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快遞索賠期限是多少
快遞索賠期限國際郵件可以自交寄之日起一百八十日;邊遠地區的郵件自用戶查詢之日起六十日內;普通的為自用戶查詢之日起三十日內。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第四十九條用戶交寄給據郵件後,對國內郵件可以自交寄之日起一年內持收據向郵政企業查詢,對國際郵件可以自交寄之日起一百八十日內持收據向郵政企業查詢。
查詢國際郵件或者查詢國務院郵政管理部門規定的邊遠地區的郵件的,郵政企業應當自用戶查詢之日起六十日內將查詢結果告知用戶;查詢其他郵件的,郵政企業應當自用戶查詢之日起三十日內將查詢結果告知用戶。查復期滿未查到郵件的,郵政企業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予以賠償。
用戶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查詢期限內未向郵政企業查詢又未提出賠償要求的,郵政企業不再承擔賠償責任。
(1)貨物索賠有效期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第四十七條郵政企業對給據郵件的損失依照下列規定賠償:
(一)保價的給據郵件丟失或者全部損毀的,按照保價額賠償;部分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按照保價額與郵件全部價值的比例對郵件的實際損失予以賠償。
(二)未保價的給據郵件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按照實際損失賠償,但最高賠償額不超過所收取資費的三倍;掛號信件丟失、損毀的,按照所收取資費的三倍予以賠償。
郵政企業應當在營業場所的告示中和提供給用戶的給據郵件單據上,以足以引起用戶注意的方式載明前款規定。郵政企業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給據郵件損失,或者未履行前款規定義務的,無權援用本條第一款的規定限制賠償責任。
❷ 航空托運的行李、貨物受損或延誤的,要求賠償的有效期限是多久
根據《民用航空法復》第134條規定製,托運行李或貨物發生損失或延誤的,旅客應當在發生損失後向承運人提出異議,異議期分別為:
.托運行李發生損失的,至遲應當自收到托運行李之日起7日內提出。
.托運行李發生延誤的,至遲應當自托運行李交付旅客處置之日起21日內提出。
.托運貨物發生損失時,至遲應當自之日起14日內提出。
.托運貨物延誤的,至遲應當自貨物交付託運貨物之日14日內提出。
該條還規定:「任何異議均應當在前款規定的期問內寫在運輸憑證上或者另以書面提出。」因此,消費者在收到托運行李或貨物時,要認真檢查行李是否有損毀或延誤,如有則應在有效異議期內及時向承運人提出。旅客如不在法定期限內提出異議,則會喪失索賠勝訴的可能。並將異議以書面形式加以落實,以防在解決糾紛時承擔敗訴責任。
❸ 索賠的有效期一般是多少天
索賠有效期根據不同索賠內容時長都不一樣的通常是71428個工作日
❹ 有關進口商品需對外索賠出證索賠有效期
貨物到港後要先報檢再報關。也就是說貨物到了就可以做檢了。
索賠日期簽合同或開證時要定好,貨物到達多少天內是索賠有效期。若定不好可能是貨還沒到,或者檢驗結果出不來索賠效期就過了。
❺ 國際貿易 索賠期限
有2年和4年的
❻ 索賠有效期
工程索賠時效是指施工合同履行過程中,索賠方在索賠事件發生後的約定期限內不行使索賠權的,視為放棄索賠權利,其索賠權歸於消滅的合同法律制度。約定的期限即索賠時效期間,一般為28天(根據通用條款)。該種索賠時效,屬於消滅時效的一種。
2、工程索賠訴訟時效
訴訟時效是權利人請求人民法院保護自己民事權利的期限,自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訴訟時一般為2年,但涉及商品質量不合格、人身損害、寄存保管、租金的,訴訟時效為1年。但訴訟時效從權利實際被侵害之日起最長不超過20年,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3、訴訟時效與索賠時效的區別
索賠時效和訴訟時效存在根本的區別,訴訟時效是權利人請求人民法院保護自己民事權利的期限,是法定時效,不可隨意約定更改,指向的對象是法院。索賠時效是權利人請求義務人行使義務的期限,該期限是約定期限,指向的對象是義務人。索賠時效是除斥期間,超過索賠時效喪失的是實體權利,義務人給付的可以要求返回。超過訴訟時效即喪失勝訴權,實體權利不喪失,義務人給付的無權要求返還。
在工程合同履行中,合同雙方應重視合同的約定,積極履行合同。如果超過索賠進行索賠,將直接導致實體權利的喪失。喪失了實體權利,即使未超過訴訟時效,也只能面臨敗訴的後果。
4、工程停工後如何進行索賠
(1)弄清楚停工的責任歸於誰,如果發包人的原因導致停工的,承包人可以請求索賠哪些損失有以下七種:
①機械設備閑置費,包含租金和損耗;
②管理人員及工人的工資;
③因停工所額外支出的管理費,包含住宿、餐飲等;
④材料倉儲費;
⑤支付停工期間材料價格上漲的部分費用;
⑥因獲得的工程款的利息;
⑦因防止擴大損失而支出的費用
❼ 2.《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對貨物的索賠期限的規定
在異議與索賠條款中,一般都是規定守約方向違約方索賠的時限,如超過約定時限索賠,違約方可不予受理。在約定索賠時限時,對該時限的起算時間,也應一並作出具體規定。
❽ 國際貿易中索賠期限是如何規定的
在國際貿易合同中,交易雙方一般是通過檢驗條款和索賠條款明確規定索賠期限的。在索賠期限內,買方才可就品質、數量、包裝等與合同規定不相符合之處向賣方索賠。另外,對於某些商品,特別是需經過一段時間的存放和使用後才能發現質量和性能方面問題的商品,合同中還規定有品質保證期。這里的品質保證期是指,買方接受賣方提交的貨物後,在保存和使用期發生質量問題向賣方提賠的期限。索賠期限以及品質保證期的長短,一般都由合同雙方根據商品特點、運輸方式和驗收條件協商確定。此外,索賠時效(索賠期和品質保證期)應正確選定起算日期,通常應訂為「貨到目的地卸完之日起」或「貨到買方最終目的地之日起」,而不是「從進口之日起」或「到岸之日起」,更不能是從「發運之日起」。
在合同約定了索賠期的情況下,買方應抓緊檢驗驗收,一旦發現貨物有不符合合同規定的情況,因立即請檢驗機關復驗出證,並嚴格按約定的期限提賠。而在對貨物訂有品質保證期的情形下,只要所出現的質量問題是出在保證期內,買方都可向賣方索賠。
❾ 海運保險「索賠期限」的問題
1,事故發生的時候算起,也就是沉的那天;還是2年
2,你停在中途的那個港口,並且全部卸離海輪那個時候算起;還是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