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向法院申訴駁回,向檢察院抗訴時限是多少
審判機關的觀點,是從維護法院審判制度,保障私權不受公權干涉的角度說的,但忽略了檢察機關是國家法律監督機關的性質,而不僅僅是私法救濟機關。換句話說,檢察機關不僅僅是為了單個的當事人服務的,而是為了維護整個法律的尊嚴與權威!它的職責是:有錯必糾!
法律沒有明確規定檢察院受理當事人申訴需要受時效限制。檢察機關作為司法救濟的最後一個途徑,作為維護法律權威和社會公平正義提供了最後一道防線。如果對檢察機關受理民事行政抗訴案件設置時效限制,那意味著檢察機關對法院實施法律監督亦受時間的限制,這顯然是荒唐的。
如果說是擔心檢察機關濫用抗訴權,會引發新的矛盾,這種擔心大可不必,一來抗訴案件的審判權還在人民法院手裡,二來如果案件真屬錯誤,那麼由於年久日深,糾正錯誤會花費較大代價,但比起實現社會和法律的公平正義來,還是值得的。
㈡ 請問一下的高法判完了我要抗訴抗訴抗訴期限是一年兩年還是六個月
對生效判決不服的,申訴期是六個月。你要在六個月內發起司法監督程序
㈢ 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訴超過了6個期限,不知道還受理嗎
11、原審人民法院對於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依照第一審程序進行審判。對於重新審判後的判決,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百八十一條、第一百八十二條的規定可以上訴、抗訴。
12、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不服第一審裁定的上訴或者抗訴,經過審查後,應當參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九條、第一百九十一條和第一百九十二條的規定,分別情形用裁定駁回上訴、抗訴,或者撤銷、變更原裁定。
13、第二審人民法院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案件,原審人民法院從收到發回的案件之日起,重新計算審理期限。
14、第二審人民法院審判上訴或者抗訴案件的程序,除本章已有規定的以外,參照第一審程序的規定進行。
15、第二審人民法院受理上訴、抗訴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審結,至遲不得超過一個半月。有本法第一百二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批准或者是決定,可以再延長一個月,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上訴、抗訴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決定。
16、第二審的判決、裁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都是終審的判決、裁定。
17、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對於扣押、凍結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財物及其孳息,應當妥善保管,以供核查。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用或者自行處理。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對違禁品或者不宜長期保存的物品,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對作為證據使用的實物應當隨案移送,對不宜移送的,應當將其清單、照片或者其他證明文件隨案移送。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生效以後,對被扣押、凍結的贓款贓物及其孳息,除依法返還被害人的以外,一律沒收,上繳國庫。
司法工作人員貪污、挪用或者私自處理被扣押、凍結的贓款贓物及其孳息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處分。第二百零三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但是不能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18、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的申訴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審判:
(一)有新的證據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確有錯誤的;
(二)據以定罪量刑的證據不確實、不充分或者證明案件事實的主要證據之間存在矛盾的;
(三)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四)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的時候,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19、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在認定事實上或者在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必須提交審判委員會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重新審理,對於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20、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如果原來是第一審案件,應當依照第一審程序進行審判,所作的判決、裁定,可以上訴、抗訴;如果原來是第二審案件,或者是上級人民法院提審的案件,應當依照第二審程序進行審判,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
21、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在作出提審、再審決定之日起三個月以內審結,需要延長期限的,不得超過六個月。
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審判抗訴的案件,審理期限適用前款規定;對需要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的,應當自接受抗訴之日起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下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期限適用前款規定。
㈣ 向檢察院申請抗訴有時間限制嗎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的,自收到判決書後五日以內,有權請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人民檢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後五日以內,應當作出是否抗訴的決定並且答復請求人。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的,自收到判決書後五日以內,有權請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人民檢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後五日以內,應當作出是否抗訴的決定並且答復請求人。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條不服判決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五日,從接到判決書、裁定書的第二日起算。
(4)抗訴期限6擴展閱讀:
抗訴成立條件: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八)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九)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一)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十三)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㈤ 申請再審被法院駁回,說是超過6個月的期限了,怎麼辦
不好辦,檢察院也不會受理抗訴了。
但如確實有證據證明判決有誤,可走申訴程序。
㈥ 人民檢察院民事抗訴案件審查期限為多久
法律並沒有規定當事人向人民檢察院申訴抗訴的時限。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關內於規范容省級人民檢察院辦理民事行政提請抗訴案件的意見》中規定:「申訴人在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生效二年之內無正當理由,未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的案件,應不予受理。
《關於當前審判監督工作若干問題的紀要》中規定:「原審案件當事人在原審裁判生效二年內無正當理由,未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是檢察院自己抗訴就沒有期限。
如果立案了,檢察院辦案人員不可以借故拖延不去調(借)閱審判案卷,而必須按照辦案規則的規定辦理,逾期未辦結的,必須在辦案材料中作出解釋,申訴人要求說明理由的,應當予以答復。
最高人民檢察院又印發了《檢察機關執法工作基本規范(2010年版)》對檢察機關執法辦案工作過程中涉及的每一個執法行為、執法環節、執法措施作出明確、嚴密、標准、可操作規定。
㈦ 不服二審法院的判決,申請抗訴的期限為多長
根據最高檢《關於規范省級人民檢察院辦理民事行政提請抗訴案件的意見版》第一條第五款之權規定,「對下列民事行政申訴案件,省級人民檢察院應不予受理:……申訴人在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生效二年之內無正當理由,未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的案件。」的規定,申請再審和申請抗訴的目的是一致的,只是啟動再審的程序不一樣,除此司法解釋外,雖然法律無明確規定,根據法理,理應在兩年內提出,二審法院判決的抗訴,由上一級檢察院進行,同級檢察院只能提請上一級檢察院抗訴,本身不能向同級人民法院的判決或裁定進行抗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