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公安局立案的刑事案有破案期限嗎
刑事案件立案後,就是刑事偵查期間,沒有破案或者沒有抓獲犯罪嫌疑人,不存在過了追專訴期問題,屬公安機關還要繼續負責偵破直至抓獲犯罪嫌疑人。刑法第八十八條規定: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⑵ 公安局立案的刑事案有破案期限嗎/
一、犯罪嫌疑人逮捕前的刑事拘留期限 1、最短為10日(3日+7日);通常為14日(7日+7日)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3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1日至4日。
2、最長為37日(30日+7日)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30日。
3、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後的7日以內,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後立即釋放,並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於需要繼續偵查,並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從我國《刑事訴訴法》第69條可以看出:在未批捕前刑事拘留的最短期限為10日(3日報,7日批);通常的期限共14日(7日報,7日批);最長期限應該為37日(30日報+7日批)。4、如果未批准逮捕,公安機關必須變更強制措施刑事訴訟法第70條:公安機關對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決定,認為有錯誤的時候,可以要求復議,但是必須將被拘留的人立即釋放。如果意見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請復核。上級人民檢察院應當立即復核,作出是否變更的決定,通知下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執行二、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分為五種第一種:共2個月 第124條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2個月......在公安機關使用該2個月偵查羈押期限的比較多。第二種:共3個月:2月+1月(上檢批准) 第124條「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2個月。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以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1個月。」第三種:共5個月:2月+1月(上檢批准)+2月(省檢批決) 第126條:下列案件在本法第124條規定的期限屆滿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延長2個月:
(一)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重大復雜案件;
(二)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
(三)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第四種:共7個月:2月+1月(上檢批准)+2月(省檢批決)+2月(省檢批、決)第127條:對犯罪嫌疑人可能判處10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依照本法第126條規定延長期限屆滿,仍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再延長2個月。第五種:不受上述偵查羈押期限約束的案件 第125條因為特殊原因,在較長時間內不宜交付審判的特別重大復雜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延期審理。
⑶ 公安機關刑事案件,立案到破案有時間期限嗎
這個沒有法律規定,也不可能有法律規定,案件的情況千差萬別,有的可能幾個小時幾天就可以破案,有的可能還要幾年,甚至10幾年。
⑷ 在中國,刑事案件如果一直沒有被偵破,時效期是多長時間
公安機關刑事案件的偵查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因此法律並沒有規定偵破的期限,只是專對犯罪嫌疑人人屬身羈押期限有明確規定。具體規定如下 :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四條 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二個月。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以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一個月。
第一百五十五條 因為特殊原因,在較長時間內不宜交付審判的特別重大復雜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延期審理。
第一百五十六條 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五十四條規定的期限屆滿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
(一)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重大復雜案件;
(二)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
(三)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
第一百五十七條 對犯罪嫌疑人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延長期限屆滿,仍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再延長二個月。
⑸ 有破案期限嗎
在刑事訴訟中,因案件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沒有對刑事案件破案的期限規定,但有明確的對犯罪嫌疑人的羈押期限。犯罪嫌疑人的羈押期限具體包括公安機關刑事拘留及批准逮捕期限和偵查期限、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期限及人民法院審理判決期限等。
(1)刑事拘留及批准逮捕階段:《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九條:「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 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 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的七日以內,作出批准逮捕或不批准逮捕的決定。」
(2)偵查階段:《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四條:「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兩個月。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已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一個月。」
(3)審查起訴階段:《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九條:「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重大、復雜的案件,可以延長半個月。」
(4)法院審判階段:《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二條:「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二個月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⑹ 刑事案件有沒有破案期限
經濟案件要打點的。
⑺ 警察破案有時間限制嗎如果沒有,那追述時效是怎麼回事
第一,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①法定最高刑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經過5年。②法定最高刑為5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經過10年。③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15年。④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20年。如果20年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在司法機關採取強制措施後,逃避偵查或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犯罪行為有連續或繼續狀態的,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犯罪分子在追訴期限內又犯罪的,前罪追訴的期限從犯後罪之日起計算。
第二,如何理解:
鑒於現實中絕大多數司法人員和一些律師對追訴時效的適用問題產生誤解,並在實際工作中錯誤使用追訴時效制度,不得不針對人們對追訴時效制度在認識上存在的誤區問題進行論述,以期引起法律界的高度重視,扭轉目前這種不正常現象。 追訴時效,顧名思義,就是過了時效不再追訴。看似個簡單的概念,但實踐中偏偏要產生不可思議的問題。
對「追訴」二字的理解,太多的人把它混同於「開始追訴」了。為什麼這么講呢?因為他們都認為,只要在時效內啟動追訴了,案件就不受時效的限制。對這種理解可推出「在時效內開始追訴的話就可打破追訴時效制度」,顯然,這種觀點陷入了追訴便使時效失效的自我矛盾的狀態。
既然《刑法》把追訴時效制度作為一項基本的制度,從法律上講,追訴時效就已是客觀存在的了,非經《刑法》的例外規定,何來「打破」?而《刑法》第八十八條對逃避和該究不究的兩種情形作了打破追訴時效制度的規定,除此之外,《刑法》沒有其他關於打破追訴時效的規定,何來「在時效內追訴了就不受時效的限制」?
下面看有關法律權威人士對追訴時效的論述,全國人大法工委主任胡康生等人主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釋義》第84頁第三自然段針對《刑法》第八十八條有「在實踐中應當注意,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要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對案件進行立案,或者人民法院對案件予以受理後,就可不受追訴時效的限制。上述機關對案件進行立案或受理後,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必須具有『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情況。如果沒有逃避偵查和審判的行為,而是有的司法機關立案或受理後,因某些原因又未繼續採取偵查或追究措施,以至超過追訴期限的,不應適用本條規定。另外,本條規定『立案偵查`和『受理案件』是指在追訴時效的期限內,對於已過了追訴時效才開始的立案偵查和審判活動,不適用本條規定,而是應分別採取撤銷案件、不起訴或者宣告無罪的方法處理,不再追究刑事責任」的解釋。
另外,大家來看一個實踐中的案例。2007年9月6日的<浙江法制報>第6版上的案例一,講的是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人民法院對鄭某涉嫌尋釁滋事一案作出終止審理的裁定。其中講到該案發生在1994年,公安機關當時就立案偵查,鄭某也沒有逃避的情形,但公安直到超過追訴時效期限10年後的2007年才叫檢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訴,導致法院裁定不再追究。
從上面的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可以說明,即使司法機關在時效內追訴了,只要被追訴人不逃避追訴,案件仍受時效的限制,而跟司法機關何時開始追訴無關。
⑻ 刑事案件是否破案期限
一般兩個月偵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