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購入舊的固定資產,稅法折舊年限如何確認
一、處理方式:
1、可以確定已使用年限
年限確認:最低折舊年限不得低於《實施條例》規定的最低折舊年限減去已使用年限後剩餘年限。
准備資料:獲取購入舊固定資產企業的原始入賬發票,出廠時間證明資料;以及企業賬面記錄等作為依據。
2、無法確定已使用年限
年限確認:已使用過固定資產的新舊磨損程度、使用情況以及是否進行改良等因素合理估計新舊程度,然後與該固定資產的法定折舊年限相乘確定。
准備資料:成新度的測算底稿及判斷依據等
二、法規依據:
1、現行有效的規則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所得稅處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9]81號)第三條規定,企業採取縮短折舊年限方法的,對其購置的新固定資產,最低折舊年限不得低於《實施條例》第六十條規定的折舊年限的60%;若為購置已使用過的固定資產,其最低折舊年限不得低於《實施條例》規定的最低折舊年限減去已使用年限後剩餘年限的60%.最低折舊年限一經確定,一般不得變更。
這邊對應購置的舊貨中,有說明其最低折舊年限不得低於《實施條例》規定的最低折舊年限減去已使用年限後剩餘年限。60%的比例是新舊都相同的。
2. 折舊年限怎麼定
你所的是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問題.以下是財務和稅務處理的規定:
財務規定:企業會計准則--固定資產:
第十五條 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和預計凈殘值。
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但是,符合本准則第十九條規定的除外。
第十六條 企業確定固定資產使用壽命,應當考慮下列因素:
(一)預計生產能力或實物產量;
(二)預計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
(三)法律或者類似規定對資產使用的限制。
第十九條 企業至少應當於每年年度終了,對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進行復核。
使用壽命預計數與原先估計數有差異的,應當調整固定資產使用壽命。
預計凈殘值預計數與原先估計數有差異的,應當調整預計凈殘值。
與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預期實現方式有重大改變的,應當改變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固定資產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的改變應當作為會計估計變更。
稅務規定:
根據<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管理辦法>{2000]84號文件
第二十五條 除另有規定者外,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電子設備和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以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因此,財務對使用年限沒有作限制性的規定,當然你根據第十六條的規定和你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
對於財務和稅務上規定的不一致.你只要按照財務會計核算就可以了.只不過是同稅務規定不一致,你單位需要在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進行納稅調整就可以了.如果你的會計和稅法水平比較高,你也可以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結合稅務規定,進行稅收籌劃,以降低稅負.
3. 最新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條規定: 除國務院財政、專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屬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是屬於國家法律一級的規范,其規定只要該法律部廢止,就一直按照這個執行,現在還沒有廢止,所以2011年繼續按這個執行。
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逐漸損耗而轉移到商品或費用中去的那部分價值,也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由於使用固定資產而在其使用年限內分攤的固定資產耗費。確定固定資產的折舊范圍是計提折舊的前提。
在所考察的時期中,資本所消耗掉的價值的貨幣估計值。在國民收入賬戶中也稱為資本消耗補償。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
4. 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會計估計變更會計處理方法
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會計估計變更會計處理方法:
固定資產折舊政策版一經確認,不得隨意變權更。若是估計錯誤,那要作為差錯更正,調整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條規定,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5. 關於折舊年限
根據企業所得稅實施細則第六十條規定: 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專另有規定屬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第六十四條生產性生物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林木類生產性生物資產,為10年;
(二)畜類生產性生物資產,為3年。以上述規定,企業最好在不低於以上年限的基礎上計提折舊。固定資產折舊的年限屬於會計估計,預計使用年限來自企業管理層的估計:鋼板材料的油罐折舊年限可比照生產設備10年以上;路面的折舊年限可比照房屋建築物20年以上;關於苗木,如果不屬於生產性生物資產,直接計入費用,如屬於生產性生物資產則按不低於上述規定。
6. 固定資產折舊年限變更是會計估計還是政策
一、固定資產折舊年限變更是會計估計變更。
二、解釋
1、會計估計,是指企業對結果不確定的交易或者事項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為基礎所作的判斷。由於商業活動中內在的不確定因素影響,許多財務報表中的項目不能精確地計量,而只能加以估計。估計涉及以最近可利用的、可靠的信息為基礎所作的判斷。
2、會計估計有如下特點之一是會計估計的存在是由於經濟活動中內在的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在會計核算中,企業總是力求保持會計核算的准確性,但有些經濟業務本身具有不確定性(例如,壞賬、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固定資產殘余價值、無形資產攤銷年限、收入確認,等等),因而需要根據經驗做出估計。進行會計估計並不會削弱會計確認和計量的可靠性。
3、會計估計的判斷,應當考慮與會計估計相關項目的性質和金額。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棄置費用的確定屬於會計估計。
4、企業應當以變更事項的會計確認、計量基礎和列報項目是否發生變更作為判斷該變更是會計政策變更,還是會計估計變更的劃分基礎。
固定資產折舊年限變更前後都是以歷史成本作為計量基礎,對該事項的會計確認和列報項目也未發生變更,只是固定資產折舊、固定資產凈值等相關金額發生了變化。因此,該事項屬於會計估計變更。
7. 新企業所得稅法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條 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另外,企業從事的行業不同其設備的折舊年限也不同,折舊年限一般小於設備的耐用年限即使用年限,參考折舊年限一般是在此基礎上增加1-5年。
(7)折舊年限估計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Fixed-assets Depreciation Method),指將應提折舊總額在固定資產各使用期間進行分配時所採用的具體計算方法。折舊是指固定資產由於使用而逐漸磨損所減少的那部分價值。
固定資產的損耗有兩種: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有形損耗,也稱作物質磨損,是由於使用而發生的機械磨損,以及由於自然力的作用所引起的自然損耗。無形損耗,也稱精神磨損,是指科學進步以及勞動生產率提高等原因而引起的固定資產價值的損失。一般情況下,當計算固定資產折舊時,要同時考慮這兩種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