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民法-附條件,附期限
1、條件不一會成就。例如:如果你考上了北大,我就贈與你1XXXX萬。條件就專是:你考上了北大。屬但是你未必能考上北大。
2、附期限,期限肯定會來臨的。例如:等XX的父親去世後,我就把我的房子賣給你。XX的父親肯定會去世的,只不過是早晚的問題
② 民法中條件和期限
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是指附有決定該行為效力發生或者消滅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所謂附條件的法律行為,是指當事人在法律行為中特別規定一定的條件,以條件是否成就來決定法律行為效力的發生或消滅的法律行為。我國《民法通則》第62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條件,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在符合所附條件時生效。」。附條件法律行為的意義在於通過附條件,把當事人的動機反映到法律行為中,使其具有法律的意義,使法律行為的實施更好地滿足當事人的需要。「條件」是指決定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產生和消滅的未來不確定的事實。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所謂期限,是指當事人以將來客觀確定到來的事實,作為決定法律行為效力的附款。所謂附期限法律行為,是指當事人在法律行為中設定一定的期限,並把期限的到來作為法律行為效力發生或消滅根據的法律行為。附期限的法律行為和附條件的法律行為一樣,都是為了
控制未來的風險而採取的限製法律行為效力的做法。所附的條件和期限實際上都是對法律行為的特別生效要件的約定。
區別:1.條件是不確定的偶然性事實,期限是確定的必然性事實。
(1)時期確定,到來不確定,為條件。例如「60大壽送電視一台」,60歲雖確定,但人之壽命不可測,是否能活到60歲不可知,具有偶發性。
(2)時期不確定,到來也不確定,為條件。如「司法考試通過之日」,能否考得上,已屬不確定,至於哪一年考得上,則更加不確定,故顯然屬於條件。
2.條件之事實成就與否是不確定的,期限是肯定會到來的。
(1)時期確定,事實的發生也確定,如「今年9月9日」,是期限。
(2)時期不確定,到來確定,為期限。例如「臨終時將物送給你」,何時死雖難預料,但人必有一死,死期終會到來。
③ 民法上的期限,依期限的確定根據,可將其分為( ),( ),( )。
民法上的期限,依期限的確定根據,可將其分為法定、指定、及約定。
**************************************
上海地區詳細咨詢直接撥打右側律師電話
如覺得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望好評。
④ 期限的確定及計算。 如何確定 計算分為幾種類別 分別是怎麼計算 具體方法,可否詳細說明一下。
根據《民法通則》第154條規定,期間的起點,按小時計算的,期間從規定時開始計算;按專日、月、年計算期間屬的,開始的當天不計入在內,從下一天開始計算;期間的最後一天是星期日或者其他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為期間的最後一天;期間的最後一日截止時間為24點,有業務時間的,到停止業務活動的時間截止。現在我國已經實行五天工作制,因此星期六亦為法定休息日。另外法律明確了期間起算時間的,或者當事人有特別約定,從規定或者約定。
根據《民法通則》第155條規定,民法所稱的「以上」、「以下」、「以內」、「屆滿」,包括本數;所稱的「不滿」、「以外」,不包括本數。
⑤ 民法中,期限是怎麼確定的。
法定,是抄法律銘文規定的,例如一般民事訴訟時效的期間為2年
指定,是由受訴法院指定,例如法院指定民事訴訟的舉證期限不少於30日
約定,是由雙方當事人約定並經法院同意的期限,例如民事訴訟雙方當事人可以協商確定舉證的期限,並經法院同意。
⑥ 民法中的訴訟期限的立法目的是什麼
訴來訟期限主要來源於民法中源的基礎理論——時效問題。尤其是在物權法中時效問題尤其突出,因為在國外時候一個理論叫取得時效,但是我們國家沒有這個理論,而我們的訴訟時效雖然不是取得時效,但是可以部分的起到那個理論的作用。
一、由於我國沒有取得時效,那麼訴訟時效的出現部分的彌補了這個理論缺失的危害,明確了物權等重要權利關系變動的時效問題。
二、訴訟時效能夠有效的督促當事人及時主張自己的權利,保護自己的利益。同時也保護了債務人的利益。(舉個例子,債權中假如債權人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主張自己的權利,那麼法定債權就滅失了,轉為自然債權。這時除非債務人自己想要還債,不然法律不會再保護債權人的權利)
三、訴訟時效的規定也有利於司法資源的節約,因為時間越長越是浪費司法資源,因為要主張司法效率。
⑦ 法律條文中的時間及期限如何計算
1、期間以時計算的,開始的時不計算在內,而應從下一個小時算起。比如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接受當事人訴訟保全申請後,對情況緊急的,必須在48小時內作出裁定。在計算期間時,接受當事人申請的那一個小時不計算在48小時之內,即如果提出申請是在8點,應從9點開始期間的計算。
2、期間以日計算的,開始的日不計算在內,應從第二日開始算起。比如根據民事訴訟法,對判決提起上訴的期間為15日,那麼宣判的當天或者判決書送達的當天不計算在15日內,即如果5月10日送達判決書,應當從11日開始期間的計算,5月25日上訴期間屆滿。
期限,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一定時間。期限由事實構成,並以將來確定要發生的事實為內容。構成期限的事實,亦稱為期限。依《民法通則》規定的精神,期限分為法定、指定和約定三種。
民法中的期限是指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時間,分為期間和日期。期間是指從某一特定的時間到另一特定的點所經過的時間。它是某一特定的時間段,如1995年5月1日到1996年5月1日即是一個期間。期日,是指不可分割的一定時間。它是時間的某以特定的點,如1996年10月1日即是一個星期日。期間是時間某一動態的階段,即期日與期日之間的間隔時間;期日則是時間的某一靜態的點。
⑧ 民法學包括哪些內容
一、法學理論上的體系
(一)小民法
民法總則、物權法、債權(合同、無因管理、內不當得利、侵權容行為)、親屬(婚姻、繼承)。
(二)大民法
小民法+知識產權法(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
如果算上商法部分,還有公司法、海商法等等。
二、立法體系
總則:民法通則
物權:物權法
債權:合同法、侵權責任法
親屬:婚姻法、繼承法
知產: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
其他:公司法、合夥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海商法、擔保法,等等。
⑨ 期限的法律含義
依《民法通則》規定的精神,期限分為法定、指定和約定三種。比如,合同約定借款於1988年10月30日返還,則債權人的請求權在該年的10月30日以前不發生效力,而到了10月30日,債權人的請求權和債務人的還款義務均於此確定之日同時發生效力。期限通常可以附加於法律行為,稱為附期限的法律行為
附期限合同的期限,指當事人約定的作為合同生效或終止的條件的時間。
附期限合同期限的特徵:
①是將來肯定發生的事實;
②是「能」的期限,而不是不能的期限。
③是約定期限,而不是法定期限、指定期限。
期限的種類:
①生效期限:指合同的效力自期限到來時才發生
②終止期限:指合同的效力自期限到來時消滅
固定收益證券的期限(maturity)
對於固定收益證券,所借金額全部返還的時間長度,也就是到清償全部借款為止的時間長度。
民法中的期限是指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時間,分為期間和日期。期間是指從某一特定的時間到另一特定的點所經過的時間。它是某一特定的時間段,如1995年5月1日到1996年5月1日即是一個期間。期日,是指不可分割的一定時間。它是時間的某以特定的點,如1996年10月1日即是一個星期日。期間是時間某一動態的階段,即期日與期日之間的間隔時間;期日則是時間的某一靜態的點。
期限可以有法律規定,也可以由人民法院裁判確定,還可以由雙方當事人約定,在有些情況下還可以由當事人一方依法指定。無論採用什麼方式,期限一旦確定之後,對雙方當事人都具有法律約束力,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變更。
民法上的期限對民事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具有重要意義,表現在:(1)決定民事主體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享有和消滅的時間。如自然人出生之日,即是其享有法定民事權利能力之時;智力健全的自然人成年之日,即是其享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之時;自然人死亡之日,即是其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終止之時。法人成立之日,即是其享有民事權利和民事行為能力終止之時。(2)決定某些事實的推定時間。如失蹤宣告和死亡宣告中失蹤人失蹤時間的推定。(3)決定權利的取得和喪失時間。如專利權取得的時間、所有權喪失的時間等。(4)權力的行使和義務履行的期限。如使用商標專用權的期限、合同義務履行的期限等。(5)決定法律關系的效力的期限。如合同的有效期限、支票的有效期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