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專利權的各種法定期限均從( )起算。 A.遞交日 B.申請日 C.優先權日 D.受理日
根據知識產權法規定,專利權的法定保護期限從申請之日算起。
發明專利保護期限為 20年
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保護期限為 10年
❷ 專利權的期限有優先權日是自申請日起還是自優選權日起
《
專利法
細則》第十一條
除專利法第二十八條和第四十二條規定的情形外,專利法所稱申請日,有優先權的,指
優先權日
。
❸ 如何確定有優先權的專利申請的保護起始期限
優先權日作為申請日:但能證明你有優先權,這是在訴訟是採用的
採納哦
❹ 專利權的期限均自申請日起計算,是嗎和保護期限一樣嗎
專利權的期限自申請日起算,有優先權的指優先權日。發明專利版的期限為20年,實用新型專利和權外觀設計專利的期限為10年。
專利權的期限和保護期限不一樣。保護期從專利授權之日起計算,自權利終止之日止。
1、因為專利授權之後每年需要預繳納專利年費維持專利權,若不按規定繳納專利年費,則視為放棄專利權,專利保護期限終止;
2、第三人可以在專利有效期內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專利無效宣告請求,若被宣告專利無效,專利保護期限終止;
3、專利保護期限屆滿,能維持到保護期限屆滿的專利所佔比例是非常小
❺ 什麼是專利申請日和優先權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來專利法源》第二十八條規定:「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收到專利申請文件之日為申請日。」指申請人向專利機關提出申請的日期。當專利申請人向專利局提交了有關的申請文件後,就表明他正式提出了專利申請。而專利局在收到申請文件後,也應當就有關的申請案確定申請日和申請號,並通知申請人。如果獲得了專利權,專利權的保護期限也從申請日起算。
優先權日是對應於專利(發明或實用新型)申請過程中的要求優先權的日期。優先權分為外國優先權和本國優先權兩種類型。
外國優先權指專利申請人就一項發明在一個締約國提出申請專利後,在規定時間內又向其他締約國提出申請時,申請人有權要求以第一次提出的日期作為後一個提出申請的申請日期的權利。提出這一申請的日期要求,稱為優先權日。
❻ 專利法為何不以優先權日作為計算專利保護期限的日期
這幾天我是真正的「在路上」。^_^ 很幸運今天所在的地方有網路,能夠繼續跟大家一起討論。本擬回帖的,結果太長,無法回復,只能重啟一帖了。 網友對多項優先權和其他內容的英文論述,自然是正確的,但似乎沒有針對偉君的問題所在。對偉君的問題(為何專利法規定優先權,卻不以優先權日作為計算保護期限的起算日),我又做了點思考,因此想再補充一些回應。 上次在回應討論時,我就覺得偉君的問題已經不再是一個本國優先權的問題,而是涉及優先權本身的起源。我自己一直希望分析第一手的歷史材料,梳理出一個清晰的脈絡出來,但目前時間精力所限,只能姑且做些臆測,深入分析只能留待以後了。 偉君之前用了「無奈」這個詞眼,我想,用它來說明優先權的存在,未嘗不可。因為,優先權的產生,本身就是專利地域性和專利國際協調的第一批重要成果之一(巴黎公約)。說是成果,實際就是妥協的結果,也就是一種「無奈」。但妥協和無奈,恰恰又是能進行實際操作的! 這種無奈,源自國際合作和法律地域性的沖突。這是兩個無法迴避和短期無法改變的前提。當面對一個國際市場時,要每個發明人,同時准備許多份申請,用不同語言,僱用多個代理機構,在同一時間提起專利申請,相當扼殺了發明人進行國際專利申請的慾望。而國際經貿技術合作,又是歐洲當時所希望,那麼怎麼辦呢?能實際操作的無奈之舉,就是同意先提起一國的申請,再隨後提起其他國家申請,同時給予新穎性損害的豁免。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優先權制度緊緊與新穎性判斷聯系在一起的原因。它的初衷,就是在專利地域性的大背景下,用來彌補新穎性損失的。申請時間與創造性——美國人對專利制度的主要貢獻之一——的關系,則是後來的事情了,在當時還沒有影子。 從這點,也能理解,為何巴黎公約中,國民待遇原則如此之重要,因為大家互相「給面子」,你給我一個新穎性損失的豁免,我也給你一個豁免。而且,除了新穎性之外,國民待遇原則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暗示,即在巴黎公約之後,例如,當一個德國國民在申請專利時,將被視為法國國民(反之也然):假如他在德國申請之後,再到法國去申請,在理論上就可以假設為法國國民在法國的第一個申請,進而完全按照在法國的申請日計算專利保護期。 應該說,這是專利國際協調的一個無奈同時又務實的法律技巧。即優先權是國際間處理新穎性損失的無奈之際,在處理完專利申請的新穎性判斷之後(即不影響發明人分別提起多個國家申請),就應該回到原來的制度了,也即從專利的申請日起算專利保護期(我想在出現優先權制度之前,各國法律就是這個樣子),否則會導致一國的專利保護期因優先權期間而縮短,從而損害申請人在該國的市場的情形。 那麼,這屬不屬於申請人在在後申請的國家,「實際延長」了保護期呢?對完整的專利權而言,自然沒有,因為法律規定自實際申請日起算。但申請人在優先權期間,確實獲得了一個優先權,它排除優先權期間的公開和申請,這意味著在first-to-file上,它起到申請日的作用,起到了一般專利申請的效力。不過這是一個程序性權利,僅在申請權利沖突時起作用,而且也僅就新穎性和創造性而言。 隨著國際經貿和法律協調的深入,優先權的地位,將會逐漸減低。我想,在目前歐洲國家之間,優先權的作用肯定就要低於它在中歐、美歐、美日之間專利合作的作用。 路途上,時間不多,只能作此補充,留待繼續討論。
❼ 在享有國外優先權的前提下,專利申請時間是以實際申請日為准還是以在國外的第一次申請日為准
是以國外的第一次申請日為准,要是以專利在國內的實際申請日為準的話,優先權就沒有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