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稅法上應付賬款超過三年怎樣處理方法
一、稅務處理。
1.2008年1月1日前:《企業財產損失所得稅前扣除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令2005年第13號)第五條 「企業已申報扣除的財產損失又獲得價值恢復或補償,應在價值恢復或實際取得補償年度並入應納稅所得。因債權人原因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賬款,包括超過三年以上未支付的應付賬款,如果債權人已按本辦法規定確認損失並在稅前扣除的,應並入當期應納稅所得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
根據上述文件的規定,對於三年以上未支付的應付賬款,不要求一律計入應納稅所得額,而應視具體情況而定。對於確實不需要支付的應付賬款及債權方已經按規定確認為損失的應付賬款,企業應並入當期應納稅所得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
2.2008年1月1日後: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0年第19號
頒布時間:2010-10-27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現就企業以不同形式取得財產轉讓等收入徵收企業所得稅問題公告如下:
一、企業取得財產(包括各類資產、股權、債權等)轉讓收入、債務重組收入、接受捐贈收入、無法償付的應付款收入等,不論是以貨幣形式、還是非貨幣形式體現,除另有規定外,均應一次性計入確認收入的年度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
本公告自發布之日起30日後施行。2008年1月1日至本公告施行前,各地就上述收入計算的所得,已分5年平均計入各年度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納稅的,在本公告發布後,對尚未計算納稅的應納稅所得額,應一次性作為本年度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納稅。
特此公告。
二○一○年十月二十七日
二、會計處理。
1.目前按照《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將應付賬款劃轉出去,或者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賬款,直接轉入資本公積,借記「應付賬款」,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
2.根據《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2006)》的規定:「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是指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者損失。」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賬款,應計入企業的「營業外收入」科目,作為企業的利得計入當期利潤
2. 應付賬款轉銷的年限從哪能找到制度規定
新准則下資本公積核算內容:
無法支付的應付款項核算的變化
原會計准則體系和會計制度下,無法支付的應付款項按規定程序經批准後記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根據新《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對利得和損失的定義,無法支付的應付款項按規定程序批准後應作為當期利得,在「營業外收入」核算。
3. 應付賬款的期限問題
若放棄現金折扣成本>短期融資成本率 選擇折扣期內付款
若放棄現金折扣成本<短期融資成本率 選擇信用期付款
這個在財務管理第七章,可以看相關例題
4. 公司要注銷,應收應付款應該怎樣做平
1、應收賬款的處理:
一是加大清收力度,在清算期追回來;
二是對可能形成壞賬損失的要取得充分的證據,履行程序處理;
三是對能夠收回的應收賬款,在清算股權時轉給股東,抵應退回的實收資本。
2、應付賬款:
企業注銷時資不抵債,應付賬款還有餘額,但無力支付,注銷處理辦法: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清算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60號)第四條規定,企業的全部資產可變現價值或交易價格,減除資產的計稅基礎、清算費用、相關稅費,加上債務清償損益等後的余額,為清算所得。企業應將整個清算期作為一個獨立的納稅年度計算清算所得。
第五條規定,企業全部資產的可變現價值或交易價格減除清算費用,職工的工資、社會保險費用和法定補償金,結清清算所得稅、以前年度欠稅等稅款,清償企業債務,按規定計算可以向所有者分配的剩餘資產。
(4)應付賬款清理年限擴展閱讀:
根據《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管理辦法》:
第五條企業實際發生的資產損失按稅務管理方式可分為自行計算扣除的資產損失和須經稅務機關審批後才能扣除的資產損失。
下列資產損失,屬於由企業自行計算扣除的資產損失:
(一) 企業在正常經營管理活動中因銷售、轉讓、變賣固定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存貨發生的資產損失;
(二)企業各項存貨發生的正常損耗;
(三)企業固定資產達到或超過使用年限而正常報廢清理的損失;
(四)企業生產性生物資產達到或超過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發生的資產損失;
(五)企業按照有關規定通過證券交易場所、銀行間市場買賣債券、股票、基金以及金融衍生產品等發生的損失;
(六)其他經國家稅務總局確認不需經稅務機關審批的其他資產損失。
上述以外的資產損失,屬於需經稅務機關審批後才能扣除的資產損失。
企業發生的資產損失,凡無法准確辨別是否屬於自行計算扣除的資產損失,可向稅務機關提出審批申請。
第六條稅務機關對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的審批是對納稅人按規定提供的申報材料與法定條件進行符合性審查。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不實行層層審批,企業可直接向有權審批稅務機關申請。稅務機關審批許可權如下:
(一)企業因國務院決定事項所形成的資產損失,由國家稅務總局規定資產損失的具體審批事項後,報省級稅務機關負責審批。
(二)其他資產損失按屬地審批的原則,由企業所在地管轄的省級稅務機關根據損失金額大小、證據涉及地區等因素,適當劃分審批許可權。
(三)企業捆綁資產所發生的損失,由企業總機構所在地稅務機關審批。
5. 應付賬款多少年可核銷
根據所得稅法規定,超過一年的應付賬款進入收入,繳納所得稅
有些企業在進行往來業務掛賬後的一種處理方法。比如付款都通過預付科目先掛賬,等和對方結算時掛到應付賬款,這時再對預付款和應付款進行核銷,這樣預付賬款科目借方發生可以清晰看到給這家單位多少錢,從應付賬款貸方發生額可以看到給這家結算多少錢。預收和應收也可以這樣核算。保證月底只有一個科目有餘額,要麼預付賬款有餘額,算債權;要麼應付賬款有餘額,算債務。
6. 請問長期掛賬的應付賬款如何處理期限多長可以處理謝謝!
一般三年就行,但要確定人家不會跟你要了
列營業外收入
7. 初步分析應付賬款時間有三年了,屬於長期掛賬,那應付賬款長期掛賬的原因是什麼
1、雙方合同執行存在糾紛,未達成一致意見,所以未付款。
2、按照合同回規定收到發票付款答,對方一直未開具發票。
3、應付賬款與預付賬款有相同業務事項,應當對沖。
4、會計記賬有誤,需要進行調整。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8. 長期掛賬的應付賬款應該怎麼處理
長期掛賬,對方單位發生變故確實無法支付時,報經有關部門批准後,可視同企業經營業務以外的一項額外收入
借:應付賬款
貸:營業外收入
營業外收入在「利潤」或「利潤或虧損」賬戶核算。在企業的「利潤表」中,營業外收入需單獨列示。屬於企業營業外收入的款項應及時入賬。
不準留作小家當或其他不符合制度規定的開支。企業營業外收入的核算在「營業外收入」賬戶下進行,也可在該賬戶下按各種不同的收入設置明細賬戶進行明細核算。
(8)應付賬款清理年限擴展閱讀:
①企業轉讓固定資產時,先結轉固定資產原值和已提累計折舊額,借記「固定資產清理」、「累計折舊」科目,貸記「固定資產」科目。
收到雙方協議價款,借記「銀行存款」,貸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最後結轉清理損益,若轉出價款高於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借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②企業處置無形資產時,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等,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計提的累計攤銷,借記「累計攤銷」科目。
按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及其他費用,貸記「應交稅費」、「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賬面余額,貸記「無形資產」科目。
按其貸方差額,貸記「營業外收入——處置非流動資產利得」科目,已計提減值准備的,還應同時結轉減值准備。
③確認的政府補助利得,借記「銀行存款」、「遞延收益」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9. 附註中應付賬款的年限應該怎麼天寫
應付賬款超過規定年限的仍然稱為應收賬款,或者叫做超期應收賬款,如果確定無法收回,就叫做壞賬。
平常時間財務上要編制《應付帳款帳齡分析表》和《應收帳款帳齡分析表》,附註中
應付賬款的年限按《應付帳款帳齡分析表》填寫。
會計報表附註是對四表即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做出的說明,以及一些沒有在四表中披露的事項予以說明,關鍵是要說明一些重大會計處理方式變動事項,如固定資產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及折舊的計提方法等,賬齡分析是針對企業的應收賬款來說的,通俗說就是根據應收賬款拖欠的年數,來估算收回的概率,和能收回多少,並以此為根據來計提壞賬准備。
會計報表是指企業對反映各種賬簿中的會計事項的資料,進行匯總整理成一個完整的的報告體系,用以反映其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情況及一定期間的經營成果和先進流動情況 *會計報表附註是對會計報表本身無法或難以充分表述的內容和項目所作的補充說明和詳細解釋。
賬齡 [Account receivable age]指公司尚未收回的應收賬款的時間長度,通常按照1年以內,1-2年,2-3年和3年以上4個級別來劃分。
詳細的賬齡信息在財務報告附註有關應收賬款的部分提供。賬齡是在分析應收賬款時最為重要的信息,由於應收賬款屬於流動資產,所以,所有賬齡在1年以上的應收賬款都會給公司運營造成負面影響,而且賬齡越高,發生壞賬的風險越大。除非公司因行業和業務特性,如大型設備或工程的回款可能在1年以上,且之前發生壞賬的情況不多,
除此之外,如果公司有大量應收賬款賬齡在1年以上,甚至3年以上,需要引起投資者額外警惕,高齡應收賬款最終形成壞賬並導致公司業績大幅滑坡的事例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