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墓地使用年限是多少 墓地有所有權嗎
關於墓地使用權到底是多長時間?20年繳費周期過後未續費可否繼續使用墓地的問題?筆者認為,認定購買墓地的權屬和使用期限,應根據現行的法律法規來說話,再綜合考慮我國社會的公序良俗、民族習俗特點。根據我國《物權法》等法律的有關規定,土地的所有權的享有主體只有兩大類,一是國家,二是集體,而對於公民個人顯然不具有土地所有權,也就是我國的土地不存在私有的問題。從此點判斷,有關墳墓的墓碑等地上建築物權,墳墓購買人具有所有權,但墳墓所佔用的土地,要麼為國家所有的土地,要麼為集體所有的土地,購墓人不具有所有權,僅有使用權。其實,墳墓購買合同,其原理和一般買賣合同類似,只不過墓主購買的是墳墓的土地使用權,不是土地所有權。不管是殯葬經營機構通過出讓或劃撥方式合法取得國家或集體的土地,還是普通百姓通過簽訂合同從殯葬經營機構處受讓獲得的墓地,其權屬性質都屬於土地使用權的范圍,並無二致,同樣都應受到法律的保護。我國《土地管理法》等相關法律明確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確定:(一)居住用地七十年;(二)工業用地五十年;(三)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五十年;(四)商業、旅遊、娛樂用地四十年;(五)綜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由此可知,墓地使用期限與其佔用的土地使用年限是一致的,墓地使用期限與其土地性質和使用年限密切有關,一般為50年或70年;如果土地使用年限延長,墓地使用年限也應自動延長。這一點,也可從2011年4月4日民政部有關負責人作出的「辟謠」發言中得到印證。最後我想說的就是,農村墓地屬於集體所有,村民只有對墓地的使用權,但是使用權是一種用益物權,在使用權行使期間,任何人無權對其進行干涉,即使是政府、其他人也都一樣不能動。若是別人強行進行墓地搬遷就觸犯了《侵權責任法》,你可以去法院告他侵權,當然能調節最好。------------------建議去村委會或者民政局了解相關更細致的法規、政策,或許能找到協調、解決的法。——————就說這么多,希望對你有些許幫助就好
❷ 墓地產權是多少年
墓地使用期限與其土地性質和使用年限有關,一般為50年或70年。20年不是指墓地的使用年限,而是指護墓費以20年為一個繳費周期。
法律解釋
市民之中也有很多人力挺設置墓地使用年限的做法。「墓地雖然不比房子佔用的土地面積那麼多,但總歸是佔用了一定的國家土地。既然是國家土地,那就是國有性質的,到了時限肯定是要收回的。所以設置使用年限是對的,如果不設置使用年限,可能很多國有土地就會被私人佔有,想收都收不回來!」還有一些民眾則認為,既然屬於國有資產,設置墓地的使用年限是有必要的。
解決方案
有一部分市民屬於中間派,認為墓地雖然屬於國有性質,但是當20年使用許可權到期之後,墓地購買者的使用許可權應當予以一定程度的延續。王先生就表示可以用<物權法>的精神來丈量墓地使用許可權的問題。就他的理解,墓地使用年限應該參照《物權法》關於商品房產權所有年限的規定,20年一個周期後自動延續,逝者的親人只需交納每年的管理費即可。
由於目前的殯葬管理條例中並沒有關於墓地到期後是否能夠通過續費來延續使用、續費標準是多少的規定,所以各地只能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處理。少數地方是採取將骨灰移入骨灰堂、鼓勵樹葬和海葬、重新購買墓位的方法,但群眾對於這樣的處理辦法接受程度不高。因此,大多數地方採取的還是先讓到期者續交墓地管理費,待國家相關文件出台後再處理的辦法。
相關立法盡快出台
國家相關部門在墓地使用年限到期之後該如何處理上的法律空白,使得市民在墓地到期之後面臨著許多困惑。因此,建議相關部門盡快出台有關的具體實施方案,使群眾在墓地使用年限到期之後,能夠尋得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案來處理相關後續問題。另外,大力鼓勵合葬也不失為解決這一問題的良好辦法。根據市殯儀館管理人員介紹,政府在單個墓穴可容納人數上並沒有硬性的限制條例。例如,如果是全家從外地遷墳至深圳,可以允許多人合葬單個墓位的做法。事實上,合葬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節約用地,也使得墓地使用年限到期之後,所需的後續費用大大減少。採用新型的樹葬和海葬,也能夠極大地節約用地,避免了傳統土葬在墓地使用期限到期後面臨的後續問題。
❸ 上海墓地使用年限到底是多久
上海墓地使用年限是70年。
根據有關的部門規定,上海墓地公墓墓穴使用的年限為70年。期滿前6個月公墓管理單位通知墓主辦理需用手續,使用期滿後仍然未辦理繼續使用手續的,作為無主墓穴的方式處理。
❹ 國土局的殯葬政策
前面是有規定,土葬佔用土地就是要罰款,規定讓火葬。後面的有關系不交錢沒規定,那是非法的,可以舉報,不過現在這社會沒辦法,有錢有關系就是王法!! 殯葬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225號 《殯葬管理條例》,已經1997年7月11日國務院第60次 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總理李鵬 1997年7月21日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殯葬管理,推進殯葬改革,促進社會 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殯葬管理的方針是:積極地、有步驟地實行火 葬,改革土葬,節約殯葬用地,革除喪葬陋俗,提倡文明 節儉辦喪事。 第三條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全國的殯葬管理工作。縣 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殯葬管 理工作。 第四條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 實行火葬;暫不具備條件實行火葬的地區,允許土葬。 實行火葬和允許土葬的地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 人民政府劃定,並由本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國務院民政 部門備案。 第五條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國家提倡以骨灰寄存的方 式以及其他不佔或者少佔土地的方式處理骨灰。縣級人民 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實行火葬的具 體規劃,將新建和改造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納入城鄉 建設規劃和基本建設計劃。 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 州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墓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 第六條尊重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自願改革喪葬習俗 的,他人不得干涉。 第二章殯葬設施管理 第七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根 據本行政區域的殯葬工作規劃和殯葬需要,提出殯儀館、 火葬場、骨灰堂、公墓、殯儀服務站等殯葬設施的數量、 布局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 第八條建設殯儀館、火葬場,由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 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提出方案,報本級人民 政府審批;建設殯儀服務站、骨灰堂,由縣級人民政府和 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審批;建設公墓, 經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 審核同意後,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 批。 利用外資建設殯葬設施,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 政府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審批。 農村為村民設置公益性墓地,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同 意後,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 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准,不得擅自興建殯葬 設施。 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不得對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員提供墓 穴用地。 禁止建立或者恢復宗族墓地。 第十條禁止在下列地區建造墳墓: (一)耕地、林地; (二)城市公園、風景名勝區和文物保護區; (三)水庫及河流堤壩附近和水源保護區; (四)鐵路、公路主幹線兩側。 前款規定區域內現有的墳墓,除受國家保護的具有歷 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墓地予以保留外,應當限期遷移或 者深埋,不留墳頭。 第十一條嚴格限制公墓墓穴佔地面積和使用年限。按 照規劃允許土葬或者允許埋葬骨灰的,埋葬遺體或者埋葬 骨灰的墓穴佔地面積和使用年限,由省、自治區、直轄市 人民政府按照節約土地、不佔耕地的原則規定。 第十二條殯葬服務單位應當加強對殯葬服務設施的管 理,更新、改造陳舊的火化設備,防止污染環境。 殯儀服務人員應當遵守操作規程和職業道德,實行規 范化的文明服務,不得利用工作之便索取財物。 第三章遺體處理和喪事活動管理 第十三條遺體處理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運輸遺體必須進行必要的技術處理,確保衛生 ,防止污染環境; (二)火化遺體必須憑公安機關或者國務院衛生行政 部門規定的醫療機構出具的死亡證明。 第十四條辦理喪事活動,不得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 共安全,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 第十五條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禁止在公墓和農村的公 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任何地方埋葬遺體、建造墳墓。 第四章殯葬設備和殯葬用品管理 第十六條火化機、運屍車、屍體冷藏櫃等殯葬設備, 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技術標准。禁止製造、銷售不符合國 家技術標準的殯葬設備。 第十七條禁止製造、銷售封建迷信的喪葬用品。 禁止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出售棺材等土葬用品。 第五章罰則 第十八條未經批准,擅自興建殯葬設施的,由民政部 門會同建設、土地行政管理部門予以取締,責令恢復原狀 ,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 款。 第十九條墓穴佔地面積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 政府規定的標準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 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條將應當火化的遺體土葬,或者在公墓和農村 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遺體、建造墳墓的,由 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強制執行。 第二十一條辦理喪事活動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 全、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由民政部門予以制止;構成違 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二條製造、銷售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殯葬設 備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製造、 銷售,可以並處製造、銷售金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製造、銷售封建迷信殯葬用品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工 商行政管理部門予以沒收,可以並處製造、銷售金額1倍以 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三條殯儀服務人員利用工作之便索取財物的, 由民政部門責令退賠;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四條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1985年2月8日 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於殯葬管理的暫行規定》同時廢止。
❺ 國家火化最新政策
《殯葬管理條例》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殯葬管理,推進殯葬改革,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殯葬管理的方針是:積極地、有步驟地實行火葬,改革土葬,節約殯葬用地,革除喪葬陋俗,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
第三條
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全國的殯葬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殯葬管理工作。
第四條
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暫不具備條件實行火葬的地區,允許土葬。
實行火葬和允許土葬的地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並由本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備案。
第五條
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國家提倡以骨灰寄存的方式以及其他不佔或者少佔土地的方式處理骨灰。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實行火葬的具體規劃,將新建和改造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和基本建設計劃。
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墓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
第六條
尊重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自願改革喪葬習俗的,他人不得干涉。
殯葬管理
第七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的殯葬工作規劃和殯葬需要,提出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公墓、殯儀服務站等殯葬設施的數量、布局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
第八條
建設殯儀館、火葬場,由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提出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
建設殯儀服務站、骨灰堂,由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審批;建設公墓,經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
農村為村民設置公益性墓地,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
第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准,不得擅自興建殯葬設施。
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不得對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員提供墓穴用地。
禁止建立或者恢復宗族墓地。
第十條
禁止在下列地區建造墳墓:
(一)耕地、林地;
(二)城市公園、風景名勝區和文物保護區;
(三)水庫及河流堤壩附近和水源保護區;
(四)鐵路、公路主幹線兩側。
前款規定區域內現有的墳墓,除受國家保護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墓地予以保留外,應當限期遷移或者深埋,不留墳頭。
第十一條
嚴格限制公墓墓穴佔地面積和使用年限。按照規劃允許土葬或者允許埋葬骨灰的,埋葬遺體或者埋葬骨灰的墓穴佔地面積和使用年限,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節約土地、不佔耕地的原則規定。
第十二條殯葬服務單位應當加強對殯葬服務設施的管理,更新、改造陳舊的火化設備,防止污染環境。
殯儀服務人員應當遵守操作規程和職業道德,實行規范化的文明服務,不得利用工作之便索取財物。
喪事管理
第十三條
遺體處理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運輸遺體必須進行必要的技術處理,確保衛生,防止污染環境;
(二)火化遺體必須憑公安機關或者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醫療機構出具的死亡證明。
第十四條
辦理喪事活動,不得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
第十五條
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禁止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任何地方埋葬遺體、建造墳墓。
殯葬管理
第十六條
火化機、運屍車、屍體冷藏櫃等殯葬設備,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技術標准。禁止製造、銷售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殯葬設備。
第十七條
禁止製造、銷售封建迷信的喪葬用品。禁止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出售棺材等土葬用品。[2]
罰則
第十八條
未經批准,擅自興建殯葬設施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建設、土地行政管理部門予以取締,責令恢復原狀,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十九條
墓穴佔地面積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標準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條
將應當火化的遺體土葬,或者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遺體 建造墳墓 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
第二十一條
辦理喪事活動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由民政部門予以制止;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二條
製造、銷售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殯葬設備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製造、銷售,可以並處製造、銷售金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製造、銷售封建迷信殯葬用品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予以沒收,可以並處製造、銷售金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三條
殯儀服務人員利用工作之便索取財物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退賠;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附則
第二十四條
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1985年2月8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於殯葬管理的暫行規定》同時廢止。
(5)殯葬用地使用年限擴展閱讀:
交通事故死亡火化規定
法律關於是否火化後才能要求賠償沒有特別明確的規定,但是實踐中個別法院會要求提供火化證明,才能要求喪葬費,因為沒有火化,喪葬費沒有實際發生,不能要求。但大部分法院沒有這方面的要求。
《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四十一條交通事故造成人員死亡的,由急救、醫療機構或者法醫出具死亡證明。屍體應當存放在殯葬服務單位或者有停屍條件的醫療機構。檢驗屍體不得在公眾場合進行。解剖屍體需徵得其親屬的同意。
檢驗完成後,應當通知死者親屬在十日內辦理喪葬事宜。無正當理由逾期不辦理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由公安機關處理屍體,逾期存放的費用由死者親屬承擔。
對未知名屍體,由法醫提取人身識別檢材、採集其他相關信息後,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填寫《未知名屍體信息登記表》,報設區的市公安機關有關部門。
參考資料:網路-殯葬管理條例
❻ 我國法律對於殯葬用地有什麼規定
根據《殯葬管理條例》規定:
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准,不得擅自興建殯葬設施。
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不得對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員提供墓穴用地。
禁止建立或者恢復宗族墓地。
第十條禁止在下列地區建造墳墓:
(一)耕地、林地;
(二)城市公園、風景名勝區和文物保護區;
(三)水庫及河流堤壩附近和水源保護區;
(四)鐵路、公路主幹線兩側。
第十五條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禁止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任何地方埋葬遺體、建造墳墓。
(6)殯葬用地使用年限擴展閱讀
根據《殯葬管理條例》規定:
第十八條未經批准,擅自興建殯葬設施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建設、土地行政管理部門予以取締,責令恢復原狀,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十九條墓穴佔地面積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標準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條將應當火化的遺體土葬,或者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遺體 建造墳墓 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
第二十一條辦理喪事活動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由民政部門予以制止;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❼ 墓地有使用年限嗎會像房子這樣70年之後把你挖出來
殯葬用地使用年限最長70年,到期可以和上級部門續簽合約,所以也可以說有永久的墓位
❽ 墓地的使用年限是多少
墓地使用期限與其土地性質和使用年限有關,一般為年或70年。20年不是指墓地的使用年限,而是指護墓費以20年為一個繳費周期。
法律解釋
市民之中也有很多人力挺設置墓地使用年限的做法。「墓地雖然不比房子佔用的土地面積那麼多,但總歸是佔用了一定的國家土地。既然是國家土地,那就是國有性質的,到了時限肯定是要收回的。所以設置使用年限是對的,如果不設置使用年限,可能很多國有土地就會被私人佔有,想收都收不回來!」還有一些民眾則認為,既然屬於國有資產,設置墓地的使用年限是有必要的。
解決方案
有一部分市民屬於中間派,認為墓地雖然屬於國有性質,但是當20年使用許可權到期之後,墓地購買者的使用許可權應當予以一定程度的延續。王先生就表示可以用<物權法>的精神來丈量墓地使用許可權的問題。就他的理解,墓地使用年限應該參照《物權法》關於商品房產權所有年限的規定,20年一個周期後自動延續,逝者的親人只需交納每年的管理費即可。
由於目前的殯葬管理條例中並沒有關於墓地到期後是否能夠通過續費來延續使用、續費標準是多少的規定,所以各地只能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處理。少數地方是採取將骨灰移入骨灰堂、鼓勵樹葬和海葬、重新購買墓位的方法,但群眾對於這樣的處理辦法接受程度不高。因此,大多數地方採取的還是先讓到期者續交墓地管理費,待國家相關文件出台後再處理的辦法。
相關立法盡快出台
國家相關部門在墓地使用年限到期之後該如何處理上的法律空白,使得市民在墓地到期之後面臨著許多困惑。因此,建議相關部門盡快出台有關的具體實施方案,使群眾在墓地使用年限到期之後,能夠尋得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案來處理相關後續問題。另外,大力鼓勵合葬也不失為解決這一問題的良好辦法。根據市殯儀館管理人員介紹,政府在單個墓穴可容納人數上並沒有硬性的限制條例。例如,如果是全家從外地遷墳至深圳,可以允許多人合葬單個墓位的做法。事實上,合葬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節約用地,也使得墓地使用年限到期之後,所需的後續費用大大減少。採用新型的樹葬和海葬,也能夠極大地節約用地,避免了傳統土葬在墓地使用期限到期後面臨的後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