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事訴訟的舉證期限是多長
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第一審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於十五日,當事人提供新的證據的第二審案件不得少於十日。
民事訴訟中有關「舉證時限」的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被告應當在答辯期屆滿前提出書面答辯,闡明其對原告訴訟請求及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的意見。
2、人民法院應當在送達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同時向當事人送達舉證通知書。舉證通知書應當載明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與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情況指定的舉證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後果。
3、舉證期限:根據最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65條的規定,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
4、人民法院確定舉證期限,第一審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於十五日,當事人提供新的證據的第二審案件不得少於十日
5、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6、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7、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8、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確有困難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適當延長舉證期限。當事人在延長的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仍有困難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請,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23條規定,當事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74條的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的,不得遲於舉證期限屆滿前7日,當事人申請保全證據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其提供相應的擔保。
2. 勞動監察收集證據,舉證這個應該是有個期限的吧
勞動監察和勞動仲裁是兩個不同的執法部門,目前來說個地方的勞動監察執法力度是比較薄弱的,有的地方形同虛設。但如果你提出勞動仲裁申請,那就要到勞動仲裁委員會,走的是法律程序。
在勞動爭議案件處理過程中,如未正確地舉證和質證,容易出現舉證不全面、超時舉證期限等情況,而承擔不利後果。因此,勞動爭議案件的舉證責任及舉證期限的問題對於處理進入仲裁或訴訟程序的勞動糾紛非常重要。
一、勞動爭議案件中的舉證責任
勞動爭議案件中的舉證責任是指在勞動爭議訴訟中,當事人向仲裁機構或人民法院提供證據的責任。勞動爭議案件的舉證責任,不同於民事訴訟的舉證責任。民事訴訟中一般按照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而勞動爭議案件中因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特殊法律關系,在舉證責任方面應針對不同情況而定。對於屬於權利平等事項發生的爭議,適用誰主張誰舉證原則,但對於屬於管理隸屬關系而發生的爭議,如開除、除名、解除合同爭議,則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原則,即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
根據新《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6條規定,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於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3條對用人單位在勞動爭議中舉證責任作了明確規定,即用人單位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的勞動爭議,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另外依據勞動保障部《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的規定,在處理確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是否存在事實勞動關系的勞動爭議時,涉及到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招工登記表報名表、考勤記錄等有關憑證均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既然法律規定了用人單位主動承擔舉證責任的內容,這就要求用人單位在平時的工作當中就應當注意保存相關的證據,尤其是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范圍內的證據,避免在發生勞動爭議後由於舉證不能承擔敗訴的後果。
二、在舉證時限內進行舉證
勞動爭議案件勞動仲裁階段和訴訟階段對舉證的時限要求不同,對於勞動仲裁階段的舉證時限,《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並做出明確規定。在實踐中,一般都是按照仲裁員的要求進行舉證,或者是開庭時雙方才向仲裁庭提交有關證據。而訴訟階段對舉證的時限要求比較明確,勞動爭議進入訴訟階段均按照民事訴訟的相關規定,人民法院在受理勞動爭議案件後會送達一份《舉證通知書》,在通知書中會根據審理程序的不同而確定15天至30天等時限不等的舉證期限,並告知當事人有關舉證的權利和義務。因此,在訴訟階段進行舉證時,一定要注意舉證時不要超過人民法院確定的舉證期限。如超過舉證期限時,會被人民法院視為放棄舉證的權利,將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
三、勞動仲裁中應特別注意舉證期限的問題
2008年5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相比此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而言,作了很多修改和調整,但在勞動爭議仲裁的舉證期限的問題上仍然沒有做出明確規定。在勞動仲裁實踐中,各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做法不一,有的仲裁委員會規定可以在開庭當天提交證據材料,有的則規定最晚在開庭前一天提交,有的開庭之後提交仲裁委員會也接收。
2009年1月1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布了《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規則》第十九條規定,承擔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應當在仲裁委員會指定的期限內提供有關證據。當事人在指定期限內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規則》頒布後,很多仲裁委開始逐漸強調舉證期限的問題。沒有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而承擔不利後果。比如江蘇省勞動仲裁委從2012年5月起調整部分勞動仲裁證據規則。其中規定,用人單位對做出開除、隱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支付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等決定以及按勞動合同的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發生爭議的將負舉證責任。而勞動者對用人單位提供的證據持有異議的或者否認的,應該提供相反證據予以證明,在舉證期限上,將仲裁委指定的舉證期限有原來的不低於十五日修改為不超過十五日。對於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一般不組織質證。
關鍵是看你走到了哪一步,平時要注意收集證據為自己維權。
3. 被告有舉證期限嗎
程序上不合法,但是民事訴訟法給與法官自由裁量權,即法官認為該證據比較重要,是可以採納的。根據我開庭的經驗,一般法官都會認可被告開庭提出的證據,因為便於查明事實。
4. 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舉證期限是多久
民事訴訟中有關「舉證時限」的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被告應當在答辯期屆滿前提出書面答辯,闡明其對原告訴訟請求及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的意見。
2、人民法院應當在送達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同時向當事人送達舉證通知書。舉證通知書應當載明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與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情況指定的舉證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後果。
3、舉證期限:根據最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65條的規定,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
4、人民法院確定舉證期限,第一審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於十五日,當事人提供新的證據的第二審案件不得少於十日
5、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6、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7、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8、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確有困難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適當延長舉證期限。當事人在延長的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仍有困難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請,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23條規定,當事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74條的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的,不得遲於舉證期限屆滿前7日,當事人申請保全證據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其提供相應的擔保。
(4)誰有舉證期限擴展閱讀:
民訴法新解釋關於舉證期限
《解釋》第九十九條人民法院應當在審理前的准備階段確定當事人的舉證期限。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並經人民法院准許。
人民法院確定舉證期限,第一審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於十五日,當事人提供新的證據的第二審案件不得少於十日。
舉證期限屆滿後,當事人對已經提供的證據,申請提供反駁證據或者對證據來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進行補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確定舉證期限,該期限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
《解釋》規定人民法院確定一審普通案件的舉證期限不得少於十五日,第二審案件提供新證據的舉證期限不得少於十日,修改了此前人民法院確定一審普通案件的舉證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二審案件沒有舉證期限,若提供新證據,除不開庭應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提出以外,其他應在開庭前或開庭審理時提出的舊規定。
同時《解釋》規定在縮短庭審前准備階段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的同時,又給當事人提供了在之後提供反駁證據或補正證據的機會;改變了以往「一刀切」的方式——簡單規定法院指定舉證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更符合民事訴訟實踐要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5. 勞動仲裁有沒有舉證期限
勞動者對用人單位提供的證據持有異議或者予以否認的,勞動者應當提供相應反證據。在舉證期限上,將仲裁委員會指定的舉證期限由原來的「不得少於十五日」修改為「不超過十五日」。證人出庭作證條件得到了放寬。
今後,經許可,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的,只要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即可。另外,省勞動人士還介紹,對於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材料,仲裁委員會審理時一般不組織質證。但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材料足以影響案件公正處理並經仲裁委員會同意的除外。
經開庭審理,仲裁委員會要求承擔舉證責任的當事人補充相關證據的,當事人應當在仲裁委員會指定的期限內提供,不受前款舉證期限的限制。
根據《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有關規定,承擔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應當在仲裁委員會指定的舉證期限內提供有關證據。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仲裁委員會應當責任其說明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仲裁委員會可以根據不同情形不予採納該證據,或者採納該證據但予以訓誡。
根據《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第十九條 承擔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應當在仲裁委員會指定的期限內提供有關證據。當事人在指定期限內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在社區內更新勞動仲裁的時候如果不清楚在舉證的時候自己該怎麼做,有哪些勞動仲裁舉證的要求等等,可以委託律師來幫助處理。對於勞動仲裁的舉證期限或是申請勞動仲裁的具體法律要求等等。
(5)誰有舉證期限擴展閱讀:
舉證期限屆滿的法律後果:
(1)、對於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材料,除對方當事人同意質證的或當事人逾期提供的證據材料足以影響案件公正處理並經沖裁庭同意的外仲裁庭將不組織質證。
根據《證據規定》第47條的規定,未經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也就是說對於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屆滿後提交的證據,仲裁庭不能作為案件事實的依據。
(2)、舉證期限屆滿後,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的仲裁庭將不予准許。當然當事人可以在以後的仲裁中另行提出。舉證期屆滿後當事人提出申請鑒定的,仲裁庭也將不予允許。
由於新仲裁法將仲裁庭的審理案件時間縮短,很多地方的規定也紛紛縮短了勞動爭議舉證期限。對於此舉證期限的縮短,雖然此舉在一定程度上是從保護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角度出發,是為了能使勞動者的權利能夠更好更快地得到實現。
但在一定程度上舉證期限的過短又造成了雙方當事人沒有充分的時間全面的提交證據而使自身權利受到侵害,造成了權利保護的不周到性和不公正性。