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考護理無菌技術的時候應該怎麼做
考護理無菌技術的時候基礎操作 :
一:無菌持物鉗(鑷)應浸泡在盛有消毒溶液的無菌廣口容器內,液面需超過軸節以上2-3cm或鑷子1/2處。容器底部應墊無菌紗布,容器口上加蓋。每個容器內只能放一把無菌持物鉗(鑷)。
二:取放無菌持物鉗(鑷)時,尖端閉合,不可觸及容器口緣及溶液面以上的容器內壁。手指不可觸摸浸泡部位。使用時保持尖端向下,不可倒轉向上,以免消毒液倒流污染尖端。用後立即放回容器內,並將軸節打開。如取遠處無菌物品時,無菌持物鉗(鑷)應連同容器移至無菌物品旁使用。
三:無菌持物鉗(鑷)不能觸碰未經滅菌的物品,也不可用於換葯或消毒皮膚。如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時,應重新消毒滅菌。
四:無菌持物鉗(鑷)及其浸泡容器,定期消毒滅菌,並更換消毒溶液及紗布。
五:無菌容器的使用法經滅菌處理的盛放無菌物品的器具稱無菌容器。如無菌盒、貯槽、罐等。無菌容器應每周消毒滅菌一次。
六:無菌包的使用法無菌包布是用質厚、緻密、未脫脂的棉布製成雙層包布。其內可存放器械、敷料以及各種技術操作用物,經滅菌處理後備用。
1,無菌包的包紮法將物品置於包布中間,內角蓋過物品,並翻折一小角,而後折蓋左右兩角(角尖端向外翻折),蓋上外角,系好帶子,在包外註明物品名稱和滅菌日期。
2,無菌包的打開法取無菌包時,先查看名稱,滅菌日期,是否開啟、乾燥。將無菌包放在清潔乾燥的平面上,解開系帶卷放於包布角下,依次揭左右角,最後揭開內角,注意手不可觸及包布內面。用無菌鉗取出所需物品,放在已備好的無菌區域內。如包內物品一次未用完,則按原摺痕包好,註明開包時間,有效期為24時。如不慎污染包內物品或被浸濕,則需要重新滅菌。取小包內全部物品時,可將包托在手上打開。解開系帶挽結,一手托住無菌包,另一手依次打開包布四角翻轉塞入托包的手掌心內,准確地將包內物品放入無菌容器或無菌區域內(勿觸碰容器口緣),蓋好。
七:無菌盤的鋪法將無菌治療巾鋪在清潔、乾燥的治療盤內,使其內面為無菌區,可放置無菌物品,以供治療和護理操作使用。有效期限不超過4小時。
1,無菌治療巾的折疊法將雙層棉布治療巾橫折2次,再向內對折,將開口邊分別向外翻折對齊。
2,無菌治療巾的鋪法手持治療巾兩開口外角呈雙層展開,由遠端向近端鋪於治療盤內。兩手捏住治療巾上層下邊兩外角向上呈扇形折疊三層,內面向外。
3,取所需無菌物品放入無菌區內,覆蓋上層無菌巾,使上、下層邊緣對齊,多餘部分向上反折。
八:無菌溶液的倒取法取無菌溶液瓶,擦凈灰塵,核對標簽,檢查瓶蓋有無松動,瓶壁有無裂痕,溶液有無沉澱、混濁、變色、絮狀物。符合要求方可使用。揭去鋁蓋常規消毒瓶塞,以瓶簽側面位置為起點旋轉消毒後,用無菌持物鉗將瓶塞邊緣向上翻起,再次消毒。以無菌持物鉗夾提瓶蓋,用另一手食指和中指撐入橡膠塞蓋內拉出。先倒少量溶液於彎盤內,以沖洗瓶口,再由原處倒出溶液於無菌容器中;倒溶液時瓶簽朝上。無菌溶液一次未用完時,按常規消毒瓶塞、蓋好,註明開瓶時間。
九:無菌手套的戴法
1,戴無菌手套洗凈擦乾雙手。核對手套號碼及有效期。打開手套袋,取滑石粉塗抹雙手,注意避開無菌區。手套可分別或同時取出。雙手分別捏住袋口外層,打開,一手持手套翻轉折部分(手套內面),取出;另一手五指對准戴上。將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隻手套的翻折面(手套外面),取出,同法將另一手套戴好,戴手套時不可強拉。最後將兩手套翻折面套在工作衣袖外面。注意手套外面為無菌區,應保持其無菌。手套戴好後,雙手置胸前,以免污染。
2,脫手套將手套口翻轉脫下,不可用力強拉手套邊緣或手指部分。
B. 高壓蒸汽滅菌的條件是多少°c和時間
高壓蒸汽滅菌的條件是121.3℃,時間維持15~30分鍾。
高壓蒸汽滅菌法是一種迅速而有效的滅菌方法。
使用高壓蒸汽滅菌器,利用加熱產生蒸氣,隨著蒸汽壓力不斷增加,溫度隨之升高,通常壓力在103.4kPa(相當舊制的15磅/時2或1.05kg/cm2)時,器內溫度可達121.3℃,維持15~30min,可殺滅包括芽孢在內的所有微生物。
此法常用於一般培養基、生理鹽水、手術器械及敷料等耐濕和耐高溫物品的滅菌。
(2)滅菌合格的貯槽有效期是擴展閱讀:
高壓蒸汽滅菌法的注意事項:
第一,無菌包不宜過大(小於50cm×30cm×30cm),不宜過緊,各包裹間要有間隙,使蒸汽能對流易滲透到包裹中央。
消毒前,打開貯槽或盒的通氣孔,有利於蒸汽流通。而且排氣時使蒸汽能迅速排出,以保持物品乾燥。消毒滅菌完畢,關閉貯槽或盒的通氣孔,以保持物品的無菌狀態。
第二,布類物品應放在金屬類物品上,否則蒸汽遇冷凝聚成水珠,使包布受潮。阻礙蒸汽進入包裹中央,嚴重影響滅菌效果。
第三,定期檢查滅菌效果。經高壓蒸汽滅菌的無菌包、無菌容器有效期以1周為宜。
C. 消毒供應中心無菌包有效期是多久
紙袋有效期為1個月,棉包裝無菌產品有效期為7至14天,醫用皺紋紙和無紡布包裝有效期為3個月,紙塑包裝和硬質容器有效6個月。無菌包裝材料一般有金屬罐、玻璃瓶、塑料容器、復合罐、紙基復合材料、多層復合軟包裝等幾種。
(3)滅菌合格的貯槽有效期是擴展閱讀:
無菌物品管理:
1、加強對注射器、針頭等物品洗滌質量的監控,按常規含糖耐量測定和熱源測定及細菌監測,每月一次。澄明度、PH值每周測定二次。
2、各種消毒標記明確、完整、必須有名稱、有效日期、責任人、核對者。標記不清、記錄不全,均不得發放。每包應粘貼膠帶和132℃壓力蒸氣滅菌指示管,測定滅菌效果,未達到要求者,重新滅菌。
3、加強對消毒工作的管理,消毒員應嚴格執行高壓滅菌操作程序,保證消毒效果,及時檢查並記錄滅菌的溫度、壓力、時間、指示劑顯示結果,並按規定保留7天,每晨每台預真空壓力鍋滅菌前進行一次13-0試驗。供應室應有質量監測員,隨時督促檢查。
4、保證高壓鍋滅菌結果,每季度一次用嗜熱嗜酸脂肪桿菌作為指示菌,以測定熱力滅菌的效果。
5、經高壓滅菌後,無菌物品在傳遞過程中應保持清潔、乾燥、無污染,消毒室車子(分為滅菌物品車、清潔物品車)每天用消毒液擦拭,並有標志。
無菌室管理:
1、無菌室通風乾燥,應向外排風。
2、室內、櫃內清潔、無雜物、無積塵,清潔工具(拖把、抹布等)專用,有標志,應每月用消毒液濕擦抹二次。
3、專職人員相對固定,入室前要洗手、戴口罩、換鞋,嚴格無菌操作規程,其他人員不得入內。
4、接收無菌物品時應檢查標記是否完整,包布是否清潔乾燥,針筒盒的孔有無關閉,監測每包3M膠帶是否達到滅菌效果。物品應按順序放置。每月檢查,不得有過期物品。有效期通常為7天,霉季為5天,過期或有污染可疑者應重新消毒滅菌。
5、無菌室消毒合格,空氣培養細菌菌數低於4cfu/(φ90mm平皿。5min)。
6、無菌室及各包裝間紫外線燈管每天用95%酒精擦拭燈管,並記錄照射時間,每60天(2個月)用紫外線強度卡自測強度一次,低於70μw/cm2時報告醫院感染科,得測後確實低於70μw/cm2時,更換燈管。
一次性用品:
1、由供應室統一向設備庫房領取一定數量的一次性醫療用品,在進貨的同時,認真檢查產品的三證是否齊全,同時,檢查批號、生產日期、生產廠家、消毒日期、外包裝消毒標記等各項指標,均合格後方可領用。
2、對每一批號的一次性輸液用品均應抽樣檢查熱源反應、細菌培養,各項指標合格後,方可發放給各臨床科室。供病人使用。
3、隨時徵求各使用科室的意見,如發現有輸液器漏水、漏氣等現象,及時與設備科聯系,或作退貨處理。
4、各種輸液用品由供應室統一以一對一調換的方式給各臨床科室,及時回收用過的一次性用品。
5、回收後的一次性用品統一浸泡在1:100的施康等消毒液中,半小時後撈出瀝干,固定放置,並毀形。
6、每月由衛生廳(局)指定的回收單位統一回收一次性用品。
參考資料:網路-消毒供應中心
參考資料:網路-無菌包裝
D. 考護理無菌技術的時候應該怎麼做
A:各位評委老師好,我是12號考生,今天參加的考試項目是無菌操作技術,用物准備齊全,請問是否可以開始?
B:開始(點頭)
A:a環境評估;(環境清潔、寬敞。操作前半小時內無清掃活動、減少人員走動;避免塵土飛揚。操作檯面乾燥,清潔;溫、濕度適宜, 適合操作。指甲已修剪 口述)。六部洗手法洗手、戴口罩。
b:check物品並擺在操作檯面上;(無菌貯槽有效期內可以使用,消毒液浸泡棉球有效期內可以使用,消毒干棉球有效期內可以使用,無菌持物鉗包無潮濕、無破損有效期內可以使用,無菌巾包無潮濕、無破損有效期內可以使用,*號滅菌手套無潮濕、無破損有效期內可以使用口述) 。
c:擦盤,將用過的紗布放入彎盤1內。
d:check(無菌持物鉗包無潮濕、無破損有效期內可以使用口述)後打開,check(化學指示卡指示滅菌合格可以使用口述)並將其放入彎盤2中後,運用無菌技術取出無菌持物鉗放在操作檯面上。再將無菌持物鉗包折疊並在包背面上的指示帶(看錶v.記錄開啟時間,有效期4--8h口述)撕下來並貼在無菌持物缸上,將用完的包放在治療車上方。
e :check(無菌巾包無潮濕、無破損有效期內可以使用口述)後打開。check(化學指示卡指示滅菌合格可以使用口述)後用無菌持物鉗取出無菌巾放入治療盤內,然後將其重新包好(看錶v.記錄開啟時間有效期24h口述)再將其在盤內鋪好,check(無菌貯槽有效期內可以使用口述)試開無菌貯槽→→取無菌持物鉗→→夾取治療碗㊀㊁→→放在治療盤外緣→→將治療碗㊀中的4塊紗布、鑷子放在兩個治療碗中間→→check(消毒干棉球有效期內可以使用口述)夾取兩個干棉球置於治療碗㊀→→check(消毒液浸泡棉球有效期內可以使用口述)夾取4個濕棉球置於治療碗㊁→→用無菌持物鉗將治療碗㊀㊁向中央推進→→將無菌持物鉗放回→→將無菌巾近側往上折兩次、兩邊往裡折一次{盡量讓折好的無菌巾四個邊都在盤里}→→看錶v.(記錄鋪盤時間有效期4h口述)→→(分別記錄消毒液浸泡棉球、消毒干棉球開啟時間有效期24h口述)
f:check(*號滅菌手套無潮濕、無破損有效期內可以使用口述) →→帶上無菌手套→→雙手交叉check(無漏氣、大小合適口述)→→脫去無菌手套直接放入黃色污物桶內後、彎盤㊀內的紗布放入黃色污物桶內→→無菌手套第二層的包裝紙
E. 不同方法的消毒滅菌物品有效期
滅菌方式不影響有效復期。
一般制根據包裝材料的不同,有效期不同:
紙袋宜為1個月;
無紡布、皺紋紙、紙塑袋宜為6個月;
純棉包布在條件合格(溫度低於24,相對濕度低於70%,每天換氣4~10次)情況下為14天;否則為7天。
F. 消毒時儲槽如何使用視頻
1、環境要清潔。 進行無菌技術操作前半小時,須停止清掃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動,減少人員走動,以降低室內空氣中的塵埃。防止塵埃飛揚。治療室每日用紫外線照射消毒一次。 2、工作人員進行無菌操作時, 衣帽穿戴要整潔。帽子要把全部頭發遮蓋,口罩須遮住口鼻,並修剪指甲,洗手。 3、物品管理無菌物品 與非無菌物品應分別放置,無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氣中,必須存放於無菌包或無菌容器內,無菌物品一經使用後,必須再經無菌處理後方可使用,從無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雖未使用,也不可放回無菌容器內。 4、無菌物品必須 存放於無菌包或無菌容器內,無菌包應註明無菌名稱,消毒滅菌日期,有效期一周為宜,並按日期先後順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無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況下,可保存7-14天,過期應重新滅菌。無菌物品一經使用或過期,潮濕應重新進行滅菌處理。 5、取無菌物操作者 身距無菌區20cm,取無菌物品時須用無菌持物鉗(鑷),不可觸及無菌物品或跨越無菌區域,手臂應保持在腰部以上。無菌物品取出後,不可過久暴露,若未使用,也不可放回無菌包或無菌容器內。疑有污染,不得使用。未經消毒的物品不可觸及無菌物或跨越無菌區。 6、進行無菌操作 時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應更換或重新滅菌。 7、一物一人 ,一套無菌物品,只能供一個病員使用,以免發生交叉感染。 8、任何情況下 ,不得用嘴吸取菌液 編輯本段無菌技術的基本操作目的 取用、放置、保存無菌物品符合無菌操作原則,保證無菌物品和無菌區域不被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或傳播給他人。 評估 1.著裝整潔, 洗手,戴口罩,更換圓帽。 2.操作環境: 操作區域是否整潔、寬敞、安全;操作台是否清潔、乾燥、平坦。 3.無菌物品 :無菌物品存放是否合理,是否在有效期內。 用品治療盤內置: 無菌持物鉗浸泡於消毒液中、無菌治療巾、無菌儲槽、無菌液體、無菌紗布罐、無菌棉簽、無菌手套包、治療盤、2%碘酒、70%酒精、紙、筆、紗布、啟瓶器、彎盤。 內容 1.檢查無菌治療巾的有效日期,解開系帶並纏好,按順序逐層打開。 2.用無菌持物鉗夾取無菌治療巾一塊放入治療盤內。 3.使用無菌持物鉗時保持鉗端向下,不可倒舉向上,用後立即放回。 4.取放無菌持物鉗時,鉗端應閉合,不可觸及容器液面以上部分。 5.未用完的無菌治療巾,應按原折折好系帶,註明開包日期與時間。( 口述:有效期為24小時) 6.找到治療巾最外側邊緣,打開鋪成半鋪半蓋。 7.上層半幅反折三折到對面,開口處向外,露出無菌區。 8.打開無菌儲槽,用持物鉗夾取一個彎盤,再夾取一塊紗布放進彎盤內,放回持物鉗。 9.將上層無菌巾蓋好,邊緣對齊,並將開口處向上反折兩次,兩側邊緣向下反折一次,註明鋪盤日期與時間 。(口述:有效期為4小時) 10.用紗布擦去無菌液體上的塵土,仔細檢查核對溶液後,撬去鋁蓋,兩手拇指將瓶蓋邊緣向上翻起松動。 11.用無菌持物鉗在無菌儲槽內夾取無菌治療碗,應托其底部,手不能觸及其內側及邊緣放下。食指和中指套住皮塞拉出,手不能觸及瓶口及蓋的內面。 12.手握瓶簽,先倒出少許溶液沖洗瓶口(倒入彎盤內),再由原處將溶液倒入治療碗內。 13.如有剩餘液體,常規消毒瓶塞後翻下。 14.註明開瓶日期與時間 。(口述:有效期為24小時) 15.檢查無菌手套外面的號碼及有效日期,解開系帶並打開無菌手套包。 16.檢查手套放置的位置無誤後,取滑石粉塗擦在兩手掌和手背之間,剩餘的不再放回手套包內。 17.一手掀起口袋開口處,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內面),取出手套對准五指戴好。 18.未戴手套的手掀起另一開口處,用已戴好手套的手,插入另一手套的翻邊內面(手套外面)對准五指戴好。 19.將手套的反折邊套在工作服袖上。(檢查手套有無破損、漏洞,擦去手套上的滑石粉) 20.操作完畢,(口述:用清水洗凈手套上的污物和血漬),脫去手套,第一隻脫去外側面,第二隻脫去內側面。 21.分類整理用物,洗手後放回保留物品。 22. 口述無菌操作的基本原則。 注意事項 1.使用無菌持物鉗時保持鉗端向下,不可倒舉向上,用後立即放回。取放無菌持物鉗時,鉗端應閉合,不可觸及容器液面以上部分。如用無菌持物鉗取遠物時,應連同鑷子筒移至無菌物品旁使用。 2.不能在無菌容器上方翻轉容器蓋,防止污染容器內物品。 3.無菌物品一經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再放回。 4.打開無菌包內,手不能觸及無菌巾的內側面,不可跨越無菌區。 5.倒溶液時,勿使瓶口接觸容器口邊緣。 6.戴手套時不可強拉,最後將兩手套反折面套在工作衣袖外面。
G. 已鋪好的無菌盤有效期用時間是多少,無菌容器一經開啟多少小時內有效
一經開啟,使用時限24小時,干鑷罐使用時限4小時,手術室無菌容器盛裝的無菌物品是4H內使用,臨床科室無菌容器盛裝的無菌物品使用時間是24小時。
H. 蒸汽滅菌法的注意內容
壓力蒸汽滅菌器
第一,無菌包不宜過大(小於50cm×30cm×30cm),不宜過緊,各包裹間要有間隙,使蒸汽能對流易滲透到包裹中央。滅菌前,打開貯槽或盒的通氣孔,有利於蒸汽流通。而且排氣時使蒸汽能迅速排出,以保持物品乾燥。滅菌完畢,關閉貯槽或盒的通氣孔,以保持物品的無菌狀態。
第二,布類物品應放在金屬類物品上,否則蒸汽遇冷凝聚成水珠,使包布受潮。阻礙蒸汽進入包裹中央,嚴重影響滅菌效果。
第三,定期檢查滅菌效果。經高壓蒸汽滅菌的無菌包、無菌容器有效期以1周為宜。高壓蒸汽滅菌效果的監測:有以下三種方法。
第一種是工藝監測,又稱程序監測。根據安裝在滅菌器上的量器(壓力表、溫度表、計時表)、圖表、指示針、報警器等,指示滅菌設備工作正常與否。此法能迅速指出滅菌器的故障,但不能確定待滅菌物品是否達到滅菌要求。此法作為常規監測方法,每次滅菌均應進行。
第二種是化學指示監測。利用化學指示劑在一定溫度與作用時間條件下受熱變色或變形的特點,以判斷是否達到滅菌所需參數。常用的有:
自製測溫管:將某些化學葯物的晶體密封於小玻璃管內(長2cm,內徑1~2mm)製成。常用試劑有苯甲酸(熔點121-123℃)等。滅菌時,當濕度上升至葯物的熔點,管內的晶體即熔化,事後,雖冷卻再凝固,其外形仍可與未熔化的晶體相區別,此法只能指示溫度,不能指示熱持續時間是否已達標,因此是最低標准。主要用於各物品包裝的中心情況的監測。
壓力滅菌指示膠帶:此膠帶上印有斜形白色指示線條圖案,是一種貼在待滅菌的無菌包外的特製變色膠紙。其粘貼面可牢固地封閉敷料包、金屬盒或玻璃物品,在121℃經20分鍾,130℃經4分鍾後,膠帶100%變色(條紋圖案即顯現黑色斜條)。膠帶既可用於物品包裝表面情況的監測,又可用於對包裝中心情況的監測,還可以代替別針,夾子或帶子使用。
第三種是生物指示劑監測。利用耐熱的非致病性細菌芽胞作指示菌,以測定熱力滅菌的效果。菌種用嗜熱脂肪桿菌,本菌芽胞對熱的抗力較強,其熱死亡時間與病原微生物中抗力最強的肉毒桿菌芽胞相似。生物指示劑有芽胞懸液、芽胞菌片以及菌片與培養基混裝的指示管。檢測時應使用標准試驗包,每個包中心部位置生物指示劑2個,放在滅菌櫃室的5個點,即上、中層的中央各一個點,下層的前、中、後各一個點。滅菌後,取出生物指示劑,接種於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腖水培養基中,置55-60℃溫箱中培養48小時至7天,觀察最終結果。若培養後顏色未變,澄清透明,說明芽胞已被殺滅。達到了滅菌要求。若變為黃色混濁,說芽胞未被殺滅,滅菌失敗。
I. 消毒供應室職業安全防護管理制度 誰知道急
消毒供應室工作制度
一、供應工作人員熟練掌握各種器械、物品的清潔消毒,滅菌方法,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及各種操作規程。
二、負責全院各科室無菌器械、物品、敷料的供應工作。供應的醫療器械做到及時、准確、適用和絕對無菌。
三、備齊和儲備一定數量的消毒器械和敷料,保證周轉和處於備用狀態。
四、每日上午下收下送,重點科室每日下收下送2次。根據各科工作需要,提供消毒物品。收回污染的失效物品,臨時借用的物品,應辦好登記手續,用後及時歸還。
五、沾有膿血等體液的器械,應由使用科室洗滌清潔後交供應室消毒。傳染科用過的物品,應經傳染科消毒處理後再交供應室消毒。
六、科室自備包裝的各種敷料桶、換葯等治療器材應註明科別及消毒日期,按規定時間送供應室消毒。消毒後消毒員負責關閉貯槽側孔並放在固定位置。
七、所供敷料應符合臨床要求,包布、治療巾、洞巾保持清潔無損。
八、各種治療巾應註明名稱、消毒時間或有效日期。包內各種物品須認真核對,不得有誤或遺漏。每日嚴格檢查,凡消毒物品失效或接近失效期,須重新消毒保存。
九、所有一次性用品均應把好質量關,做好抽樣檢測,並定期下科了解使用情況,保證臨床使用方便及確保安全。
十、嚴格劃分污染區、清潔區、無菌物品儲存區。無菌物品與污染物品不得交叉混放或遷回傳遞,防止交叉感染。
十一、對所有的物品器材應建立賬目登記、請領、下發、報廢及賠償制度。專人負責、定期清點,定期保養,防止霉爛、生銹、損壞、丟失,如有損壞按規定處理、賠償或補充。
十二、定期深入臨床各科檢查常備無菌物品質量、數量、徵求意見,及時改進工作。
十三、每日工作完畢整理室內衛生,清掃地面,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及工作檯面。每周五大掃除1次,保持工作間清潔整齊,物品放置有序。
十四、每日紫外線照射空氣消毒1次,每月空氣培養1次。
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制度時間:2010-09-14 11:23:35 發布者:編輯 來源: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第一部分 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制度
(一) 消毒供應中心查對制度
1. 回收物品時,認真查對用物的名稱, 數量,包裝容器的完整性以及包內器
材的品名,規格,數量,性能是否符合要求,確保准確無誤並登記.
2. 配置各種消毒液,清洗液時,認真查對原液品名,規格,有效濃度,應配置的
方法,應配置的濃度和注意事項等.
3. 包裝重要和特殊搶救物品時,必須雙人核查包內器材和敷料的品名,規格,
數量,性能,清潔度,包裝材料的清潔度,完整性,使用的合理性及包外的名稱標簽,
化學指示膠帶(標簽),滅菌日期,有效期,雙方簽名等是否完善,正確,包的體積,重
量,嚴密性是否符合要求.搶救包,手術器械包必須經過二人核對並簽名後能封包.
4. 消毒滅菌員與質量檢測員共同查對,即裝鍋前:查數量,查規格,查裝載方
法,查滅菌方式.裝鍋後:查壓力,查溫度,查時間,查濃度.下鍋時:檢查有無濕包,破
損包,查化學指示膠帶變色情況以及監測包中化學指示劑變色是否達到標准要求,
在滅菌記錄本上雙簽名.
5. 發放消毒或滅菌物品時,認真查對包名稱,數量,滅菌,日期,有效期,化學
指示膠帶變色情況以及包裝容器的清潔度,完整性,嚴密性是否達到標准要求.缺認
無誤後,方可發放並登記.
6. 物資入庫必須查對 廠家批號,查品名,查規格.查數量,查質量,查滅菌標
示和日期.
(二) 消毒供應室安全管理制度
1. 消毒供應中心全體工作人員必須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掌握防火,防
暴知識,能正確使用滅火器材.各班下班前必須關閉水,電,氣和設備等開關.
2. 凡接觸污染的物品,尖銳的器械及刺激性的氣,液體,必須做好職業防護:
隔離衣,口罩,手套,護目鏡等.處理破損玻璃器皿,銳利器械切忌徒手處理,以防刺
傷.
3. 清洗機,水處理機等各型機電設備均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做好日常保養
維護,嚴防事故的發生.
4. 壓力蒸汽滅菌器必須專人負責,持證上崗,每台滅菌器應有年檢合格證.
5. 低溫滅菌器應由專人負責,滅菌前檢查物品包裝是否符合要求,關嚴櫃門,
防止氣體泄露.取放物品時應戴口罩和手套;滿或空的氣體罐均應專門放置,班班交
接,
6. 搬運重物時,合理藉助各種工具和請求協助,注意保持正確與適當的姿勢.
7. 工作區域禁止吸煙,易燃物品遠離火源,保持消防通道的暢通.
(三) 消毒供應室消毒隔離制度
1. 消毒供應中心布局應按去污區.檢查包裝及滅菌區.無菌物品存放區.辦公
生活區,嚴格劃分;路線採取強制通過的方式,不準逆行,各區人員不得隨意在各區
來回穿梭.
2. 工作人員必須著裝整潔.換鞋入室,按要求洗手,必要時著防護服.口罩.戴
手套,嚴格遵守各區操作原則.
3. 嚴格劃分去污區.檢查包裝及滅菌區.無菌物品存放區,三區標志醒目,非
滅菌物品不得與滅菌物品混放.滅菌物品應存放於滅菌物品存放間的貨櫃或架上.
4. 分別設置污染.清潔.滅菌物品的發放窗口和通道,不得交叉.回收的污染
物品均應經過標准清洗流程後再包裝滅菌.
5. 下送車和下收車應分開放置.分開使用.每天下送下收完畢回科室後應對
車輛進行清洗消毒處理. 清洗用具如拖把.盆.桶.抹布等嚴格按小區分開專用, 不
得交叉使用, 不得污染環境和工作人員.
6. 去污區所有回收人員必須遵循標准防護原則和操作流程.被朊毒體污染的
一次性診療器械應直接焚燒.接觸污染物品後必須洗手.
7. 有條件的應安裝存流凈化裝置,保持無菌物品存放間的存流凈化,空氣菌
落數,<=200cfu/m3; .檢查包裝及滅菌區存流凈化, 空氣菌落數,<=500cfu/m3;一
次性無菌物品庫房每日用空氣消毒器消毒一次, 空氣菌落數,<=500cfu/m3;
8. 去污區及手套室.敷料室. 無菌物品存放區的傳遞窗每日用空氣消毒器消
毒一次. 每日用空氣消毒器照射或消毒溶液擦洗消毒一次.
9. 質量監測員應認真履行職責,做好各項監測工作.
(四) 消毒供應中心物資管理制度
1. 消毒供應中心作為醫院特殊物資供應部門,做好物資成本核算是控制醫療
成本.降低醫療費用的重要環節,必須遵循成本最小化, 產出率最大化,耗損最小化
原則.
2. 可重復使用物品由消毒供應中心實施統一領取,統一管理,統一集中處理,
各臨床科室只有使用權,以便提高設備使用率.
3. 各科根據實際需要,統一設備所需基數和周轉數量計劃,消毒供應中心根
據物品周轉期確定儲存量,及時調整基數和包內用物,減少積壓,避免額外耗損.
4. 認真執行物資保管,領取.賠償,報廢,維修制度,降低破損率,節約原材料,
防止積壓浪費.
5. 一次性使用的醫療滅菌用品由消毒供應中心申報計劃醫院統一采購,消毒
供應中心統一發放.根據各類物品儲存要求,分類入庫存放,不得混裝.
6. 加強成本核算,建立物資清點制度,根據工作量的大小設立專(兼)職物資
管理員,每天統計各種包的清洗,包裝,滅菌以及設備使用率等,加強材料,一次性醫
療用品,清洗,包裝,滅菌等費用的核算.
7. 所有物資,庫房應建立入庫,出庫登記記錄.每月大清點一次,核對帳目,做
到日清月結,使賬帳相符,賬物相符.
8. 不斷優化操作流程,降低運行成本.
(五) 消毒供應中心溝通協調制度
1. 加強與臨床各科室的溝通與協調,增強質量意識和服務意識,規范服務行
為.
2. 滿足各臨床科室的供應物品數量,質量的需求,每月定時發放意見徵求表,
對提出的意見,建議及時討論分析,制定改進措施並專人跟蹤.
3. 有計劃地申報物資采購計劃,急需物品與物資管理部門聯系,妥善解決.
4. 做好設備,器材的保養和維修記錄.隨時與設備維修部門保持聯系.
5. 定期向上級部門匯報工作情況.
(六) 消毒供應中心儀器保養維修制度
1. 各類儀器應設專人操作和維護.工作人員未經科室管理人員同意,不得私
自換崗.
2. 所有機器操作人員必須經技術培訓及考試合格後方能上機使用.
3. 儀器操作人員應嚴格按操作規程做好日常工作維修與保養.發現異常及時
上報管理者,嚴禁擅自動機拆修.
4. 每月管理小組與儀器操作責任人對各類機器進行自查一次.
5. 對貴重,大型儀器如高壓蒸汽滅菌器,低溫滅菌器,半自動及全自動清洗裝
置等,應每半年申報設備維修科進行檢修一次.
6. 建立儀器維修保養登記記錄,並妥善保管以備查證.
(七) 消毒供應中心監測制度
1. 認真遵守各項監測技術操作流程,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對待工作.
2. 負責滅菌器消毒滅菌效果監測.每日對滅菌鍋進行空鍋B-D試驗.監測員每
天隨機抽查滅菌包化學指示膠帶變色情況及工藝監測記錄結果.每周進行生物檢測
一次以確定其無菌效果.環氧乙烷滅菌器應每批次進行生物監測.植入物應每鍋進
行生物監測.
3. 每月對檢查包裝區,無菌物品存放區進行空氣監測.
4. 對使用中的消毒液,清洗液濃度實行不定時監測,每天至少一次.
5. 對一次性使用的無菌空針.輸液器.分裝袋等,每一批號的進貨應要求廠家
提供相應的物理檢測.熱源檢測及細菌檢測報告.
6. 對各病房出現的一次性使用無菌物品的質量問題,應配合科室查找原因並
向相關部門匯報,同時做好登記記錄.
7. 對使用的各類洗滌用水每月應進行相應規定項目的檢測,去離子水電導
每日檢測.
8. 各種檢測結果認真登記,妥善保管.發現問題採取措施,立即改進,以保證
質量.
(八) 消毒供應中心質量追溯制度
1建立質量控制過程記錄與追蹤制度記錄應易於識別和追蹤.滅菌質量記錄保留期
限應大於等於3年.
2每天記錄清洗.消毒. 滅菌設備的運行情況和運行參數
3每天記錄滅菌的信息. 滅菌日期.滅菌器鍋號.鍋次.裝載的主要物品.數量. 滅菌
員等.
4記錄滅菌質量檢測結果,妥善存檔.
5手術包外的信息卡應包括滅菌日期.滅菌器鍋號.鍋次.操作者與核對者的姓名或
編號.
滅菌包的名稱或代號.失效日期.
6臨床任何質量反饋均有全程(包括處理結果)記錄,並妥善存檔.
(九) 消毒供應中心一般工作制度
1工作人員必須熟悉各類器械與物品的性能.用途.清洗.消毒.保養.包裝和滅菌方
法,嚴格執行各類物品的處理流程,保證各類器材.物品完整.性能良好.
2各區人員相對固定,以嚴肅認真的態度遵守標准防護原則,認真執行規章制度和技
術操作流程,有效防範工作缺陷和安全事故的發生.
3分工明確,相互協作,共同完成各項任務,做好相關統計工作.
4愛護科室環境和財物,勤儉節約,嚴格按照器械.物品破損報廢規定處理流程處理
破損報廢物品.
5嚴格控制人員出入,非本中心人員未經許可不得隨意進入工作區域;各區人員不得
隨意相互跨區
6樹立職業防護意識,做好個人防護,確保職業安全.
7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定期收集意見.建議;不斷改進工作.
(十) 消毒供應中心質量管理制度
1在護士長領導下,成立3人以上的質量管理小組,設專職或兼職的質量檢測員,職責
明確,責任到人.每月至少召開一次質量控制管理小組會議.
2建立健全各項質量管理制度.制定各項質量控制標准及具體的質量控制措施和改
進方案.
3加強質量管理,每天專人按照質量控制標准開展質量監控,對各環節.各流程工作
質量進行定期或不定期專項或全面檢查.
4定期分析.通報和講評質量檢查結果,發現問題及時制定整改措施,以促進質量持
續改進
(十一) 消毒供應中心去污區工作制度
1嚴格遵守消毒隔離制度
2穿戴防護用品,不得隨意到其他區域走動,落實職業防護措施
3做好回收器械的清點.核對.登記.交接工作.
4嚴格按物品種類分類.認真執行器械.物品清洗操作流程.
5盛裝清洗後物品的容器及傳遞車輛應必須專用,嚴禁與污染容器及車輛混裝;該區
車輛.分裝箱等用物必須專用,不得隨意出入該區.
6工作結束後做好記錄.整理.消毒.交接工作.
7離開此區應洗手.更衣.換鞋;下班前做好安全檢查.
(十二) 消毒供應中心檢查包裝及滅菌區工作制度
1工作人員進入檢查包裝及滅菌區應洗手.更衣.戴帽.著裝,必要時戴口罩.
2工作人員嚴格執行器械.物品檢查與包裝滅菌操作流程,認真落實查對制度,確保
工作準確無誤.
3庫管人員根據敷料使用情況,合理准備儲存量,保證供應,避免浪費.
4敷料室和手套室供製作各類敷料和手套,非操作人員不得入內.
5嚴禁一切與工作無關的物品進入該區;該區使用車輛不得隨意出入,必須進入者需
進行處理後方能進入該區;保持該區清潔干凈.
6消毒滅菌員需要經過專門培訓,持證上崗,認真履行崗位職責.
7工作結束後,做好登記.環境整理和安全檢查.
8其他則按照消毒供應中心一般工作制度執行.
(十三) 消毒供應中心無菌物品存放區工作制度
1無菌物品存放區工作人員相對固定,由專人管理,其他無關人員不得入內.
2工作人員進入該區,必須換鞋.戴帽.著專用服裝,必要時戴口罩,注意手的衛生.
3認真執行滅菌物品卸載.存放的操作流程,增強無菌觀念.
4滅菌物品存放的有效期:(1) 使用棉布類包裝的滅菌包, 有效期為14天;未達到<
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規定的環境溫度.濕度標准,其有效期應為7天.(2)使
用紙包裝袋的滅菌包有效期為1個月.(3) 使用一次性醫用皺紋包裝紙. 醫用無紡
布包裝的滅菌包有效期為6個月.(4) 使用一次性紙塑袋包裝的滅菌包有效期為6個
月.(5)具有密封性能的硬質容器, 有效期為6個月(遵循先進先出原則).
5該區專放已滅菌的物品,嚴禁一切未滅菌的物品進入該區.
6凡發出的滅菌包,即使未使用過,一律不得再放回該區.
7各類常規物品和搶救物品應保持一定基數.認真清點.及時補充,保證滅菌物品的
質量和數量,保證隨時供應.
8從庫房領取的一次性無菌物品均需先拆除外包裝後方可進入該區.
9保持環境的清潔整齊,做好環境消毒和登記
10其他按消毒供應中心一般工作制度執行.
(十四) 消毒供應中心辦公生活區工作制度
1工作時間更衣換鞋,著裝整潔.
2更衣室僅限工作人員更衣, 更衣櫃內按要求存放衣服及洗滌用品.浴室供本室人
員使用,非本室人員一律禁止使用.
3休息室供交班.中心議事.觀看電視晨會.接待外事人員.處理工作中業務,應隨時
保持室內整潔.
4示教室供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業務學習,應隨時保持室內整潔.
5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區域內禁止吸煙.
6其他按消毒供應中心一般工作制度執行.
(十五) 消毒供應中心下收下送工作制度
1滿足臨床物資需要,及時供應各類診療物品.
2工作人員著裝整潔,配戴胸牌,態度熱情,文明用語.
3遵守消毒隔離制度,認真執行下收下送的各項操作流程. 滅菌物品與污染物品分
別使用專用車輛.藍筐,特別污染物品應裝入防污染擴散的裝置內,並標明感染類型
.
4堅持查對制度,嚴格交接,認真登記,做到帳物相符.
5下收下送工作結束,車輛分別進行清洗消毒處理,分區固定放置.
(十六) 消毒供應中心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管理制度
1一次性使用的無菌醫療用品必須由醫院統一采購,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購入, 消毒
供應中心應設專人管理.
2接收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時,必須驗證是否具備省級以上衛生或葯監部門頒
發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許可證>.<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
>.<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等,進口產品還要有國務院(衛生部)監督管理部門頒
發的<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
3接收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時,認真檢查每批產品外包裝是否嚴密.清潔.有無
破損.污債.霉變.潮濕; 檢查每箱產品的檢驗合格證. 滅菌標示和失效期, 檢查後
建帳登記.
每批產品需由生產廠家提供質量檢測報告並加蓋生產廠家紅色公章.
4要求有計劃申購,不可積壓太多太久,儲存於專用庫房內,放置在距地面大於等於
20cm.距牆壁5 cm.距天花板50 cm的貨架上.室內保持潔凈.陰涼.乾燥.通風.每日
空氣消毒器消毒一次.
5建立質量登記本.使用過程中發生不良事件時,必須立即停止使用,詳細登記時間.
種類.事件經過.結果.涉及產品單位.批號,匯報護士長和相關部門;及時封存取樣
送檢,不得擅自處理.
(十七) 消毒供應中心值班制度
1值班者按要求著裝規范.整潔
2堅守工作崗位,認真履行崗位職責.
3嚴格按規范處理各項操作流程.
4遇到交接班,認真填寫交班記錄.
5做好安全管理和環境衛生.
(十八) 消毒供應中心參觀接待制度
1任何來訪同行均需在護理部或醫院上級部門備案,並得到明確接待指示後方可接
待.
2對所有來訪參觀人員應登記其單位.姓名.職務和聯絡方式.
3參觀人員應科室指定專人接待,科室人員不得私下接待任何來訪人員.
4所有參觀人員均需遵守供應室的三區出入流程和防護標准
5接待人員接待過程中應遵守醫院和科室相關制度,不能准確回答的問題應及時向
上級反饋
6參觀過程中參觀人員提出超越預定接待項目的應向上級請示後再做出決定
7對參觀人員在參觀過程中提出的建議.意見均應做出解釋, 並做出相關記錄
(十九) 消毒供應中心物品召回制度
1對供應的滅菌物品種類.數量應有去向登記
2發出物品中一旦發現化學監測.生物監測不合格,必須立即全部召回自上次生物監
測合格以來的所有滅菌物品.迅速查找原因,重新處理.如已經使用應向相關上級部
門匯報備案.
3若臨床使用同一時間處理的滅菌物品出現多個感染病例,提出疑問時,應立即召回
自上次生物監測合格以來的所有滅菌物品, 查找原因,重新處理,再次進行相應監
測.
4質量監測員隨時收集內部.外部的建議.意見, 及時改進,不斷提高.
5消毒供應中心應逐步實現質量控制過程的信息化管理.
(二十) 消毒供應中心缺陷管理制度
1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必須有高度的責任感,遵守醫院規章制度,認真履行崗位職
責,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流程.
2制定並落實各種缺陷防範預案,護士長.組長和質控監測員應嚴格把好質量關,加
強質量監控,做好質量檢查督促工作.
3制定相應缺陷處理辦法和應急預案,對薄弱環節和關鍵崗位重點監控,及時妥善處
理
4 出現缺陷問題,當事人應及時報告並採取有效補救措施
5定期對缺陷問題進行分析.討論.評價,明確責任,及時整改,促進質量持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