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赤芍的葯用
【性味歸經】苦,微寒。歸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症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
【注意】不宜與藜蘆同用。
『貳』 赤芍功效主治是什麼怎樣鑒別
赤芍
又名:赤芍葯、紅芍葯
性味歸經:味苦,性微寒;歸肝經。
清肝火走血分除郁熱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散淤止痛的功效,善走血分,清肝火,除血分郁熱。《名醫別錄》記載,赤芍「通順血脈,緩中,散惡血,逐賊血,去水氣,利膀胱大小腸,消癰腫,時行寒熱,中惡腹痛,腰痛。」近年來,赤芍的多種葯理作用已經明確,如擴張冠狀動脈、抗心肌缺血、抗血栓形成、抗驚厥、抗腫瘤等。其中赤芍對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及智力障礙的改善功效,尤其引人注意
【赤芍小檔案】
赤芍呈圓柱形,稍彎曲,長5~40厘米,直徑0.5~3厘米。表面棕褐色,皮糙,有縱溝及皺紋。全國各地均有分布,野生赤芍主產於內蒙古,東北,四川等地。屬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毛果赤芍、卵葉芍葯或芍葯的根均可入葯,一般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根莖、須根及泥沙,曬干。現代研究發現,赤芍中主要含有芍葯苷、芍葯內酯苷、氧化芍葯苷、牡丹酚、苯甲酸、揮發油、脂肪油、樹脂、鞣質、蛋白質、糖、澱粉等。
【功效主治】
功效清熱涼血,散淤止痛。
主治1.用於溫熱病熱入血分、身熱發斑、吐血衄血等。2.用於肝熱引起的目赤腫痛、脅痛等。3.用於血滯經閉、痛經、腹痛、跌打損傷等。4.用於癰腫瘡瘍或內癰初起。
【真偽鑒別】
白芍、赤芍在《神農本草經》中並無區分,統稱為芍葯,至唐末宋初,二者分用才開始明晰。今天所用的芍葯多以栽培為主,採挖芍葯根後直接曬干作赤芍用;用沸水煮後除去外皮或去皮後再煮,曬干,作白芍用。赤芍與白芍功效不盡相同,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散淤止痛的作用,血熱血淤之症適用;白芍則具有養血調經、平肝止痛、斂陰止汗的作用,血虛陰虧、肝旺、肝失柔和等症適用,又兼有止汗的作用。
【注意事項】
1.血虛無淤、血寒經閉、虛寒、陽虛、或癰疽已潰者不宜用。2.不宜與藜蘆同用。
『叄』 赤芍 什麼時候種植
赤芍一般都是早春種植,在芍葯芽還未長出來時就要種植上。其花期5-6月,果期6-8月。芍葯喜光照,耐旱。芍葯植株在一年當中,隨著氣候節律的變化,而產生的階段性發育變化。主要表現為生長期和休眠期的交替變化。其中以休眠期的春化階段和生長期的光照階段最為關健。
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赤芍以壤土及沙壤土最適宜,沙土次之,黏重的土壤側較差。秋後作物收獲後,進行秋翻,以利驅除病蟲害。翌年春整地,犁後用耙耙平,然後做畦,畦的大小長短,可根據地的形勢具體決定。
2、育種栽培:秋後收獲時即可分選種根,種根必須是具有芽苞,完整無疵、健壯的宿根。栽種時,先於畦間打穴,行間及株間距離40~50厘米,然後將種根分植於穴中,芽向上,每穴栽1株,平均每667平方米可栽種3000株左右。赤芍分栽後,第1~第2年,可於畦邊間作包穀、黃豆,但在第3年則不能再問種其他作物。赤芍忌連作,種過赤芍的土地,最好能換土或改種其他作物,以免發生病蟲害。
栽培管理
1、施肥及除草:肥料一般用廄肥及豆餅,在分栽的同時隨即施用。第1次施肥可於春初出苗後,在株間用鋤掘穴施用,然後培土覆蓋,每年春、秋施拉姆拉翠姆肥1~2次,施肥時再鋤1次草,以防雜草蔓延。
2、摘蕾:芍葯種植後,每年結蕾開花,為了保證赤芍的根部養分充足,在其結花蕾時,即行摘除。
『肆』 芍葯 成熟期是多久 幾年 我指的是 赤芍 謝謝
1
種子繁殖5-7年收獲
2
芽頭繁殖4-6年收獲
『伍』 赤芍什麼季節可以種植
南方普遍秋季末或者冬季種植,因為南方天氣不是太冷,早種植可以早丟根,成活率高,而北方春季種植的比較多;
北方天氣過於寒冷,開春萬物復甦,此時種植芍葯為最佳季節,成活率也比較高,正常來講,秋季,冬季,春季,都適合種植芍葯。
需要選擇土質疏鬆、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平地或緩坡,耕翻30厘米左右,清除田間石塊、雜草和草根,然後打壠或作畦。如砂質較重透水好的地塊,宜採用平畦,土質較粘透水不良的地塊,宜採用高畦。
栽後當年和第2年,可適當在赤芍空間栽種玉米、大豆,以降低夏季地表溫度,又能收獲糧食。
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栽種後,頭兩年幼苗矮小,最好在畦面鋪上圈肥,不僅增加肥力,並抑制雜草的生長。栽後第2年紅芽露出後,應立即中耕除草,此時的赤芍根纖細,紮根不深,不宜深鋤。5,6月各中耕除草一次。
2、培土、灌溉:每年冬季在清理枯枝殘葉的同時,應培土1次,以防止越冬芽露出地面枯死。在夏季高溫乾燥時期,也應適當培土抗旱。有條件的地區,可以灌溉。多雨季節,要及時排水。
3、摘蕾:現蕾時,選晴天將花蕾全部摘除,以利根部生長。留種的植株,可適當去掉部分花蕾,使種子充實飽滿。
『陸』 中葯赤芍就
中葯赤芍就是川赤芍的根,為毛茛科植物,功效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的做用。
『柒』 種植赤芍幾年收獲
種植赤芍三年收獲。
秋季分株繁殖的,第二年春季開花。播種繁殖的,需要三年以後才開花。
赤芍,中葯名。為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乾燥根。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根莖、須根及泥沙,曬干。苦,微寒。歸肝經。有清熱涼血,活血祛瘀的功效。赤芍是著名野生地道中葯材,應用歷史悠久,用量較大、用途廣泛且需求較為剛性,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出口。
『捌』 種植赤芍一年生的苗和二年生的苗有什麼區別嗎謝謝。
種植赤芍,一年生的苗和二年生的苗,均屬於播種實生幼苗,沒有什麼區別。由於不容易成活,生產上很少採用。故不適合種植。
一、選地整地
選擇土質疏鬆、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平地或緩坡,耕翻30厘米左右,清除田間石塊、雜草和草根,然後打壠或作畦。如砂質較重透水好的地塊,宜採用平畦,土質較粘透水不良的地塊,宜採用高畦。畦高15厘米左右,畦寬100-140厘米,畦間距35厘米。
二、種植方法
1、畦面順向開淺溝,溝深5-7厘米,條播,將種子均勻撒入溝中,覆土5厘米左右,稍鎮壓。最好上蓋廄肥。第2年5月開始出苗,每年5-6月追施「以色列沃葉水溶肥」1次,冬季在畦面鋪圈肥或土雜肥,以保安全越冬。培育2年後作種苗進行移栽,移栽方法同芽頭栽法。種子繁殖,因生長年限長,一般需用5年左右才能收獲,生產上多不採用。
2、芽頭栽法:可採用大壟栽培。在壟上開溝,將選好的芽頭按株距30厘米栽種,芽朝上,用少量土固定芽頭,再用腐熟餅肥或有機肥料施入溝內,覆土後稍壓即可。
三、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栽種後,頭兩年幼苗矮小,最好在畦面鋪上圈肥,不僅增加肥力,並抑制雜草的生長。栽後第2年紅芽露出後,應立即中耕除草,此時的赤芍根纖細,紮根不深,不宜深鋤。5,6月各中耕除草一次。
2、培土、灌溉:每年冬季在清理枯枝殘葉的同時,應培土1次,以防止越冬芽露出地面枯死。在夏季高溫乾燥時期,也應適當培土抗旱。有條件的地區,可以灌溉。多雨季節,要及時排水。
3、摘蕾:現蕾時,選晴天將花蕾全部摘除,以利根部生長。留種的植株,可適當去掉部分花蕾,使種子充實飽滿。 4、間作:栽後當年和第2年,可適當在赤芍空間栽種玉米、大豆,以降低夏季地表溫度,又能收獲糧食。
四、病蟲害防治
1、病害:芍葯灰霉病:是由一種真菌引起的病害,葉、莖、花等部位均會被害。病菌主要以菌核隨病葉脫落,在土中越冬。一般在開花以後發病,陰雨連綿時最重。防治方法:發病後,清除被害枝葉,集中燒毀或深埋。採取輪作或選用無病種芽,平時應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排水,保持通風透光。易發病期和發病初期用1∶1∶100波爾多液噴曬植株,每隔10-14天噴1次,連續進行3-4次。
芍葯銹病:是由一種真菌引起的病害,危害葉片。7、8月病情加重。防治方法:芍葯收獲時將殘株病葉集中燒毀,減少越冬菌源。在發病初期噴波美0.3-0.4度石硫合劑或97%敵銹鈉400倍液效果良好。
2、害蟲:有蠐螬、地老虎、螻蛄等危害根部。每畝可用辛硫磷2公斤,製成毒土,結合整地撒入土中毒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