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主張雙倍工資的訴訟時效從什麼時候開始
2009年開始施行的《勞動合同法》第82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勞動者在單位工作兩年以上未簽勞動合同,主張雙倍工資會被認定超過了時效;相反,工作時間短於兩年沒簽勞動合同的,主張反而能得到支持,這對一些勞動者確實有些不公平。但從法律規定來說,是可以理解的。
用人單位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合同的,視為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合同,這已是對用人單位的懲罰性規定,再判決向勞動者支付雙倍工資有雙重懲罰之嫌。因此,如果工作滿一年,單位仍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員工可以向單位提出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要求,單位無權拒絕,但不能再主張雙倍工資。
② 雙倍工資的訴訟時效
雙倍工資的訴訟時效:
根據《勞動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來看,我認為,雙倍工資的仲裁時效應當從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滿一年的當日起計算。理由是:《勞動合同法》第14條第三款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人之日起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個月的次日至滿一年的前一日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82條的規定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並視為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的當日已經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那麼也就是說,用人單位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懲罰性規定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已結束,滿一年後視為雙方已經訂立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不存在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情形。因此,雙倍工資的仲裁時效應當從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滿一年的當日起計算。
③ 雙倍工資追訴時效界定
仲裁委的做法是違法的!
你可以上訴到基層法院!
廣東、上海等地,都是如此!確實涉嫌違反《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
④ 關於雙倍工資的追溯時效
雙倍工資,那就說明你要干雙倍的工作。我領導已經同意就可以掙雙份兒的工資。
⑤ 雙倍工資的訴訟時效
這樣要求雙倍工資是不可能的,你看一下《勞動法》的規定,沒有一定的證據是無法在勞動仲裁機構勝訴的。
⑥ 勞動法的雙倍工資賠償1年訴訟時效是怎麼算的
雙倍工資不屬於勞動報酬,訴訟時效就應當適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27條第1款的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具體到本案而言,2016年11月合同結束後,你不能要求2015年12月之前11個月的雙倍工資,因為已經超過仲裁時效,得不到法律支持。
(6)雙倍工資追訴期限擴展閱讀:
特別訴訟時效
特殊時效優於普通時效,也就是說,凡有特殊時效規定的,適用特殊時效,我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一、短期時效。短期時效指訴訟時效不滿兩年的時效。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規定:「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被損壞的。」
二、長期訴訟時效。長期訴訟時效是指訴訟時效在兩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訴訟時效。
《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五條「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受到損害時起計算。」
《環境保護法》第六十六條 「提起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受到損害時起計算。」
《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五條「有關船舶發生油污損害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三年,自損害發生之日起計算;但是,在任何情況下時效期間不得超過從造成損害的事故發生之日起六年。」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九條「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為四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因其他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