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沉降年限

沉降年限

發布時間:2021-08-12 02:46:13

Ⅰ 自建房一般幾年沉降穩定

沉降的情況沒有硬性規定,要看地基、地質和地域的情況而定的。土質不同其沉降水平也不同。如果磚混結構屬於非地震代區域,一般三層自建房沉降年限為5-10年開始出現,牆體將會出現輕微裂痕。如果不出現水土流失等情況,沉降將維持現狀,不會繼續下沉,使用壽命在30-50年間。

新房沉降期需要1---4年,1,沉降縫的定義:為防止建築物各部分由於地基不均勻沉降引起房屋破壞所設置的垂直縫稱為沉降縫。 2,當房屋相鄰部分的高度、荷載和結構形式差別很大而地基又較弱時,房屋有可能產生不均勻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開裂。



(1)沉降年限擴展閱讀:

1、斜裂縫

若建築物中間的沉降比較大,兩端沉降比較小,牆壁就容易出現「八」字形裂縫,反過來的話就容易出現倒「八」字裂縫。 這種斜縫的主要原因是地基不均勻變形導致的,讓牆身受到剪切應力,導致主體過大面破壞。

2、窗間牆上水平裂縫

這種裂縫常常出現在窗間牆的上下對角處,沉降比較大的裂縫在下,沉降小的一邊裂量在上,也是靠窗口處裂縫較寬。裂縫的主要原因是地基不均沉降,導致窗間牆受到較大的水平剪力。

3、豎向裂縫

常常發生在縱牆頂層牆或在底層窗檯牆上。一般頂層牆豎向裂縫是由於建築反向撓曲,導致牆頂受拉引起的。而底層窗檯上的裂縫是因為窗口過大起到反作用引起的。

Ⅱ 建築物的沉降降最大允許的多少,多少年限允許沉降多少,哪裡有規定

除設計圖紙有規定外 一般是穩定後最後10天的平均速率小於規定值0.3mm,統計所有整個周期內的所有值,即為最終沉降量,同時規范在《JGJT8-97++建築變形測量規程》有相關要求。

Ⅲ 建築物竣工後沉降多長時間監測一次

建築變形測量規程JGJ/T8-97里有明文規定

Ⅳ 房屋沉降期有幾年

沉降量是根據地質的不一樣而標准不一樣。

  1. 根據地基設計的規范性;

  2. 按照建築物的結構異同決定;

  3. 依照相應的沉澱控制標准,看該建築物是否符合產權單位相關要求. 建築測量,沉降監測一般都是精確到毫米。

建築物在建期間是建好一層做一次沉降觀測記錄,建後如果沉降情況正常的話是例行每月觀測一次,直至沉降不再沉降。

一般大概2厘米左右吧,當到一定年限規定時將不會沉降。因為沉降量在設計圖的規定內有所沉降,在這之外還是有變化的除設計圖紙有規定外 一般是穩定後最後10天的平均速率小於規定值0.3mm,統計所有整個周期內的所有值,即為最終沉降量。

如果樓板能下沉5-6公分,那說明你這是危樓。普通的砼結構都是建築整體沉降,如果樓板沉降,這是嚴重的質量事故!可能鋼筋配比有問題,那就是在施工過程中偷工減料!至於樓板裂縫,一般的砼收縮裂為不規則的細微裂紋,肉眼是無法看見的。只能是陰水後才能發現。這種狀況一般都會用環氧樹脂補裂紋!

Ⅳ 如何確定沉降觀測的周期和時間

不知道你是什麼類型的沉降觀測 是房建還是暗挖土建之類的,一般我這的暗挖隧道沉降量測頻率是這樣的 根據進尺每20m一個斷面每個斷面8個點(可以根據情況適當增加減少)
1-7天 2次/天 。 7-15天 1次/天 。15天-1月 1次/3天。 1-3個月 1-2次/周 。3個月以後 1-3次/月
根據實測數值對比施工規范要求 確定頻率,希望能幫到你!

Ⅵ 沉降觀測時間

沉降觀測的周期應能反映出建築物的沉降變形規律,建(構)築物的沉降觀測對時間有嚴格的限制條件,特別是首次觀測必須按時進行,否則沉降觀測得不到原始數據,從而使整個觀測得不到完整的觀測結果。其他各階段的復測,根據工程進展情況必須定時進行,不得漏測或補測,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准確的沉降情況或規律。一般認為建築在砂類土層上的建築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間已大部分完成,而建築在粘土類土層上的建築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間只是整個沉降量的一部分,因而,沉降周期是變化的。根據工作經驗,在施工階段,觀測的頻率要大些,一般按3天、7天、15天確定觀測周期,或按層數、荷載的增加確定觀測周期,觀測周期具體應視施工過程中地基與加荷而定。如暫時停工時,在停工時和重新開工時均應各觀測一次,以便檢驗停工期間建築物沉降變化情況,為重新開工後沉降觀測的方式、次數是否應調整作判斷依據。在竣工後,觀測的頻率可以少些,視地基土類型和沉降速度的大小而定,一般有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半年與一年等不同周期。沉降是否進入穩定階段,應由沉降量與時間關系曲線判定。對重點觀測和科研項目工程,若最後三個周期觀測中每周期的沉降量不大於2倍的測量中誤差,可認為已進入穩定階段。一般工程的沉降觀測,若沉降速度小於0.01~0.04mm/d,可認為進入穩定階段,具體取值應根據各地區地基土的壓縮性確定。
根據編制的沉降施測方案及確定的觀測周期,首次觀測應在觀測點穩固後及時進行。一般高層建築物有一層或數層地下結構,首次觀測應自基礎開始,在基礎的縱橫軸線上(基礎局邊)按設計好的位置埋設沉降觀測點(臨時的),待臨時觀測點穩固好,方可進行首次觀測。首次觀測的沉降觀測點高程值是以後各次觀測用以比較的基礎,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測時一般用N2級精密水準儀,並且要求每個觀測點首次高程應在同期觀測兩次,比較觀測結果,若同一觀測點間的高差不超過±0.5mm時,我們即可認為首次觀測的數據是可靠的。隨著結構每升高一層,臨時觀測點移上一層並進行觀測,直到+0.00再按規定埋設永久觀測點(為便於觀測可將永久觀測點設於+500mm),然後每施工一層就復測一次,直至竣工。
在施工打樁、基坑開挖以及基礎完工後,上部不斷加層的階段進行沉降觀測時,必須記載每次觀測的施工進度、增加荷載量、倉庫進(出)貨噸位、建築物傾斜裂縫等各種影響沉降變化和異常的情況。每周觀測後,應及時對觀測資料進行整理,計算出觀測點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度。若出現變化量異常時,應立即通知委託方,為其採取防患措施提供依據,同時適當增加觀測次數。
另者,不同周期的觀測應遵循「五定」原則。所謂「五定」,即通常所說的沉降觀測依據的基準點、基點和被觀測物上沉降觀測點,點位要穩定;所用儀器、設備要穩定;觀測人員要穩定;觀測時的環境條件基本上要一致;觀測路線、鏡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觀上能保證盡量減少觀測誤差的主觀不確定性,使所測的結果具有統一的趨向性;能保證各次復測結果與首次觀測結果的可比性一致,使所觀測的沉降量更真實。

Ⅶ 試簡述地基沉降與時間的關系

分三種情況:
1、地基的承載力足夠,過一段時間之後,地基沉降就基本穩定;
2、地基的承載力不滿足上部結構的要求,地基沉降就會越來越大,不會停止,直到地基徹底破壞;
3、地基的承載力不夠,但是差的不太多,在地基下沉的時候,承載力會相對提高,提高之後的承載力又滿足要求了,那麼在達到一定的沉降之後,就會停止沉降。
註:除了碎石土、砂土之外的一般土質地基而言,想要達到沉降穩定,不是三五天和幾個月的事,而是以年為單位的,怎麼著也要個二三年、三五年、甚至數十年才能徹底穩定。

Ⅷ 絮凝時間與沉降時間的區別

絮凝時間:帶有正電(負)性的基團中和一些水中帶有負(正)電性難於分離的一些粒子通過異性電荷相吸的原則聚合起來的時間。

沉降時間:不同相分離完成的時間。

一般來講,水中的沉澱或顆粒物在絮凝成較大基團後,才會開始沉降,完成後液相的分離。

Ⅸ 沉降觀測次數和時間有何要求

沉降觀測的次數和時間,應按設計要求確定。一般第一次觀測應在觀測點安設穩固後及時進行D民間建築每加高1層應觀測1次,工業建築應在不同荷載階段分別進行觀測,整十施工時間的觀測不得少於4次。建築物和構築物全部竣工後的觀測次數:第一年4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後每年1次,至下沉穩定(由沉降與時間的關系曲線判定)為止。觀測期限一般為:砂土地基2年,粘性土地基5年,軟土地基10年。當建築物和構築物突然發生大量沉降、不均勻沉降或嚴重的裂縫時,應立即進行逐日或幾天1次的連續觀測,同時應對裂縫進行觀測口

閱讀全文

與沉降年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