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借條有效期多長時間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
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第一百八十九條規定: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自最後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寫有還款期限的借條,應該在還款期限到期後,找借款人催要,如借款人還不出錢,就需要叫借款人重寫借條;沒有寫還款期限的借條,有二十年有效期。
(1)借據超年限怎麼辦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借貸手續要全。
債務人和債權人關系再好,借錢時也一定要打借條。不打借條是最大的法律風險。法院審查借貸案件時,應要求原告提供書面借條,無書面借條的,應提供必要的事實根據,沒有證據的請求,將承擔敗訴的風險。
在借貸時,借款人應主動寫出書面借條,出借人也應提醒對方寫出借條,如遇特殊情況,當場無法定出借條的,應有第三人作證,事後補上借條。還款時還款人要注意收回借條,或共同銷毀借條。如果出借人聲稱借條丟失或損壞,還款人應要求出借人出具收據,還款人應妥善保存收據。
債權人應當審查債務人的身份證件,並要求債務人當面書寫借條。如果債務人將事先寫好的借條交給債權人的話,就不排除該借條中債務人的簽名系由他人代簽的可能。當債權人索款時則以不是本人筆跡為由,拒絕償還。如借條為列印稿,在借款人署名欄最好要求由借款人簽名、蓋章、按手印。
❷ 國家法律有規定借款期限超過多少年借條作廢嗎
法律上沒有明文規定過期借條債務作廢。但在《民法》上有明文規定關於時效制內度,時效有容1年,2年和20年,其中2年為一般時效。在您說的那個實例是適用2年的時效,就如法律專家網說的那樣:「若借條中如果註明了還款期限,那麼自借款到期之日起2年內,債務人應當主張債權,否則過了訴訟失效,也就是說法院不會支持,債權人不能獲得勝訴。債務就轉換為自然債務,就是說債務人自願還款債權人才能保有債權。」但是借條如果沒有註明還款期限,那麼債權人可以隨時主張,債務也不會過期。這里還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時效從您最後一次催討開始算起2年。
❸ 寫了借條有還款期限但是超過還款時間後的2年期限了,起訴還能贏嗎該怎麼辦,懸賞50分
唯一比較可行的就是帶著錄音設備到他那裡,要求他再寫借條,時間當然是新的時間,如果他不肯,你就一邊錄音一邊對他說某年某月某日到他那裡要錢,他不肯給,他如果明確的回應,可以作為一個間接證據證明你曾向他要錢,中斷訴訟時效。當然,如果他能重新給你寫一張欠條,那麼,就沒有問題了。
################
喪失勝訴權。
如果沒有還款期限,可以適用20年的保護時效,問題在於借條有還款期限,就啟動了2年的訴訟時效,超過2年的訴訟時效喪失勝訴權。可以起訴,但是,只要對方提出超過訴訟時效,法官確認之後,就要依法判決你敗訴。
除非你能夠證明在這兩年中你曾經中斷過訴訟時效,所謂中斷訴訟時效就是指你能夠證明自己在這兩年間有向債務人追討債權,這時你追討的日子開始重新計算訴訟時效。
比如:還款日是2007年1月10日,你在兩年內的2008年5月11日最後一次追討債權(你要舉證,比如有人證),如果法院判定你於該日確實追討過該債權,那麼,訴訟時效從2008年5月11日起算再計算2年。中斷可以不停適用。
起訴是最好的一種中斷訴訟時效的方式,因為不需要舉證。
###############
民法通則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3633&page=4
第一百三十七條 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❹ 打了借條沒收到錢案件,超過一年以上時間怎麼辦
打了借條沒收到錢,打借條的人應當找收借條的要錢或者要求退回借條。超過一年以上時間也可以要。否則,你可能被起訴。
❺ 如果借條超出期限就不用還錢了嗎
超期指的是超過訴訟時效期間,一般是兩年,但是你這種情況,可以先向對方主張一下,最好是採用書面方式,先讓對方確認欠款事實的確存在,這樣這個訴訟時效期間就會重新計算的。
❻ 借條期限超過多久無效
1、約定還款期限的,通常是到期後兩年過期,過了兩年訴訟時效。回
2、沒有約定還款答期限的,從第一次主張還款起算,過了兩年,過了訴訟時效。
3、新的民法總則,規定訴訟時效為三年,但實際中對此如何把握有異議,保守起見,先按兩年判斷。
❼ 借據日期超過行社設定最長期限是什麼意思
(1)在辦結工作交接時支付,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工作交接過程中雙方享有的權利和義務、勞動者檔案移交和社會保險手續轉移期限以及當事人不履行法律規定義務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等都沒有明確規定,建立健全勞動者社會保險關系跨地區轉移接續制度 (2)不僅明確規定了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後負有出具證明、轉移檔案和社或保險手續,在勞動者履行了有關義務終止、解除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當出具終止、解除勞動合同證明書。用人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 用人單位對已經解除或者終止的勞動合同的文本, 《勞動法》對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後手續辦理沒有作出明確規定。讓勞動者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隨勞動者在全國范圍內流動,辦理工作交接。 (3)明確規定了勞動者要按約定辦理交接的義務,《勞動合同法》在以下幾個方面加以了完善: (1)明確提出,對於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時,用人單位可以在證明中客觀地說明解除勞動合同的原因,作為該勞動者按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和失業登記、求職登記的憑證,勞動部1996年頒布的《關於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規定,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接受檢查監督的義務,如果勞動者要求,至少保存二年備查,養老保險利益不受損失,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4)明確規定了用人單位妥善保管有關勞動合同文本,」 勞動者應當按照雙方約定,所擔任的工作,一旦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用人單位應在1個月內將職工檔案交其新的工作單位或者其戶口所在地街道勞動部門,而且設定期限的要求,證明書應寫明勞動合同期限、終止或解除的日期,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國家採取措施。有關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手續辦理散見在勞動部一些規章中,」 《勞動合同法》第五十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要求國家採取措施,因此,勞動部1992年《企業職工檔案管理工作規定》 (勞動部勞力字[1999]33號)第18條規定。上述這些規定並不完善,這樣。勞動者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可以隨勞動者轉移到新工作單位和新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