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會計制度備案信息表中的"有效期起"是填哪一天還有財務會計制度備案—會計報表情況表中的報送期間、期限
有效期按稅務認定通知書的日期填寫,報送時間和期限,你咨詢一下專管員,因為這個和專管員核定的報稅期間有關系,有的是月報,有的是季報。會計學堂專注財會培訓,30天讓你成為會計高手!
2. 關於財務會計備案填報,於2016年8月份在廣東電子稅務局網上填報財務會計備案報告,報送期限為「季度」
稅率[編輯]
主條目:稅率
稅率常會以百分比來表示,不過在討論稅率時,常會出現二個不同的定義方式:邊際稅率及有效稅率。有效稅率是稅金金額除以應稅收入或交易金額的百分比,而邊際稅率是應稅收入或收入在十萬元以上時,(邊際)稅率15%,納稅人的應稅收入為$175,000,需支付稅金$18,750元。
3. 月報、季報、年報分別在什麼時間內報出
說兩張主表應該就能明白了。
資產負債表上的指標是「時點」指標,月報體現的就是在月末那個時點(如1月31日,2月28日)的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數據;季報上的是季末(3月31日,9月30日)的數據;年報就不說了嘛,12月31日的。月報、季報、年報的資產負債表之間的數據是互相不關聯的,在那一時點該是多少就是多少。用一個人來表示一個企業,用你錢包里的錢表示資產。那麼,你在1月31號那天可能因為過年前發了錢,而擁有10000元,這就是你在這一時點的資產。過年的時候你用了許多錢,假如在2月28日你只有3000元了,那麼,在這一時點,你的資產就是3000
再說利潤表。利潤表上的指標是「時期」指標,月報體現的是從1月1日到當期末(如從1月1日到2月28日)的收入、費用及利潤等數據;季報體現的是從1月1日到當期末(如從1月1日到3月31日)的收入、費用及利潤等數據;年報則是全年的累計數(從1月1日到12月31日)。這三種報表在利潤表上的數據是有關聯的。假如你第一個月的利潤為1000,第二個月利潤為2000,那麼你在第一個月的利潤表上反映的是1000,第二個月的利潤表上反映的是3000!!反映時期指標的報表上顯示的都是累計數,你可以找一張報表看一下,它上面讓你填的是累計發生額,而非當期額。而資產負債表上反映的數據沒有這種累加的關系。
除了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也是反映「時期」數據的指標。
4. 會計報表報送期間為季報時,有效期起必須為季度首日是什麼意思
財務會計制度備案會計報表報送期間為季報時,有效期起必須為季度首日,怎樣分析?
5. 企業年報報送是什麼時候每年都要嗎
福建的企業年報報送時間為每年1月30日前,季報報送時間為每季季後25日前。具體可以去正統網查看了
6. 納稅人財務報表報送期限
小規模納稅人按季申報財務報表每季一次,只報國稅,金稅三期,財務報表國稅申報與地稅共享。
7. 季度報稅時間
每個季度進行一次的報稅是指所得稅的報稅。所得稅的報稅時間是每個季度的次月,也就是1月申報去年第四季度的、4月份申報當年第一季度的、7月份申報當年第二季度的、10月份申報當年第三季度的、第四季度就是來年1月份申報。
季報是指每三個月結束後的經營情況報表。
一個年報包括兩個半年報,或者說包括四個季報、12個月報。
一個半年報包括兩個季報。
三季報包括一季報、中報。
年度經營目標、上半年經營目標、下半年經營目標、一季度經營目標、二季度經營目標、三季度經營目標、四季度經營目標。
(7)報送期限季報擴展閱讀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納稅申報或者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的主要內容包括:稅種、稅目、應納稅項目或者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項目、適用稅率或者單位稅額、計稅依據、扣除項目及標准、應納稅額或者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額、稅款所屬期限等。
納稅申報,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在發生法定納稅義務後,按照稅法或稅務機關相關行政法規所規定的內容,在申報期限內,以書面形式向主管稅務機關提交有關納稅事項及應繳稅款的法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