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醫院類的檔案保管范圍及保管期限
需要分類
② 住院病歷保存多少年,門診病歷保多少年
分別為30年和15年。
依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五十三條規定:醫療機構的門診病歷的專保存期不得少屬於十五年;住院病歷的保存期不得少於三十年。標有醫療機構標識的票據和病歷本冊以及處方箋、各種檢查的申請單、報告單、證明文書單、葯品分裝袋、制劑標簽等不得買賣、出借和轉讓。
醫療機構不得冒用標有其他醫療機構標識的票據和病歷本冊以及處方箋、各種檢查的申請單、報告單、證明文書單、葯品分裝袋、制劑標簽等。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的有關規定、標准加強醫療質量管理,實施醫療質量保證方案,確保醫療安全和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2)醫院保管期限表擴展閱讀:
病歷的相關要求規定:
1、醫療機構應當定期檢查、考核各項規章制度和各級各類人員崗位責任制的執行和落實情況。
2、醫療機構應當經常對醫務人員進行「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與考核,把「嚴格要求、嚴密組織、嚴謹態度」落實到各項工作中。
3、醫療機構應當組織醫務人員學習醫德規范和有關教材,督促醫務人員恪守職業道德。
③ 醫院一般檔案一般是保存幾年
根據《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第二十九條:門(急)診病歷由醫療機構保管的,保存時間自患者最後一次就診之日起不少於15年;住院病歷保存時間自患者最後一次住院出院之日起不少於30年。
醫療機構申請封存病歷時,醫療機構應當告知患者或者其代理人共同實施病歷封存;但患者或者其代理人拒絕或者放棄實施病歷封存的,醫療機構可以在公證機構公證的情況下,對病歷進行確認,由公證機構簽封病歷復製件。
病歷的保存:
1、醫療機構可以採用符合檔案管理要求的縮微技術等對紙質病歷進行處理後保存;
2、醫療機構變更名稱時,所保管的病歷應當由變更後醫療機構繼續保管;
3、醫療機構撤銷後,所保管的病歷可以由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中醫葯管理部門或者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中醫葯管理部門指定的機構按照規定妥善保管。
(3)醫院保管期限表擴展閱讀:
門診病歷原則上由患者負責保管。醫療機構建有門診病歷檔案室或者已建立門診電子病歷的,經患者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其門診病歷可以由醫療機構負責保管。
住院病歷由醫療機構負責保管;門診病歷由患者保管的,醫療機構應當將檢查檢驗結果及時交由患者保管。
門診病歷由醫療機構保管的,醫療機構應當在收到檢查檢驗結果後24小時內,將檢查檢驗結果歸入或者錄入門診病歷,並在每次診療活動結束後首個工作日內將門診病歷歸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④ 醫院的住院檔案最多能保存多少年
醫院住院病案需要在醫院病案室至少保存30年,根據我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專》,醫療機構病歷管屬理分為三種情形:
1、住院病歷,醫院保管時間不得少於30年,遺失或損壞均為院方責任;
2、在醫院建立檔案的門診病歷,醫院保管時間不得少於15 年;
3、由患者保存的門診病歷。
⑤ 住院清單醫院保存多久如
每位醫保病人出院時都會收到一份住院醫保結算單,上面記錄了病人本次住院治療的總費用、自付費用和醫保記賬報銷的費用。醫院一般都會有病案室,住院記錄,入院錄,醫囑等會在患者出院後收入檔案室,紙質記錄一般會保持三四年,當然根據醫院的規定會有所差別,但是醫院除了紙質檔案外,一般都會在電腦上對住院記錄進行備案,電腦檔案一般會保持很久的。
⑥ 在醫院住院病歷和檔案保存多久
我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53條只作了下限規定:住院病歷不得少於30年。這一規版定由於有「保權存期不得少於」的文字而有很強的靈活性和適應性。醫院可根據病歷自身情況和價值的不同,把住院病歷實行分級分類管理。通常可分為永久和長期兩類三級病案,一級病案是稀罕、貴重的病歷資料,主要指國家、省級黨政領導人和社會名流的病歷,醫療機構重大醫療事故病歷,以及有影響的復雜、疑難和罕見病歷等病案,應當永久(50年以上)保存。二級病案是患者死亡病案、近20年內的病案和新上架的病案,應當長期(30—50年)保存,並將到期的病案及時銷毀。三級病案是超過20年的病案和如順產等無糾紛無價值的病案,可以打包打捆堆放,必要時隨時銷毀。
⑦ 誰知道住院病歷應該保存多少年
住院病歷應該保存不少於30年。
根據我國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第二十九條 門(急)診病歷由醫專療機構保管的,屬保存時間自患者最後一次就診之日起不少於15年;住院病歷保存時間自患者最後一次住院出院之日起不少於30年。
(7)醫院保管期限表擴展閱讀:
醫療機構變更後的病歷保管要求
1、醫療機構變更名稱時,所保管的病歷應當由變更後醫療機構繼續保管。
2、醫療機構撤銷後,所保管的病歷可以由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中醫葯管理部門或者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中醫葯管理部門指定的機構按照規定妥善保管。
3、需要注意的是,由患者保存的門診病歷,包括化驗單、檢查單、掛號票根等,這些患者一定要妥善保管。
⑧ 一般住院記錄醫院保存幾年消除
「醫療機構的門診病歷的保存期不得少於15年;住院病歷的保存期不得少於30年.診所之病歷,應指定適當之場所及人員保管,並至少保存10年。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五十三條規定:「醫療機構的門診病歷的保存期不得少於15年;住院病歷的保存期不得少於30年.診所之病歷,應指定適當之場所及人員保管,並至少保存10年。
醫院一般都會有病案室,住院記錄,入院錄,醫囑等會在患者出院後收入檔案室,紙質記錄一般會保持三四年,當然根據醫院的規定會有所差別,但是醫院除了紙質檔案外,一般都會在電腦上對住院記錄進行備案,電腦檔案一般會保持很久的。
報銷時需攜帶以下資料:
1、身份證或社會保障卡的原件。
2、定點醫療機構專科醫生開具的疾病診斷證明書原件。
3、門診病歷、檢查、檢驗結果報告單等就醫資料原件。
4、財政、稅務統一醫療機構門診收費收據原件。
5、醫院電腦列印的門診費用明細清單或醫生開具處方的付方原件。
6、定點葯店:稅務商品銷售統一發票及電腦列印清單原件。
醫保報銷比例:普通門診、急診收費的收據原件,門診費用明細清單或處方的原件(處方按日期粘貼在收據後面)。
報銷范圍:參保人員在個人選擇的醫療保險定點醫院或專科醫院,中醫醫院和A類醫院發生的普通門診、急診費用。門診起付線:一個自然年度內發生的普通門診急診費用累計超過1800元。
門診醫保報銷比例:1800元以上的部分,醫院70%,社區90%,封頂線是2萬元。
醫療保險怎麼報銷:如今醫療保險變得非常簡單,就醫時請使用《醫療保險手冊》,如單位足額交費,個人只需交納部分住院預付金,即可辦理住院手續,發生的醫療費用要符合醫療保險的范圍,出院時醫院與個人結算清自費部分金額,統籌基金報銷金額由醫院與區醫保中心結算。
⑨ 醫院檔案一般存多長時間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53條只作了下限規定:住院病歷不得少於30年。這一規定由於有「保存期不得少於」的文字而有很強的靈活性和適應性。醫院可根據病歷自身情況和價值的不同,把住院病歷實行分級分類管理。
通常可分為永久和長期兩類三級病案,
一級病案是稀罕、貴重的病歷資料,主要指國家、省級黨政領導人和社會名流的病歷,醫療機構重大醫療事故病歷,以及有影響的復雜、疑難和罕見病歷等病案,應當永久(50年以上)保存。
二級病案是患者死亡病案、近20年內的病案和新上架的病案,應當長期(30—50年)保存,並將到期的病案及時銷毀。
三級病案是超過20年的病案和如順產等無糾紛無價值的病案,可以打包打捆堆放,必要時隨時銷毀。
⑩ 病歷一般在醫院保存多少年
門診病歷一般保存15年,住院病歷保存時間為30年。門(急)診病歷由醫療機構保管的版,保存時間自患者最後一次就權診之日起不少於15年;住院病歷保存時間自患者最後一次住院出院之日起不少於30年。醫療機構可以採用符合檔案管理要求的縮微技術等對紙質病歷進行處理後保存。
除為患者提供診療服務的醫務人員,以及經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中醫葯管理部門或者醫療機構授權的負責病案管理、醫療管理的部門或者人員外,其他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擅自查閱患者病歷。
(10)醫院保管期限表擴展閱讀:
《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第十三條 患者住院期間,住院病歷由所在病區統一保管。因醫療活動或者工作需要,須將住院病歷帶離病區時,應當由病區指定的專門人員負責攜帶和保管。醫療機構應當在收到住院患者檢查檢驗結果和相關資料後24小時內歸入或者錄入住院病歷。患者出院後,住院病歷由病案管理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統一保存、管理。
第十四條 醫療機構應當嚴格病歷管理,任何人不得隨意塗改病歷,嚴禁偽造、隱匿、銷毀、搶奪、竊取病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