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刑事案件偵破有時間規定嗎
刑事案件的公安立案偵查時間一般為30日,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不超過7個月。
我國刑法對公安機關的刑事案件的偵破時間沒有具體的規定,但公安機關可以對在逃的犯罪嫌疑人發出全國通緝令,一直到破案為止。
② 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期限最長是什麼時候
2~3個月。
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四條 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專不得超過二個月。案情復雜、期屬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以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一個月。
第一百五十五條 因為特殊原因,在較長時間內不宜交付審判的特別重大復雜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延期審理。
第一百五十六條 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五十四條規定的期限屆滿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
(一)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重大復雜案件;
(二)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
(三)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
③ 一般刑事案件的偵察期限是多長
辦理刑事案件偵查期限
偵查人員必須在法定偵查羈押期限內審結案件。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 期限不得超過二個月。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可延長一個月。
對於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復雜案件,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在第一次延長偵查羈押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經遵義市人民檢察院批准可延長二個月。
對犯罪嫌疑人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在第二次延長期限屆滿,仍不能偵查終結的,經遵義市人民檢察院批准可以再延長二個月。
在偵查期間,發現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自發現之日起可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犯罪嫌疑人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偵查羈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計算 。
對犯罪嫌疑人作司法精神病鑒定的期間不計入辦案期限。
偵查機關對於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犯罪性質和罪名認定正確,法律手續完備,依法應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件,應當在法定期限內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
經過偵查,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撤銷案件:
(一)沒有犯罪事實;
(二)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三)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四)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五)犯罪嫌疑人死亡的;
(六)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的。
公安機關決定撤銷案件時,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 應當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
④ 刑事案件偵查期限需要多久
辦理刑事案件偵查期限是多久?
對於罪犯進行相關案件的偵查也是比較關鍵的一點,在這其中涉及到的很多流程都需要去進行注意。經過了極其嚴密的審訊之後,才能真正對相關罪行進行認定,從而進一步完成案件的審理過程。一般情況下,案件的偵查會有民事案件的偵查以及刑事案件偵查。在這其中刑事案件往往會比較嚴重一些,涉及到的流程也會比較多。隨著不一樣的變化,也會有相關時間的變動,那麼辦理刑事案件偵查期限是多久?
總的來說,在這些案件的審理過程中,偵查期限是有一定約束的。一旦在這一約束之內沒能夠很好的偵破,就說明案件比較復雜,所以需要向上級請示,來進行期限的延長,同時也需要注意到犯罪嫌疑人的一些最新變動。如果在這一期間有了新的罪行出現,就必須去進行更合理的處置,這也是需要及時處理的狀況。有了這些方面的保障之後,便可以進一步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處理,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
⑤ 有破案期限嗎
在刑事訴訟中,因案件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沒有對刑事案件破案的期限規定,但有明確的對犯罪嫌疑人的羈押期限。犯罪嫌疑人的羈押期限具體包括公安機關刑事拘留及批准逮捕期限和偵查期限、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期限及人民法院審理判決期限等。
(1)刑事拘留及批准逮捕階段:《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九條:「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 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 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的七日以內,作出批准逮捕或不批准逮捕的決定。」
(2)偵查階段:《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四條:「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兩個月。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已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一個月。」
(3)審查起訴階段:《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九條:「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重大、復雜的案件,可以延長半個月。」
(4)法院審判階段:《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二條:「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二個月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⑥ 刑事案件的偵破時間有限制嗎
刑事案件的公安立案偵查時間一般為30日,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不超過7個月。
http://www.gov.cn/flfg/2012-03/17/content_2094354.htm
⑦ 辦理刑事案件偵查期限是多久
辦理刑事案件偵查期限是多久?
對於罪犯進行相關案件的偵查也是比較關鍵的一點,在這其中涉及到的很多流程都需要去進行注意。經過了極其嚴密的審訊之後,才能真正對相關罪行進行認定,從而進一步完成案件的審理過程。一般情況下,案件的偵查會有民事案件的偵查以及刑事案件偵查。在這其中刑事案件往往會比較嚴重一些,涉及到的流程也會比較多。隨著不一樣的變化,也會有相關時間的變動,那麼辦理刑事案件偵查期限是多久?
總的來說,在這些案件的審理過程中,偵查期限是有一定約束的。一旦在這一約束之內沒能夠很好的偵破,就說明案件比較復雜,所以需要向上級請示,來進行期限的延長,同時也需要注意到犯罪嫌疑人的一些最新變動。如果在這一期間有了新的罪行出現,就必須去進行更合理的處置,這也是需要及時處理的狀況。有了這些方面的保障之後,便可以進一步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處理,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
⑧ 公安局立案偵查有期限嗎
立案偵查是沒有期限限制的,但是對於逮捕嫌疑人之後的偵查期限,一般是2個月,特殊情況下經依法批准可以延長1到5個月。
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二個月。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以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一個月。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
第一百四十四條 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二個月。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製作提請批准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意見書,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後,在期限屆滿七日前送請同級人民檢察院轉報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一個月。
(8)案件偵破年限擴展閱讀:
《刑事訴訟法》對於立案偵查的規定
第一百零九條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按照管轄范圍,立案偵查。
第一百一十二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
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並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
第一百一十三條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的,或者被害人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
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後應當立案。
第一百一十五條公安機關對已經立案的刑事案件,應當進行偵查,收集、調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無罪、罪輕或者罪重的證據材料。對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依法先行拘留,對符合逮捕條件的犯罪嫌疑人,應當依法逮捕。
第一百一十六條公安機關經過偵查,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的案件,應當進行預審,對收集、調取的證據材料予以核實。
⑨ 刑事案件中偵查期間的最長期限
刑事案件各階段(公安、檢察、法院)辦案期限
(一)強制措施期限
1、傳喚、拘傳持續時間不得超過12小時;
2、拘留時間,一般不得超過14日,特殊情況最長37天;
3、取保候審時間,不得超過12個月;
4、監視居住時間,不得超過6個月。
(二)偵查羈押期限
1、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不得超過2個月;
2、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以延長1個月;
3、對符合刑事訴訟法第126條規定情形的,可以延長2個月;
4、對犯罪嫌疑人可能判處10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依照刑事訴訟法第126條延長期限屆滿,仍不能偵查終結的,可以再延長2個月;
5、發現另有重要罪行的,重新計算期限。
(三)審查起訴期限
1、 審查起訴時間,1個月;
2、重大、復雜案件,可以延長半個月;
3、改變管轄的,改變後的檢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
4、退回補充偵查,以兩次為限,每次1個月;
5、被害人對不起訴決定的申訴,在7日以內;
6、被不起訴人對依據刑法第142條第2項作出不起訴決定的申訴,在7日以內。
(四)審判期限
1、普通程序一審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一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一個半月。特殊情況,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再延長一個月。
人民法院改變管轄的案件,從改變後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理期限。
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的案件,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法院後,人民法院重新計算審理期限。
2、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後二十日以內審結。
3、二審上訴、抗訴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審結,至遲不得超過一個半月。特殊情況,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再延長一個月,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上訴、抗訴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