況看,這種實行了幾十年,依靠行政辦法主導、各級政府做為政治任務來完成的軍官轉業安置政策已經走入了「胡同」,目前至少存在七大弊端: 一是與現行國家公務員制度不「對接」。進機關當公務員,既是大多數退役軍官轉業安置的首選,也是各級政府迫於壓力安置轉業軍官的「主渠道」。但實際情況是,隨著國家公務員制度的不斷完善,各級政府機關都嚴格實行定員管理,「一個蘿卜一個坑」,計劃經濟時期政府機關依靠增加「板凳」長度來安排部隊轉業幹部的辦法已經很難行得通了。繼續強行堅持,很顯然不利於加強地方公務員制度建設。 二是佔用大量行政資源,不符合「小政府、大服務」的政改目標和建立節約型社會的要求。一方面,我國目前公務員隊伍的絕對數量已經十分龐大,所佔人口比例也很高。在許多地區,行政性開支的壓力已使政府難以承受。在這種情況下,全國每年還要接納數以萬計的軍轉幹部,這使得「精減政府機構和人員,壓縮各項行政性開支」的改革目標的實現進一步增加了難度。另一方面,為了完成好這一「政治任務」,從中央到地方,層層設立軍轉安置部門,年年逐級開會布置任務,分解落實安置指標,又要耗費大量人力、財力,佔用大量行政資源。這與我們國家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要求也是不相吻合的。三是轉業安置後工作崗位的不穩定性使退役軍官的家庭生活缺乏可靠保障。從道理上說,軍人的付出是一種特殊意義的「國防勞動」,這種特殊勞動收獲的是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寧,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備條件。按照社會公平的原則,這種特殊勞動的回報應該是國家和社會對於軍人退役後給予可靠的生活保障,真正體現「一人當兵,全家光榮;當兵一回,終身受益」。但現實情況是,不論是地方政府機關、事業單位,還是國有企業,都在引進優勝劣汰機制,實行崗位聘任制。軍轉幹部隨時可能因為落選,以及單位撤銷、企業改制(破產)等原因而影響生活質量,甚至失去生活保障。雖然在有些地方做出了軍轉幹部幾年內不許下崗的規定,但這種保障並不可靠,同時在局部范圍內也造成了對他人的不公平而容易產生矛盾。 四是軍轉幹部的年齡、經歷和知識儲備總體上使自身在新的競爭環境中處於劣勢地位。年輕的軍官部隊不讓走,等到部隊安排走的時候,絕大多數軍官已經服役了十幾年、幾十年.轉業到地方,不論是年齡、社交圈子、知識儲備、還是部隊長期養成的工作習慣、方式,都不具備競爭優勢,因而得到提拔重用的機率很小。不在同一起跑線上的競爭,對軍轉幹部來說是有失公平和無奈的。五是軍轉幹部對地方強勢部門和熱點單位的青睞與熱衷助長了社會的腐敗現象。為了安排好自已的下半生,同時也有「官本位」意識做怪,想到地方弄個「一官半職」,活得更「滋潤」些,許多被確定轉業的軍官都不約而同地把目光瞄向了地方一些有權有錢的強勢部門和熱點單位。找關系,跑「門路」,請客送禮,上下打點,竟然成了一種司空見慣的社會現象和公開的轉業「程序」。為數不少的軍轉幹部不但花光了自己的轉業費,還要拿出一筆多年的積蓄,甚至還有舉債送禮的。送禮的錢款數額,大都是以萬為單位。一些地方領導借機斂財。安排軍隊轉業幹部,冠冕堂皇,既講了政治,又得了實惠,何樂而不為。想一想,哪些曾經一呼百諾威風八面的大軍官們,轉業時卻要如此「屈尊降貴」,也夠悲哀的。當年那位從新疆轉業回四川的倉庫分庫主任因頻遭冷遇,最後憤而跳樓自盡的事件,至今提起來仍讓人禁不住扼腕感嘆、唏噓不已。 六是轉業安置後工作環境,物質待遇的差距造成了事實上的不公平。由於地方工作崗位的限制和各種人為因素的影響,退役軍人轉業後工作的差異性較大:有的在市內、有的到了郊區。有的待遇遠遠高於部隊,有的比部隊下降了許多。有的上下班專車接送,有的卻要騎自行車、擠公交車……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差距還在不斷擴大。這就必然在職務和其它條件大致相同的轉業幹部之間造成了事實上的不公平,而且還容易引發新的矛盾。由於下崗、失業,以及一些保障措施不配套、不落實等原因,我們許多轉業幹部(包括一些在部隊時的師、團職領導幹部)也加入了**、請願的隊伍。本來是社會的精英、共產黨的中堅,卻淪為社會的弱勢群體。這種現象還引發了一些現役軍人對轉業安置政策的恐懼。部隊每年都有相當一部分被確定轉業的幹部想方設法逃避轉業的命運。有的做工作搞假病歷辦病退,有的托關系送禮把自己的名字從轉業名單上劃掉,有的乾脆硬「拖著」不去地方報到。靠著各種手段和「神通」,竟然有人把自己轉業的時間年復一年的延續長達十年之久。每年安排幹部轉業工作,已經成了部隊各級黨委和政治機關一項十分棘手和十分牽扯精力的難題。七是不利於維護軍隊形象、軍人權益和保持軍隊穩定。退役軍人的安置政策直接關繫到軍隊形象、軍人權益和軍隊穩定,這是毫無疑問的。軍人退役本來是件很光榮的事情。軍人盡到了保衛國家的義務和責任,重歸社會時理應得到社會的尊重和保障,但現行的軍官(包括士官)轉業安置政策,卻使軍人在轉業過程中和轉業安置後難免遭遇種種尷尬。其連索反應,不可能不對軍隊的整體形象、軍人的基本權益和軍隊的穩定造成負面的影響和傷害。這恐怕是每一個熱愛人民軍隊、關心部隊建設的人們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因此,我們有理由對產生於計劃經濟時期的現行軍人轉業安置政策提出異議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