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現在農村土地承包期限是哪一年
現在農村土地承包期限是哪一年?一般情況下是根據個人的情況來定的,有的是農村土地承包是一年的,有的是承包好幾年的。
㈡ 農村土地承包年限問題
於2008年10月9日至12日舉行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將聚焦農村改革發展問題,土地制度、糧食安全、城鄉一體化等熱點議題屆時均有望給出新說法。這當中,土地制度變革尤受矚目。農地是否可以入市,農民如何分享土地流轉的收益,第三次土地改革萬眾期待。[此前一直被認為是「破冰」的林權改革(被稱作「第三次土改」)有望在全國全面推開。
所謂「第三次土改」是相對於建國初的土改和後來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而言的。這意味著全國25億畝集體山林將回到農民手中。
下一步農地改革,大的原則不會變,農村家庭承包經營的基本制度將長期穩定不變。今後的改革也是在這個大框架下,鼓勵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
在土地家庭承包經營基本制度不變的前提下,對承包經營權的具體實現方式做出調整。由此,土地可以轉包、轉租或者股份合作,這幾種方式之前的文件精神中都已提到,現在關鍵是農地的「抵押」和「繼承」尚未突破。
第一,農村土地承包期有望從30年延長到70年。專家分析,新一輪農村改革可能會進一步完善土地徵用制度,進一步延長土地經營權的年限,將農村土地的承包期從現在的30年延長到70年等。現行的《土地管理法》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分析認為,這一條規定或許就是新農改的突破口
第二,宅基地置換。「對農民來說,『宅基地置換』一方面是舊房換新房,生活環境和質量有了很大提高;另一方面是有了產權證,房屋可以上市交易,形成農民的一個財富積累機制;還有就是享受到鎮保和養老。對當地的發展來說,土地實現規模化經營,更有實現規模效益的空間;同時,由於試點基地的建設,該地區的基礎設施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第三,農地入市。
南海模式就是由村莊組成股份公司向工業投資方出租農地,地租收益按股在農戶和集體之間分紅。農地直接入市的第二種模式,是農地轉用的權利主體從集體轉為農戶,這種模式流行於長三角地區。……[
這是一場涉及億萬農民切身利益的變革,被稱為「繼農村土地承包後,中國土地使用制度上的又一重大改革」。這就是正在進行的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如今,屬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山林,隨著林改,走進了農民家庭,有關人士擔心,如果不對《森林法》進行修改,將使此次改革的成果和效應受到重大影響。
土地制度,茲事體大,關系農民收入,農民不增收,拉動內需是空話;關系農民權益,農民權利無保障,三農問題難以破解;解決問題,唯有三個尊重,尊重實踐,尊重歷史,尊重農民。
㈢ 農村土地承包法對承包期限是如何規定的,為什麼這樣規定
承包期限是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存續的期間,在這個期間內,承包方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依照法律的規定和合同的約定,行使權利,承擔義務。
我國對土地實行用途管理制度,土地管理法按照土地的用途,將土地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其中的農用地又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農田水利用地和養殖水面等。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條依照上述分類,根據我國農村的實際情況,對不同用途的土地的承包期及承包期的上限作出規定:「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經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可以延長。」
一、耕地的承包期。
耕地是指種植農作物的土地,包括灌溉水田、望天田(又稱天水田)、水澆地、旱地和菜地。我國農村實行土地承包經營制度的土地主要是指耕地。
我國法律和中央有關文件對土地承包的期限都作出了明確規定。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土地承包經營期限為三十年。」從1984年開始,中央文件曾多次對土地承包的期限問題作出規定。1993年指出,為了穩定土地承包關系,鼓勵農民增加投入,提高土地的生產率,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不變。1996年指出,土地承包期延長三十年,開發「四荒」的承包期可以更長一些,這是穩定家庭承包經營的重大政策,一定要貫徹落實好。1997年指出,土地承包再延長三十年不變,營造林地和「四荒」地等開發性生產的承包期可以更長。
在我國農村實行聯產承包生產責任制之初,承包期一般都比較短。後來認識到,承包期限過短,承包人可能無利可圖,甚至虧損,難以調動承包人增加投入、合理開發土地的積極性,甚至可能導致短期行為和對土地的掠奪式經營。這樣,國家實行土地承包經營制度就失去了積極意義。因此,1984年,中央文件規定,土地承包期限應當適當延長。土地承包期一般應在十五年以上。土地承包經營權期限的長短,應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和農業生產經營的特點,農業經濟的發展趨勢以及當前的農業承包經營政策等因素確定。期限太短,不利於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穩定和農業的發展;期限太長,則不利於對土地利用方式的適當調整以及有關利益的協調。
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的規定,符合有關法律的規定和目前我國農村的實際做法,同中央文件的規定也是一致的。
二、草地、林地的承包期。
草地是指生長草本植物為主,用於畜牧業的土地,包括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林地是指生長喬木、竹類、灌木、沿海紅樹林的土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以及跡地和苗圃等。在草原地區和林區,草地和林地承包是承包的主要部分。
在農村土地承包法出台前,對於草地、林地的承包期限,我國法律未明確規定。只是在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土地承包經營期限為三十年。」中央文件中也曾原則規定,土地承包期再延長三十年不變,營造林地和「四荒」地等開發性生產的承包期可以更長。
之所以規定草地、林地的承包期較耕地的承包期更長,這是因為:首先,同耕地相比,草地和林地有其特殊性。以林地為例,林地的主要部分是有林地,一般生長著多年生的喬木、竹類、灌木等,而耕地主要是用於種植農作物,一般是一年一季或者兩季,有的甚至三季,很少種植多年生植物。其次,從事林業開發投資大,林木生長期、收益期長。如櫸木、水青岡、紅豆杉、柚木的採伐或經營期限至少在五十至六十年。再如我國特有的銀杏樹,其木材、果實、葉子等均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但生長極為緩慢,所以又稱「公孫樹」,形容祖輩種樹到孫子輩才結實。目前我國的很多寺廟中都生長著千年以上的銀杏樹。浙江東陽地區種植的香榧樹,十五年開始結果,一百年才進入豐產期,並可延續四五百年,有的可達上千年。第三,我國對森林實行限額採伐制度,林地上種植的林木不能任意採伐。採伐必須申請採伐許可證並按照要求完成更新造林任務。承包方的生產經營和處置產品的權利受到較多限制。鑒於林地的上述特殊性,許多地方都將林地的承包期限適當延長。如浙江東陽將香榧樹的承包期定為六十年,安徽省林地承包的期限最高的達到七十年。許多地方、部門建議,林地的承包期應當適當長一些,以規定三十年至七十年為宜。對有些特殊的樹種,七十年的承包期仍顯不夠,應當更長。
農村土地承包法根據中央關於「營造林地和「四荒」地等開發性生產的承包期可以更長」的政策精神和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的實際做法,對草地和林地的承包期及承包期的上限作出了規定。
三、需要說明的是,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的承包期限是法定期限。
鑒於全國絕大多數地方第二輪承包已結束,有的地方第二輪延包的年限比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的承包期限長的實際情況。為了穩定現存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防止因農村土地承包法的實施引發重新承包土地,造成不必要的混亂,更好地維護承包方的合法權益,農村土地承包法在第六十二條對這種情況作了特別規定:「本法實施前已經按照國家有關農村土地承包的規定承包,包括承包期限長於本法規定的,本法實施後繼續有效,不得重新承包土地
㈣ 法律關於農村土地承包期限是怎樣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條規定:「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回為三十年答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經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可以延長。」
本條分三種情況規定了土地承包期限:(1)耕地的承包期限為三十年。(2)草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五十年。(3)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經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可以延長。作出這種區分的主要原因是,不同性質土地的投資收益期限差別不同,耕地的投資收益期限最短,通常當年投資當年即可收益,林地的投資收益期限則相對較長,一般需要數年至數十年,特殊林木的投資收益則需更長的時間。根據土地的不同性質來確定其承包期,更有利於保護承包方的利益,確保其收益。
㈤ 農村土地承包的最長期限到底有多久
您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條規定,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回;草地的承答包期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經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還可以延長。謝謝閱讀!
㈥ 農村土地二輪承包是哪年開始的,期限是
農村土地二輪承包一般是從1997年或者1998年開始,期限30年。
農村第一輪土地承包從專1983年前後開始到1997年止,承包期屬為15年。
第二輪土地承包從1997年開始,土地承包期再延長30年不變。
2002年頒布的農村土地承包法進一步明確規定,耕地的承包期為30年。
中央提出「在第一輪承包到期的地方,都要無條件地延長30年不變。」第一輪承包是指實行家庭聯產承包時算起,大部分地方第一輪承包時間為1980年,再延長30年,統一確定起始時間在1997年,這就是第二輪承包。
因此,新一輪土地承包期統一確定至2027年12月31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