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關稅的短征、追征和補征
在通常情況下,關稅納稅人在履行其關稅納稅義務之後,海關與納稅人之間的關稅法律關系就消滅了。但有時海關事後發現原核定並實際徵收的稅額少於應徵收的稅額,稱之為關稅的短征。
在納稅人按海關核定的關稅稅額繳納稅款後發現原核定稅額少於應征稅額時,海關對原納稅人徵收原短征的關稅的行政行為]稱之為關稅的追征和補征。
根據造成短征關稅的原因不同,分為關稅的追征和關稅的補征。因納稅人違反海關規定造成短征的,稱為關稅的追征,又稱追征關稅,簡稱追征。非因納稅義務人違反海關規定造成短征的,稱為關稅的補征,又稱補征關稅,簡稱補稅或補征。
『貳』 針對逃稅、偷稅等行為,稅務機關的稅收追繳期限是多久
一般偷稅違法行為,對偷稅、抗稅、騙稅的,稅務機關可以無限期追繳稅款。如果構成偷稅罪,逃稅罪的追訴時效根據行為人逃稅的最高徒刑而定的。
一般偷稅違法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1、第五十二條 因稅務機關的責任,致使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要求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補繳稅款,但是不得加收滯納金。
2、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計算錯誤等失誤,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追征稅款、滯納金;有特殊情況的,追征期可以延長到五年。
3、對偷稅、抗稅、騙稅的,稅務機關追征其未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或者所騙取的稅款,不受前款規定期限的限制。
偷稅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1、第二百零一條【逃稅罪】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2、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3、有第一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刑法》規定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1、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
2、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過十年;
3、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十五年;
4、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5、逃稅罪的追訴時效根據行為人逃稅的最高徒刑而定的,如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不再追訴。
(2)海關追征期限擴展閱讀:
偷稅罪:
1、偷稅罪是一種故意犯罪行為,表現為行為人明知自己有納稅的義務,而採取種種手段,達到不繳或少繳稅款的行為。行為人偷稅的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必須出於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或已扣、已收稅款的目的。
2、過失行為導致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不成立本罪。偷稅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採取欺騙、隱瞞等各種手段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或已扣、已收稅款。
漏稅:
1、漏稅是由於行為人對稅收規定、財務會計制度不了解,或由於疏忽大意漏報應稅項目等過失行為,而導致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的行為。
相同和區別:
1、偷稅罪與漏稅在客觀方面的表現有相同之處,都是造成了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的結果。但兩者有著本質區別,即在行為人的主觀方面,偷稅罪是一種故意犯罪,其主觀惡性大,為了達到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目的,不惜損害國家利益,具有較大的社會危害性。
2、漏稅是一種主觀過失,主觀上沒有犯罪的故意,其主觀惡性小,所以不能以犯罪論。
『叄』 關稅漏繳多少年可以追繳
追征:因納稅人違反海關規定造成少征和漏征關稅,關稅追征期為繳納稅款之日起3年內,並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肆』 關稅追征和補征問題,收款期限起算點的差異怎麼理解
原文為《關稅條例》第五十一條「進出口貨物放行後,海關發現少征或者漏征稅款的內,應當自繳納稅容款或者貨物放行之日起1年內,向納稅義務人補征稅款。但因納稅義務人違反規定造成少征或者漏征稅款的,海關可以自繳納稅款或者貨物放行之日起3年內追征稅款,並從繳納稅款或者貨物放行之日起按日加收少征或者漏征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海關發現海關監管貨物因納稅義務人違反規定造成少征或者漏征稅款的,應當自納稅義務人應繳納稅款之日起3年內追征稅款,並從應繳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少征或者漏征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分兩款,你說的第二段實際為第一款內容。
因此可以看出:
第一、兩款適用對象不一樣,第一款後一句是針對一般進出口貨物違規,第二款是針對海關監管貨物違規,至於什麼是海關監管貨物,可見海關法的規定。
第二、對於進出口貨物來說,少征的貨物有繳納稅款之日,漏征的貨物只存在貨物放行之日,根據情況不同適用不同的日期;而對於海關監管貨物違反規定的情況來說,違規之日才是其產生繳款義務的時間,比如擅自轉讓保稅料件,保稅料件被賣之日為應繳納稅款之日。
註:少征就是少收了稅而放行,漏征是沒有收稅而放行。
『伍』 關稅與工商稅收在補繳與追征問題上有什麼區別
根據現行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由各級稅務機關(含國家稅務局系統、地方稅務局系統)負責徵收的各項稅種(題中所謂的「工商稅收」)的徵收管理,適用《稅收徵收管理法》;由各級海關負責徵收的各項稅種(包括:關稅、進口增值稅、進口消費稅)的徵收管理,適用《海關法》。
一、稅款補繳問題。
根據《稅收徵收管理法》的規定:因稅務機關的責任,致使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要求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補繳稅款,但是不得加收滯納金。
根據《海關法》的規定:進出口貨物、進出境物品放行後,海關發現少征或者漏征稅款,應當自繳納稅款或者貨物、物品放行之日起一年內,向納稅義務人補征。
二、稅款追征問題。
根據《稅收徵收管理法》的規定: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計算錯誤等失誤,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追征稅款、滯納金;有特殊情況的,追征期可以延長到五年。對偷稅、抗稅、騙稅的,稅務機關追征其未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或者所騙取的稅款,不受前款規定期限的限制。
根據《海關法》的規定:因納稅義務人違反規定而造成的少征或者漏征,海關在三年以內可以追征。
可見,各級稅務機關與各級海關負責徵收的稅款,在補征、追征問題上,兩者的區別在於補征、追征期限規定的不同,前者要長於後者。
『陸』 海關追征少征或漏征稅款的滯納金,其規定期限和徵收標准分別是什麼
根據《海關法》規定,進出境貨物和物品放行後,海關發現少征或者漏征稅款,應當自繳納稅款或者貨物、物品放行之日1年內,向納稅義務人補征;因納稅義務人違反規定而造成的少征或者漏並從繳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少征或者漏征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