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別被手機這些看似科技范的技術給騙了,其實這並沒有
隨著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高科技得以應用到智能手機上。這些黑科技給我們帶來了便捷,甚至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2016年,值得點贊的黑科技技術應用有哪些。 虹膜識別:更加安全的支付技術 面部識別、指紋識別、虹膜識別,這些生物特徵識別技術一直在高速的發展。從2001年開始,世界第一個實時人臉識別系統由微軟開發。當時,這套系統並不完善。比爾蓋茨向記者演示時,甚至需要工程師精心調整燈光,並安排好攝像的角度甚至表情。 直到2013年,三星才有了一套較為成熟的解決方案,但這個時候,正面按壓式的技術首次應用在智能手機上,如日中天的iPhone 5s以及各大手機廠商先後將指紋識別應用至手機上,面部識別技術從此便成了路人。 至於虹膜識別的手機商用化,還是最近一年的事情。虹膜識別技術有兩個特殊的點是其它生物特徵識別技術難以比擬的。第一,虹膜在胎兒發育階段形成後,在人的整個生命歷程中保持不變。臉型可以改變,指紋可能磨損,但是虹膜是最具有獨特性和不可變性的生物特徵;第二,虹膜具備活體性,不能脫離人體進行識別,從而杜絕了「斷指解鎖」之類的風險,安全性更高。另外,指紋識別需要手指與感應器進行接觸,這個過程中可能存在指紋數據被盜的風險,而無需接觸的虹膜識別就無需擔心這個問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虹膜識別技術將在智能手機上得以普及,更好的保護我們線上金融財產安全。 虹膜技術解鎖手機 SIM卡託管:國內免漫遊套餐秒變全球免漫遊 一家叫旅信科技的公司今年推出了「RoamingFree」SIM卡託管技術,能夠將SIM卡與手機Modem脫離耦合。一方面SIM卡和手機可以徹底分離;一方面可以通過App完全實現OTT形態的基於用戶真實號碼的語音/簡訊業務。對於最終用戶來說,簡單地說實現兩個功能:一個是全球無漫遊,在全球任何一個地方接打電話和收發簡訊都享受國內資費,沒有國際漫遊費;一個是手機多卡多待,實現iPhone的雙卡雙待。如果你的SIM卡中含有通話套餐,那麼即使在境外,該套餐依舊有效。也許你覺得這項技術沒什麼了不起,出國隨便下載一個網路電話或使用微信語音也ok。請注意,SIM卡託管技術厲害的地方不在於你能打個什麼免費網路電話,這本身沒有什麼技術含量。重點是它將網路電話與運營商的SIM卡體系結合,使得國內手機號碼在全球范圍內保持免漫遊的在線狀態。對於出國人群,尤其是商務人士來說,絕對是一款必備神器。 使單卡手機實現雙卡雙待的功能,是SIM卡託管技術能實現的另一個功能, 相比普通的「蘋果皮」,該技術更有優勢。蘋果皮實際上就是一台沒有屏幕的手機,而使用SIM卡託管技術的智能硬體價格不到蘋果皮的一半、且更小巧輕便,充電30分鍾使用15天-30天的超長待機時間也足以秒殺所有產品。 (圖為採用旅信SIM卡託管技術的智能硬體:雙享號) 目前,這家公司聯合品牌商推出了多款智能硬體設備,包括掛墜形態的雙享號、手環形態的拉卡拉雙卡手環、手機殼形態的雙子座和隨身電源形態的聯想充電寶等。由於該技術晶元體積非常小,各大手機廠商也開始跟旅信建立合作,相信不久應該就會有成熟的手機廠商使用該技術。目前旅信已經覆蓋全球近一半的國家及地區,每天都為用戶節省成千上萬的國際漫遊費用。 (聯通合作夥伴大會上旅信系列智能硬體的全家福) 充電技術:充滿期待的未來 你有被OPPO「充電五分鍾,通話兩小時」給震撼到嗎?別激動,其實從整個電池發展史上來看,這並不是什麼革命性的創新和突破。目前主流智能手機標配的「快充」、「閃充」,只是將普通的鋰電池充電,變成了大電流、大電壓充電。從萊頓瓶到伏打電堆,再到今天的鋰離子電池,不得不承認的是,電池技術已經進入了發展瓶頸。從原理上來說,我們目前所使用的電池很大程度上沒有多少改變。本質上,它還是由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質等幾個部分組成。電池性能提升,只能從新材料上入手。不過,元素周期表畢竟有限,可供試驗和研究的新材料並不多。 現代電池領域的科學家、磷酸鋰鐵之父John Goodenough就認為從材料角度進步和提升變得越來越困難。專注高能電池的美國Envia Systems公司預測2021年前多數電池電量不會翻倍,該公司從1995年起歷經十多年發展,在2007年才實現電池儲能翻一倍,此後,電池儲能增幅再沒能超過30%。 不過,在現有電池技術上的進步,倒讓不少工程師們、也讓普通消費者們看到了希望。南洋理工大學材料學院的Chen Xiaodong在材料界頂級期刊AM上發表了他的最新成果。他們發明的新型鋰電池,能夠在2分鍾充70%的電量,充電次數壽命達到了10000次。而目前傳統鋰電池充滿需要4小時,且僅僅只能充500次。盡管只是實驗結果,Chen有信心在2年內初步實現商業化。通用汽車公司的科學家們也在實驗室中製造了新型的高容量鋰硫電池,可實現快速充電,而且比現有鋰離子電池續航能力長上2倍。 試想一下,如果未來電池技術突破瓶頸,我們的生活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手機充電五分鍾,使用15天,也許不會令人感到激動,但如果充電半小時,續航1000公里的電動汽車是否會讓人打開眼界?你要知道,特斯拉在今年4月發布的Model 3,續航里程已經達到346公里。別著急,過不了多久,我們就能駕駛電動汽車、坐上電動飛機航班了。 無線充電,雞肋的存在? 說完電池技術,我們來看看充電領域的發展情況。如果你是一個電子設備發燒友,一定聽說過手機無線充電的功能。不過因為整體受到技術的限制,絕大多數無線充電設備都停留在充電座和充電板這樣一個形態。根據個人習慣和調查報告顯示,由於充電過程手機不能移動、充電時間慢、充電板需額外購買且價值不菲等原因,導致無線充電技術未能廣泛普及。 (充電板式的無線充電設備) 盡管發展不利,但一些企業仍在致力於解決無線充電的種種問題,我們來看看其中頗有前景的幾種。 首先,是高通的WiPower技術,它兼容Rezence標准,但不同之處是基於共振而不是線圈感應技術,也就是說任何金屬外殼的智能手機、pad、筆記本都可以進行WiPower技術進行無線充電,另外在充電速度、充電位置等方面也有更好的標准。 (WiPower技術所展示的共振充電) 另一種標准,則是多模無線充電。A4WP和PMA兩大無線充電標准合並後,開始大力發展這種技術,目前已經與NuCurren、Broadcom合作,研發多模天線。不過,相比共振技術,多模僅僅是提升兼容性,充電原理依然是線圈技術,所以它更像是一個「創可貼」。 其他方面,Energous公司的WattUp技術聽上去很有趣,它採用了新型的遠距離射頻信號技術,目前已經可以實現4米的隔空無線充電,設備不需要放置在充電板上(當然手機需要裝上一個手機殼)。該技術可以被認為是無線充電2.0標准,它提供的無線充電體驗非常接近消費者的需求,可以在使用中近距離為設備進行無線充電,無需對產品設計做出妥協或增加成本。 除了以上四種技術,你還期待智能手機加入哪些神奇的功能呢?不管怎樣,過去未去,未來以來,更多神奇的黑科技將在未來10-20之內以你無法想像的速度進行蔓延和普及。你期待嗎?
2. 旅信網路電話服務啟動失敗,請再次嘗試吧!
可以試一試訊家譜打電話啊,撥打中國大陸地區非常便宜,一個大陸通套餐,大約6分錢一分鍾。還有撥打國外電話的套餐和點卡~
3. 旅信網路電話安全嗎
我用過最順手的是微軟下的訊家譜,撥號方式啊操作很簡單,最重要價格親民。
4. 旅信 雙享號 蘋果皮聯想充電寶 伴侶安卓phone雙卡雙待出境免漫遊 怎麼樣
它的使用一定需要網路,相當於網路電話的原理。我自己使用的是兜寶,卡放在裡面和插在手機里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