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對於流浪人員救助期限

對於流浪人員救助期限

發布時間:2021-08-10 19:43:10

『壹』 對流浪乞討人員實行救助,堅持流浪人員求助自願的原則

是的,我國現基本堅持流浪人員自願原則,除疫情,自然災害和流浪人員對周邊構成安全危害的等若干情況外。

『貳』 救助站,入住救助站,能住幾天

救助站(Relief stations)是指縣級以上城市人民政府根據需要設立的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站。

時限:救助站應當根據受助人員的情況確定救助期限,一般不超過10天;因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報上級民政主管部門備案。

救助站已經實施救助或者救助期滿,受助人員應當離開救助站。對無正當理由不願離站的受助人員,救助站應當終止救助。

入住條件:

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指因自身無力解決食宿,無親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農村五保供養,正在城市流浪乞討度日的人員。

發生臨時性困難,如被偷、被騙、被搶、務工不著等,無力返鄉出示本人身份證或者能夠證明身份的有效證件。

救助站應當勸導受助人員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單位,不得限制受助人員離開救助站。

救助站對受助的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應當給予照顧;

對查明住址的,及時通知其親屬或者所在單位領回;

對無家可歸的,由其戶籍所在地人民政府妥善安置。

向救助站求助時,應當如實提供本人的下列情況:

(一)姓名、年齡、性別、居民身份證或者能夠證明身份的其他證件、本人戶口所在地、住所地;

(二)是否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農村五保供養;

(三)流浪乞討的原因、時間、經過;

(四)近親屬和其他關系密切親戚的姓名、住址、聯系方式;

(五)隨身物品的情況。

救助站應當根據受助人員提供的有關情況,及時與受助人員的家屬以及受助人員常住戶口所在地或者住所地的鄉(鎮)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該地的公安、民政部門取得聯系,核實情況。

救助站發現受助人員故意提供虛假個人情況的,應當終止救助。

救助站應當根據受助人員的需要提供下列救助:

(一)提供符合食品衛生要求的食物;

(二)提供符合基本條件的住處;

(三)對在站內突發急病的,及時送醫院救治;

(四)幫助與其親屬或者所在單位聯系;

(五)對沒有交通費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單位的,提供乘車憑證。

受助人員自願放棄救助離開救助站的,應當事先告知,救助站不得限制。未成年人及其他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離開救助站,須經救助站同意。

受助人員擅自離開救助站的,視同放棄救助,救助站應當終止救助。

『叄』 對流浪乞討人員展開救助事不宜遲是一件什麼事

是一件公益社會救助。對乞討人員進行救助,把他們送到救助站。不讓乞討人員餓死、凍死街頭。這是人道主義的救助哦。

『肆』 多長時間流浪才能被稱為流浪乞討人員並接受救助

長時間在外流浪,並且是殘疾人。最少在三年以上在外乞討。這樣的人才可以接受救助。

『伍』 民政部今天出台的關於流浪人員的通知是什麼內容

關於依法妥善處理城市流浪乞討人員問題加強社會治安管理的指導性意見 《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以下簡稱《救助辦法》)頒布實施以來,在保護弱勢群體和對流浪乞討人員管理救助上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同時,一些城市流浪乞討現象增多,有的在大陸上向過往車輛行乞,有的向過往行人強討硬要,給城市道路交通秩序、公共秩序和社會治安帶來一定影響,社會各界和群眾對此反映強烈。為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和注冊的工作生活秩序,公安機關對流浪乞討人員既要堅持救助自願的原則,配合做好救助管理工作,又要嚴格依法加強社會治安管理。根據《救助辦法》和《公安部關於當前依法加強社會治安管理的通知》(公通字[2003]52號)精神,特提出如下意見:一、積極履行對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的告知、引導、護送職責。城市公安機關要主動與當地民政等部門聯系,將救助站所處位置、電話號碼、交通路線等內容印製成救助指引卡,下發至各基層單位和派出所。公安民警在執行公務是發現流浪乞討人員,應通過發放救助指引卡告知其向救助站求助;對其中的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動不便的其他人員,在自願接受救助的情況下,應主動引導、護送其到救助站。防止發生違背被救助人員意願、強行送往救助站的事件。公安民警對被引導、護送的自願求助人員要逐一登記並填寫引導、護送理由,由被引導、護送人簽字後,送往救助站,並辦理有關手續。救助指引卡和登記表由各社區市公安局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制定。二、適當限制乞討區域和時間。流浪乞討問題比較突出的城市,公安機關可提請當地政府或由有關部門聯合發布通告,對流浪乞討的區域和時間予以限制。如可將車站、碼頭、繁華街區、廣場、影劇院、風景區、重要公務和外事活動場所等區域列為限制乞討的區域,由城市管理、公安等部門配合做好管理工作。公安機關對發現在禁止區域和限制時間內乞討的,要積極勸離,對經勸離仍不離開的,可採取適當法師將其帶離限制區域後放行。三、依法查處非注冊的乞討行為。對有以下非注冊乞討行為的公安機關要積極依法查處:1、進入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或在門口進行糾纏強索硬討不聽勸阻,致使工作、生產、營業、醫療、教學、科研不能正常進行的,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十九條第一項,處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2、在車站、碼頭、民用航空站、市場、商場、公園、影劇院、娛樂場、運動場、展覽館或者其他公共場所進行糾纏強索硬討不聽勸阻,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的,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十九條第二項,處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3、在公共汽車、電車、火車、船隻等公共交通工具上進行糾纏強索硬討不聽勸阻,擾亂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十九條第三項,處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4、非正常乞討活動遭拒絕後公然侮辱他人的,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二十二條第三項,處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5、脅迫或者誘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表演恐怖、殘忍節目乞討的,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二十二條第六項,處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罰款或者警告。6、使用音響器材進行賣唱獻藝式乞討,影響周圍居民的工作或者休息,不聽制止的,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七項,處五十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7、攔截車輛乞討,影響車輛正常運行,不聽勸阻的,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二十七條第四項,處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8、占據街巷道路,以坐地寫粉筆字或賣唱獻藝等形式掛牌跪地設攤,妨礙交通行為的,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二十七條第十一項,處五十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四、嚴厲打擊以乞討為掩護的違法犯罪活動。各級公安機關尤其是基層派出所,要緊密結合治安防控體系和社區警務建設,加強對流浪乞討人員的情況掌握,對結伙流浪乞討的行為,要通過公開和秘密手段,及時開展調查,注意了解掌握是否存在幕後組織和操縱的情況,對其中帶有組織性質的犯罪團伙,要堅決依法打擊;對流浪乞討人員以乞討為掩護進行盜竊、搶奪、敲詐勒索等犯罪活動的,要從嚴打擊;對組織、教唆、利用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孕婦以乞討為掩護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要從重從快打擊幕後組織者和操縱者;對被脅迫參與輕微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要及時聯系監護人接回,加強教育和管理,依法做好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護工作。

『陸』 中國政府有對街頭流浪人員救助機制嗎

有,城市救助站,會給社會流浪人員提供免費的食宿,但是往往會受不了監管而逃離救助站

『柒』 流浪兒在救助站最多可待多少天

《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摘要)》
救助站應當根據受助人員的情況確定救助期限,一般不超過10天,因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應報主管民政部門批准。

『捌』 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有哪些條件及原則

對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是一項解決其基本困難的臨時性社會救助措施,遵循自願、無償、公開救助的原則。求助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救助站不予提供救助,並告知理由:

①雖有流浪乞討行為,但不具備救助條件;

②拒不提供個人情況;

③進站前患有危重病、精神病、傳染病、求助人身上有明顯損傷,但本人拒絕說明。

服務方式及服務內容進站手續:

求助人員向救助站求助時,應當如實提供本人的下列情況:

①姓名、年齡、性別、居民身份證或者能夠證明身份的其他證件、本人戶口所在地、住所地;

②是否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農村五保供養;

③流浪乞討的原因、時間、經過;

④近親屬和其他關系密切親戚的姓名、住址、聯系方式;

⑤隨身物品的情況。

(8)對於流浪人員救助期限擴展閱讀:

《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的規定:

第八條救助站為受助人員提供的住處,應當按性別分室住宿,女性受助人員應當由女性工作人員管理。

第九條救助站應當保障受助人員在站內的人身安全和隨身攜帶物品的安全,維護站內秩序。

第十條救助站不得向受助人員、其親屬或者所在單位收取費用,不得以任何借口組織受助人員從事生產勞動。

第十一條救助站應當勸導受助人員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單位,不得限制受助人員離開救助站。救助站對受助的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應當給予照顧;對查明住址的,及時通知其親屬或者所在單位領回;對無家可歸的,由其戶籍所在地人民政府妥善安置。

第十二條受助人員住所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幫助受助人員解決生產、生活困難,教育遺棄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的近親屬或者其他監護人履行撫養、贍養義務。

第十三條救助站應當建立、健全站內管理的各項制度,實行規范化管理。

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加強對救助站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和監督。

救助站工作人員應當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政策和有關規章制度,不準拘禁或者變相拘禁受助人員;不準打罵、體罰、虐待受助人員或者唆使他人打罵、體罰、虐待受助人員。

不準敲詐、勒索、侵吞受助人員的財物;不準剋扣受助人員的生活供應品;不準扣壓受助人員的證件、申訴控告材料;不準任用受助人員擔任管理工作;不準使用受助人員為工作人員干私活;不準調戲婦女。

閱讀全文

與對於流浪人員救助期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