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對涉外行政案件的審理期限應當如何掌握的復函
發文機關: 最高人民法院
發布日期: 2002.11.20
生效日期: 2002.11.20
時效性: 現行有效
文號: 〔2002〕行立他字第2號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粵高法〔2002〕63號有關涉外涉港澳台行政案件審理期限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一、《行政訴訟法》中有關案件審理期限的規定,並無一般行政案件與涉外(含涉港澳台,下同)行政案件的區分,涉外行政案件的審限應當適用該法有關案件審理期限的規定。
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中的有關規定,要求我國對與WTO規則有關的具體行政行為迅速進行司法審查。如對涉外行政案件審限不加以限制,不符合上述規定的要求。
三、我國司法審查制度應當遵循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有關國民待遇的基本原則,如對涉外行政案件沒有審限要求,不符合國民待遇的基本原則。
四、在審判實踐中,涉外行政案件的訴訟程序比一般行政案件的訴訟程序需要更多的時間,但這涉及排除不計入審限事項的時間,與涉外行政案件執行有關審限的規定並不沖突。
綜上,同意你院請示中的第二種意見,即涉外行政案件的審理期限,應當適用《行政訴訟法》及我院《關於嚴格執行案件審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規定》中有關行政案件審理期限的相關規定。
2. 涉外民事訴訟的審理期限是多久
第二百七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涉外民事案件的期間,不受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條、第版一百七十六條規定的限制權。
第一百四十九條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七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3. 涉外民事案件,無論是一審還是二審,無審限規定,指的是什麼意思
涉外案件的審限規定
來源:涉外律師網 作者: 日期:08-11-30
為了保證人民法院及時版審理民事案件,使公民、法權人和其他組織被侵犯的合法權益早日得到恢復和補救,民事訴訟法對一審普通程序、簡易程序以及二審程序的審理期限都作了明確的規定。由於審理涉外民事案件,在送達訴訟文書,調查取證等方面花的時間一般要比審理國內民事案件的時間長,難以依照審理國內民事案件的審限審結案件。
因此,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涉外民事案件的期間,不受本法有關期限規定的限制。這一規定明確了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涉外民事案件,沒有審限的限制。這樣規定,主要是從審判實際出發,決不意味著審理涉外案件可以無期限地拖延下去。人民法院審理涉外案件時,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對各程序階段規定的期間進行,盡可能使案件及早審結。
4. 涉外案件的審理期限不受案件審結期限的限制么
來是的。這是因為:審理自涉外民事案件,在送達訴訟文書,調查取證等方面的時間一般要比審理國內民事案件的時間長,難以依照審理國內民事案件的審限審結案件。民事訴訟法有明確規定。
民事訴訟法2013修正版
第二百七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涉外民事案件的期間,不受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條、第一百七十六規定的限制。
第一百四十九條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七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5.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涉外行政案件的審理期限應當如何掌握的復函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涉外行政案件的審理期限應當如何掌握的復函》
廣東專省高級人民法屬院:
你院粵高法[2002]63號有關涉外涉港澳台行政案件審理期限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一、《行政訴訟法》中有關案件審理期限的規定,並無一般行政案件與涉外(含涉港澳台,下同)行政案件的區分,涉外行政案件的審限應當適用該法有關案件審理期限的規定。
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中的有關規定,要求我國對與WTO規則有關的具體行政行為迅速進行司法審查。如對涉外行政案件審限不加以限制,不符合上述規定的要求。
三、我國司法審查制度應當遵循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有關國民待遇的基本原則,如對涉外行政案件沒有審限要求,不符合國民待遇的基本原則。
四、在審判實踐中,涉外行政案件的訴訟程序比一般行政案件的訴訟程序需要更多的時間,但這涉及排除不計入審限事項的時間,與涉外行政案件執行有關審限的規定並不沖突。
綜上,同意你院請示中的第二種意見,即涉外行政案件的審理期限,應當適用《行政訴訟法》及我院《關於嚴格執行案件審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規定》中有關行政案件審理期限的相關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
二○○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6. 涉外刑事案件對執行期間有什麼規定
由於涉外案件的當事人可能不在中國境內居住,他們參與訴訟以及有關文書往來,需要較長的時間;第二,外國人在我國進行訴訟一般都需要翻譯,這就影響了訴訟的效率導致訴訟期間的延長;第三,在沒有協議免除認證的情況下,外國籍當事人向我國提交的某些訴訟證明材料或授權委託書,須經公證以及使、領館的認證方為有效,再加上郵寄等因素,其過程所花費的時間較長;第四,外國當事人一般不熟悉我國的法律,對我國刑事訴訟的程序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為了保證外國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也應當適當延長有關的法定期限;第五,辦理某些涉外刑事案件,要請求外國司法機關提供協助,需要我國主管部門和被請求國辦理具體事宜,這在客觀上不可避免地要延長時間,因而難以在通常的辦案期限內完成有關訴訟。
7. 涉外案件的審理期限不受案件審結期限的限制嗎
是的。這是因為:審理涉外民事案件,在送達訴訟文書,調查取證等方面的時間一版般要比審理國內民事案件權的時間長,難以依照審理國內民事案件的審限審結案件。民事訴訟法有明確規定。
民事訴訟法2013修正版
第二百七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涉外民事案件的期間,不受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條、第一百七十六規定的限制。
第一百四十九條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七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8. 辦案期限最長不得超過幾個月
不得超過兩個月
9. 涉外民事訴訟期限幾年是多久
簡言之,人民法院審理涉外民事案件不存在時間的限制。
《民事訴訟法》第250條專門規定專:「人民法院屬審理涉外民事案件的期間,不受本法第135條、第159條的限制。」這就是說,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第一審涉外民事案件的審結時間可以超過6個月;審理涉外民事上訴案件的審結時間可以超過3個月。
10. 涉外案件舉證期限多少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有關舉證時限規定的通知
一、關於第三十三條第三款規定的舉證期限問題。《證據規定》第三十三條第三款規定的舉證期限是指在適用一審普通程序審理民事案件時,人民法院指定當事人提供證據證明其主張的基礎事實的期限,該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但是人民法院在徵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後,指定的舉證期限可以少於三十日。前述規定的舉證期限屆滿後,針對某一特定事實或特定證據或者基於特定原因,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酌情指定當事人提供證據或者反證的期限,該期限不受「不得少於三十日」的限制。
二、關於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的舉證期限問題。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人民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不受《證據規定》第三十三條第三款規定的限制,可以少於三十日。簡易程序轉為普通程序審理,人民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少於三十日的,人民法院應當為當事人補足不少於三十日的舉證期限。但在徵得當事人同意後,人民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可以少於三十日。
三、關於當事人提出管轄權異議後的舉證期限問題。當事人在一審答辯期內提出管轄權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在駁回當事人管轄權異議的裁定生效後,依照《證據規定》第三十三條第三款的規定,重新指定不少於三十日的舉證期限。但在徵得當事人同意後,人民法院可以指定少於三十日的舉證期限。
四、關於對人民法院依職權調查收集的證據提出相反證據的舉證期限問題。人民法院依照《證據規定》第十五條調查收集的證據在庭審中出示後,當事人要求提供相反證據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確定相應的舉證期限。
五、關於增加當事人時的舉證期限問題。人民法院在追加當事人或者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情況下,應當依照《證據規定》第三十三條第三款的規定,為新參加訴訟的當事人指定舉證期限。該舉證期限適用於其他當事人。
六、關於當事人申請延長舉證期限的問題。當事人申請延長舉證期限經人民法院准許的,為平等保護雙方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延長的舉證期限適用於其他當事人。
七、關於增加、變更訴訟請求以及提出反訴時的舉證期限問題。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內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出反訴,或者人民法院依照《證據規定》第三十五條的規定告知當事人可以變更訴訟請求後,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重新指定舉證期限。當事人對舉證期限有約定的,依照《證據規定》第三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處理。
八、關於二審新的證據舉證期限的問題。在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中,當事人申請提供新的證據的,人民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不受「不得少於三十日」的限制。
九、關於發回重審案件舉證期限問題。發回重審的案件,第一審人民法院在重新審理時,可以結合案件的具體情況和發回重審的原因等情況,酌情確定舉證期限。如果案件是因違反法定程序被發回重審的,人民法院在徵求當事人的意見後,可以不再指定舉證期限或者酌情指定舉證期限。但案件因遺漏當事人被發回重審的,按照本通知第五條處理。如果案件是因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發回重審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當事人協商確定舉證期限,或者酌情指定舉證期限。上述舉證期限不受「不得少於三十日」的限制。
十、關於新的證據的認定問題。人民法院對於「新的證據」,應當依照《證據規定》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三條、第四十四條的規定,結合以下因素綜合認定:
(一)證據是否在舉證期限或者《證據規定》第四十一條、第四十四條規定的其他期限內已經客觀存在;
(二)當事人未在舉證期限或者司法解釋規定的其他期限內提供證據,是否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