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輕微肇事逃逸處理多久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
(一)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或者機動車駕駛證被暫扣期間駕駛機動車的;
(二)將機動車交由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或者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暫扣的人駕駛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尚不構成犯罪的;
(四)機動車行駛超過規定時速50%的;
(五)強迫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機動車安全駕駛要求駕駛機動車,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構成犯罪的;
(六)違反交通管制的規定強行通行,不聽勸阻的;
(七)故意損毀、移動、塗改交通設施,造成危害後果,尚不構成犯罪的;
(八)非法攔截、扣留機動車輛,不聽勸阻,造成交通嚴重阻塞或者較大財產損失的。
行為人有前款第二項、第四項情形之一的,可以並處吊銷機動車駕駛證;有第一項、第三項、第五項至第八項情形之一的,可以並處15日以下拘留。
⑵ 剮蹭肇事逃逸離開後多少時間報案不算逃逸嗎
當事人為逃避法律責任才屬於逃逸,與時間無關。
依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一百一十二條規定:本規定中下列用語的含義是:「交通肇事逃逸」,是指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後,當事人為逃避法律責任,駕駛或者遺棄車輛逃離道路交通事故現場以及潛逃藏匿的行為。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鄰省、市(地)、縣交界的國、省、縣道上,以及轄區內交通流量集中的路段,設置標有管轄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名稱及道路交通事故報警電話號碼的提示牌。
車輛在道路以外通行時發生的事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接到報案的,參照本規定處理。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有關部門。
(2)輕微肇事逃逸報警期限擴展閱讀:
道路交通事故的相關要求規定:
1、駕駛人必須在確保安全的原則下,立即組織車上人員疏散到路外安全地點,避免發生次生事故。駕駛人已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或者受傷無法行動的,車上其他人員應當自行組織疏散。
2、接到道路交通事故報警後,需要派員到現場處置,或者接到出警指令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立即派交通警察趕赴現場。
3、經核查道路交通事故事實存在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受理,製作受案登記表;經核查無法證明道路交通事故事實存在,或者不屬於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管轄的,應當書面告知當事人,並說明理由。
⑶ 發生輕微交通事故後多長時間內報警有效
截至2020年月,交通法規中並未規定發生輕微交通事故後報警的有效時間,但規定了之後交通事故後報警會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三日內作出是否接受案件的決定。
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
第十八條 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後當事人未報警,在事故現場撤除後,當事人又報警請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理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按照本規定第十六條規定的記錄內容予以記錄,並在三日內作出是否接受案件的決定。
經核查道路交通事故事實存在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受理,製作受案登記表;經核查無法證明道路交通事故事實存在,或者不屬於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管轄的,應當書面告知當事人,並說明理由。
(3)輕微肇事逃逸報警期限擴展閱讀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工作規范》中規定:
第十二條 指揮中心接到道路交通事故報警的,應當按照《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十條規定的內容進行詢問並作記錄,指派就近的執勤民警立即趕赴現場進行先期處置,並根據情況進行以下處理:
(一)需要適用一般程序處理的,通知事故處理崗位民警和相關單位救援人員、車輛趕赴現場,並調派足夠警力趕赴現場協助救援和維持秩序;
(二)屬於上報范圍的,立即報告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並通過本級公安機關報告當地人民政府;
(三)需要堵截、查緝交通肇事逃逸車輛的,通知相關路段執勤民警或者通報相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布控、協查。
⑷ 交通肇事逃逸的報警時效是多長
交通事故報警沒有時間限制,但是建議盡快報警,時間長了會影響案件調查,並且報案時必須同時提供相關有效證據,否則交警部門也可以不受理,同時還要注意不可以超過一定的訴訟時效。
⑸ 交通肇事逃逸 報警時效是多長
你好。
對於交通事故的最長報案時限,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並未作出明確的規定。但是我國現行《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八條之規定: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應當保護現場並立即報警;
第十二條又作出了規定:當事人未在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報警,事後請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理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按照本規定第十條的規定予以記錄,並在三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經核查道路交通事故事實存在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受理,並告知當事人;經核查無法證明道路交通事故事實存在,或者不屬於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管轄的,應當書面告知當事人,並說明理由。
由上述的相關條款中我們得出,發生了交通事故後,就應該「立即報警」;所謂立即,那就是要在第一時間,要及時向交警部門報案,以為迅速對事故的責任作出認定和處理;尤其是發生了重大的交通事故後,就更是應該立即報警,這是為了更加准確和收集相關證人,證言,證物和直接證據關鍵時機。總之,立即報警是規定,是事故當事人的責任和義務。所以就沒有明文規定報案的最長時限為多久了。
當然,在現實中也可能因種種原因而沒有立即報警,而延誤了寶貴的報案時機。比如以為當時可以和解處理,事後對方卻推卸責任翻臉不認賬。所以在第十二條中,對沒有在事故現場及時報警的,也作出了相應的補救方式;但比較起在事故現場就立即報警的,後續的手續就要麻煩了許多了,並且首要條件是保存好事故當時的證據,以證明交通事故的責任承擔;交警部門還可能因你報案的不及時,作出不予受理的決定。
確定交通事故訴訟時效
1、事故發生日,如果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害輕微,雙方能就事故責任達成一致意見,不需要交警出具事故責任認定書的,一般自事故發生日起起算一年訴訟時效。
2、交警出具事故責任認定書。《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自交通事故發生之日起,輕微事故5 日內;一般事故15日內;重大、特大事故20日內,必須作出責任認定。因交通事故情節復雜不能按期作出認定的,須報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批准,按上述規定分別延長5日、15日、20日。事故發生後一般交警部門會在30日內製作《事故責任認定書》,自當事人收到《事故責任認定書》之日起,一年訴訟時效開始起算。《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不再要求交通事故必須要調解,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申請調解也可以單方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在交警部門處理交通事故過程中,有時也會進行調解,如調解不成交警部門會出具《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終結書》,當事人自受到該終結書之日起,一年訴訟時效也可以開始算。
總之,交通事故報警沒有時間限制,但是建議盡快報警,時間長了會影響案件調查,並且報案時必須同時提供相關有效證據,否則交警部門也可以不受理。而且還要注意不可以超過一定的訴訟時效。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⑹ 交通事故報案期限是多久,處理時限是多久
很多人會在交通事故發生的第一時間,就選擇報警,讓交警部門來處理事故。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講,其實並不是很清楚交通事故的報案期限的,那麼究竟交通事故報案期限是多久呢?相關交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具體的報案時間,只是規定事後報警的,要經過交警部門核查,經核查道路交通事故事實存在的,應當受理。無法核查的不予受理。根據有利於事故處理的角度出發,應立即報警。當事人未在交通事故現場報警,事後請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理的,當事人應當在提出請求後十日內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供交通事故證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按照《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的規定予以記錄,並在三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經核查道路交通事故事實存在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受理,並告知當事人;經核查無法證明道路交通事故事實存在,或者不屬於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管轄的,應當書面告知當事人,並說明理由。法律依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十二條當事人未在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報警,事後請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理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按照本規定第十條的規定予以記錄,並在三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經核查道路交通事故事實存在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受理,並告知當事人;經核查無法證明道路交通事故事實存在,或者不屬於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管轄的,應當書面告知當事人,並說明理由。
⑺ 請問輕微交通事故逃逸後對方如果報警了交警最遲什麼時候會通知逃逸者
請問當時造成什麼樣的嚴重後果了嗎?對方看清你的車牌號了嗎?正常是如果對方報警,就會立馬通緝你,你識相的話就去自首,沒造成嚴重後果你自己拿點兒錢就完事兒了,這種情況保險公司是拒賠的。等著交警找到你的時候,性質就很惡劣了!就會從重處罰,最起碼會吊銷你的駕駛證。
⑻ 輕微撞車逃逸在什麼時間內報警有效
1、你既然報警了,你要保險公司修車,警察會給你出示個證明的;
2、交警說可能找不到對方是有可能的,比如說是套牌車等等,後果就是啥也沒發生;
3、肇事車司機是輕微肇事後逃逸,如果交警抓到的話,該司機負此次事故的全部責任,記12分,2000元以下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